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命途多舛三春秋
我在大京開墳撿骨三十年 作者:李二不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窮道士勸李九官改名,改名費不貴,十兩銀子。
李九官給了窮道士二十兩,卻不用他改名,而是將他打發走:
“老先生一把年紀,何必出來行走江湖,坑蒙拐騙?”
“拿著錢,迴家種地去吧。”
李九官這個名字,寄托著父母對他的美好願望,若是在幾年前,他因冒籍失去了科舉資格,發配粵西徭役三年,受盡人間不平等待遇,那時候讓他改名,他絕對會立馬就改。
他恨不得將這個“官”字,從自己的生命中撕扯下來。
他讀書就是為了做官,如今做官這條路已經斷了,這個“官”字,卻還在時時刻刻提醒著他,他已無當官的可能性!
可現在不同了,現在的他看清了現實,也接受了現實,人這一輩子活得好與不好,與名字無關,與心境有關。
學會放下,一切就都會好起來。
窮道士拿了二十兩銀子,嗬嗬幹笑:
“貧道看你心善,既然你不相信貧道所說的,那貧道也不勉強,這樣吧,等你信了,來觀音山找貧道,貧道賜你破解之法。”
說罷,轉身而去。
李九官並未把此事放在心上,可等窮道士走了沒多久,他家裏就發生了重大變故。
父親李伯華,去和朋友喝酒,喝了個伶仃大醉,迴來睡了一晚,第二天竟然就沒了唿吸了。
此事來得太突然,平時李伯華身強體壯,氣色極好,冷不丁就去了,整個李家上下,都沒有心理準備,瞬間六神無主,不知所措。
母親劉氏傷心欲絕,一夜白頭。
李九官也是悲痛無比,不過作為家中男人,他不能沉浸在悲傷之中,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打理。
他為父親置喪一個多月,期間還將家族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
時至六月,南方兩廣稻穀大豐收,米價賤至兩百文一石(dan)。
而中原安徽一帶,大旱絕收,米價貴至八九百文一石。
李九官聽聞這消息 ,覺得可以販米北上,一來可以賺取差價,二來可以賑災救民。
於是拿出不少錢,買了許多米,親自帶著商船,走水路從羊城港口出發,繞至蘇杭一帶,再通過長江,進入安徽廬州、六安等地,進行買米。
此時廬州、六安等地災情嚴重,且有地頭蛇呂姓奸商,修蓋倉房,故意囤積米糧,以至於米價節節攀升。
李九官見狀,決定將自己運來的米以三百文一石的低價賣出去,以濟災民。
可他剛賣沒多久,呂家就不樂意了。
呂家家主呂厚財派人來警告李九官:
“李先生,我家老爺讓小人來給您稍幾句話。”
“您要在兩河一帶賣米可以,不過,您隻能賣給我家老爺,而且我家老爺給您的價格,絕對不會低於現在您賣到市場上的三百文一石。”
李九官嗬嗬一笑,委婉拒絕:
“我這米,隻賣給百姓,其他的人,多少錢都不賣。”
那呂家走狗聞言,立即冷笑,傲然道:
“您也不去打聽打聽,我家老爺在這地頭上是什麽份量?”
“不怕實話告訴您,我家老爺在兩河一帶盤踞多年,這沿河七十餘裏,都有他修蓋的屯糧倉房,算得上名號的就有二十八大倉,其餘周邊小分倉,囤積糧食不知幾何。”
“我家老爺屯糧多年,等的就是今年這大旱天氣。”
“您覺得,這麽大的糧倉,還是單純的糧倉嗎?這裏麵涉及到的利益關係,可不是您一個小小南蠻之地北上而來的小商人可以撼動的。”
“小人勸您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不要做那一粒老鼠屎,壞了兩河一帶這一大鍋粥。”
李九官眉頭微皺,他自然知道這呂家走狗所說的話是什麽意思。
米價節節攀升,是天災,更是人禍。
呂家和當地官員,官商勾結,把百姓當做眼中的一鍋粥,分而食之,這才會有如今這一場災難。
李九官知道自己鬥不過呂家,不過他卻也沒答應將帶來的米賣給呂家。
他打算迅速把米賣掉,然後就離開這是非之地。
他認為自己的米價便宜,肯定很快就能賣出去,很快就能抽身而去。
可是,他錯了。
他想要賣米抽身,呂厚財可不會讓他如願以償。
呂厚財隻用了一招,就讓李九官的米,一鬥也賣不出去。
他找了幾百個地痞瘤子,直接去把李九官賣米的地方圍起來,幾百個地痞瘤子排成長隊,去買李九官的米,買了繼續來排隊,周而複始,就這麽一直買。
百姓若想來跟著排隊,他們就會把那些百姓一頓痛打,結果百姓紛紛懼怕,避之不及。
這讓李九官惱怒無比:這還有沒有王法?
他去找本地官員理論,結果被本地官員轟了出來,還警告他,要是再敢搗亂,打斷他另一條腿!
李九官絕望歎息,他有米,價格也不高,可是卻賣不到饑餓的百姓手中。
最後無可奈何,認清現實的他,準備帶著米打道迴府。
可就在這時,京城那邊卻傳來大好消息,朝中有大官員得知安徽災情,乃是人禍多於天災,上書奏折《請禁奸商囤積米糧以濟民食》,慶帝批閱,準奏,並派出京城一品大官員,南下災區督查賑災。
時安徽巡撫胡克家,迅速響應,上書奏明奸商屯糧一事,請求嚴查禍民奸商。
慶帝準奏,並命令胡克家等人查明奸商屯糧數目,由官府定價,開倉出糶,以救災民。
京城、省城那邊的風聲,迅速傳到地方官員耳中。
地方官員自然是驚慌失措,寢食難安。
這種時候,他們隻能棄車保帥,斷臂求生,迅速把呂厚財拿出來當擋箭牌,結果呂家上下,三十二口人,被判了個滿門抄斬。
地方官員開始變得積極主動,救災如救己,搞了個一刀切政策,將當地兩河一帶,所有米糧倉庫,統統充公,收為國有,由官方免費派發給災民。
此舉立即就收獲無數民心,災民對大京朝感恩戴德,可卻苦了像李九官這樣原本無辜的商人。
他們原本隻是想賺點小錢,不遠萬裏運過來的米糧,也沒高價賣出,隻是按照正常價格售賣,可地方官員卻不管這些。
隻要是在這地盤的米,我不管你從哪裏運來的,也不管你花了多少錢,充公了再說。
大京朝商人本就地位低微,整個社會風氣,都視商人如吸血水蛭,唾棄鄙夷。
結果李九官這次販米生意,直接血虧,而且還無處伸冤。
他隻能在心裏自我安慰,這也算是為救災,出了一份綿薄之力吧。
可他卻不知,那些地方官員精得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別以為死了呂家三十二口人,就能把他們心中的貪婪遏製住。
他們都是乾帝時期,和珅黨羽所遺留下來的瘤毒,和珅雖早已被慶帝賜死,可這些地方小瘡,卻難以清除。
他們將兩河一帶的所有私人糧倉都占為己有,然後打著官方旗號,免費出糧給百姓,一鬥米,摻一鬥土,算兩鬥米的量。
餓得兩眼發昏的災民,有得吃就已經感恩戴德了,哪裏還會去關心糧食裏有沒有摻土?
如此,剩下的一鬥米,就被那些官員收歸己有,讓人運去蘇杭一帶售賣,空手套白狼,賺取無數白銀黃金。
……
李九官虧掉褲衩,帶著滿心的鬱悶,迴到了嘉應州。
禍不單行,因長途奔波,氣候不適,剛迴到嘉應州,他就得了風寒,大病一場。
最要命的是,他這風寒,不但要了他半條命,竟還傳給了家裏人。
他的妻子,他的母親,以及他的兒子,相繼被感染。
四人劇烈咳嗽一個月有餘,百藥不治。
結果一個月之後,李九官痊愈了,他的妻子和母親,卻因為這場風寒而相繼去世。
而他那剛斷奶的孩子,也越來越嚴重,眼看著也可能撒手人寰。
接二連三失去親人,讓李九官倍受打擊,他不想兒子也離他而去,於是開始思考那個窮道士對他所說的話,難不成,他這個名字,真的克他的命?
他親自去了一趟觀音山,找到原來那個窮道士,詢問破解之法。
窮道士將原本那二十兩銀子給迴給他,對他說:
“你若是信貧道,就拿著你之前贈與貧道的這二十兩,去白喜街開一個棺材鋪,九天之內,為他人免費做足十九口棺材,此災便可破解。”
李九官驚訝,麵露為難:“大師,我不是木匠,不會做棺材,怎麽可能在九天之內,做出十九口棺材?”
“車到山前必有路,這就看你自己的決心了。”
說罷,窮道士遁入山林,消失不見。
……
李九官給了窮道士二十兩,卻不用他改名,而是將他打發走:
“老先生一把年紀,何必出來行走江湖,坑蒙拐騙?”
“拿著錢,迴家種地去吧。”
李九官這個名字,寄托著父母對他的美好願望,若是在幾年前,他因冒籍失去了科舉資格,發配粵西徭役三年,受盡人間不平等待遇,那時候讓他改名,他絕對會立馬就改。
他恨不得將這個“官”字,從自己的生命中撕扯下來。
他讀書就是為了做官,如今做官這條路已經斷了,這個“官”字,卻還在時時刻刻提醒著他,他已無當官的可能性!
可現在不同了,現在的他看清了現實,也接受了現實,人這一輩子活得好與不好,與名字無關,與心境有關。
學會放下,一切就都會好起來。
窮道士拿了二十兩銀子,嗬嗬幹笑:
“貧道看你心善,既然你不相信貧道所說的,那貧道也不勉強,這樣吧,等你信了,來觀音山找貧道,貧道賜你破解之法。”
說罷,轉身而去。
李九官並未把此事放在心上,可等窮道士走了沒多久,他家裏就發生了重大變故。
父親李伯華,去和朋友喝酒,喝了個伶仃大醉,迴來睡了一晚,第二天竟然就沒了唿吸了。
此事來得太突然,平時李伯華身強體壯,氣色極好,冷不丁就去了,整個李家上下,都沒有心理準備,瞬間六神無主,不知所措。
母親劉氏傷心欲絕,一夜白頭。
李九官也是悲痛無比,不過作為家中男人,他不能沉浸在悲傷之中,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打理。
他為父親置喪一個多月,期間還將家族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
時至六月,南方兩廣稻穀大豐收,米價賤至兩百文一石(dan)。
而中原安徽一帶,大旱絕收,米價貴至八九百文一石。
李九官聽聞這消息 ,覺得可以販米北上,一來可以賺取差價,二來可以賑災救民。
於是拿出不少錢,買了許多米,親自帶著商船,走水路從羊城港口出發,繞至蘇杭一帶,再通過長江,進入安徽廬州、六安等地,進行買米。
此時廬州、六安等地災情嚴重,且有地頭蛇呂姓奸商,修蓋倉房,故意囤積米糧,以至於米價節節攀升。
李九官見狀,決定將自己運來的米以三百文一石的低價賣出去,以濟災民。
可他剛賣沒多久,呂家就不樂意了。
呂家家主呂厚財派人來警告李九官:
“李先生,我家老爺讓小人來給您稍幾句話。”
“您要在兩河一帶賣米可以,不過,您隻能賣給我家老爺,而且我家老爺給您的價格,絕對不會低於現在您賣到市場上的三百文一石。”
李九官嗬嗬一笑,委婉拒絕:
“我這米,隻賣給百姓,其他的人,多少錢都不賣。”
那呂家走狗聞言,立即冷笑,傲然道:
“您也不去打聽打聽,我家老爺在這地頭上是什麽份量?”
“不怕實話告訴您,我家老爺在兩河一帶盤踞多年,這沿河七十餘裏,都有他修蓋的屯糧倉房,算得上名號的就有二十八大倉,其餘周邊小分倉,囤積糧食不知幾何。”
“我家老爺屯糧多年,等的就是今年這大旱天氣。”
“您覺得,這麽大的糧倉,還是單純的糧倉嗎?這裏麵涉及到的利益關係,可不是您一個小小南蠻之地北上而來的小商人可以撼動的。”
“小人勸您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不要做那一粒老鼠屎,壞了兩河一帶這一大鍋粥。”
李九官眉頭微皺,他自然知道這呂家走狗所說的話是什麽意思。
米價節節攀升,是天災,更是人禍。
呂家和當地官員,官商勾結,把百姓當做眼中的一鍋粥,分而食之,這才會有如今這一場災難。
李九官知道自己鬥不過呂家,不過他卻也沒答應將帶來的米賣給呂家。
他打算迅速把米賣掉,然後就離開這是非之地。
他認為自己的米價便宜,肯定很快就能賣出去,很快就能抽身而去。
可是,他錯了。
他想要賣米抽身,呂厚財可不會讓他如願以償。
呂厚財隻用了一招,就讓李九官的米,一鬥也賣不出去。
他找了幾百個地痞瘤子,直接去把李九官賣米的地方圍起來,幾百個地痞瘤子排成長隊,去買李九官的米,買了繼續來排隊,周而複始,就這麽一直買。
百姓若想來跟著排隊,他們就會把那些百姓一頓痛打,結果百姓紛紛懼怕,避之不及。
這讓李九官惱怒無比:這還有沒有王法?
他去找本地官員理論,結果被本地官員轟了出來,還警告他,要是再敢搗亂,打斷他另一條腿!
李九官絕望歎息,他有米,價格也不高,可是卻賣不到饑餓的百姓手中。
最後無可奈何,認清現實的他,準備帶著米打道迴府。
可就在這時,京城那邊卻傳來大好消息,朝中有大官員得知安徽災情,乃是人禍多於天災,上書奏折《請禁奸商囤積米糧以濟民食》,慶帝批閱,準奏,並派出京城一品大官員,南下災區督查賑災。
時安徽巡撫胡克家,迅速響應,上書奏明奸商屯糧一事,請求嚴查禍民奸商。
慶帝準奏,並命令胡克家等人查明奸商屯糧數目,由官府定價,開倉出糶,以救災民。
京城、省城那邊的風聲,迅速傳到地方官員耳中。
地方官員自然是驚慌失措,寢食難安。
這種時候,他們隻能棄車保帥,斷臂求生,迅速把呂厚財拿出來當擋箭牌,結果呂家上下,三十二口人,被判了個滿門抄斬。
地方官員開始變得積極主動,救災如救己,搞了個一刀切政策,將當地兩河一帶,所有米糧倉庫,統統充公,收為國有,由官方免費派發給災民。
此舉立即就收獲無數民心,災民對大京朝感恩戴德,可卻苦了像李九官這樣原本無辜的商人。
他們原本隻是想賺點小錢,不遠萬裏運過來的米糧,也沒高價賣出,隻是按照正常價格售賣,可地方官員卻不管這些。
隻要是在這地盤的米,我不管你從哪裏運來的,也不管你花了多少錢,充公了再說。
大京朝商人本就地位低微,整個社會風氣,都視商人如吸血水蛭,唾棄鄙夷。
結果李九官這次販米生意,直接血虧,而且還無處伸冤。
他隻能在心裏自我安慰,這也算是為救災,出了一份綿薄之力吧。
可他卻不知,那些地方官員精得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別以為死了呂家三十二口人,就能把他們心中的貪婪遏製住。
他們都是乾帝時期,和珅黨羽所遺留下來的瘤毒,和珅雖早已被慶帝賜死,可這些地方小瘡,卻難以清除。
他們將兩河一帶的所有私人糧倉都占為己有,然後打著官方旗號,免費出糧給百姓,一鬥米,摻一鬥土,算兩鬥米的量。
餓得兩眼發昏的災民,有得吃就已經感恩戴德了,哪裏還會去關心糧食裏有沒有摻土?
如此,剩下的一鬥米,就被那些官員收歸己有,讓人運去蘇杭一帶售賣,空手套白狼,賺取無數白銀黃金。
……
李九官虧掉褲衩,帶著滿心的鬱悶,迴到了嘉應州。
禍不單行,因長途奔波,氣候不適,剛迴到嘉應州,他就得了風寒,大病一場。
最要命的是,他這風寒,不但要了他半條命,竟還傳給了家裏人。
他的妻子,他的母親,以及他的兒子,相繼被感染。
四人劇烈咳嗽一個月有餘,百藥不治。
結果一個月之後,李九官痊愈了,他的妻子和母親,卻因為這場風寒而相繼去世。
而他那剛斷奶的孩子,也越來越嚴重,眼看著也可能撒手人寰。
接二連三失去親人,讓李九官倍受打擊,他不想兒子也離他而去,於是開始思考那個窮道士對他所說的話,難不成,他這個名字,真的克他的命?
他親自去了一趟觀音山,找到原來那個窮道士,詢問破解之法。
窮道士將原本那二十兩銀子給迴給他,對他說:
“你若是信貧道,就拿著你之前贈與貧道的這二十兩,去白喜街開一個棺材鋪,九天之內,為他人免費做足十九口棺材,此災便可破解。”
李九官驚訝,麵露為難:“大師,我不是木匠,不會做棺材,怎麽可能在九天之內,做出十九口棺材?”
“車到山前必有路,這就看你自己的決心了。”
說罷,窮道士遁入山林,消失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