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先天一炁
東北出馬之我當悲王那些年 作者:非是非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嗡!”就在張道玄接觸到窗戶的刹那,一層金光驟然出現,張道玄躲閃不及,正好撞在了上麵。
這一撞讓他感覺好像撞到了鐵板,直接被彈出老遠。
好在金光隻是防禦性質的,所以張道玄並沒有受什麽傷。
定睛一看,張道玄發現那扇門上貼著兩張已經掉色的門神。
華夏自古以來便有敬奉門神的習俗,如今常見的門神多為秦瓊和敬德這兩位唐朝時的武將。
但是在更早的時候,門神並不是這兩位,而是神荼和鬱壘。
《山海經》有雲: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蟠屈三千裏,其卑枝東北曰鬼門,萬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眾鬼之害人者。
這一記載與神怪誌異傳說不謀而合,五方鬼帝中,東方鬼帝便是神荼和鬱壘,治理桃止山和鬼門關。
有人認為山海經中所描述的度朔山便是桃止山,其山上有一株巨大的桃樹,在枝幹的東北部有一座鬼門,而神荼和鬱壘就是把守鬼門的神靈。
這一說法有待考究,因為桃止山這個名字有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桃樹不能進去。
因為桃樹陽氣頗重,如今尚且有很多人佩戴桃木飾品用以辟邪。
道家也比較喜歡用桃木製作法器,尤其是雷擊桃木,更是廣受歡迎。
傳說的真實性無從考證,但神荼和鬱壘是門神這件事卻無需質疑。
那兩張門神的畫在經年累月的風吹日曬下已經沒了色彩,甚至都看不清本來麵目,但此時兩位神靈的眼睛正閃爍著金色的亮光。
僅僅是兩張圖畫,自然不會有神仙的真靈或者分靈在這,但就算隻是一道神念,對張道玄來說依舊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當今世人經常在家中遭遇詭異事件,比如鬼壓床等,其實這和信仰的缺失有一定關聯。
說信仰有些玄乎,稱其為傳統文化也許更確切。
數千年的歲月中,貼門神、小年送灶王爺上天、過年放爆竹貼春聯、端午掛葫蘆踏青、清明掃墓、中元祭祀、重陽登高,每一個傳統習俗,都是古人生存經驗的總結。
就比如張貼門神畫,門神甚至不需要香火供奉,人們隻是將他們的畫像張貼在門前,他們就會守護人們的平安,讓妖魔鬼怪不得入內。
但如今農村都很少有人張貼門神畫了,城裏更是不用說。
看著前方的門神畫,張道玄一時間犯了難,兩位神靈固然不會走出畫來攻擊他,但他卻也沒辦法進去。
張道玄圍繞房屋觀察了一圈,其中還做了幾次嚐試,試圖從窗戶、煙囪等地進入,但都無功而返,而且反彈的力量越來越大,這讓他不得不暫停行動。
繼續這樣下去別說成功進屋了,如果金光的反彈突然增加強度,他說不定會栽在這裏。
無奈地歎了口氣,張道玄隻能選擇最笨的方法,等。
如今已經是後半夜,很快就要到淩晨了,等到天亮後,齊小鳳必然會出門,到時自己就有機會了。
等待也是一種修行,張道玄幹脆在院落中麵向月亮打坐,吸收起了玄陰之氣。
修行之路在於勇猛精進,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都彌足珍貴。
張道玄不再試圖進入房屋,門神畫眼中的光芒也漸漸淡了下去,仿佛隻是普通的畫像一樣。
月落星沉,天光乍破,正是紫氣東來之際,張道玄猛地睜開眼睛,雙眼閃過一道精光。
羅豐鬼經中有記載玄罡法,所謂玄罡法乃是道門修行之術。
道家成仙之法講究性命雙修,先以抱元守一明心見性,而後開啟元神天光,反照身體,蓄養先天一炁,脫離五行桎梏。
這其中的關鍵點便是人身,因此,山精野怪都追求化形成人。
而張道玄身為鬼魂,已經失去肉體,本無資格修煉此法,但羅豐鬼經中卻另辟蹊徑。
肉體死亡,元神與靈魂合二為一,明心見性這一步自然省去。
而張道玄始終以玄陰之氣滋養魂體,其魂體已經與普通鬼魂有了不同。
這為他采集先天一炁提供了便利條件,紫氣東來,這紫氣便是先天一炁。
雙手快速掐動法訣,張道玄更換了采氣的方法,按照羅豐鬼經的記錄,開始吸引天地中散落的先天一炁。
末法時代,天地間業力與怨氣遍布,先天一炁數量極少,但張道玄初次嚐試,也不需要太多。
一絲細若毛發的先天一炁在張道玄的牽引下緩慢向他靠近著。
張道玄雖然已經不依賴陰氣修行,但畢竟是鬼魂之體,本性屬陰。
而先天一炁似乎對陰氣有著天然的排斥,張道玄竭力牽引,但它依舊躊躇不前。
張道玄心中焦急,突然有了主意,將玄陰之氣覆蓋在身體外圍,包裹住陰氣,借此蒙騙先天一炁。
在他這樣操作後,先天一炁的排斥感居然真的消失了。
張道玄大喜,連忙用玄陰之氣加強牽引,終於是將那一絲先天一炁牽引進了體內。
人有上中下三個丹田,鬼體沒有丹田,但是有三十六竅。
其中有一竅正位於丹田位置,張道玄將那一絲先天一炁安放入內。
玄陰之氣是由外向內包圍的,丹田處自然是沒有包裹,先天一炁剛一進入便縮成一團,根本不想與四周的陰氣接觸。
不過即使如此,張道玄也感覺自己與其之間產生了聯係,這一絲先天一炁已經屬於他了。
萬事萬物都是從無到有最難,有了一就能生二,有了二就能生三,有了三便可以無窮無盡。
張道玄仿佛看到了仙道的大門在向他招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鬼仙,而是一種介於天仙、人仙、鬼仙之間的境界,當然,這是對遙遠將來的暢想。
鬼心中呈金色球狀的功德安靜地停靠在那裏,不動如山。
張道玄將玄陰之氣散迴身體各處,緩緩起身,在此起彼伏的雞鳴聲中,望向了緩緩升起的朝陽。
與此同時,眼前一直緊閉的房門也有了動靜,伴隨著吱呀吱呀的聲音緩緩打開。
這一撞讓他感覺好像撞到了鐵板,直接被彈出老遠。
好在金光隻是防禦性質的,所以張道玄並沒有受什麽傷。
定睛一看,張道玄發現那扇門上貼著兩張已經掉色的門神。
華夏自古以來便有敬奉門神的習俗,如今常見的門神多為秦瓊和敬德這兩位唐朝時的武將。
但是在更早的時候,門神並不是這兩位,而是神荼和鬱壘。
《山海經》有雲: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蟠屈三千裏,其卑枝東北曰鬼門,萬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眾鬼之害人者。
這一記載與神怪誌異傳說不謀而合,五方鬼帝中,東方鬼帝便是神荼和鬱壘,治理桃止山和鬼門關。
有人認為山海經中所描述的度朔山便是桃止山,其山上有一株巨大的桃樹,在枝幹的東北部有一座鬼門,而神荼和鬱壘就是把守鬼門的神靈。
這一說法有待考究,因為桃止山這個名字有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桃樹不能進去。
因為桃樹陽氣頗重,如今尚且有很多人佩戴桃木飾品用以辟邪。
道家也比較喜歡用桃木製作法器,尤其是雷擊桃木,更是廣受歡迎。
傳說的真實性無從考證,但神荼和鬱壘是門神這件事卻無需質疑。
那兩張門神的畫在經年累月的風吹日曬下已經沒了色彩,甚至都看不清本來麵目,但此時兩位神靈的眼睛正閃爍著金色的亮光。
僅僅是兩張圖畫,自然不會有神仙的真靈或者分靈在這,但就算隻是一道神念,對張道玄來說依舊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當今世人經常在家中遭遇詭異事件,比如鬼壓床等,其實這和信仰的缺失有一定關聯。
說信仰有些玄乎,稱其為傳統文化也許更確切。
數千年的歲月中,貼門神、小年送灶王爺上天、過年放爆竹貼春聯、端午掛葫蘆踏青、清明掃墓、中元祭祀、重陽登高,每一個傳統習俗,都是古人生存經驗的總結。
就比如張貼門神畫,門神甚至不需要香火供奉,人們隻是將他們的畫像張貼在門前,他們就會守護人們的平安,讓妖魔鬼怪不得入內。
但如今農村都很少有人張貼門神畫了,城裏更是不用說。
看著前方的門神畫,張道玄一時間犯了難,兩位神靈固然不會走出畫來攻擊他,但他卻也沒辦法進去。
張道玄圍繞房屋觀察了一圈,其中還做了幾次嚐試,試圖從窗戶、煙囪等地進入,但都無功而返,而且反彈的力量越來越大,這讓他不得不暫停行動。
繼續這樣下去別說成功進屋了,如果金光的反彈突然增加強度,他說不定會栽在這裏。
無奈地歎了口氣,張道玄隻能選擇最笨的方法,等。
如今已經是後半夜,很快就要到淩晨了,等到天亮後,齊小鳳必然會出門,到時自己就有機會了。
等待也是一種修行,張道玄幹脆在院落中麵向月亮打坐,吸收起了玄陰之氣。
修行之路在於勇猛精進,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都彌足珍貴。
張道玄不再試圖進入房屋,門神畫眼中的光芒也漸漸淡了下去,仿佛隻是普通的畫像一樣。
月落星沉,天光乍破,正是紫氣東來之際,張道玄猛地睜開眼睛,雙眼閃過一道精光。
羅豐鬼經中有記載玄罡法,所謂玄罡法乃是道門修行之術。
道家成仙之法講究性命雙修,先以抱元守一明心見性,而後開啟元神天光,反照身體,蓄養先天一炁,脫離五行桎梏。
這其中的關鍵點便是人身,因此,山精野怪都追求化形成人。
而張道玄身為鬼魂,已經失去肉體,本無資格修煉此法,但羅豐鬼經中卻另辟蹊徑。
肉體死亡,元神與靈魂合二為一,明心見性這一步自然省去。
而張道玄始終以玄陰之氣滋養魂體,其魂體已經與普通鬼魂有了不同。
這為他采集先天一炁提供了便利條件,紫氣東來,這紫氣便是先天一炁。
雙手快速掐動法訣,張道玄更換了采氣的方法,按照羅豐鬼經的記錄,開始吸引天地中散落的先天一炁。
末法時代,天地間業力與怨氣遍布,先天一炁數量極少,但張道玄初次嚐試,也不需要太多。
一絲細若毛發的先天一炁在張道玄的牽引下緩慢向他靠近著。
張道玄雖然已經不依賴陰氣修行,但畢竟是鬼魂之體,本性屬陰。
而先天一炁似乎對陰氣有著天然的排斥,張道玄竭力牽引,但它依舊躊躇不前。
張道玄心中焦急,突然有了主意,將玄陰之氣覆蓋在身體外圍,包裹住陰氣,借此蒙騙先天一炁。
在他這樣操作後,先天一炁的排斥感居然真的消失了。
張道玄大喜,連忙用玄陰之氣加強牽引,終於是將那一絲先天一炁牽引進了體內。
人有上中下三個丹田,鬼體沒有丹田,但是有三十六竅。
其中有一竅正位於丹田位置,張道玄將那一絲先天一炁安放入內。
玄陰之氣是由外向內包圍的,丹田處自然是沒有包裹,先天一炁剛一進入便縮成一團,根本不想與四周的陰氣接觸。
不過即使如此,張道玄也感覺自己與其之間產生了聯係,這一絲先天一炁已經屬於他了。
萬事萬物都是從無到有最難,有了一就能生二,有了二就能生三,有了三便可以無窮無盡。
張道玄仿佛看到了仙道的大門在向他招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鬼仙,而是一種介於天仙、人仙、鬼仙之間的境界,當然,這是對遙遠將來的暢想。
鬼心中呈金色球狀的功德安靜地停靠在那裏,不動如山。
張道玄將玄陰之氣散迴身體各處,緩緩起身,在此起彼伏的雞鳴聲中,望向了緩緩升起的朝陽。
與此同時,眼前一直緊閉的房門也有了動靜,伴隨著吱呀吱呀的聲音緩緩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