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南溟寒淵異動,很可能是中古北冥教遺址再次出世的預兆,不知藥山主持準備如何因應?”


    “北冥教法統,雖然不入儒釋道三教之列,但其法脈畢竟源自天鵬老人。這位上古大能與我三教祖師素來交好,這一點,想必韓道友也是心知肚明?”


    “貧道確實知曉此事。不過我曾聽聞,天鵬老人自上古時代證得長生道果之後,為求上境,早於中古百家論戰之前,就跟隨龍變大聖,離開此界前往域外另尋機緣。”


    “韓道友所言不假,貧僧亦曾聽聞深闋主事說過此事。天鵬老人雖然早已離開此界,可北冥教既然承襲天鵬老人所遺法脈,便與我三教脫不開關係。


    再者,自中古年間,北冥子立教開始,北冥教就與我三教處在同一陣線。此次南溟寒淵異動,倘若真是北冥教遺址出世所致,三教各宗各脈,斷然不會袖手旁觀,坐視不理。”


    “大師所言有理,隻是,此次如果真是北冥教遺址現世,三教各脈,諸旁門散修,乃至域外諸天之間,免不了又要大動幹戈。到時候,不知又會有多少無辜生靈遭劫。”


    “韓道友多慮了,雖說機緣在前,幹戈難免。可玄素界仍在儒門俠皇二聖立下的人道律令守護範圍內。一旦戰事波及大量凡俗生靈,必然引來人道劫雷,各方勢力輕易不會肆意妄為。”


    “這倒也是,儒門俠皇二聖行事雖然素來霸道,可對護佑諸天生靈,確實甚為上心。我曾聽聞中古百家論戰之後,自太古便隱遁不見的雷澤天境突然出現在域外虛空,臨近那片虛空的琉璃淨土與無因魔域,因之爆發大戰。可惜雙方鏖戰數百年,死傷無數佛兵魔將,依舊難分勝敗。卻不幸因為戰事不斷擴大,陸續牽連到附近十餘座小界天,波及億萬萬生靈,最終引來俠皇二聖出手。月光大士與無因教主,也是因此而受重創,不得不封閉淨土和魔域,各自罷戰,修養生息。”


    “確有此事,也正是有鑒於此,深闋主事已於日前頒下法旨,遣人延請玄素界佛門各宗各脈代表,共商應對之法,以盡力避免戰火蔓延。即使最終難以避免大戰爆發,也要約束我玄素界佛門各脈,不要招來俠皇二聖的雷霆怒火。不過,道友借南溟寒淵異動之事,引貧僧主動提起俠皇二聖,恐怕是另有所圖吧?”


    “哈哈哈……我就知道瞞不過大師。貧道前不久,從五散子道友那裏,聽聞大師近日得了一幅俠皇二聖親傳弟子——亞聖朽木宰的五行真義圖,故此厚著臉皮,特意前來拜求觀賞。”


    “好個五散子,當真誤我,看來貧僧得有一段時間不得安寧了!也罷,讓道友一觀此水行真義圖便是。”


    ……


    天青雲流,驚濤拍岸。


    藥山寶刹內,一僧一道坐在桌前推杯換盞,談天說地。


    他們言語,似乎與那未知之人記憶中使用的是同一種。


    隻是,他們所說之事,卻盡是薑典所無法理解的信息。


    南溟寒淵在何處?


    天鵬老人是何人?


    聽起來霸道絕倫的俠皇二聖,又是何方神聖?


    還有玄素界,北冥教,龍變大聖,以及至關重要的亞聖朽木宰……


    更讓薑典不解的是,他分明記得自己前一刻,還盤膝坐在白玉寶樹之下,集中心念於心神之中描摹觀想水天圖。


    可不知為何,他竟在水天圖觀想完整的刹那間,莫名來到圖中所描繪的那座山寺裏,在這一僧一道旁邊,聽他們說起這許多秘聞。


    而且,此刻他的存在形式也十分奇特。


    似乎並非真身進入水天圖畫世界,而是心神依附在了水天圖中山寺裏的那棵勁鬆上。


    這種狀態下的他,難以移動分毫。


    當然,即使能夠移動,此刻薑典也不敢輕舉妄動。


    從言語揣測,這聊天的一僧一道,很可能是境界極高的修行人。


    眼下情況不明,一動不如一靜,靜觀其變才是上策。


    薑典心中閃念思索之刻,但見那身著素色白袍,撫須輕笑應下道人請求的老僧,抬手往桌上的青玉瓶輕輕一點。


    一道流光便自瓶中飛出,落在二人身前化作一塊不太規則的石板。


    石板正中,寫著一個龍飛鳳舞,古拙蒼勁的象形字符。


    心神寄托在蒼鬆之上的薑典,自老僧抬手,就牢牢盯著二人。


    看到這石板上的字符,瞬間就被其所吸引。


    這個字符,雖然並不是薑典熟悉的東夏文字,但與那未知之人記憶中的陌生文字頗有幾分相像,很可能同出一源。


    若是根據薑典吸收的記憶進行推測,這個字符,極有可能是那未知之人所使用的未知象形文字體係中,“水”字的某種變體。


    不過,倘若隻是如此,還不足以瞬間牢牢吸引薑典的注意。


    真正奇特的是,這個字符上,似乎別有一股古怪道韻。


    石板落地後,周圍就有一股溫和濕潤,清新怡人的氣息,主動朝著字符趨附而來。


    僅僅片刻,這股氣息竟然形成一絲絲微小的雲氣,縈繞在石板旁邊化變演繹起千般雲相的生滅過程。


    僅薑典能夠輕易辨認的,就有各類積雲,層雲,雨雲,卷雲。


    除此之外,還有千百種他說不出名字,但一眼看上就能確認是雲的其他種類。


    每種雲相的生滅過程,全都十分詳盡。


    薑典的心神,也在雲氣化變的瞬間,仿佛縮小了無數倍,深入到萬千雲相之中,感悟體察其中精微難言的生滅變化。


    以至他的心神,隨著雲相化變起伏,時而自在舒卷,時而奔騰急走……


    而當這縷微小雲氣演盡千般雲相之後,接連又化變成冰,霜,雨,雪,霧,露,濕,潮,等等水的不同形態變體。


    並且每種形態全都如同演繹雲相一般,極盡變化,展現著各自生滅變化的玄奇奧妙。


    直至所有不同形態盡皆化變結束,這縷雲氣最終化作一股水流,懸空而立。


    不過這還沒完,這股懸在半空的水流,先後化變成池,淵,溪,澤,江,河,湖,海等等水的不同聚集形態,演繹起水相的本質。


    每一種不同的水相聚集形態,也都如同此前的雲相演化一般,極盡變化,竭力展示著水生滅化轉的全過程。


    就仿佛是一座座,一條條真實的池淵溪澤,江河湖海被縮小了千萬倍,然後呈現在這方寸之間,演化水相生滅一般,簡直神妙到了極點。


    薑典也在這化變演繹過程中,不知不覺間放下戒備,全心全神沉浸其中,感悟領會這萬千化變所演繹的水元道韻。


    而當雲氣最終化變結束,消散無形,他迴過神來時。


    卻驚覺自己,不知何時已經離開水天圖中那個奇異世界,迴歸到了白玉寶樹之下的現實世界。


    隻是此刻,呈現在他眼前的世界,相比之前,已經大不相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九銀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離形去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離形去知並收藏第九銀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