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普渡眾生,佛渡有緣人
小洛下山:我在大明抗倭那幾年 作者:笨鳥想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淩施主,可能你還不知道,數日之前,我臥佛寺僧眾剛做完功課,忽然聽得空中有人誦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頓時寺內鍾鼓齊鳴、萬法皆靜、佛光大盛,佛祖竟示意貧僧對這心經晦澀難懂之處進行講解,在最後結束之時,貧僧依稀看到施主的模樣。
今日得見施主,算是解了貧僧心中多日來的疑惑。原來說的有緣人,是佛祖早已認定好的了,虧得淩施主執著,貧僧還沒有那麽執拗,否則今日錯過,貧僧還不知道何時才能再遇到施主,佛祖交待的法旨何時才能完成。”了空和尚感歎再三地說道。
“大師,在下數日之前的確誦讀過佛家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隻是出於好奇,便認真誦讀了一遍,當時每到疑難處總覺得有人在腦海中對我講解,難道這解惑之人真的是大師,若是真的,那大師就是淩某的一經之師,還請大師受弟子一拜。”說完,淩小洛雙手合十,彎腰進行禮拜。
這了空和尚趕緊伸手扶住,言語恭敬地對淩小洛說:“淩施主言重了,貧僧愧不敢當呀。記得五日之前我們第一次見麵,施主問貧僧‘何為有緣,為何無緣’,還問‘既然佛渡有緣人,可是為什麽還講究要普渡眾生’,貧僧至今也是沒有想明白其中佛理呀。”
“大師之言,令在下實在是惶恐,當時隻是話趕話,隨便一問,大師不必糾結於此。
不過在下認為,‘有緣’是一種因果關係,前世兩個人有緣時,他們相處融洽,互相支持,共同度過快樂或艱難的時光,這種因緣促成了今生的相遇。
‘無緣’也是一種因果關係,前世由於性格不合、價值觀差異、生活經曆的不同等原因導致兩個人相處起來可能不那麽和諧,甚至可能產生矛盾和衝突,這前世的因緣會讓今生擦肩而過。”
淩小洛說過這一番話後,也是感到驚歎,自己的口才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好了,這麽深奧的問題,竟然說得頭頭是道。
“阿彌陀佛,貧僧明白了。也就是說,淩施主和我佛的因緣是前世已經注定了,我說佛祖怎麽會給貧僧下那樣的法旨,看來一切都是緣分呀,阿彌陀佛,貧僧受教了。”了空和尚聽著淩小洛的話,目瞪口呆,半天才說出話來。
“‘佛渡有緣人’,佛祖是具備無盡智慧和慈悲心的覺者,他根據自己的智慧和慈悲願力,為有緣的眾生提供救渡的機會和方法,而佛祖對有緣者的加持是由前世因緣而定的。
那‘普渡眾生’,則講的是佛法,講的是佛祖的教誨、戒律、禪定和智慧等,它可以幫助眾生解脫苦難,實現心靈的自由與覺醒,佛法的普及和傳播,讓更多的眾生能夠從中受益,它可以普及到所有有情眾生,所以是才叫‘普渡眾生’。
其實,‘佛渡有緣人’和‘佛法普渡眾生’的目標相一致,都是為了讓更多眾生接受佛法的指導,使更多的眾生從中獲得福祉和解脫。大師,不知在下講的是不是有違佛理。”
了空和尚聽完淩小洛關於‘佛渡有緣人’和‘普渡眾生’闡述後,很是疑惑的看看淩小洛,他想不通,困擾他幾日的問題,為什麽這個年輕人卻能輕易的迴答上來,而且抽絲剝繭,講的精辟入理。
他終於明白佛祖指示讓他等待這位年輕人,並贈送寶物的原由,這位年輕人絕對是與我佛有大機緣的人,說不定日後又是我佛界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今日得見施主,算是解了貧僧心中多日來的疑惑。原來說的有緣人,是佛祖早已認定好的了,虧得淩施主執著,貧僧還沒有那麽執拗,否則今日錯過,貧僧還不知道何時才能再遇到施主,佛祖交待的法旨何時才能完成。”了空和尚感歎再三地說道。
“大師,在下數日之前的確誦讀過佛家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隻是出於好奇,便認真誦讀了一遍,當時每到疑難處總覺得有人在腦海中對我講解,難道這解惑之人真的是大師,若是真的,那大師就是淩某的一經之師,還請大師受弟子一拜。”說完,淩小洛雙手合十,彎腰進行禮拜。
這了空和尚趕緊伸手扶住,言語恭敬地對淩小洛說:“淩施主言重了,貧僧愧不敢當呀。記得五日之前我們第一次見麵,施主問貧僧‘何為有緣,為何無緣’,還問‘既然佛渡有緣人,可是為什麽還講究要普渡眾生’,貧僧至今也是沒有想明白其中佛理呀。”
“大師之言,令在下實在是惶恐,當時隻是話趕話,隨便一問,大師不必糾結於此。
不過在下認為,‘有緣’是一種因果關係,前世兩個人有緣時,他們相處融洽,互相支持,共同度過快樂或艱難的時光,這種因緣促成了今生的相遇。
‘無緣’也是一種因果關係,前世由於性格不合、價值觀差異、生活經曆的不同等原因導致兩個人相處起來可能不那麽和諧,甚至可能產生矛盾和衝突,這前世的因緣會讓今生擦肩而過。”
淩小洛說過這一番話後,也是感到驚歎,自己的口才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好了,這麽深奧的問題,竟然說得頭頭是道。
“阿彌陀佛,貧僧明白了。也就是說,淩施主和我佛的因緣是前世已經注定了,我說佛祖怎麽會給貧僧下那樣的法旨,看來一切都是緣分呀,阿彌陀佛,貧僧受教了。”了空和尚聽著淩小洛的話,目瞪口呆,半天才說出話來。
“‘佛渡有緣人’,佛祖是具備無盡智慧和慈悲心的覺者,他根據自己的智慧和慈悲願力,為有緣的眾生提供救渡的機會和方法,而佛祖對有緣者的加持是由前世因緣而定的。
那‘普渡眾生’,則講的是佛法,講的是佛祖的教誨、戒律、禪定和智慧等,它可以幫助眾生解脫苦難,實現心靈的自由與覺醒,佛法的普及和傳播,讓更多的眾生能夠從中受益,它可以普及到所有有情眾生,所以是才叫‘普渡眾生’。
其實,‘佛渡有緣人’和‘佛法普渡眾生’的目標相一致,都是為了讓更多眾生接受佛法的指導,使更多的眾生從中獲得福祉和解脫。大師,不知在下講的是不是有違佛理。”
了空和尚聽完淩小洛關於‘佛渡有緣人’和‘普渡眾生’闡述後,很是疑惑的看看淩小洛,他想不通,困擾他幾日的問題,為什麽這個年輕人卻能輕易的迴答上來,而且抽絲剝繭,講的精辟入理。
他終於明白佛祖指示讓他等待這位年輕人,並贈送寶物的原由,這位年輕人絕對是與我佛有大機緣的人,說不定日後又是我佛界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