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居士
東北出馬之我當悲王那些年 作者:非是非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婆婆沒有指出溫美麗的問題,李清棠也不好直接開口詢問,於是合掌還禮道:“師傅明見,晚輩實為出馬弟子。”
“阿彌陀佛,我當不起師傅之稱,你們就叫我苦海居士即可。”老婆婆說道。
所謂居士即是指雖然受戒,但是並沒有出家的佛門弟子,男性稱為優婆塞居士,女性稱為優婆夷居士。
現在無論是現實中還是網絡上,都有不少自稱居士的人,然而事實上想成為居士並不容易。
在成為居士以前,必須先成為皈依弟子,皈依弟子與居士的區別便是三皈五戒。
居士受了三皈五戒,但皈依弟子隻受三皈,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所謂五戒便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堅持三皈五戒隻是基本,居士還要做到五法具足。第一是信具足,要相信佛法,這是最重要的。
第二是戒具足,除了五戒之外,要於每月陰曆的六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以及月底最後兩天.
受持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即除五戒以外的過午不食、不坐高廣大床、不打扮和享受歌舞。
第三是施具足,以尊敬心供施父母、師長、三寶,以悲憫心布施孤苦、貧病。
第四是聞具足,即自覺聽經、讀經。第五則是慧具足,即常常能夠聽到的要有慧根。
除此以外,還要奉行十善,不殺生、不偷竊、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語、不拍馬、不貪婪、不惱怒、不背離佛法。
普通人想做到這些可不容易,因此真正在籍的居士寥寥無幾,多數都是自稱的。
但從言行舉止來看,眼前的老婆婆肯定不是,而且她還有法號。
自稱居士也許沒什麽,但這個法號可不是隨便取的。
所謂法號乃是佛教術語,指皈依佛教者所特取的名字。
即出家眾於剃度儀式舉行過後,或在家眾於皈依三寶受戒時,或生前未皈依受戒的,在家人歿後於葬儀時,由師父授予的名號。
其中的重點便是師父授予,法號自己取是不行的,自己胡亂起法號是背離佛法的表現,不如法。
因此,那些網上自稱某某居士的,幾個是真幾個是假有待考究。
修行者追求的是離苦得樂,脫離塵俗,取法號的目的也是為了與俗名區別,因此都是有寓意的。
像法海、慧通、了塵等等,寓意都非常好,可老婆婆的法號卻叫苦海,恐怕另有深意。
相比於佛教,道教的道號就沒那麽多規矩了,不過要區別道號和道名。
道號,指道士的尊號,多為自己取的,當然,也有被別人叫出來的,而道名,則是指道教徒入教後,依字派起的名字。
一般的道號都是某某子或者某某道人、某某山人、某某散人等居多。
也有信眾或後人取的尊號諡號,比如純陽子、玄誠子、無為子等,大多都帶有本教派理念色彩。
道門無男女,道號都是根據個人興趣自己取,一般都是“子”,不帶“子”也可以,但原則上沒有男女差異。
神仙聖號上,一般男稱“天尊”,女稱“元君”。
另外,男性道教出家人叫“道士”,女性的叫“道姑”,或者用“乾道”和“坤道”區分。
道名與道號不同,通常道名有二個字,以所屬宗派的字輩命名。
在道教內部,“道名”不能隨便稱唿,隻有道士的師傅或長輩可以稱唿,外人隻能稱唿“道號”。
道名的命名有嚴格字輩限製,如正一派的道士要嚴格依照“三山滴血字輩”命名,全真派也有規定的字輩。
道教同樣也有居士,還有信士,類似於佛家居士與皈依弟子的區別。
居士是指居家修煉的有道之士,是有師承的,信士隻是相信或奉行道教的人士,當然,其中也有自學成才有本事的。
兩者的區別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有沒有入道,居士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或不具備條件出家,而自己又願意入道。
經道門同意,正式擇師拜師,授以道名,傳以法派,即成為居士。
信士更多的隻信奉道教或信奉道教的某位神、仙,自己不能或不願意擇師叩拜、進入道教之列。
道教居士要對道經師三寶信奉皈依,受持正一九戒或全真五戒。
一般人到道觀或道壇進行拜師和皈依,就可以成為正式的道教居士,還會獲得皈依證。
說到此處不得不提授錄,不同於全真的性命雙修,正一非常重視授錄。
被授錄者稱為錄生,需要在法壇上正式皈依三寶九戒,並發十二宏願。
正一認為隻有授錄過後的道士才有行法的資格,因為授錄之後師門會發下《天壇玉格》授予神職。
同時也會獲得職錄、符錄、法印、天蓬尺、拷鬼棒、令旗、令牌等法器。
正一認為道士授錄以後天庭有名,代天度人,可以開壇做法調動上壇兵馬。
當然,並非沒有授錄過的人就沒資格行法,授錄是正一的儀式,而類似的儀式還有很多。
比如李清棠自己出馬的時候開馬絆拜七星,這也是儀式的一種。
而一些民間法脈,或者人丁不是那麽興旺的門派,也有自己的儀式,內容大致都是兩項,傳承師門和戒律。
家傳的法脈還需要給祖師爺即老祖宗磕頭,背誦家規呢。
歸根結底,舉行相關儀式的目的是請示上方,這個上方有的是天庭、有的是神話體係的某個部門,有的是祖先,有的是祖師爺。
隻有請示並獲得同意,才能調動他們的力量,比如授錄的正一道士會獲得師門兵馬這也是福利的一部分。
佛門也有類似的情況,不過不叫兵馬,而是護法善靈,他們是出馬仙的一種,受了三皈。
為了能夠修成正果,他們跟隨在居士和正式出家的佛弟子身邊,護持正法。
眼前的老婆婆便是如此,隨著距離的接近,身為出馬弟子的李清棠比常人敏感,她已經感受到對方身邊跟著自己看不到的靈體。
“阿彌陀佛,我當不起師傅之稱,你們就叫我苦海居士即可。”老婆婆說道。
所謂居士即是指雖然受戒,但是並沒有出家的佛門弟子,男性稱為優婆塞居士,女性稱為優婆夷居士。
現在無論是現實中還是網絡上,都有不少自稱居士的人,然而事實上想成為居士並不容易。
在成為居士以前,必須先成為皈依弟子,皈依弟子與居士的區別便是三皈五戒。
居士受了三皈五戒,但皈依弟子隻受三皈,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所謂五戒便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堅持三皈五戒隻是基本,居士還要做到五法具足。第一是信具足,要相信佛法,這是最重要的。
第二是戒具足,除了五戒之外,要於每月陰曆的六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以及月底最後兩天.
受持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即除五戒以外的過午不食、不坐高廣大床、不打扮和享受歌舞。
第三是施具足,以尊敬心供施父母、師長、三寶,以悲憫心布施孤苦、貧病。
第四是聞具足,即自覺聽經、讀經。第五則是慧具足,即常常能夠聽到的要有慧根。
除此以外,還要奉行十善,不殺生、不偷竊、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語、不拍馬、不貪婪、不惱怒、不背離佛法。
普通人想做到這些可不容易,因此真正在籍的居士寥寥無幾,多數都是自稱的。
但從言行舉止來看,眼前的老婆婆肯定不是,而且她還有法號。
自稱居士也許沒什麽,但這個法號可不是隨便取的。
所謂法號乃是佛教術語,指皈依佛教者所特取的名字。
即出家眾於剃度儀式舉行過後,或在家眾於皈依三寶受戒時,或生前未皈依受戒的,在家人歿後於葬儀時,由師父授予的名號。
其中的重點便是師父授予,法號自己取是不行的,自己胡亂起法號是背離佛法的表現,不如法。
因此,那些網上自稱某某居士的,幾個是真幾個是假有待考究。
修行者追求的是離苦得樂,脫離塵俗,取法號的目的也是為了與俗名區別,因此都是有寓意的。
像法海、慧通、了塵等等,寓意都非常好,可老婆婆的法號卻叫苦海,恐怕另有深意。
相比於佛教,道教的道號就沒那麽多規矩了,不過要區別道號和道名。
道號,指道士的尊號,多為自己取的,當然,也有被別人叫出來的,而道名,則是指道教徒入教後,依字派起的名字。
一般的道號都是某某子或者某某道人、某某山人、某某散人等居多。
也有信眾或後人取的尊號諡號,比如純陽子、玄誠子、無為子等,大多都帶有本教派理念色彩。
道門無男女,道號都是根據個人興趣自己取,一般都是“子”,不帶“子”也可以,但原則上沒有男女差異。
神仙聖號上,一般男稱“天尊”,女稱“元君”。
另外,男性道教出家人叫“道士”,女性的叫“道姑”,或者用“乾道”和“坤道”區分。
道名與道號不同,通常道名有二個字,以所屬宗派的字輩命名。
在道教內部,“道名”不能隨便稱唿,隻有道士的師傅或長輩可以稱唿,外人隻能稱唿“道號”。
道名的命名有嚴格字輩限製,如正一派的道士要嚴格依照“三山滴血字輩”命名,全真派也有規定的字輩。
道教同樣也有居士,還有信士,類似於佛家居士與皈依弟子的區別。
居士是指居家修煉的有道之士,是有師承的,信士隻是相信或奉行道教的人士,當然,其中也有自學成才有本事的。
兩者的區別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有沒有入道,居士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或不具備條件出家,而自己又願意入道。
經道門同意,正式擇師拜師,授以道名,傳以法派,即成為居士。
信士更多的隻信奉道教或信奉道教的某位神、仙,自己不能或不願意擇師叩拜、進入道教之列。
道教居士要對道經師三寶信奉皈依,受持正一九戒或全真五戒。
一般人到道觀或道壇進行拜師和皈依,就可以成為正式的道教居士,還會獲得皈依證。
說到此處不得不提授錄,不同於全真的性命雙修,正一非常重視授錄。
被授錄者稱為錄生,需要在法壇上正式皈依三寶九戒,並發十二宏願。
正一認為隻有授錄過後的道士才有行法的資格,因為授錄之後師門會發下《天壇玉格》授予神職。
同時也會獲得職錄、符錄、法印、天蓬尺、拷鬼棒、令旗、令牌等法器。
正一認為道士授錄以後天庭有名,代天度人,可以開壇做法調動上壇兵馬。
當然,並非沒有授錄過的人就沒資格行法,授錄是正一的儀式,而類似的儀式還有很多。
比如李清棠自己出馬的時候開馬絆拜七星,這也是儀式的一種。
而一些民間法脈,或者人丁不是那麽興旺的門派,也有自己的儀式,內容大致都是兩項,傳承師門和戒律。
家傳的法脈還需要給祖師爺即老祖宗磕頭,背誦家規呢。
歸根結底,舉行相關儀式的目的是請示上方,這個上方有的是天庭、有的是神話體係的某個部門,有的是祖先,有的是祖師爺。
隻有請示並獲得同意,才能調動他們的力量,比如授錄的正一道士會獲得師門兵馬這也是福利的一部分。
佛門也有類似的情況,不過不叫兵馬,而是護法善靈,他們是出馬仙的一種,受了三皈。
為了能夠修成正果,他們跟隨在居士和正式出家的佛弟子身邊,護持正法。
眼前的老婆婆便是如此,隨著距離的接近,身為出馬弟子的李清棠比常人敏感,她已經感受到對方身邊跟著自己看不到的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