第45章 社倉
長姐當家,我在大明做外貿 作者:種菊南山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鴻泰出去不到一柱香,就領著舜華迴來了,顧不得孝中忌諱,直接領到外客堂,吩咐小廝看茶。
他進上房,在袁族長麵前低語了一陣,袁族長立即出來見舜華。
“華姐兒,你說的是真的?”袁族長擔心地問。
“聽四爺爺說,南京和安慶城外,朝廷都搭起棚子在施粥,說明河南的難民都跑到南方來了,咱們這邊,目前市麵上還平穩,一旦難民過江而來,糧價立馬就要漲。”
舜華隻好借袁四爺的消息,加上自己的推測,為買糧行為背書:“剛開始,舜華隻想買夠到明年六月的糧食,等收了小春,再買新糧。聽了四爺爺的話,才起意多屯一些糧食。
怕引起恐慌,袁大牛問起時,才假說為修房子準備的。”
袁族長父子聽了都沉默不語。
舜華又說:“今年摘花掙了錢,族人交秋稅時沒怎麽賣糧,但能拿出錢來買糧的人家也不多,大爺爺隻要提醒他們不要賣糧,就能撐到明年。
關鍵是族裏的社倉,要多存糧,萬一糧價漲到族人買不起,社倉有糧,才能助族人渡過饑荒。”
漢人種地,靠天吃飯,有很多應對饑荒的辦法。太祖朱元璋小時候餓得很了,當了皇帝後,在各地官府設常平倉,各村,各族還有社倉,在豐年儲備糧食,到荒年,用於濟民。
袁家村也有社倉,因老祖宗選的這塊風水寶地,既得灌溉之便,又少受水浸,很少受災,所以社倉裏的存糧一直不多。
多了也不好處理,每年夏天,都要翻曬,雞啄鳥吃的,損失不小。
“隻是河南一省的話,糧價也漲不了多少。”袁族長到底是做過縣令的,他分析道,“湖廣是產糧大省,隻要湖廣不受災,就不會出大事。”
舜華更心塞,她要怎樣把明年“京師地震,淮水泛決、湖廣福建大饑”這些消息傳遞給兩位呢?他們會不會信?會不會把她綁到柱子上燒死?或者,沉潭?
“華姐兒說得不錯,”袁族長又說,“太祖當年用‘高築牆、廣積糧’穩定了天下,號召各村各族建社倉,就是用來幫助鄉民渡過饑荒的,存糧如存金,有糧不擔心嘛,社倉今年就多存點糧食。”
袁鴻泰記下,自會下去安排,這是族裏的事。
舜華想了一下,還是不放心,她跟袁族長商量:“大爺爺,社倉空餘的倉庫,能不能租給舜華存糧?”
袁族長狐疑地瞪著她:“你還聽說了啥?”
“舜華沒經過事,家裏弟妹又多,不存點糧,心裏沒底。”舜華隻得解釋道。
“你打算如何做?”
“那個,上次毀苗官司,舜華不是得了一筆賠償金嘛,放在錢莊裏還要給保管費,舜華就想取出來,全買成糧食,放在社倉裏。
萬一災害波及到咱們這裏,有了糧食,族人們也有個買糧借糧的地方,總比背境離鄉的逃荒強嘛。”
袁族長沉吟了許久,才說:“社倉有三個倉庫,有兩個常年沒用的,今年既是要多存糧,族人也湊不出多少糧來,就借一間倉庫給你吧。”
“謝謝大爺爺,我付租金,不讓大爺爺為難,守倉庫的十四叔,我也付工錢,族裏付多少,我就付多少。”舜華目的達到,笑出八顆牙,一對小酒窩。
等舜華離開,袁族長立即對兒子說:“去看看咱家的倉庫,今年的糧食先別賣,全存起來。”
社倉裏的糧食,由族人每年上繳,用於賑濟族中孤寡老弱,在春荒時節借給斷糧的族人。倒倉的時候,要把舊糧換成新糧,會按族人當年交糧的數量,按比例返給族人。
今年,聽說不但不返舊糧,還要多征一倍的新糧,族人們一下子炸開了。
“憑啥?一年辛苦到頭,汗水摔八瓣,才收得這點糧,都交社倉了,一家人吃啥?”
“今年沒賣糧,想著一家人明年春荒不用愁了,這又要交社倉,明年沒糧食吃,還不是要到社倉借,挑來挑去多麻煩?存在家裏不更方便嗎?”
“還不是那個袁舜華,一車車的往家裏拉糧,族長是受了她蠱惑了,才想出這麽個餿主意。”
“交就交唄,反正到時沒糧了,還不是要到社倉借糧?擱哪裏不一樣?”
“你敢反對族長,想挨板子了?”
說什麽的都有,舜華一概不管,又請了兩個幫手,協助周二田往社倉裏運糧。
袁鴻亮看中了這個商機,跟到舜華跟前說:“華姐兒,你從碼頭鎮拉糧迴來是九錢一石,拉的不一定是新糧。你讓二叔去周邊村子裏,幫你收新糧,又幹又新鮮,保證比你在碼頭鎮買的強。”
糧商到村子裏收糧,最多五六錢一石,王鴻亮想當中間商賺差價,所以跑過來獻殷勤。
舜華哪裏敢跟這位算死草打交道?別看他現在說得好聽,等他收上來陳芝麻爛穀子,有得扯。
“四爺爺介紹的生意,哪個敢哄我?”舜華又才不會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無限的扯皮之中,“下鄉收糧食很辛苦的,二叔還是歇歇吧。”
袁族長卻不支持她:“族裏人也沒啥掙錢的門路,有那願意掙這個辛苦錢的,你就給他們這個機會羅。”
族長發了話,舜華隻好從善如流:“不過,收糧要經過十四叔檢查,不是新糧的,一律不收哈,到時候別怪舜華得罪哈。”
第二天,袁家村有牛車的人家,都跑到外村去為舜華收糧食。
袁鴻亮沒有牛車,慫恿他堂客小林氏迴娘家借了一架牛車,兩口子直接在林家村收糧拉迴來。
有了舜華的“一兩銀子一棵”的教訓,又有小林氏在旁邊堅持,袁鴻亮這次不敢弄鬼,老老實實的收了剛曬幹的晚稻迴來,通過了袁十四的檢驗,十石糧掙到了二兩多銀子。
這下,兩口子跟打了血似的,小林氏坐地收糧,袁鴻亮專職運輸,還真被他掙了十幾兩銀子。
這是後話。
社倉裏存得最多的,還是舜華從碼頭鎮拉迴來的糧食,省事。
五老爺對舜華的行為,表示不屑:“錢燒的!糧食是那麽好存的?有他哭鼻子的時候。”
他進上房,在袁族長麵前低語了一陣,袁族長立即出來見舜華。
“華姐兒,你說的是真的?”袁族長擔心地問。
“聽四爺爺說,南京和安慶城外,朝廷都搭起棚子在施粥,說明河南的難民都跑到南方來了,咱們這邊,目前市麵上還平穩,一旦難民過江而來,糧價立馬就要漲。”
舜華隻好借袁四爺的消息,加上自己的推測,為買糧行為背書:“剛開始,舜華隻想買夠到明年六月的糧食,等收了小春,再買新糧。聽了四爺爺的話,才起意多屯一些糧食。
怕引起恐慌,袁大牛問起時,才假說為修房子準備的。”
袁族長父子聽了都沉默不語。
舜華又說:“今年摘花掙了錢,族人交秋稅時沒怎麽賣糧,但能拿出錢來買糧的人家也不多,大爺爺隻要提醒他們不要賣糧,就能撐到明年。
關鍵是族裏的社倉,要多存糧,萬一糧價漲到族人買不起,社倉有糧,才能助族人渡過饑荒。”
漢人種地,靠天吃飯,有很多應對饑荒的辦法。太祖朱元璋小時候餓得很了,當了皇帝後,在各地官府設常平倉,各村,各族還有社倉,在豐年儲備糧食,到荒年,用於濟民。
袁家村也有社倉,因老祖宗選的這塊風水寶地,既得灌溉之便,又少受水浸,很少受災,所以社倉裏的存糧一直不多。
多了也不好處理,每年夏天,都要翻曬,雞啄鳥吃的,損失不小。
“隻是河南一省的話,糧價也漲不了多少。”袁族長到底是做過縣令的,他分析道,“湖廣是產糧大省,隻要湖廣不受災,就不會出大事。”
舜華更心塞,她要怎樣把明年“京師地震,淮水泛決、湖廣福建大饑”這些消息傳遞給兩位呢?他們會不會信?會不會把她綁到柱子上燒死?或者,沉潭?
“華姐兒說得不錯,”袁族長又說,“太祖當年用‘高築牆、廣積糧’穩定了天下,號召各村各族建社倉,就是用來幫助鄉民渡過饑荒的,存糧如存金,有糧不擔心嘛,社倉今年就多存點糧食。”
袁鴻泰記下,自會下去安排,這是族裏的事。
舜華想了一下,還是不放心,她跟袁族長商量:“大爺爺,社倉空餘的倉庫,能不能租給舜華存糧?”
袁族長狐疑地瞪著她:“你還聽說了啥?”
“舜華沒經過事,家裏弟妹又多,不存點糧,心裏沒底。”舜華隻得解釋道。
“你打算如何做?”
“那個,上次毀苗官司,舜華不是得了一筆賠償金嘛,放在錢莊裏還要給保管費,舜華就想取出來,全買成糧食,放在社倉裏。
萬一災害波及到咱們這裏,有了糧食,族人們也有個買糧借糧的地方,總比背境離鄉的逃荒強嘛。”
袁族長沉吟了許久,才說:“社倉有三個倉庫,有兩個常年沒用的,今年既是要多存糧,族人也湊不出多少糧來,就借一間倉庫給你吧。”
“謝謝大爺爺,我付租金,不讓大爺爺為難,守倉庫的十四叔,我也付工錢,族裏付多少,我就付多少。”舜華目的達到,笑出八顆牙,一對小酒窩。
等舜華離開,袁族長立即對兒子說:“去看看咱家的倉庫,今年的糧食先別賣,全存起來。”
社倉裏的糧食,由族人每年上繳,用於賑濟族中孤寡老弱,在春荒時節借給斷糧的族人。倒倉的時候,要把舊糧換成新糧,會按族人當年交糧的數量,按比例返給族人。
今年,聽說不但不返舊糧,還要多征一倍的新糧,族人們一下子炸開了。
“憑啥?一年辛苦到頭,汗水摔八瓣,才收得這點糧,都交社倉了,一家人吃啥?”
“今年沒賣糧,想著一家人明年春荒不用愁了,這又要交社倉,明年沒糧食吃,還不是要到社倉借,挑來挑去多麻煩?存在家裏不更方便嗎?”
“還不是那個袁舜華,一車車的往家裏拉糧,族長是受了她蠱惑了,才想出這麽個餿主意。”
“交就交唄,反正到時沒糧了,還不是要到社倉借糧?擱哪裏不一樣?”
“你敢反對族長,想挨板子了?”
說什麽的都有,舜華一概不管,又請了兩個幫手,協助周二田往社倉裏運糧。
袁鴻亮看中了這個商機,跟到舜華跟前說:“華姐兒,你從碼頭鎮拉糧迴來是九錢一石,拉的不一定是新糧。你讓二叔去周邊村子裏,幫你收新糧,又幹又新鮮,保證比你在碼頭鎮買的強。”
糧商到村子裏收糧,最多五六錢一石,王鴻亮想當中間商賺差價,所以跑過來獻殷勤。
舜華哪裏敢跟這位算死草打交道?別看他現在說得好聽,等他收上來陳芝麻爛穀子,有得扯。
“四爺爺介紹的生意,哪個敢哄我?”舜華又才不會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無限的扯皮之中,“下鄉收糧食很辛苦的,二叔還是歇歇吧。”
袁族長卻不支持她:“族裏人也沒啥掙錢的門路,有那願意掙這個辛苦錢的,你就給他們這個機會羅。”
族長發了話,舜華隻好從善如流:“不過,收糧要經過十四叔檢查,不是新糧的,一律不收哈,到時候別怪舜華得罪哈。”
第二天,袁家村有牛車的人家,都跑到外村去為舜華收糧食。
袁鴻亮沒有牛車,慫恿他堂客小林氏迴娘家借了一架牛車,兩口子直接在林家村收糧拉迴來。
有了舜華的“一兩銀子一棵”的教訓,又有小林氏在旁邊堅持,袁鴻亮這次不敢弄鬼,老老實實的收了剛曬幹的晚稻迴來,通過了袁十四的檢驗,十石糧掙到了二兩多銀子。
這下,兩口子跟打了血似的,小林氏坐地收糧,袁鴻亮專職運輸,還真被他掙了十幾兩銀子。
這是後話。
社倉裏存得最多的,還是舜華從碼頭鎮拉迴來的糧食,省事。
五老爺對舜華的行為,表示不屑:“錢燒的!糧食是那麽好存的?有他哭鼻子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