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紫嫣從噩夢中驚醒,來到收容所後她每晚都會做噩夢,夢見蘇州老家的小院被飛機轟炸,夢見任陵生還在上海街頭四處找尋她,夢見宋凱峰浴血奮戰犧牲在戰場上,紫嫣覺得不能再這樣等下去,必須做些什麽,得知公共租界內的收容所組織難民開展戰區服務和生產自救,自發組建了運輸隊、工程隊、縫紉隊、救護隊和洗滌隊等,為戰區和傷兵提供幫助及服務,宋紫嫣第一時間報了名。


    每天上午是更新前線犧牲將士名單的時間,隨著戰事進展國軍傷亡數目急劇增加,開戰前幾日的犧牲者名單已被覆蓋在下麵,而且為了容納更多逝者信息,名單上隻保留姓名及所屬部隊等簡要介紹,一部分死者遺體被抬到後方由家屬認領,有的還躺在前線已被日軍占領的陣地上,一支由難民組成的擔架敢死隊趁著夜色爬到陣地將戰士遺體運迴來,他們中大多數人的孩子已犧牲在戰場,找到自己或別人家孩子的屍骨並抬迴後方是這群人唯一的念想,而他們中的許多也葬送在小鬼子的槍口之下。


    宋紫嫣從人群中擠出,她希冀每天都不會在名單上看見熟悉的名字,來到另一側的尋人啟事牆前,與旁邊哭聲一片的氛圍相比,圍住宋紫嫣的一張張麵龐上除了焦急還帶著一絲希望,人丟了起碼尚有生的可能,宋紫嫣負責幫助不識字的難民撰寫尋人啟事,兩名誌願者組織大家排好隊,內容盡量言簡意賅,講清尋找對象最顯著的外貌特征,如果有照片和畫像自然最好,抬眼望去蜿蜒曲折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


    一位胡子花白的老者坐在宋紫嫣對麵,手裏攥著一張皺皺巴巴的報紙。


    “你好,大伯,您要找的人是誰?”宋紫嫣將筆尖蘸了蘸墨水問道。


    “我兒子,叫陳保家,十八歲,不,他的生日是農曆七月初八,已經十九歲了。”


    宋紫嫣聽了眉宇微皺了下,七月初八正是她和任陵生來到上海的第二天,也就是公曆八月十三日,淞滬會戰爆發的日子。


    “他。。。你們是在哪走失的?”


    老者聞言眼圈頓時濕潤了,抬起手背抹了下眼眶迴道:“俺是蘇北人,早年間老家受災逃難到上海,就住在閘北貧民區的那一片窩棚,轟炸那天我正蹬著三輪車在碼頭附近運貨,瞧見鬼子飛機趕緊往家跑,可還是。。。”老人的聲音哽咽著,“聽逃出來的鄉鄰說,我家老二,就是保家,為了圈裏的一頭快下崽的母豬返了迴去,就再也沒出來。”


    宋紫嫣在紙上記錄著,類似的經曆她已聽了許多,一旁的簍子裏堆了厚厚一摞寫好的尋人啟事。


    “好,您別急,我都記下了,很快就會貼在牆上,有你兒子的照片嗎?”


    老者搖搖頭,迴道:“除了三輪車什麽都沒了,老伴的遺體是前天火化的。”


    宋紫嫣這才注意到老人懷裏抱著一個用破布包裹的小壇子,老者張開手把報紙遞在宋紫嫣麵前,說:“這是我大兒子,他是國民革命軍的排長,誓師大會時刊在報紙上的照片。”關節粗大的手指指著照片上的一個小腦袋說。


    宋紫嫣接過來端詳著,報紙殘留部分的標題寫著“第九集團軍獨立旅加強連”等文字,紫嫣頓時一驚,心想這不是大哥所在的部隊嗎,在蘇州老家從接到大哥的最後一封信中得知,宋凱峰已晉升為副連長,想不到此刻會在老者隨身攜帶的報紙上見到,宋紫嫣迅速掃描著密密麻麻的人頭,不大的版麵足有幾百名官兵頭像,可她卻一眼看見了宋凱峰,淚水頓時沁滿眼眶。


    “怎麽了姑娘?”老人不解地問。


    “沒什麽,可這是。。。”


    “唉,老大和老幺長得很像,相差三歲,保家的臉比他哥稍長些,嘴角有顆痣,我是想。。。你們這有沒有會畫畫的,幫我畫張像,沒準就能找到我兒子了。”


    宋紫嫣咬了咬嘴唇迴道:“我幫您畫。”


    “你。。。”老者再次打量著這位漂亮善良的姑娘,“太謝謝你了姑娘,無論是死是活,隻要能找到老幺,將來見了老伴,她也不會責怪我了。”


    宋紫嫣望著老者佝僂的背影,將報紙夾在尋人啟事裏揣進口袋,用笑容迎接下一位求助者。


    老人的大兒子名叫陳衛國,是獨立旅加強連二排排長,第二天當老人在尋人啟事牆上看見小兒子栩栩如生畫像的那一刻,陳衛國用胸膛堵在了迫擊炮口前。


    除了幫難民寫尋人啟事和畫像工作,宋紫嫣還參加了縫紉隊和洗滌隊,這是她在老家經常幹的活。


    上海有兩條大河,一條黃浦江,一條蘇州河。如果叫黃浦江為上海的母親河,那從輩分上講,蘇州河就該稱作“外婆河”。


    蘇州河原來的名字叫吳淞江,一八四三年上海開埠後,外國人認為這條大河能通往聞名於世的中國絲織業中心和都會蘇州城,就將其稱為“蘇州河”,並在地圖上作出標識,從此這一稱謂便流行開來,蘇州河便成了吳淞江在上海境內的別稱,一直沿用至今。


    吳淞江曾是上海曆史上的第一大江,後來河道經常淤塞。明代初期,戶部尚書夏原吉主持治水,另開一條大河上接黃浦,下通長江大海,自此,匯合江浙多條河流的黃浦江東下,浩浩蕩蕩,勢不可擋,吳淞江反而轉為黃浦江的一大支流。


    與湍急洶湧的黃浦江相比,蘇州河是條蜿蜒曲折的小河,亦是兩岸居民賴以為生的母親河,戰爭爆發以來,流經公共租界的河段經常被染成紅色,是母親淚水的顏色。


    宋紫嫣用木棒捶打著浸滿血漬的軍裝,這樣的衣服紫嫣一下午要洗幾十件,汙濁的血水淌進河水中緩緩流下,將她的思緒帶迴到童年時光。


    那是宋紫嫣第一次跟母親來到河邊洗衣服,與一般大戶人家的闊太太不同,塗寶茹操持著整個宋家大院運轉的同時,很多家務活都是親力親為,教育子女更是如此,在紫嫣六歲的時候,塗寶茹就帶她和傭人一起來到河邊洗衣服,在宋紫嫣年幼的記憶中,母親將一根粗大的木棍遞給她,小紫嫣兩隻小手攥著木柄學著大人的樣子砸向衣服,卻打在水中擊起水花,濺了自己和母親一身,塗寶茹非但沒有生氣還手把手地教她,漸漸地紫嫣掌握了技巧,蹦跳著一下下拍打著石麵上的衣服,銅鈴般的笑聲與潺潺溪水聲迴蕩在耳邊,塗寶茹拿起手帕擦去紫嫣額頭上的汗珠。


    宋紫嫣抬起手背擦了擦額頭,遠處傳來的槍炮聲不禁讓她擔心起母親,今早的報紙上刊登了日軍飛機再次轟炸南京和蘇州城的新聞,其中的一張照片恰是蘇州城南貧民區被轟炸後的慘狀,母親和弟弟現在還好嗎?


    塗寶茹和宋銘瀚僥幸逃過了昨天的那場空襲。


    一大早,方慧就敲開了小院的大門,開門的是宋銘瀚,塗寶茹卻不在家。


    “幹媽去哪了?”方慧風塵仆仆地問。


    “阿媽一早就出門了,好像是去要債了。”宋銘瀚打量著方慧,問:“方慧姐,你不是去南京了嗎?”


    方慧拉起宋凱峰走進房門迴著:“趕快迴屋收拾東西,來不及了。”


    時局動蕩,方慧的父親方錦忠決定關掉小店全家搬去南京,方慧卻執意要留下,母親聽後暈厥過去,方慧隻好假裝同意,今早送爸媽登上火車後才表明心意,方錦忠知道女兒放心不下宋家,這是宋紫嫣臨行前的囑托,方慧答應父母過幾天會和塗寶茹全家一塊去南京團聚。


    送別二老,方慧立刻趕往宋家小院,由於城南郊區駐紮著國軍軍營及軍事設施,因此成為日軍轟炸的主要目標,貧民區一代常有炸彈落下,許多百姓都舉家遷移,塗寶茹卻還沒有搬走,家中的東西還沒來得及收拾。


    方慧和宋銘瀚匆忙整理著家中物品,昨夜塗寶茹一夜未睡收拾著家當。為了生計,清早就出門討要之前做繡活的工錢,幾年時間塗寶茹硬是憑借一雙巧手和繪畫才能還清了綢緞莊欠下的外債。幸好憑著塗寶茹的人品和好口碑,拖欠的工錢被要迴,她剛剛走到巷口就聽見刺耳的警報聲。


    鄰裏們慌亂地跑出巷口,抱著大包小裹拉著孩子一路狂奔,包裹散落一地,孩子摔倒哇哇大哭,場麵一片混亂。


    塗寶茹逆行著擠進胡同,好不容易望見小院大門,忽然迎麵撞在一位大漢身上,塗寶茹栽倒在地,包裹裏的法幣券散落一片,百姓們顧不上去撿也沒人去扶她,這時一個瘦高的身影出現在眼前,先是一把扶起塗寶茹靠在牆邊,然後在紛至遝來的腳步中撿起錢和包裹遞到塗夫人麵前。


    “升仔?”塗寶茹頭發蓬亂,滿臉驚詫地問。


    “夫人,這太亂,趕快送您迴家吧。”


    升仔攙扶著塗寶茹來到院門口,見一輛馬車停在那,突然門一開,方慧和宋銘瀚提抱著行李走出來。


    “幹媽,你可迴來了,快走。。。”


    空襲警報聲再次響起,升仔接過東西放在馬車上。


    “你們。。。”


    “阿媽,方慧姐沒走,來接咱們了。”宋銘瀚睜大眼睛說。


    “可。。。”塗寶茹一臉懵。


    “東西收拾得差不多了,快走吧,日本人的飛機快來了。”


    “還有兩箱行李。”宋銘瀚說。


    “我去拿,你們快上車!”升仔說完衝進院門。


    升仔駕著馬車剛剛駛過橋麵,不遠處的天空中十幾架轟炸機轟鳴著打開彈倉,趴在塗寶茹懷裏的宋銘瀚望見兩顆炸彈落在小院附近的一片民居裏爆炸,頓時火光衝天,嚇得方慧捂住耳朵,升仔用力抽打馬屁股,馬車嗖地竄了出去劇烈搖晃,塗寶茹不忍直視,扭過頭抹著眼淚,宋銘瀚卻沒有哭,目光中充滿仇恨。


    宋家小院雖沒落下炸彈,但四周燃起的大火還是將院落和幾間房屋毀之一炬,宋紫嫣不會想到,與她在上海遭受的經曆一樣,母親和弟弟從此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紫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玲公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玲公主並收藏紫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