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搬新家
穿成農家老婦,我帶著兒孫去逃荒 作者:暴富的喵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石頭叔和桂花嬸子原本還不好意思來吃的,但是聽說是沈玉蘭為了慶祝兩個兒子考上最好的書院,在最好的夫子手裏讀書才請客吃飯的就沒再客氣,過去吃飯,也當是沾沾喜氣了。
最高興的還是牛蛋。
對於石頭叔的手藝,牛蛋覺得實在是不忍直視,尤其是在和沈玉蘭做的飯菜對比了之後。
想到沈玉蘭的做的菜的味道,牛蛋已經往肚子裏咽口水了。
沈玉蘭又讓周敬禮去通知了老周家那邊。
聽到沈玉蘭請吃飯,老周家還尋思著他們遇上了什麽好事兒了,咋好好的突然請吃飯。
李氏和周大山了解清楚了沈玉蘭請客吃飯的原因,頓時高興得不得了。
原來是周敬禮和周敬智這兩小子爭氣,去了林州城最好的書院讀書,沈玉蘭才請客的啊。
之前周文昌可是個秀才,讀書也頗有天賦。
很多人都覺得,周文昌以後肯定能考上功名,成為官老爺的。
周家老兩口更是盼著兒子能夠有出息。
可是周文昌成親了之後,有沈玉蘭這樣的婆娘在,日子都過得不清淨,哪裏還有那個精力去考功名。
於是這一耽擱,耽擱的時間就長了。
到死了,也沒見周文昌考上。
現在周敬禮和周敬智可以繼續讀書,也可以承接周文昌沒有完成的夢想。知道他們孫子以後有機會能考中功名,周家老兩口咋可能不高興呢?
沈玉蘭和陶春花備菜,這一頓飯吃的很豐盛。
加上沈玉蘭可是買了上好的白酒迴來,周大山和石頭叔你一杯我一杯的喝了不少酒。
周敬仁和周敬義也跟著喝了兩杯,他們還得忙著豆腐坊的活兒,不能喝得醉醺醺的,不然也想著能好好的喝上幾杯呢。
周文運和周文宏同樣需要幹活兒,隻淺嚐了兩杯,不敢喝多了耽誤工活。
一頓飯吃的賓主盡歡。
周大山喝得醉醺醺的,還是周敬仁給背迴去的。
沈玉蘭收拾著桌子上的碗筷,洗好了下午就去了屋子裏躺著好好的補了一覺。
周敬仁和周敬義在家沒待幾天,書院那邊就正式上學了。
沈玉蘭將兩孩子送去了書院,家裏頓時清靜了不少。
與此同時,新建的房子已經蓋好了。
沈玉蘭家的屋子建得大,所以才多費了些時間。
現在來清水村落戶的村民基本上都已經建好屋子,搬進去住了,她家算是最後一批了。
好在等的時間也不算很長,總歸是建成了。
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些,能住進自己家寬敞舒適的大屋子裏,肯定是最好不過的。
沈玉蘭見房子蓋好了之後,就張羅著搬家的事情了。
搬家倒是不麻煩,家裏的東西不多,就自己一些衣物,被褥之類的。
家具沈玉蘭直接去城裏訂購了全套的。
既然都已經搬到新家住去了,什麽都得置辦新的。
新的家具就是多花些錢的事情,這個錢也不能省去了。
等著家裏的家具也送來了村子裏擺好了,沈玉蘭家就正式搬了過去。
見沈玉蘭一家要搬走了,石頭叔和桂花嬸子還有些舍不得呢。
畢竟他們一家住的這一個多月來,兩家關係處的挺好的。
知道沈玉蘭一家都是不錯的人家,石頭叔和桂花嬸子都是將他們當做親人看待的。
現在他們家要搬走,多少有些傷感。
不過想著沈玉蘭一家是搬到自己家蓋的大房子裏住,他們又在替沈玉蘭感到高興。
人往高處走,水往地處流,人家能過得越來越好,他們應該祝福才對。
等著沈玉蘭搬走這天,桂花嬸子還拉著沈玉蘭寒暄,讓她沒事就來家裏坐坐。
沈玉蘭笑著答應。
石頭叔和桂花嬸兒都是厚道人家,沈玉蘭自然願意以後多走動。
家裏還有驢車,加上人手多,搬家就搬了兩趟,就直接去了新房子那邊。
沈家的新房子很寬敞,就是院子還沒收拾。
現在房子建造起來,隻是圈了一個簡單的院牆。
後麵的地兒很寬敞,沈玉蘭是打算種些蔬菜和花草瓜果的。
另外家裏再養幾隻雞鴨,到時候雞蛋鴨蛋都不愁著買,完全是很多人夢想中的田園生活。
這些暫時都不著急,慢慢來。
先整一片菜園子出來就行,等開春了之後,再種植些瓜果。
現在天氣越來越冷,都已經入冬了,種植瓜果花草也不易存活。
看著寬敞的新家,陶春花就開始感慨了起來,“娘,咱們新家可真大真好啊。”
周敬義跟著接話,“是啊,真沒想到,咱們能住上這麽好的屋子呢。“
“以前確實沒想過,這可是磚瓦房,咱們每個人都能有房間住,真的和做夢似的。”周敬仁跟著搭話。
沈玉蘭看著家裏人的反應唇角微微揚起。
現在他們家是金錢有錢,隻能在村子裏蓋屋子。
等著以後有錢了,就算是去城裏買屋子也是能買得起的。
若是生意越做越大的話,肯定是住在城裏更方便。
不過現在家裏的財力還不足以支撐他們家的日子過得這麽奢侈。
沈玉蘭倒是不著急,慢慢來就是了。
至少,現在豆腐店的生意是穩當下來了,以後能越來越好。
總有一天,他們家是能在城裏買得起房子的。
一家人搬到了新家來,都稀奇的不得了。
連帶著家裏的小孫女們都興奮地很。
孩子雖小,可是知道現在住的好。
沈玉蘭家的大房子,自然也引來了不少人的嫉妒。
他們家這樣的大屋子,在清水村可是獨一份的。
現在村子裏誰不知道,沈玉蘭有錢,又是蓋大房子,又是蓋豆腐坊。
聽說還和城裏的大酒樓合作生意呢,就不是個一個缺錢的主兒。
這不,清水村就有打上沈玉蘭主意的人。
打上沈玉蘭主意的,是清水村的一個老婦人。
她兒子大概三十五歲左右的年紀,之前娶了一個媳婦兒,可惜已經過世了,留下來了兩個半大的孩子,一個十歲,一個六歲,兩個孩子都是女娃娃。
因為家裏窮,他們家的日子過得並不容易,加上這個婦人的兒子要長相沒長相,要能力沒能力,她一直想要讓兒子娶一個續弦照顧家裏,可是一直沒找到。
最高興的還是牛蛋。
對於石頭叔的手藝,牛蛋覺得實在是不忍直視,尤其是在和沈玉蘭做的飯菜對比了之後。
想到沈玉蘭的做的菜的味道,牛蛋已經往肚子裏咽口水了。
沈玉蘭又讓周敬禮去通知了老周家那邊。
聽到沈玉蘭請吃飯,老周家還尋思著他們遇上了什麽好事兒了,咋好好的突然請吃飯。
李氏和周大山了解清楚了沈玉蘭請客吃飯的原因,頓時高興得不得了。
原來是周敬禮和周敬智這兩小子爭氣,去了林州城最好的書院讀書,沈玉蘭才請客的啊。
之前周文昌可是個秀才,讀書也頗有天賦。
很多人都覺得,周文昌以後肯定能考上功名,成為官老爺的。
周家老兩口更是盼著兒子能夠有出息。
可是周文昌成親了之後,有沈玉蘭這樣的婆娘在,日子都過得不清淨,哪裏還有那個精力去考功名。
於是這一耽擱,耽擱的時間就長了。
到死了,也沒見周文昌考上。
現在周敬禮和周敬智可以繼續讀書,也可以承接周文昌沒有完成的夢想。知道他們孫子以後有機會能考中功名,周家老兩口咋可能不高興呢?
沈玉蘭和陶春花備菜,這一頓飯吃的很豐盛。
加上沈玉蘭可是買了上好的白酒迴來,周大山和石頭叔你一杯我一杯的喝了不少酒。
周敬仁和周敬義也跟著喝了兩杯,他們還得忙著豆腐坊的活兒,不能喝得醉醺醺的,不然也想著能好好的喝上幾杯呢。
周文運和周文宏同樣需要幹活兒,隻淺嚐了兩杯,不敢喝多了耽誤工活。
一頓飯吃的賓主盡歡。
周大山喝得醉醺醺的,還是周敬仁給背迴去的。
沈玉蘭收拾著桌子上的碗筷,洗好了下午就去了屋子裏躺著好好的補了一覺。
周敬仁和周敬義在家沒待幾天,書院那邊就正式上學了。
沈玉蘭將兩孩子送去了書院,家裏頓時清靜了不少。
與此同時,新建的房子已經蓋好了。
沈玉蘭家的屋子建得大,所以才多費了些時間。
現在來清水村落戶的村民基本上都已經建好屋子,搬進去住了,她家算是最後一批了。
好在等的時間也不算很長,總歸是建成了。
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些,能住進自己家寬敞舒適的大屋子裏,肯定是最好不過的。
沈玉蘭見房子蓋好了之後,就張羅著搬家的事情了。
搬家倒是不麻煩,家裏的東西不多,就自己一些衣物,被褥之類的。
家具沈玉蘭直接去城裏訂購了全套的。
既然都已經搬到新家住去了,什麽都得置辦新的。
新的家具就是多花些錢的事情,這個錢也不能省去了。
等著家裏的家具也送來了村子裏擺好了,沈玉蘭家就正式搬了過去。
見沈玉蘭一家要搬走了,石頭叔和桂花嬸子還有些舍不得呢。
畢竟他們一家住的這一個多月來,兩家關係處的挺好的。
知道沈玉蘭一家都是不錯的人家,石頭叔和桂花嬸子都是將他們當做親人看待的。
現在他們家要搬走,多少有些傷感。
不過想著沈玉蘭一家是搬到自己家蓋的大房子裏住,他們又在替沈玉蘭感到高興。
人往高處走,水往地處流,人家能過得越來越好,他們應該祝福才對。
等著沈玉蘭搬走這天,桂花嬸子還拉著沈玉蘭寒暄,讓她沒事就來家裏坐坐。
沈玉蘭笑著答應。
石頭叔和桂花嬸兒都是厚道人家,沈玉蘭自然願意以後多走動。
家裏還有驢車,加上人手多,搬家就搬了兩趟,就直接去了新房子那邊。
沈家的新房子很寬敞,就是院子還沒收拾。
現在房子建造起來,隻是圈了一個簡單的院牆。
後麵的地兒很寬敞,沈玉蘭是打算種些蔬菜和花草瓜果的。
另外家裏再養幾隻雞鴨,到時候雞蛋鴨蛋都不愁著買,完全是很多人夢想中的田園生活。
這些暫時都不著急,慢慢來。
先整一片菜園子出來就行,等開春了之後,再種植些瓜果。
現在天氣越來越冷,都已經入冬了,種植瓜果花草也不易存活。
看著寬敞的新家,陶春花就開始感慨了起來,“娘,咱們新家可真大真好啊。”
周敬義跟著接話,“是啊,真沒想到,咱們能住上這麽好的屋子呢。“
“以前確實沒想過,這可是磚瓦房,咱們每個人都能有房間住,真的和做夢似的。”周敬仁跟著搭話。
沈玉蘭看著家裏人的反應唇角微微揚起。
現在他們家是金錢有錢,隻能在村子裏蓋屋子。
等著以後有錢了,就算是去城裏買屋子也是能買得起的。
若是生意越做越大的話,肯定是住在城裏更方便。
不過現在家裏的財力還不足以支撐他們家的日子過得這麽奢侈。
沈玉蘭倒是不著急,慢慢來就是了。
至少,現在豆腐店的生意是穩當下來了,以後能越來越好。
總有一天,他們家是能在城裏買得起房子的。
一家人搬到了新家來,都稀奇的不得了。
連帶著家裏的小孫女們都興奮地很。
孩子雖小,可是知道現在住的好。
沈玉蘭家的大房子,自然也引來了不少人的嫉妒。
他們家這樣的大屋子,在清水村可是獨一份的。
現在村子裏誰不知道,沈玉蘭有錢,又是蓋大房子,又是蓋豆腐坊。
聽說還和城裏的大酒樓合作生意呢,就不是個一個缺錢的主兒。
這不,清水村就有打上沈玉蘭主意的人。
打上沈玉蘭主意的,是清水村的一個老婦人。
她兒子大概三十五歲左右的年紀,之前娶了一個媳婦兒,可惜已經過世了,留下來了兩個半大的孩子,一個十歲,一個六歲,兩個孩子都是女娃娃。
因為家裏窮,他們家的日子過得並不容易,加上這個婦人的兒子要長相沒長相,要能力沒能力,她一直想要讓兒子娶一個續弦照顧家裏,可是一直沒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