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假死掃除並州隱患,叛亂已被平定,如今現身上郡高奴縣,與董卓大軍對峙。此消息經過幾天時間發酵,各路諸侯的探子早已返迴稟報主子。
張東聽完探子匯報,一臉愕然,“袁紹將韓馥殺了?”
探子一抱拳,“迴稟主公,正是,今袁紹已入主冀州。”
張東正欲出言詢問事情經過,賈詡忽然大步走進帥帳,向探子揮揮手,探子得令,一抱拳,立即轉身走出大帳。
見到賈詡前來,張東恍然大悟,“文和,韓馥之死必出自你之手筆,對否?”
賈詡沒有否認,點點頭,“主公欲謀張合、鞠義、田豐、沮授等人,韓馥必需死於袁紹之手方可,不僅如此,幽州牧劉虞不日必將死於公孫瓚之手。”
張東聽完,嘴角抽搐幾下,雖然兩大諸侯之死與曆史中差不多,但是如此過早用計殺之,也不知後續曆史走向,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事已至此再談論也無用,張東無奈聳聳肩,“文和,並州遭此一劫,擴軍備戰的計劃徹底被打亂,今幽、冀二州又發生變故,我等也已無力出兵矣,唉...”
賈詡抱拳躬身一禮,“主公,我並州遭受董卓、劉虞、公孫瓚、袁紹、韓馥、劉岱等六路大軍圍攻,以一州之地對抗幽州、冀州、兗州、司隸校尉部等四州,自保可也,出兵之事暫緩圖之不遲。”
張東了然點點頭,“為謀取冀州,前番本大人已將一眾黃巾舊部派往各州,造成並州高級將領缺乏,加之擴軍如火如荼,使得軍隊被有心之人滲透,此教訓需得好好總結。”
“主公所言甚是,今劉虞、韓馥已死,公孫瓚、袁紹需要時間穩定幽州、冀州,此兩路兵馬數年內將不會對並州構成威脅。”
張東默認點點頭,“本大人掐指一算,董卓死訊不日便會到來,劉岱離死也已不遠,董卓、劉岱兩部兵馬一旦退去,並州再無後顧之憂也。”
賈詡一抱拳,“主公,若如此,在下這就先趕赴冀州說服張合、鞠義、田豐、沮授、趙浮、程渙、耿武、閔純、李曆等韓馥舊部。”
見賈詡就要轉身離去,張東連忙將賈詡叫住,“文和。”
賈詡連忙轉身,一抱拳,“主公還有何事?”
張東立即出言,“文和,曆史中韓馥欲獻冀州於袁紹,韓馥麾下張合、鞠義、田豐等三人無有任何表現,反倒是沮授、趙浮、程渙、耿武、閔純、李曆等人極力反對,後趙浮、程渙、耿武、閔純、李曆等人欲謀袁紹,結果皆被害,今韓馥死於袁紹之手,沮授、趙浮、程渙、耿武、閔純、李曆等六人必視袁紹為仇寇,可先爭取過來。”
賈詡點點頭,一抱拳,“主公,在下已謹記,然張合、鞠義、田豐等三人又將如何處理。”
稍一思索,張東看向賈詡,“曆史中,鞠義不齒韓馥懦弱而背叛,後投袁紹屢立戰功,又因自恃有功而驕傲放縱,為袁紹所不喜,最終被袁紹以心懷不軌為由斬殺,可見鞠義恃才傲物乃欲尋一明主,可用上將軍之職謀之。”
賈詡了然,聽完也不言語,目光炯炯看向張東。
張東迴想過後,看向賈詡,“田豐雖在韓馥麾下,因正直而不得誌,定然不會惱怒袁紹將韓馥殺之,此正直之士不可以官職之利誘惑,需針對其才與其談理想談抱負,如此定可動其心。”
待張東話音落下,賈詡一言不發等待張東繼續說,可等了好一會仍不見張東介紹張合,於是疑惑出言,“主公,為何不將張合此人介紹一番?”
張東連忙搖搖頭,“韓馥懦弱,張合亦不喜,投袁紹原因不明,大概也是欲投一明主爾,本大人也不知該如何評價此人,文和可伺機而動。”
“是,主公。”
賈詡一抱拳,剛一轉身,張東又將賈詡叫住,“文和。”
聽聞張東叫喚,賈詡茫然轉身。
張東連忙說道:“我等暫時無力謀取幽州,今劉虞已死,其麾下鮮於銀、田疇、齊周、閻柔、閻誌、蘇仆延、烏延等人皆憎恨公孫瓚,曆史中亦曾起兵攻伐公孫瓚,可一並派人前去說服,縱使無法說服幾人來投,也要與幾人結盟,以牽製公孫瓚。”
聽完張東如此說,賈詡眼前一亮,抱拳一禮,“主公深謀遠慮,文和不及萬一也。”
張東笑著擺擺手,“文和少來這套,速去遣人安排吧。”
賈詡臉帶笑容一抱拳,轉過身腳步卻沒有邁開,不自覺迴頭看一眼張東,確認張東已無交待後立即大步離開。
...................................
長安城。
董卓一死,其麾下尚不知情,隨即被王允假董卓之令將牛輔、董越、段煨等人召迴,最後遭到呂布伏殺,董卓大軍頃刻間潰散。
李傕、郭汜二人此時不過擔任校尉一職,此等小蝦米並未引起王允等人重視,得以逃過一劫。
在郭嘉慫恿下,李傕、郭汜、張濟等人,迅速將牛輔、董越、段煨等三部潰兵收攏,得兵三萬餘,隨即反攻長安。
呂布神勇,李傕、郭汜、張濟等人皆不是呂布對手,行軍大帳內,此時三人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郭嘉觀察完戰場形勢後返迴大帳內,立即被李傕、郭汜二人一左一右拉住,“奉孝先生,呂布勇不可擋,我等該如何應對。”
郭嘉嘴角勾起,“二位將軍無需著急,呂布神勇不過一人爾,二位將軍可如此...如此...這般,定讓呂布顧此失彼,再伏一軍於呂布後路,一戰可敗呂布也。”
李傕聽聞大喜過望,“先生此計甚妙,來人...”
郭汜連忙一抱拳,“此戰若勝,先生當屬首功,某這就迴去召集本部兵馬...”
一日後,呂布遭到李傕、郭汜二人連番進攻,李、郭二人卻每次都是一觸即潰。
但凡呂布率軍追擊其中一路敵軍,另一路必會趁呂布不在大營奮起攻之,大營遇襲呂布又不得不退兵迴返。
三番兩次之後,呂布疲於奔命,最後被伏兵擊潰,不得不退兵長安。
張東聽完探子匯報,一臉愕然,“袁紹將韓馥殺了?”
探子一抱拳,“迴稟主公,正是,今袁紹已入主冀州。”
張東正欲出言詢問事情經過,賈詡忽然大步走進帥帳,向探子揮揮手,探子得令,一抱拳,立即轉身走出大帳。
見到賈詡前來,張東恍然大悟,“文和,韓馥之死必出自你之手筆,對否?”
賈詡沒有否認,點點頭,“主公欲謀張合、鞠義、田豐、沮授等人,韓馥必需死於袁紹之手方可,不僅如此,幽州牧劉虞不日必將死於公孫瓚之手。”
張東聽完,嘴角抽搐幾下,雖然兩大諸侯之死與曆史中差不多,但是如此過早用計殺之,也不知後續曆史走向,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事已至此再談論也無用,張東無奈聳聳肩,“文和,並州遭此一劫,擴軍備戰的計劃徹底被打亂,今幽、冀二州又發生變故,我等也已無力出兵矣,唉...”
賈詡抱拳躬身一禮,“主公,我並州遭受董卓、劉虞、公孫瓚、袁紹、韓馥、劉岱等六路大軍圍攻,以一州之地對抗幽州、冀州、兗州、司隸校尉部等四州,自保可也,出兵之事暫緩圖之不遲。”
張東了然點點頭,“為謀取冀州,前番本大人已將一眾黃巾舊部派往各州,造成並州高級將領缺乏,加之擴軍如火如荼,使得軍隊被有心之人滲透,此教訓需得好好總結。”
“主公所言甚是,今劉虞、韓馥已死,公孫瓚、袁紹需要時間穩定幽州、冀州,此兩路兵馬數年內將不會對並州構成威脅。”
張東默認點點頭,“本大人掐指一算,董卓死訊不日便會到來,劉岱離死也已不遠,董卓、劉岱兩部兵馬一旦退去,並州再無後顧之憂也。”
賈詡一抱拳,“主公,若如此,在下這就先趕赴冀州說服張合、鞠義、田豐、沮授、趙浮、程渙、耿武、閔純、李曆等韓馥舊部。”
見賈詡就要轉身離去,張東連忙將賈詡叫住,“文和。”
賈詡連忙轉身,一抱拳,“主公還有何事?”
張東立即出言,“文和,曆史中韓馥欲獻冀州於袁紹,韓馥麾下張合、鞠義、田豐等三人無有任何表現,反倒是沮授、趙浮、程渙、耿武、閔純、李曆等人極力反對,後趙浮、程渙、耿武、閔純、李曆等人欲謀袁紹,結果皆被害,今韓馥死於袁紹之手,沮授、趙浮、程渙、耿武、閔純、李曆等六人必視袁紹為仇寇,可先爭取過來。”
賈詡點點頭,一抱拳,“主公,在下已謹記,然張合、鞠義、田豐等三人又將如何處理。”
稍一思索,張東看向賈詡,“曆史中,鞠義不齒韓馥懦弱而背叛,後投袁紹屢立戰功,又因自恃有功而驕傲放縱,為袁紹所不喜,最終被袁紹以心懷不軌為由斬殺,可見鞠義恃才傲物乃欲尋一明主,可用上將軍之職謀之。”
賈詡了然,聽完也不言語,目光炯炯看向張東。
張東迴想過後,看向賈詡,“田豐雖在韓馥麾下,因正直而不得誌,定然不會惱怒袁紹將韓馥殺之,此正直之士不可以官職之利誘惑,需針對其才與其談理想談抱負,如此定可動其心。”
待張東話音落下,賈詡一言不發等待張東繼續說,可等了好一會仍不見張東介紹張合,於是疑惑出言,“主公,為何不將張合此人介紹一番?”
張東連忙搖搖頭,“韓馥懦弱,張合亦不喜,投袁紹原因不明,大概也是欲投一明主爾,本大人也不知該如何評價此人,文和可伺機而動。”
“是,主公。”
賈詡一抱拳,剛一轉身,張東又將賈詡叫住,“文和。”
聽聞張東叫喚,賈詡茫然轉身。
張東連忙說道:“我等暫時無力謀取幽州,今劉虞已死,其麾下鮮於銀、田疇、齊周、閻柔、閻誌、蘇仆延、烏延等人皆憎恨公孫瓚,曆史中亦曾起兵攻伐公孫瓚,可一並派人前去說服,縱使無法說服幾人來投,也要與幾人結盟,以牽製公孫瓚。”
聽完張東如此說,賈詡眼前一亮,抱拳一禮,“主公深謀遠慮,文和不及萬一也。”
張東笑著擺擺手,“文和少來這套,速去遣人安排吧。”
賈詡臉帶笑容一抱拳,轉過身腳步卻沒有邁開,不自覺迴頭看一眼張東,確認張東已無交待後立即大步離開。
...................................
長安城。
董卓一死,其麾下尚不知情,隨即被王允假董卓之令將牛輔、董越、段煨等人召迴,最後遭到呂布伏殺,董卓大軍頃刻間潰散。
李傕、郭汜二人此時不過擔任校尉一職,此等小蝦米並未引起王允等人重視,得以逃過一劫。
在郭嘉慫恿下,李傕、郭汜、張濟等人,迅速將牛輔、董越、段煨等三部潰兵收攏,得兵三萬餘,隨即反攻長安。
呂布神勇,李傕、郭汜、張濟等人皆不是呂布對手,行軍大帳內,此時三人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郭嘉觀察完戰場形勢後返迴大帳內,立即被李傕、郭汜二人一左一右拉住,“奉孝先生,呂布勇不可擋,我等該如何應對。”
郭嘉嘴角勾起,“二位將軍無需著急,呂布神勇不過一人爾,二位將軍可如此...如此...這般,定讓呂布顧此失彼,再伏一軍於呂布後路,一戰可敗呂布也。”
李傕聽聞大喜過望,“先生此計甚妙,來人...”
郭汜連忙一抱拳,“此戰若勝,先生當屬首功,某這就迴去召集本部兵馬...”
一日後,呂布遭到李傕、郭汜二人連番進攻,李、郭二人卻每次都是一觸即潰。
但凡呂布率軍追擊其中一路敵軍,另一路必會趁呂布不在大營奮起攻之,大營遇襲呂布又不得不退兵迴返。
三番兩次之後,呂布疲於奔命,最後被伏兵擊潰,不得不退兵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