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心細碎的鄧萍萍即使再鬧心也不能拿女兒的未來開玩笑。
她忙不迭的按住了暴怒的老伴,把道理掰開了揉碎了講給他聽,讓他冷靜下來。
讓老伴和自己去吉省看看,看看那小子的父母怎麽說。
要讓她來說,鄧萍萍才不想把自己的寶貝閨女嫁給這樣一個人呢。
但是這個年代女孩子的名聲太重要了,一旦被人知道未婚先孕,流言蜚語就能要了一個人的命。
為了女兒著想,這件事不能鬧大。
萬一那小子的家人是個明理的呢,抱著一絲僥幸,她勸說了老伴。
一路上她強忍著亂糟糟的思緒,還教老伴到地方了怎麽做,千萬不能亂發脾氣。
路越走越顛簸,她的心也越來越沉。
她不知道要麵對的是什麽,但作為一個母親,鄧萍萍逼自己勇敢起來。
做了一路的心理建設,沒想到真到了地方,卻意外的發現,李建設的家,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窮。
李家父母都很和善,說話辦事都挺讓人舒服的,也很明理,在得知前因後果後也立刻表了態。
而且他們的家庭狀況比鄧萍萍想的好了太多。
本來以為他們家可能跟自己家的農村親戚一樣房屋低矮,生活貧困,可沒想到,人家住的房子挺大,可以稱得上是富裕了。
房子裏麵家具家電都不少,電視機、洗衣機、冰箱和電風扇一應俱全,有些城裏人都沒有。
她們不知道,這還要歸功於趙豔。
自從食品廠盈利翻倍增長後,趙豔的小家庭生活條件好了不少,也考慮了兩邊父母的居住條件。
當然了,也沒大肆的裝修,眼下也不時興這個,就是簡單的為兩邊老人收拾了下房子。
把地麵鋪成了好打理的水泥地,又把窗戶換成了透光性更好、更為明亮的新式玻璃窗,為了兩邊父母生活更為便利,又買了兩套一樣的家電送了過來。
所以老李家的堂屋一看就挺亮堂,洗衣機和電冰箱往那一擺,村裏人誰看不眼饞呐,紛紛說老李頭生了個好兒子,又娶了個好兒媳婦。
這還真要誇誇趙豔,有的人家再有錢也不樂意給老人花呢,沒那心為老人改善生活,可能覺得沒啥大用吧。
老李頭嘴上說著花那錢浪費,但身體卻很誠實,在這些嶄新的家電上摸來摸去,隻覺得哪哪都好。
當然了,家具並沒有購買,老李頭自己就是木匠,啥家具不會打啊,哪能允許兒子花那錢,那不純屬浪費嗎。
於是家具是老李頭自己打的,他又給親家打了個大衣櫃和新餐桌,把兩邊的房子裝點的都挺漂亮。
還說不說,看到李家父母這麽明理,再加上生活水平確實不錯後,鄧萍萍亂糟糟的心總算有了一絲安慰。
兩個孩子的事聊得差不多了之後,又見到了未來親家的兩個兒子,鄧萍萍更放心了。
無他,老大和老二都是實在人,都有本事,一看就是能張羅事頂住事的人。
就說後山那一排排的廠房吧,聽未來親家說那是他二兒子的,大兒子也在那上班,他們老兩口也幫著忙活呢。
家裏雖然有地,但自己隻種家附近的地,其餘的都包出去了。
如此鄧萍萍對女婿這個能幹的二哥二嫂當然是印象深刻,等到女兒女婿婚禮時又見麵更喜歡了,所以她們一上門老太太便認了出來,熱情的不得了。
小哥倆第一次進筒子樓,對哪都好奇,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一直好奇的觀察。
不過他們兩人之前被媽媽交代過,知道去別人家裏做客的禮貌,並沒有亂跑亂叫,而是乖乖的坐在椅子上,吃著奶奶給拿的小餅幹。
見這一模一樣的小哥倆乖巧,鄧萍萍更喜歡了。
趙豔也見到了妯娌和侄子。
孟小冬這一胎生的不容易,疼了就被焦急地家人們送到了醫院,但生了一天一宿才生出來,吃盡了苦頭。
她這個月子坐得還算舒心。
這個年代雖然沒有後世流行的月子中心和家政保姆,但母親在身邊照顧就是最好的月子。
身體的虧損可以慢慢調養,她精神狀態還算不錯。
鄧萍萍和孟祥玉沒少貼補閨女。
當然了,這和孟小秋的大度也有關係。
作為哥哥,孟小秋從小就被父母教著要照顧妹妹,讓著妹妹,東北這頭沒啥重男輕女的習慣,孟小秋也和父母一樣,特別疼妹妹。
結婚之後他就搬到了單位分的房子,知道妹妹妹夫沒房子,他主動和父母說的,讓妹妹搬進家裏來。
他這麽大度和他娶得老婆好也有關係。
孟小秋娶得老婆是和他一個廠子的工人,兩人從光屁股就認識,大小關係就挺好。
到後來結婚她也不像別人似的要這要那,單位分了房子就搬過去了,她從來沒計較過父母對誰更好的問題。
做這個月子,孟小冬沒少吃肉和母親和嫂子燉的各種湯品,補得此時奶水還算足。
小家夥被喂得還算白胖,這會兒精神著呢。
趙豔仔細的洗了手,又脫去了外套才去逗孩子。
她在這方麵一向小心,生怕把病毒帶給孩子,畢竟剛去了菜市場又坐了公交車,還是小心一點好。
小家夥手蹬腳刨的玩,時不時的發出咯咯咯的笑聲,趙豔喜歡極了。
小家夥還沒起名呢,蠢爸爸李建設自詡文化人,自從孩子出生後便捧著本新華字典研究,想起個世界上最好聽的名字。
最不最好聽不知道,但最不最折磨人,這個得問孟小冬。
提起這個孟小冬都崩潰,要她說孩子叫啥都行,名字就是一代號嗎,叫著順口就行唄,不用那麽費勁。
可是看男人的努力程度,那個重視勁兒,她也不好說啥了,讓他鼓秋去吧,叫啥都行,她沒意見。
李建設捧著字典忙的焦頭爛額,還特意打電話問了親爹。
不過老李頭也是個起名廢,不然他們兄弟幾個咋能都犯一個“建”字呢,那不是起名容易嗎,他並沒有給出啥好建議。
隻是把老大和老二老三家裏小孩的名字叨咕了一遍,老頭還特意誇了誇,說起的都挺好聽的,讓他自己看著辦。
得了,大哥二哥三哥起的名字都好聽,壓力給到李建設,他更著急了。
她忙不迭的按住了暴怒的老伴,把道理掰開了揉碎了講給他聽,讓他冷靜下來。
讓老伴和自己去吉省看看,看看那小子的父母怎麽說。
要讓她來說,鄧萍萍才不想把自己的寶貝閨女嫁給這樣一個人呢。
但是這個年代女孩子的名聲太重要了,一旦被人知道未婚先孕,流言蜚語就能要了一個人的命。
為了女兒著想,這件事不能鬧大。
萬一那小子的家人是個明理的呢,抱著一絲僥幸,她勸說了老伴。
一路上她強忍著亂糟糟的思緒,還教老伴到地方了怎麽做,千萬不能亂發脾氣。
路越走越顛簸,她的心也越來越沉。
她不知道要麵對的是什麽,但作為一個母親,鄧萍萍逼自己勇敢起來。
做了一路的心理建設,沒想到真到了地方,卻意外的發現,李建設的家,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窮。
李家父母都很和善,說話辦事都挺讓人舒服的,也很明理,在得知前因後果後也立刻表了態。
而且他們的家庭狀況比鄧萍萍想的好了太多。
本來以為他們家可能跟自己家的農村親戚一樣房屋低矮,生活貧困,可沒想到,人家住的房子挺大,可以稱得上是富裕了。
房子裏麵家具家電都不少,電視機、洗衣機、冰箱和電風扇一應俱全,有些城裏人都沒有。
她們不知道,這還要歸功於趙豔。
自從食品廠盈利翻倍增長後,趙豔的小家庭生活條件好了不少,也考慮了兩邊父母的居住條件。
當然了,也沒大肆的裝修,眼下也不時興這個,就是簡單的為兩邊老人收拾了下房子。
把地麵鋪成了好打理的水泥地,又把窗戶換成了透光性更好、更為明亮的新式玻璃窗,為了兩邊父母生活更為便利,又買了兩套一樣的家電送了過來。
所以老李家的堂屋一看就挺亮堂,洗衣機和電冰箱往那一擺,村裏人誰看不眼饞呐,紛紛說老李頭生了個好兒子,又娶了個好兒媳婦。
這還真要誇誇趙豔,有的人家再有錢也不樂意給老人花呢,沒那心為老人改善生活,可能覺得沒啥大用吧。
老李頭嘴上說著花那錢浪費,但身體卻很誠實,在這些嶄新的家電上摸來摸去,隻覺得哪哪都好。
當然了,家具並沒有購買,老李頭自己就是木匠,啥家具不會打啊,哪能允許兒子花那錢,那不純屬浪費嗎。
於是家具是老李頭自己打的,他又給親家打了個大衣櫃和新餐桌,把兩邊的房子裝點的都挺漂亮。
還說不說,看到李家父母這麽明理,再加上生活水平確實不錯後,鄧萍萍亂糟糟的心總算有了一絲安慰。
兩個孩子的事聊得差不多了之後,又見到了未來親家的兩個兒子,鄧萍萍更放心了。
無他,老大和老二都是實在人,都有本事,一看就是能張羅事頂住事的人。
就說後山那一排排的廠房吧,聽未來親家說那是他二兒子的,大兒子也在那上班,他們老兩口也幫著忙活呢。
家裏雖然有地,但自己隻種家附近的地,其餘的都包出去了。
如此鄧萍萍對女婿這個能幹的二哥二嫂當然是印象深刻,等到女兒女婿婚禮時又見麵更喜歡了,所以她們一上門老太太便認了出來,熱情的不得了。
小哥倆第一次進筒子樓,對哪都好奇,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一直好奇的觀察。
不過他們兩人之前被媽媽交代過,知道去別人家裏做客的禮貌,並沒有亂跑亂叫,而是乖乖的坐在椅子上,吃著奶奶給拿的小餅幹。
見這一模一樣的小哥倆乖巧,鄧萍萍更喜歡了。
趙豔也見到了妯娌和侄子。
孟小冬這一胎生的不容易,疼了就被焦急地家人們送到了醫院,但生了一天一宿才生出來,吃盡了苦頭。
她這個月子坐得還算舒心。
這個年代雖然沒有後世流行的月子中心和家政保姆,但母親在身邊照顧就是最好的月子。
身體的虧損可以慢慢調養,她精神狀態還算不錯。
鄧萍萍和孟祥玉沒少貼補閨女。
當然了,這和孟小秋的大度也有關係。
作為哥哥,孟小秋從小就被父母教著要照顧妹妹,讓著妹妹,東北這頭沒啥重男輕女的習慣,孟小秋也和父母一樣,特別疼妹妹。
結婚之後他就搬到了單位分的房子,知道妹妹妹夫沒房子,他主動和父母說的,讓妹妹搬進家裏來。
他這麽大度和他娶得老婆好也有關係。
孟小秋娶得老婆是和他一個廠子的工人,兩人從光屁股就認識,大小關係就挺好。
到後來結婚她也不像別人似的要這要那,單位分了房子就搬過去了,她從來沒計較過父母對誰更好的問題。
做這個月子,孟小冬沒少吃肉和母親和嫂子燉的各種湯品,補得此時奶水還算足。
小家夥被喂得還算白胖,這會兒精神著呢。
趙豔仔細的洗了手,又脫去了外套才去逗孩子。
她在這方麵一向小心,生怕把病毒帶給孩子,畢竟剛去了菜市場又坐了公交車,還是小心一點好。
小家夥手蹬腳刨的玩,時不時的發出咯咯咯的笑聲,趙豔喜歡極了。
小家夥還沒起名呢,蠢爸爸李建設自詡文化人,自從孩子出生後便捧著本新華字典研究,想起個世界上最好聽的名字。
最不最好聽不知道,但最不最折磨人,這個得問孟小冬。
提起這個孟小冬都崩潰,要她說孩子叫啥都行,名字就是一代號嗎,叫著順口就行唄,不用那麽費勁。
可是看男人的努力程度,那個重視勁兒,她也不好說啥了,讓他鼓秋去吧,叫啥都行,她沒意見。
李建設捧著字典忙的焦頭爛額,還特意打電話問了親爹。
不過老李頭也是個起名廢,不然他們兄弟幾個咋能都犯一個“建”字呢,那不是起名容易嗎,他並沒有給出啥好建議。
隻是把老大和老二老三家裏小孩的名字叨咕了一遍,老頭還特意誇了誇,說起的都挺好聽的,讓他自己看著辦。
得了,大哥二哥三哥起的名字都好聽,壓力給到李建設,他更著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