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他不是君主,而是一位諸侯王
盜墓界三大巨頭,穆王魯王紂王! 作者:飛騰的小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不對…”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後者這個男人,他不是一位君王!”
這時,也不知道是怎麽的,無邪似乎是發現了什麽不太對勁兒的地方一般,突然在直播間裏驚唿了一聲。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他既然連君王都不算上的話,我們便也不能用明君這兩個字來形容他。”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前麵壁畫上的那個暴君,他才能算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君王。”
無邪突然如此繼續道。
【三叔手下第一忠犬藩子】:“小三爺,你說的都是一些啥?”
【三叔手下第一忠犬藩子】:“我咋的沒有聽懂。”
【三叔手下第一忠犬藩子】:“為啥後麵那個頭頂上寫著正大光明四個大字的男人不能被稱為君王啊?”
無邪剛才無來由的那幾句話,讓藩子有些摸不著頭腦。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你們再好好仔細對比一下前後兩幅壁畫上那麵如閻羅的男人、還有那個頭頂著正大光明四個字的男人!”
無邪趕緊又將眾人的注意力又再次拉迴到了“暴君”和“明君”這兩個人物壁畫上。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這兩人雖然都身穿著一襲象征地位的蟒服,但…”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但兩件蟒服的袖口、還有衣角處上的花紋卻截然不同。”
無邪微微停頓了一下。
說著話的同時,他也沒忘了要將“暴君”和“明君”這兩個人物身上的衣著、和配飾好好做一番對比。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君主與諸侯王的穿著配置是不一樣的。”
無邪沉著聲音解釋道。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不止是衣著配置不同,其身上所佩戴的玉器、頭頂的冠冕等等,也有著很明顯的不同。”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所以,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靠觀察兩者在衣著和頭上冠冕配飾上的不同,就能很明顯的區分出到底誰是君主、誰又是諸侯王。”
殷商和西周時期,君主和諸侯王在一些重大場合時,都會在頭頂上佩戴上冠冕。
這些冠冕的前後都有著如同鏈子一般垂下來的冕旒。
由於身份的不同,冠冕上可以佩戴的冕旒串數也是各有不同。
君主作為一國之主可以在冠冕上掛十二串冕旒。
諸侯王卻隻能掛十串。
更有甚者,在某種比較特殊的場合,臣子們也是可以在頭頂處佩戴上冠冕的。
上大夫可以在冠冕上掛七串冕旒,下大夫則是五串。
頭頂可佩戴的冕旒的串數,由臣子的級別來決定。
由高到低依次遞減。
七串為最高,兩串為最低。
能夠在頭頂佩戴上七串冕旒的臣子,大多都是一些已經位極人臣的君主心腹,類似於聞太師之流。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你們好好看一看前一幅壁畫上那位麵如閻羅的暴君,數數他頭上的冠冕上到底有幾串冕旒?”
無邪很快便將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暴君的冠冕上。
【無邪的忠誠小跟班王盟】:“是…是十二串!”
王盟睜著眼睛,對準暴君頭頂上的冕旒一串一串的數。
他數了一遍又一遍,最終才確定暴君頭頂上的冕旒是十二串。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你們再數一數後一幅壁畫上那個頭上寫著正大光明四個大字的男人,看看他的冠冕上有幾串冕旒?”
無邪又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另外一幅壁畫上。
【無邪的忠誠小跟班王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無邪的忠誠小跟班王盟】:“他是十串!”
王盟按照無邪的指示,將那位明君頭頂上的冕旒數量也給數了出來。
【無邪的忠誠小跟班王盟】:“暴君頭頂上的冕旒是十二串,所以他的身份是一國之君!”
【無邪的忠誠小跟班王盟】:“後者那位明君頭頂上的冕旒隻有十串,所以他的身份根本不是什麽一國之君,他…”
【無邪的忠誠小跟班王盟】:“他隻能算是一位諸侯王而已。”
根據無邪的提示,王盟慢慢揣測出了這二者在身份上的不同之處來。
前者那位暴君一定是一位君主。
而後者這個特意被打造成是明君的家夥,則頂多隻能算是一位諸侯王才對。
君主是君主。
諸侯王是諸侯王。
雖然這兩者看似差不多,但其在身份地位上,卻是天差地別。
君主是一國之主。
諸侯王說白了,隻能算是駐守在封地、擁有著獨自掌握軍政控製權的藩王而已。
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裏時,可以說是一言九鼎,十分具有話語權。
但在麵對作為一國之主的君王時,他們也隻能卑微的彎下腰杆,俯首稱臣的自詡為是臣下。
《史記·殷本紀》中曾經有過記載:“周武王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
在進行牧野之戰前,周武王姬發曾經組織了一場覆滅殷商的戰前動員大會。
在這場動員大會上,前來參加的各路諸侯王差不多有八百之多。
周武王是周文王的兒子。
周文王乃是西周的開國君主。
在未謀反之前,周文王姬昌還曾經是統治著西岐的諸侯王。
當年的那場動員大會,其實就是一場由西岐的諸侯王為首,其餘八百路諸侯王為輔,組織的一場密謀推翻帝辛統治的造反行動。
八百多個諸侯王啊!
足足八百多個諸侯王啊!
誰能想到,殷商末期的諸侯王,竟然有足足八百多個。
帝辛這個帝王做得也不容易。
對外有蠻夷進犯,對內又有八百多個諸侯王整天偷摸著搞事情,真是煩心的不得了。
當然。
這若是論哪個朝代的諸侯王最多的話,那還是要屬西周最多。
西周時期的諸侯王,乃是曆代所有王朝之最。
據說,西周被建立初期的時候,周武王姬發為了分封有功之臣,曾經許諾要給他們封王。
西周初期的時候,諸侯王的數量已經可以達到四百了。
等到了西周中期,諸侯王的數量更是已經達到了恐怖的一千八百多位。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後者這個男人,他不是一位君王!”
這時,也不知道是怎麽的,無邪似乎是發現了什麽不太對勁兒的地方一般,突然在直播間裏驚唿了一聲。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他既然連君王都不算上的話,我們便也不能用明君這兩個字來形容他。”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前麵壁畫上的那個暴君,他才能算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君王。”
無邪突然如此繼續道。
【三叔手下第一忠犬藩子】:“小三爺,你說的都是一些啥?”
【三叔手下第一忠犬藩子】:“我咋的沒有聽懂。”
【三叔手下第一忠犬藩子】:“為啥後麵那個頭頂上寫著正大光明四個大字的男人不能被稱為君王啊?”
無邪剛才無來由的那幾句話,讓藩子有些摸不著頭腦。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你們再好好仔細對比一下前後兩幅壁畫上那麵如閻羅的男人、還有那個頭頂著正大光明四個字的男人!”
無邪趕緊又將眾人的注意力又再次拉迴到了“暴君”和“明君”這兩個人物壁畫上。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這兩人雖然都身穿著一襲象征地位的蟒服,但…”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但兩件蟒服的袖口、還有衣角處上的花紋卻截然不同。”
無邪微微停頓了一下。
說著話的同時,他也沒忘了要將“暴君”和“明君”這兩個人物身上的衣著、和配飾好好做一番對比。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君主與諸侯王的穿著配置是不一樣的。”
無邪沉著聲音解釋道。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不止是衣著配置不同,其身上所佩戴的玉器、頭頂的冠冕等等,也有著很明顯的不同。”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所以,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靠觀察兩者在衣著和頭上冠冕配飾上的不同,就能很明顯的區分出到底誰是君主、誰又是諸侯王。”
殷商和西周時期,君主和諸侯王在一些重大場合時,都會在頭頂上佩戴上冠冕。
這些冠冕的前後都有著如同鏈子一般垂下來的冕旒。
由於身份的不同,冠冕上可以佩戴的冕旒串數也是各有不同。
君主作為一國之主可以在冠冕上掛十二串冕旒。
諸侯王卻隻能掛十串。
更有甚者,在某種比較特殊的場合,臣子們也是可以在頭頂處佩戴上冠冕的。
上大夫可以在冠冕上掛七串冕旒,下大夫則是五串。
頭頂可佩戴的冕旒的串數,由臣子的級別來決定。
由高到低依次遞減。
七串為最高,兩串為最低。
能夠在頭頂佩戴上七串冕旒的臣子,大多都是一些已經位極人臣的君主心腹,類似於聞太師之流。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你們好好看一看前一幅壁畫上那位麵如閻羅的暴君,數數他頭上的冠冕上到底有幾串冕旒?”
無邪很快便將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暴君的冠冕上。
【無邪的忠誠小跟班王盟】:“是…是十二串!”
王盟睜著眼睛,對準暴君頭頂上的冕旒一串一串的數。
他數了一遍又一遍,最終才確定暴君頭頂上的冕旒是十二串。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你們再數一數後一幅壁畫上那個頭上寫著正大光明四個大字的男人,看看他的冠冕上有幾串冕旒?”
無邪又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另外一幅壁畫上。
【無邪的忠誠小跟班王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無邪的忠誠小跟班王盟】:“他是十串!”
王盟按照無邪的指示,將那位明君頭頂上的冕旒數量也給數了出來。
【無邪的忠誠小跟班王盟】:“暴君頭頂上的冕旒是十二串,所以他的身份是一國之君!”
【無邪的忠誠小跟班王盟】:“後者那位明君頭頂上的冕旒隻有十串,所以他的身份根本不是什麽一國之君,他…”
【無邪的忠誠小跟班王盟】:“他隻能算是一位諸侯王而已。”
根據無邪的提示,王盟慢慢揣測出了這二者在身份上的不同之處來。
前者那位暴君一定是一位君主。
而後者這個特意被打造成是明君的家夥,則頂多隻能算是一位諸侯王才對。
君主是君主。
諸侯王是諸侯王。
雖然這兩者看似差不多,但其在身份地位上,卻是天差地別。
君主是一國之主。
諸侯王說白了,隻能算是駐守在封地、擁有著獨自掌握軍政控製權的藩王而已。
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裏時,可以說是一言九鼎,十分具有話語權。
但在麵對作為一國之主的君王時,他們也隻能卑微的彎下腰杆,俯首稱臣的自詡為是臣下。
《史記·殷本紀》中曾經有過記載:“周武王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
在進行牧野之戰前,周武王姬發曾經組織了一場覆滅殷商的戰前動員大會。
在這場動員大會上,前來參加的各路諸侯王差不多有八百之多。
周武王是周文王的兒子。
周文王乃是西周的開國君主。
在未謀反之前,周文王姬昌還曾經是統治著西岐的諸侯王。
當年的那場動員大會,其實就是一場由西岐的諸侯王為首,其餘八百路諸侯王為輔,組織的一場密謀推翻帝辛統治的造反行動。
八百多個諸侯王啊!
足足八百多個諸侯王啊!
誰能想到,殷商末期的諸侯王,竟然有足足八百多個。
帝辛這個帝王做得也不容易。
對外有蠻夷進犯,對內又有八百多個諸侯王整天偷摸著搞事情,真是煩心的不得了。
當然。
這若是論哪個朝代的諸侯王最多的話,那還是要屬西周最多。
西周時期的諸侯王,乃是曆代所有王朝之最。
據說,西周被建立初期的時候,周武王姬發為了分封有功之臣,曾經許諾要給他們封王。
西周初期的時候,諸侯王的數量已經可以達到四百了。
等到了西周中期,諸侯王的數量更是已經達到了恐怖的一千八百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