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皇後心裏是個什麽想法,會不會感到威脅,她又不是皇後的額捏,犯不著為了皇後做到那樣的地步。
而且雲果瞧胤禩的架勢,淑妃他是肯定要冊封為貴妃的,雲果犯不著為了皇後和胤禩鬧僵,她對淑妃母子又沒有什麽惡感,弘智也是她孫子不是。
沒幾天,胤禩就下了三道聖旨。
皇長子弘旺冊立為皇太子。
冊封皇次子弘昂為多羅慎郡王,皇三子弘明為多羅賢郡王,皇四子弘曉為多羅貝勒,皇五子弘智為多羅貝勒。(其他兒子還沒大婚所以暫不冊封)
晉封淑妃易氏為淑貴妃,晉嫻妃郭絡羅氏為嫻貴妃,晉寧嬪張氏為寧妃,晉婉嬪劉氏為婉妃,晉裕嬪耿氏為裕妃,晉珍嬪伊爾根覺羅氏為珍妃,晉貴人陸氏為恭嬪,晉貴人柳氏為穎嬪,晉貴人拜爾噶斯氏為吉嬪。
除了吉嬪是因為蒙古原因外,其他人晉位都是因為子嗣,如此一來倒也堵住了其他人的嘴,讓人無話可說。
就算羨慕,也隻能哀怨自己肚子不爭氣。
不過比起哀怨,三道聖旨一下,皇宮內外都是喜氣洋洋。
後宮裏隻有得寵的有子嗣的後妃才能算是臉麵人,這一次可謂是人人都不落空,人人都有份,自然大家心情都很高興。這些人高興了,那整個後宮自然都在高興。
外朝則是因為皇上冊立的皇太子在慶賀。
嫡長子被冊封為皇太子,就算有些人心裏有些小心思,這個時候也說不出話來。
嫡長子被冊封為皇太子那是應該的,若是換一個皇子被冊封為皇太子,那恐怕才是大事,總有人都會驚慌不已。
在經過了先帝時期眾皇子奪嫡,卻偏偏大部分都沒有押對寶的情況下,現在朝堂上的人都不希望再來這麽一出,一個不小心那真是會全家完蛋的節奏。
所以皇上現在冊立了皇太子,確定了尊卑,除了某些野心狂魔外,對大部分人都有好處。
有皇太子,才不會擔心有意外的事情發生,而這個世界的野心家總歸是少數。
翊坤宮……
「主子,在可太好了,大阿哥被冊立為皇太子,名分已定,其他人想再多也無濟於事。」皇後身邊的奴才高興的說道。
等大阿哥登基後,他們就是皇太後身邊的奴才,自然能跟著水漲船高雞犬升天。
「好了,高興歸高興,這些話可別在外麵說道。」皇後笑著說道。
這道聖旨下來後,皇後可著實舒了一口長氣。
皇後是知道胤禩要大封後宮的事情,這事胤禩提前告訴皇後那是應有之理,如果胤禩不提前告訴她直接下了聖旨,那就代表著胤禩已經對她這個皇後沒有任何感情連臉麵都不給了。
一如順治皇帝當年冊封孝獻皇後為賢妃、皇貴妃一般,那真是和皇後撕破臉了。
還好皇後目前為止還沒有落到那種地步。
兩個有子的嬪妃晉為貴妃,離她隻有一步之遙(皇後還活著一般不會冊封皇貴妃),老實說皇後心裏是不同意的,因為她擔心會因此助漲了這兩人的氣焰,威脅到自己兒子的地位。
野心,不就是這樣一步步的滋生的。
我隻比你位分低一點點,憑什麽我兒子要低你兒子一頭,明明大家都是皇子,憑什麽呀!
然後會發生的事情,就不言而喻了。
但皇後這些年當皇後下來,是越發精明了。
皇後知道像這種大事,胤禩在確定之前,肯定是先和皇太後商議過,得到皇太後的答覆後,胤禩才確定下來,然後才來找自己商量。
因此這事胤禩說是和她商量,其實事情已經差不多定了下來,除非自己能找到一個完美得讓胤禩無話可說的理由,不然很難更改晉封名單。
至於阻止這事,皇後沒想過,因為後宮的確已經近十年沒有大封過,胤禩給出來的理由也合情合理,要是她敢阻止,一個善妒的名聲立馬就會扣在自己身上。
皇後沒那麽傻。
而且就算她找到了那樣的理由,此舉也會得罪當事人,並且還不知道皇太後那邊會不會因此對自己有意見。
更不要說,皇後完全找不到理由阻止兩人封貴妃,她們不晉封,後麵的四個嬪就不好晉封為妃了。而四嬪裏,落下了誰都不好。
所以皇後是欣然同意了這事。
可同意歸同意,不代表皇後心裏舒服,心裏更是非常擔憂。
冊封皇子的事情,胤禩當時沒有和皇後講,所以皇後並不知道胤禩給她準備了一個驚喜。
弘旺被立為了皇太子,那淑妃嫻妃晉位為貴妃就沒啥問題了,不會給皇後那麽大的壓力。
畢竟皇太子和貴妃之間的地位那可完全是天差地別。
這買賣,怎麽看都是皇後這邊賺了。
當然就算現在弘旺被立為了皇太子,也不能鬆懈,前麵可是有兩個被廢的例子擺在那裏。
隻有等弘旺登基繼位後,皇後才能真鬆下那一口氣。
不過皇後也沒有太過擔心,前麵兩位被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們的額捏去逝得早,以至於皇帝身邊又有了紅袖添香的人,沒一個人緩和彼此之間的關係,沒一個能真真正正站到一定高度提點他們的人,所以才導致兩人被廢。
但弘旺不一樣,皇後還活著,活得好好的,她自然不會讓弘旺落到那種地步。
而且雲果瞧胤禩的架勢,淑妃他是肯定要冊封為貴妃的,雲果犯不著為了皇後和胤禩鬧僵,她對淑妃母子又沒有什麽惡感,弘智也是她孫子不是。
沒幾天,胤禩就下了三道聖旨。
皇長子弘旺冊立為皇太子。
冊封皇次子弘昂為多羅慎郡王,皇三子弘明為多羅賢郡王,皇四子弘曉為多羅貝勒,皇五子弘智為多羅貝勒。(其他兒子還沒大婚所以暫不冊封)
晉封淑妃易氏為淑貴妃,晉嫻妃郭絡羅氏為嫻貴妃,晉寧嬪張氏為寧妃,晉婉嬪劉氏為婉妃,晉裕嬪耿氏為裕妃,晉珍嬪伊爾根覺羅氏為珍妃,晉貴人陸氏為恭嬪,晉貴人柳氏為穎嬪,晉貴人拜爾噶斯氏為吉嬪。
除了吉嬪是因為蒙古原因外,其他人晉位都是因為子嗣,如此一來倒也堵住了其他人的嘴,讓人無話可說。
就算羨慕,也隻能哀怨自己肚子不爭氣。
不過比起哀怨,三道聖旨一下,皇宮內外都是喜氣洋洋。
後宮裏隻有得寵的有子嗣的後妃才能算是臉麵人,這一次可謂是人人都不落空,人人都有份,自然大家心情都很高興。這些人高興了,那整個後宮自然都在高興。
外朝則是因為皇上冊立的皇太子在慶賀。
嫡長子被冊封為皇太子,就算有些人心裏有些小心思,這個時候也說不出話來。
嫡長子被冊封為皇太子那是應該的,若是換一個皇子被冊封為皇太子,那恐怕才是大事,總有人都會驚慌不已。
在經過了先帝時期眾皇子奪嫡,卻偏偏大部分都沒有押對寶的情況下,現在朝堂上的人都不希望再來這麽一出,一個不小心那真是會全家完蛋的節奏。
所以皇上現在冊立了皇太子,確定了尊卑,除了某些野心狂魔外,對大部分人都有好處。
有皇太子,才不會擔心有意外的事情發生,而這個世界的野心家總歸是少數。
翊坤宮……
「主子,在可太好了,大阿哥被冊立為皇太子,名分已定,其他人想再多也無濟於事。」皇後身邊的奴才高興的說道。
等大阿哥登基後,他們就是皇太後身邊的奴才,自然能跟著水漲船高雞犬升天。
「好了,高興歸高興,這些話可別在外麵說道。」皇後笑著說道。
這道聖旨下來後,皇後可著實舒了一口長氣。
皇後是知道胤禩要大封後宮的事情,這事胤禩提前告訴皇後那是應有之理,如果胤禩不提前告訴她直接下了聖旨,那就代表著胤禩已經對她這個皇後沒有任何感情連臉麵都不給了。
一如順治皇帝當年冊封孝獻皇後為賢妃、皇貴妃一般,那真是和皇後撕破臉了。
還好皇後目前為止還沒有落到那種地步。
兩個有子的嬪妃晉為貴妃,離她隻有一步之遙(皇後還活著一般不會冊封皇貴妃),老實說皇後心裏是不同意的,因為她擔心會因此助漲了這兩人的氣焰,威脅到自己兒子的地位。
野心,不就是這樣一步步的滋生的。
我隻比你位分低一點點,憑什麽我兒子要低你兒子一頭,明明大家都是皇子,憑什麽呀!
然後會發生的事情,就不言而喻了。
但皇後這些年當皇後下來,是越發精明了。
皇後知道像這種大事,胤禩在確定之前,肯定是先和皇太後商議過,得到皇太後的答覆後,胤禩才確定下來,然後才來找自己商量。
因此這事胤禩說是和她商量,其實事情已經差不多定了下來,除非自己能找到一個完美得讓胤禩無話可說的理由,不然很難更改晉封名單。
至於阻止這事,皇後沒想過,因為後宮的確已經近十年沒有大封過,胤禩給出來的理由也合情合理,要是她敢阻止,一個善妒的名聲立馬就會扣在自己身上。
皇後沒那麽傻。
而且就算她找到了那樣的理由,此舉也會得罪當事人,並且還不知道皇太後那邊會不會因此對自己有意見。
更不要說,皇後完全找不到理由阻止兩人封貴妃,她們不晉封,後麵的四個嬪就不好晉封為妃了。而四嬪裏,落下了誰都不好。
所以皇後是欣然同意了這事。
可同意歸同意,不代表皇後心裏舒服,心裏更是非常擔憂。
冊封皇子的事情,胤禩當時沒有和皇後講,所以皇後並不知道胤禩給她準備了一個驚喜。
弘旺被立為了皇太子,那淑妃嫻妃晉位為貴妃就沒啥問題了,不會給皇後那麽大的壓力。
畢竟皇太子和貴妃之間的地位那可完全是天差地別。
這買賣,怎麽看都是皇後這邊賺了。
當然就算現在弘旺被立為了皇太子,也不能鬆懈,前麵可是有兩個被廢的例子擺在那裏。
隻有等弘旺登基繼位後,皇後才能真鬆下那一口氣。
不過皇後也沒有太過擔心,前麵兩位被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們的額捏去逝得早,以至於皇帝身邊又有了紅袖添香的人,沒一個人緩和彼此之間的關係,沒一個能真真正正站到一定高度提點他們的人,所以才導致兩人被廢。
但弘旺不一樣,皇後還活著,活得好好的,她自然不會讓弘旺落到那種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