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生意穩定了
穿成農家老婦,我帶著兒孫去逃荒 作者:暴富的喵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玉蘭說的話聽著是有點兒道理,可是陶家人還是覺得,在賣豆腐腦掙錢這件事情上,依舊是他們陶家占了便宜。
人家帶著他們陶家掙錢,這個恩情可是一定要記住啊。
至少此時,陶父陶母的心裏對沈玉蘭是十分感激的。
沈玉蘭笑著摸了摸陶春生的頭,“春生今天的表現很棒,我看是個做生意的料子,以後跟著嬸兒後麵學學,肯定能有出息的。”
聽到沈玉蘭這樣直白的誇自己,陶春生的臉直接紅了。
他還沒被人這麽誇過呢!
父母都是老實含蓄的人,不善言辭,所以很少誇人。
就算他做的好的地方,也很少會像沈玉蘭這樣直白的誇出來。
可是不管是哪個孩子,都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肯定。
陶春生自然也一樣,聽到沈玉蘭誇讚他的話,害羞的同時,心裏還是很高興的。
“嬸兒,我一定會跟著你後麵好好學,讓咱們的豆腐腦生意越來越好。”陶春生堅定的看著沈玉蘭道。
“好,到時候嬸兒肯定好好的培養你。”
陶父陶母看出來了,沈玉蘭就是個有本事的。
他們這個有本事的親家,竟然還願意培養他們的兒子!
兩人對於沈玉蘭的感激又多了幾分。
“春生啊,既然嬸兒願意好好的培養你,你可得努力認真學,不要讓你嬸兒失望了。”
陶春生重重的點頭,“好,娘,我知道了。”
陶春生的眸子裏也透著一抹堅定。
豆腐腦這邊收攤了以後,沈玉蘭便去了瓦市,買了一些吃的帶迴去。
另外,還買了一些大骨。
大骨頭買迴去熬湯,是給鹹口的豆腐腦做湯汁的。
大骨不貴,在古代,剃的沒什麽肉的大骨頭,就是邊角料,根本就賣不上什麽錢。
沈玉蘭買好了東西,周蘭這邊,也忙完了豆腐店的事情了,陶父陶母將桌椅收拾到了豆腐店這邊,幾個人便一道迴家。
第二天,沈玉蘭繼續幫著一起出攤,讓陶父陶母跟著後麵學習。
第二天,陶春生更加的上手了一點了。
本來還比較靦腆的陶父陶母,同樣開始吆喝了起來。
對比第一天,第二天的生意自然更好。
一早上下來,賣出去了五十碗豆腐腦。
也就是說,純利潤掙了一百文錢。
兩家一分,就是各五十文。
一天掙到這麽多的錢,陶父陶母已經很滿意了。
等到第三天,沈玉蘭再來了一天。
如果陶家人完全上手了,她就可以放手,讓陶家人去做這門生意。
好在,陶家人學的還算快。
等到第三天,沒有沈玉蘭幫著吆喝,他們自己也吆喝的像模像樣。
因為豆腐腦有迴頭客,這生意自然是一天比一天好。
第三天下來,直接賣了六十碗。
六十碗,兩家一分,合掙了六十文錢。
陶家人算了算,這要是以後努力點,能保持住,一個月豈不是差不多可以掙到二兩銀子。
可能是以前窮慣了,對於他們陶家來說,一個月能夠掙到二兩銀子,真的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如果能夠穩定住,那以後家裏的生活真的不用愁著了。
到時候,他們家雖然比不上沈玉蘭家現在過得日子,但是在村子裏的話,算得上不錯的。
看到陶家人做生意摸上道了,沈玉蘭也就不用再跟過來。
明天開始,就讓他們自己出攤做生意。
與此同時,沈玉蘭幫忙托關係,將陶家人在清水村落戶的事情,也給辦下來了。
張大勇知道陶家人是沈玉蘭的親家,平時沈玉蘭可是給他們家送了不少的好東西,如今人家親家落戶在了清水村,他這個當村長的,肯定得多照應一些。
關於陶家人的宅基地,張大勇很快就給安排下來了。
張大勇還特意挑了一塊不錯的宅基地,這要是和沈玉蘭關係不好,陶家人想要分到多好的宅基地肯定不容易的。
不過現在是給安排了宅基地,可是陶家人目前也沒有錢去蓋。
換做以前,肯定覺得蓋房子的事情沒指望了。
但是現在跟著沈玉蘭後麵開始學習做豆腐腦,每個月都能掙點兒錢。
過不了幾個月,蓋不了磚瓦房,蓋一個土坯房的錢還是有的。
他們家裏人口不多,蓋個幾間土坯房就可以了,要不了多少銀子。
陶家人看到如今的日子越來越好,也越過越有盼頭,心裏十分高興。
他們陶家如今能有這樣的日子,多虧了沈玉蘭。
陶家人也知道感恩,尤其是陶母,可沒少在陶春花的麵前念叨沈玉蘭的好。
“春花啊,你這個婆婆是個不錯的,幫了咱們家不少。
你以後可得好好孝順你婆婆,不然娘都饒不了你。”
陶母也不知道怎麽報答自己的親家,隻能讓閨女多孝順沈玉蘭一些。
聽到陶母的念叨,陶春花笑著道,“娘,你放心好了,就算您不特意交代,我也知道孝順婆婆。”
畢竟婆婆對她這麽好,對她娘家的幫襯和付出她都看在眼裏。
如果自己不孝順婆婆,這還有良心不?
聽到陶春花心裏清楚,陶母也就放心了。
連著幾天,陶家人自己出攤,沒有沈玉蘭盯著,他們的生意還是做的不錯。
一天下來,能穩定賣個八十碗了。
也就是說,一天兩家平分,能掙到八十文錢。
陶家這邊的事情解決了之後,到了書院這邊上學的日子。
周敬禮和周敬智得去書院上學了。
兩個孩子雖然有點兒舍不得家,不過對於上學並不排斥。
畢竟隻有好好努力,才能考取功名。
隻有考取功名了,才能夠讓老娘過上好日子。
已經在家待了一個月,過了元宵,是該好好的收收心,將心思放在學業上。
兩個兒子要上學,沈玉蘭自然幫著他們收拾了一下東西。
需要帶的衣服,鞋子,生活用品之類的,都得給準備上。
另外,沈玉蘭還特意的熬了點醬給他們帶上。
書院的夥食一般,很多菜又是他們不愛吃的。
家裏熬出來的醬,辣辣的,香香的,非常下飯,用來拌麵也不錯。
給他們熬點兒帶上,不想吃書院菜的時候,也好有個下飯的東西在。
人家帶著他們陶家掙錢,這個恩情可是一定要記住啊。
至少此時,陶父陶母的心裏對沈玉蘭是十分感激的。
沈玉蘭笑著摸了摸陶春生的頭,“春生今天的表現很棒,我看是個做生意的料子,以後跟著嬸兒後麵學學,肯定能有出息的。”
聽到沈玉蘭這樣直白的誇自己,陶春生的臉直接紅了。
他還沒被人這麽誇過呢!
父母都是老實含蓄的人,不善言辭,所以很少誇人。
就算他做的好的地方,也很少會像沈玉蘭這樣直白的誇出來。
可是不管是哪個孩子,都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肯定。
陶春生自然也一樣,聽到沈玉蘭誇讚他的話,害羞的同時,心裏還是很高興的。
“嬸兒,我一定會跟著你後麵好好學,讓咱們的豆腐腦生意越來越好。”陶春生堅定的看著沈玉蘭道。
“好,到時候嬸兒肯定好好的培養你。”
陶父陶母看出來了,沈玉蘭就是個有本事的。
他們這個有本事的親家,竟然還願意培養他們的兒子!
兩人對於沈玉蘭的感激又多了幾分。
“春生啊,既然嬸兒願意好好的培養你,你可得努力認真學,不要讓你嬸兒失望了。”
陶春生重重的點頭,“好,娘,我知道了。”
陶春生的眸子裏也透著一抹堅定。
豆腐腦這邊收攤了以後,沈玉蘭便去了瓦市,買了一些吃的帶迴去。
另外,還買了一些大骨。
大骨頭買迴去熬湯,是給鹹口的豆腐腦做湯汁的。
大骨不貴,在古代,剃的沒什麽肉的大骨頭,就是邊角料,根本就賣不上什麽錢。
沈玉蘭買好了東西,周蘭這邊,也忙完了豆腐店的事情了,陶父陶母將桌椅收拾到了豆腐店這邊,幾個人便一道迴家。
第二天,沈玉蘭繼續幫著一起出攤,讓陶父陶母跟著後麵學習。
第二天,陶春生更加的上手了一點了。
本來還比較靦腆的陶父陶母,同樣開始吆喝了起來。
對比第一天,第二天的生意自然更好。
一早上下來,賣出去了五十碗豆腐腦。
也就是說,純利潤掙了一百文錢。
兩家一分,就是各五十文。
一天掙到這麽多的錢,陶父陶母已經很滿意了。
等到第三天,沈玉蘭再來了一天。
如果陶家人完全上手了,她就可以放手,讓陶家人去做這門生意。
好在,陶家人學的還算快。
等到第三天,沒有沈玉蘭幫著吆喝,他們自己也吆喝的像模像樣。
因為豆腐腦有迴頭客,這生意自然是一天比一天好。
第三天下來,直接賣了六十碗。
六十碗,兩家一分,合掙了六十文錢。
陶家人算了算,這要是以後努力點,能保持住,一個月豈不是差不多可以掙到二兩銀子。
可能是以前窮慣了,對於他們陶家來說,一個月能夠掙到二兩銀子,真的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如果能夠穩定住,那以後家裏的生活真的不用愁著了。
到時候,他們家雖然比不上沈玉蘭家現在過得日子,但是在村子裏的話,算得上不錯的。
看到陶家人做生意摸上道了,沈玉蘭也就不用再跟過來。
明天開始,就讓他們自己出攤做生意。
與此同時,沈玉蘭幫忙托關係,將陶家人在清水村落戶的事情,也給辦下來了。
張大勇知道陶家人是沈玉蘭的親家,平時沈玉蘭可是給他們家送了不少的好東西,如今人家親家落戶在了清水村,他這個當村長的,肯定得多照應一些。
關於陶家人的宅基地,張大勇很快就給安排下來了。
張大勇還特意挑了一塊不錯的宅基地,這要是和沈玉蘭關係不好,陶家人想要分到多好的宅基地肯定不容易的。
不過現在是給安排了宅基地,可是陶家人目前也沒有錢去蓋。
換做以前,肯定覺得蓋房子的事情沒指望了。
但是現在跟著沈玉蘭後麵開始學習做豆腐腦,每個月都能掙點兒錢。
過不了幾個月,蓋不了磚瓦房,蓋一個土坯房的錢還是有的。
他們家裏人口不多,蓋個幾間土坯房就可以了,要不了多少銀子。
陶家人看到如今的日子越來越好,也越過越有盼頭,心裏十分高興。
他們陶家如今能有這樣的日子,多虧了沈玉蘭。
陶家人也知道感恩,尤其是陶母,可沒少在陶春花的麵前念叨沈玉蘭的好。
“春花啊,你這個婆婆是個不錯的,幫了咱們家不少。
你以後可得好好孝順你婆婆,不然娘都饒不了你。”
陶母也不知道怎麽報答自己的親家,隻能讓閨女多孝順沈玉蘭一些。
聽到陶母的念叨,陶春花笑著道,“娘,你放心好了,就算您不特意交代,我也知道孝順婆婆。”
畢竟婆婆對她這麽好,對她娘家的幫襯和付出她都看在眼裏。
如果自己不孝順婆婆,這還有良心不?
聽到陶春花心裏清楚,陶母也就放心了。
連著幾天,陶家人自己出攤,沒有沈玉蘭盯著,他們的生意還是做的不錯。
一天下來,能穩定賣個八十碗了。
也就是說,一天兩家平分,能掙到八十文錢。
陶家這邊的事情解決了之後,到了書院這邊上學的日子。
周敬禮和周敬智得去書院上學了。
兩個孩子雖然有點兒舍不得家,不過對於上學並不排斥。
畢竟隻有好好努力,才能考取功名。
隻有考取功名了,才能夠讓老娘過上好日子。
已經在家待了一個月,過了元宵,是該好好的收收心,將心思放在學業上。
兩個兒子要上學,沈玉蘭自然幫著他們收拾了一下東西。
需要帶的衣服,鞋子,生活用品之類的,都得給準備上。
另外,沈玉蘭還特意的熬了點醬給他們帶上。
書院的夥食一般,很多菜又是他們不愛吃的。
家裏熬出來的醬,辣辣的,香香的,非常下飯,用來拌麵也不錯。
給他們熬點兒帶上,不想吃書院菜的時候,也好有個下飯的東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