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兩人都有嫡子,嫡子還都是長子,能夠避免康熙朝的紛爭。
而兩人的兒子,三阿哥胤祉的嫡長子雖說大三歲,可六阿哥胤禩的嫡長子也入學了,聽說也挺聰慧的,談不上誰好誰壞。
唯一的區別就是,六阿哥胤禩名聲比三阿哥胤祉好一點點,畢竟六阿哥胤禩沒有鬧出來過百日孝期剃頭的事情。
不過對於大清高層的滿人來說,他們根本就不在乎這個,這點在外人看來也不算是什麽優勢。
現在能拚便是皇上的聖心。
皇上現在對誰滿意了?
都不滿意,和廢太子胤礽比起來,兩人都太嫩了,皇上對其都不滿意。
不過這股立儲的風波皇上卻是有些壓不住了,他必須要站出來安所有人的心,不然所有人都盯著這個,那還怎麽做事。
於是乎,皇上特召諸子諸卿詳議立儲大事。
當然說是祥議,其實就是皇上說,底下的聽而已。
皇上的話文縐縐的,但內容卻很直白:大清江山社稷傳到他手上,他戰戰兢兢的統治了四十多年,不敢有一日疏忽。
儲君的事情關乎國本,必須要慎之又慎,要是匆忙之間立為儲君,日後又發現不合適要再廢的話,大清又要元氣大傷,如果還沒廢掉弄出個昏君來,那他就是千古罪人了。
所以儲君是不能隨便選一個的,幾位皇子他還要多考慮,他以後有隨時駕崩的心理想法,已經安排了妥當的準備,眾人不必擔憂,當奉公守法好好做官。
都說到「駕崩」了,自然沒幾個人敢在開口「逼迫」皇上一定要立儲君。
既然是沒幾個人敢,那就說明有人敢開口。
莊親王博果鐸就開口了「臣敢問皇上,您的安排是什麽?是留下一道密旨,還是別的?如果是密旨,留下的密旨又如何能保證是皇上真實的意願。」
別人不敢問,莊親王博果鐸就敢!
反正……
他和皇上也就差明麵上撕破臉皮了。
莊親王博果鐸的嫡福晉是察哈爾親王阿布鼐之女察哈爾博爾濟吉特氏,這麽說可能大家不明白,這位察哈爾親王阿布鼐是蒙古察哈爾可汗林丹汗與囊囊大福晉之遺腹子。
林丹汗可以說是當年大清入關前最大的敵人,皇太極當年就是擊敗了林丹汗才一統草原。
囊囊大福晉就是後來的懿靖大貴妃,她所生的幼子博穆博果爾,當年和先帝爭過皇位。
然後阿布鼐當年趁著先帝和皇上年紀都不大的時候,狠狠的發展自己的勢力,想要謀反。結果被皇上先下手為強,直接軟禁,後麵被處死。
總得來說,阿布鼐這人在先帝這一脈人眼裏是非常拉人仇恨的。
所以說莊親王博果鐸也因此被看不順眼,恰好莊親王博果鐸無子,按照宗室裏麵的潛規則,無子的親王是可以過繼侄兒來繼承自己家業的。
莊親王博果鐸也有這個想法,而且他也有侄兒侄孫,有合適的人選,可皇上每次都硬是裝聾作啞,硬是不接招也不下聖旨。
這舉動,莊親王博果鐸又不是傻子,難能看不出來皇上是想要除了他這爵位,於是乎也看皇上不順眼了。
當然莊親王博果鐸也不是傻子,如此明著得罪皇上的事情,他會做,一來的確是為了噁心皇上,二來也是因為現在宗室裏就他輩分最高,身份最重,他不站出來問清楚這事,還能有誰更有資格?三來嘛,當然是有人許諾了他,足夠心動的價格。
莊親王博果鐸的話剛剛說完,皇上眼神就有些不善的看著他,為什麽他那樣討厭宗室的這些王爺了,現在就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些人成事可能難,但當攪屎棍壞事的本事卻很高。
原本皇上的話說完後,已經震住了所有人,結果莊親王博果鐸來了這麽一句,屋子裏剛才那嚴肅沉重的氣氛一下子就沒了,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這個「他的安排」上來,他哪有什麽安排,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這些人實在是太噁心了。
不過皇上還是有些急智的,想了想後說道:「自然是密旨,堂兄對此有什麽高見嗎?」
「高見倒是談不上,隻是如果是密旨的話,大家誰都沒有見過,如何能確保真實性?萬一有大逆不道之人,買通皇上身邊的奴才,或者是早有準備的人來個偷梁換柱,那豈不是不妙。」莊親王博果鐸一副憂慮的表情說道。
不少人順著這話一想,的確有幾分道理,於是就有人說道:「皇上,莊親王所言甚是。」
皇上也不是傻子,見這副局麵,就知道莊親王博果鐸有話說「那依堂兄之間又應如何?」
「我們和眾位大臣參奏皇上立儲之事,無非就是擔心皇上有個萬一卻沒有留下任何遺旨宣布哪位皇子繼位,導致眾皇子奪位的慘案發生。
這到底要立誰為太子,自然得總覽整個大清所有情況的皇上您才能看得清楚,哪一位皇子能夠勝任得起儲君之位。」
莊親王博果鐸先把事情定下基調,然後才繼續說道:「不過,為了防止奸臣逆謀,也為了防止眾阿哥黨爭亂國,奴才提議秘密立儲。」
「何為秘密立儲?」有人問道。
莊親王博果鐸笑著說道:「皇上選好儲君人選後,用滿蒙漢三種文字寫好繼位聖旨,一式兩份,裝於兩個木盒之中。一個皇上帶在身上鑰匙也由皇上自己保管,另外一個藏於幹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上,兩把鎖,兩把鑰匙,分別交給宗室族長、皇太後保管。
而兩人的兒子,三阿哥胤祉的嫡長子雖說大三歲,可六阿哥胤禩的嫡長子也入學了,聽說也挺聰慧的,談不上誰好誰壞。
唯一的區別就是,六阿哥胤禩名聲比三阿哥胤祉好一點點,畢竟六阿哥胤禩沒有鬧出來過百日孝期剃頭的事情。
不過對於大清高層的滿人來說,他們根本就不在乎這個,這點在外人看來也不算是什麽優勢。
現在能拚便是皇上的聖心。
皇上現在對誰滿意了?
都不滿意,和廢太子胤礽比起來,兩人都太嫩了,皇上對其都不滿意。
不過這股立儲的風波皇上卻是有些壓不住了,他必須要站出來安所有人的心,不然所有人都盯著這個,那還怎麽做事。
於是乎,皇上特召諸子諸卿詳議立儲大事。
當然說是祥議,其實就是皇上說,底下的聽而已。
皇上的話文縐縐的,但內容卻很直白:大清江山社稷傳到他手上,他戰戰兢兢的統治了四十多年,不敢有一日疏忽。
儲君的事情關乎國本,必須要慎之又慎,要是匆忙之間立為儲君,日後又發現不合適要再廢的話,大清又要元氣大傷,如果還沒廢掉弄出個昏君來,那他就是千古罪人了。
所以儲君是不能隨便選一個的,幾位皇子他還要多考慮,他以後有隨時駕崩的心理想法,已經安排了妥當的準備,眾人不必擔憂,當奉公守法好好做官。
都說到「駕崩」了,自然沒幾個人敢在開口「逼迫」皇上一定要立儲君。
既然是沒幾個人敢,那就說明有人敢開口。
莊親王博果鐸就開口了「臣敢問皇上,您的安排是什麽?是留下一道密旨,還是別的?如果是密旨,留下的密旨又如何能保證是皇上真實的意願。」
別人不敢問,莊親王博果鐸就敢!
反正……
他和皇上也就差明麵上撕破臉皮了。
莊親王博果鐸的嫡福晉是察哈爾親王阿布鼐之女察哈爾博爾濟吉特氏,這麽說可能大家不明白,這位察哈爾親王阿布鼐是蒙古察哈爾可汗林丹汗與囊囊大福晉之遺腹子。
林丹汗可以說是當年大清入關前最大的敵人,皇太極當年就是擊敗了林丹汗才一統草原。
囊囊大福晉就是後來的懿靖大貴妃,她所生的幼子博穆博果爾,當年和先帝爭過皇位。
然後阿布鼐當年趁著先帝和皇上年紀都不大的時候,狠狠的發展自己的勢力,想要謀反。結果被皇上先下手為強,直接軟禁,後麵被處死。
總得來說,阿布鼐這人在先帝這一脈人眼裏是非常拉人仇恨的。
所以說莊親王博果鐸也因此被看不順眼,恰好莊親王博果鐸無子,按照宗室裏麵的潛規則,無子的親王是可以過繼侄兒來繼承自己家業的。
莊親王博果鐸也有這個想法,而且他也有侄兒侄孫,有合適的人選,可皇上每次都硬是裝聾作啞,硬是不接招也不下聖旨。
這舉動,莊親王博果鐸又不是傻子,難能看不出來皇上是想要除了他這爵位,於是乎也看皇上不順眼了。
當然莊親王博果鐸也不是傻子,如此明著得罪皇上的事情,他會做,一來的確是為了噁心皇上,二來也是因為現在宗室裏就他輩分最高,身份最重,他不站出來問清楚這事,還能有誰更有資格?三來嘛,當然是有人許諾了他,足夠心動的價格。
莊親王博果鐸的話剛剛說完,皇上眼神就有些不善的看著他,為什麽他那樣討厭宗室的這些王爺了,現在就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些人成事可能難,但當攪屎棍壞事的本事卻很高。
原本皇上的話說完後,已經震住了所有人,結果莊親王博果鐸來了這麽一句,屋子裏剛才那嚴肅沉重的氣氛一下子就沒了,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這個「他的安排」上來,他哪有什麽安排,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這些人實在是太噁心了。
不過皇上還是有些急智的,想了想後說道:「自然是密旨,堂兄對此有什麽高見嗎?」
「高見倒是談不上,隻是如果是密旨的話,大家誰都沒有見過,如何能確保真實性?萬一有大逆不道之人,買通皇上身邊的奴才,或者是早有準備的人來個偷梁換柱,那豈不是不妙。」莊親王博果鐸一副憂慮的表情說道。
不少人順著這話一想,的確有幾分道理,於是就有人說道:「皇上,莊親王所言甚是。」
皇上也不是傻子,見這副局麵,就知道莊親王博果鐸有話說「那依堂兄之間又應如何?」
「我們和眾位大臣參奏皇上立儲之事,無非就是擔心皇上有個萬一卻沒有留下任何遺旨宣布哪位皇子繼位,導致眾皇子奪位的慘案發生。
這到底要立誰為太子,自然得總覽整個大清所有情況的皇上您才能看得清楚,哪一位皇子能夠勝任得起儲君之位。」
莊親王博果鐸先把事情定下基調,然後才繼續說道:「不過,為了防止奸臣逆謀,也為了防止眾阿哥黨爭亂國,奴才提議秘密立儲。」
「何為秘密立儲?」有人問道。
莊親王博果鐸笑著說道:「皇上選好儲君人選後,用滿蒙漢三種文字寫好繼位聖旨,一式兩份,裝於兩個木盒之中。一個皇上帶在身上鑰匙也由皇上自己保管,另外一個藏於幹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上,兩把鎖,兩把鑰匙,分別交給宗室族長、皇太後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