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春天,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接近尾聲。
四月二十八日,意大利法西斯魁首墨索裏尼,在逃跑時落入遊擊隊的伏擊圈,被吊死在米蘭廣場。兩天後,德國納粹的戰爭狂人希特勒,在柏林總理府地下室自殺身亡。在這個夏天到來的時候,德意日軸心國三大元兇,就隻剩下了日本軍國主義頭子東條英機。
三個月後,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九月二日,同盟國在東京灣的美國密蘇裏號戰列艦上,舉行了日本投降簽字儀式,隨即,美軍第八軍登陸日本,對其實施軍事占領。
在密蘇裏號戰列艦簽字儀式結束後的第九天,駐日盟軍總部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簽署了第一號逮捕令,要求立刻逮捕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三十九名甲級戰犯。
當天下午,三十多名美國憲兵突然包圍了東條英機的住所,大批記者早已把東條家圍得水泄不通,就在這時,屋裏傳出一聲沉悶的響聲,克勞斯率領憲兵衝了進去,隻見東條英機倒在椅子上,鮮血已經染紅了襯衣。
東條英機他是存在這麽一種心情,第一、可能不會審判他。第二、就是說即使審判他,他也不願意接受,那麽他已經做好了自殺的準備,因為我們知道二次大戰的時候,東條英機他親自宣布了一個這個訓令,叫做戰場訓斥。也就是說你不能受降,受降了以後就是一個恥辱,所以,就是寧願自殺,也不能投降對方。但是他本人是個左撇子,那麽在打心髒的時候,就沒瞄的準,瞄的高了一點,沒打到心髒,所以自殺未遂。
美軍憲兵立即把東條英機送到醫院搶救,為了讓他活下來,美國士兵主動獻血搶救他,作為惡果僅存的世界三大元兇,他必須活著,必須接受公開審判,東條英機沒死成,這似乎是天意。若是用自殺來逃避公理與正義的審判,那就太便宜他了,那是他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天。
為了防止日本戰犯逃脫,駐日盟軍從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一日開始的逮捕在繼續著,日本統治集團陷入人人自危,惶恐不安的境地中,一批被列入逮捕名單的戰犯畏罪自殺,其中包括擔任過三任日本首相,發動對中國侵略戰爭的近衛文麿,前日軍總參謀長杉杉元等人。
此刻最為緊張焦慮的是日本天皇裕仁,就在皇宮外麵,美軍逮捕戰犯的警笛響成一片,而不遠處,就是可以俯瞰皇宮的東京第一生命大樓。
如今成了駐日盟軍總部,從那裏散發出的威懾氣息,讓天皇裕仁不寒而栗,盟軍抓不抓他,什麽時候抓他,同盟國會不會審判,他會不會判處他死刑?這些問題像噩夢一樣纏繞著天皇裕仁。
天皇作為國家元首總攬統治權,一九二六年,裕仁繼承皇位改年號昭和,意思是追求和平,但裕仁天皇統治下的最初十九年,卻和他的年號背道而馳,在不斷擴大侵略戰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最終覆滅。
戰爭結束後,國際上要求審判天皇裕仁的唿聲,極為高漲,認為天皇裕仁負有發動侵略戰爭的責任,必須加以嚴懲,要不要把裕仁推上曆史的審判台,成了擺在同盟國和麥克阿瑟麵前一道複雜而微妙的難題。
戰爭期間所有重大的過錯,就是發動戰爭對誰,哪個國家宣戰發動戰爭,戰爭的準備,戰爭的執行,戰爭中間發現的重大問題,都要在禦前會議上由天皇批準才能夠實施,所以從這點來說,天皇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就在盟軍對日本實施占領不到一個月的時候,東京第一生命大樓盟軍總部,突然來了一個頭戴大禮帽,身穿陳禮服的神秘人物,他要求麵見麥克阿瑟將軍,讓麥克阿瑟感到吃驚的是,來人正是日本天皇裕仁,這次會見持續了一個小時,但具體內容始終沒有對外公布。我們唯一可以看到的是,麥克阿瑟在他的迴憶錄中描述說,裕仁天皇的來訪,意味著他走下神壇。
一九七五年,在裕仁天皇登基五十周年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曾有記者重提三十年前,他和麥克阿瑟的那次會見,都說了些什麽?裕仁天皇說,當時與麥克阿瑟將軍有君子協定,永不透露。裕仁天皇和麥克阿瑟到底談了些什麽?他是不是就此如釋重負了呢?至今,這仍舊是個謎。
但從事後的結果看,出於戰後美國戰略利益的需要,美國政府和麥克阿瑟在權衡各種利益關係後,製定了對日本天皇的處置方針,作為日本未來的國家框架,允許保留天皇製,不逮捕也不起訴天皇。
但在新憲法中,天皇隻能是一種象征性存在,日本天皇就此逃過了一劫,但對於日本天皇在發動和擴大戰爭的責任問題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始終沒有放棄盤問與追究。
日本天皇也時刻提心吊膽,不得安寧,唯恐哪一天就會被推上審判台。
從一九四五年九月第一批甲級戰犯被逮捕,在三個月的時間裏,盟軍最高統帥部連續發出四批逮捕令,認為一百一十八名前日本軍政領導人為甲級戰犯。
這些戰犯有的是在家中被捕的,有的是主動帶著鋪蓋卷來盟軍總部自首的,所有被逮捕的日本戰犯,先是被關押在橫濱刑務所,最後全部集中到了東京最大的監獄巢鴨監獄候審。東條英機的槍傷治好後,也被關進巢鴨監獄。
巢鴨監獄位於東京都豐島區東部,這是一所建造於十九世紀的監獄,設備先進,壁壘森嚴,是日本仿照西方國家建造的第一所大型西洋式監獄,專門關押政治犯和重型犯人。
就在盟軍在日本大規模逮捕戰犯的同時,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在德國納粹發源地紐倫島,歐洲國際軍事法庭對納粹德國戰犯的審判,拉開序幕。紐倫堡審判向世界傳達了一個清晰的信號,絕不放過那些發動侵略戰爭的罪人。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六日,蘇聯、美國、英國三國外長在莫斯科舉行會議,決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落實日本投降書各主要條款,經過同盟國的多邊磋商,同意組成由十一個國家參加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這十一個國家是美國、中國、英國、蘇聯、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但走進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理由是什麽呢?
可以追溯到一九四三年十一月這個開羅宣言,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開羅舉行會議,發表了《開頭宣言》,《開頭宣言》中間就是規定了,當時在戰爭結束以後要沒收,盟國要沒收日本從一九四一年在中國以及太平洋所掠奪的侵占的領土。同時要規定要對於日本的這種侵略行為,要進行懲罰,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國際法律文件。
那麽接著在一九四五年七月,也就是二次大戰,跟日本的戰爭,太平洋戰爭快要結束的前夕,這個為了促使日本的投降,就中、美、英三國首腦就在波茨坦開會,發表了著名的《波茨坦公告》,這個波茨坦公告中間就規定了,日本投降必須接受的一些條款,也就條件,中間包括就是要對日本的戰犯進行懲罰。
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九日,麥克阿瑟簽署盟軍總部第一號特別通告,下令設置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同時公布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憲章共五章十七條,規定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任務組成,訴訟程序及管轄權等。
憲章指出,法庭有權審判犯有以下三種罪行的日本甲級戰犯,破壞和平罪、普通戰爭罪、違反人道罪。
四月二十八日,意大利法西斯魁首墨索裏尼,在逃跑時落入遊擊隊的伏擊圈,被吊死在米蘭廣場。兩天後,德國納粹的戰爭狂人希特勒,在柏林總理府地下室自殺身亡。在這個夏天到來的時候,德意日軸心國三大元兇,就隻剩下了日本軍國主義頭子東條英機。
三個月後,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九月二日,同盟國在東京灣的美國密蘇裏號戰列艦上,舉行了日本投降簽字儀式,隨即,美軍第八軍登陸日本,對其實施軍事占領。
在密蘇裏號戰列艦簽字儀式結束後的第九天,駐日盟軍總部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簽署了第一號逮捕令,要求立刻逮捕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三十九名甲級戰犯。
當天下午,三十多名美國憲兵突然包圍了東條英機的住所,大批記者早已把東條家圍得水泄不通,就在這時,屋裏傳出一聲沉悶的響聲,克勞斯率領憲兵衝了進去,隻見東條英機倒在椅子上,鮮血已經染紅了襯衣。
東條英機他是存在這麽一種心情,第一、可能不會審判他。第二、就是說即使審判他,他也不願意接受,那麽他已經做好了自殺的準備,因為我們知道二次大戰的時候,東條英機他親自宣布了一個這個訓令,叫做戰場訓斥。也就是說你不能受降,受降了以後就是一個恥辱,所以,就是寧願自殺,也不能投降對方。但是他本人是個左撇子,那麽在打心髒的時候,就沒瞄的準,瞄的高了一點,沒打到心髒,所以自殺未遂。
美軍憲兵立即把東條英機送到醫院搶救,為了讓他活下來,美國士兵主動獻血搶救他,作為惡果僅存的世界三大元兇,他必須活著,必須接受公開審判,東條英機沒死成,這似乎是天意。若是用自殺來逃避公理與正義的審判,那就太便宜他了,那是他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天。
為了防止日本戰犯逃脫,駐日盟軍從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一日開始的逮捕在繼續著,日本統治集團陷入人人自危,惶恐不安的境地中,一批被列入逮捕名單的戰犯畏罪自殺,其中包括擔任過三任日本首相,發動對中國侵略戰爭的近衛文麿,前日軍總參謀長杉杉元等人。
此刻最為緊張焦慮的是日本天皇裕仁,就在皇宮外麵,美軍逮捕戰犯的警笛響成一片,而不遠處,就是可以俯瞰皇宮的東京第一生命大樓。
如今成了駐日盟軍總部,從那裏散發出的威懾氣息,讓天皇裕仁不寒而栗,盟軍抓不抓他,什麽時候抓他,同盟國會不會審判,他會不會判處他死刑?這些問題像噩夢一樣纏繞著天皇裕仁。
天皇作為國家元首總攬統治權,一九二六年,裕仁繼承皇位改年號昭和,意思是追求和平,但裕仁天皇統治下的最初十九年,卻和他的年號背道而馳,在不斷擴大侵略戰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最終覆滅。
戰爭結束後,國際上要求審判天皇裕仁的唿聲,極為高漲,認為天皇裕仁負有發動侵略戰爭的責任,必須加以嚴懲,要不要把裕仁推上曆史的審判台,成了擺在同盟國和麥克阿瑟麵前一道複雜而微妙的難題。
戰爭期間所有重大的過錯,就是發動戰爭對誰,哪個國家宣戰發動戰爭,戰爭的準備,戰爭的執行,戰爭中間發現的重大問題,都要在禦前會議上由天皇批準才能夠實施,所以從這點來說,天皇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就在盟軍對日本實施占領不到一個月的時候,東京第一生命大樓盟軍總部,突然來了一個頭戴大禮帽,身穿陳禮服的神秘人物,他要求麵見麥克阿瑟將軍,讓麥克阿瑟感到吃驚的是,來人正是日本天皇裕仁,這次會見持續了一個小時,但具體內容始終沒有對外公布。我們唯一可以看到的是,麥克阿瑟在他的迴憶錄中描述說,裕仁天皇的來訪,意味著他走下神壇。
一九七五年,在裕仁天皇登基五十周年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曾有記者重提三十年前,他和麥克阿瑟的那次會見,都說了些什麽?裕仁天皇說,當時與麥克阿瑟將軍有君子協定,永不透露。裕仁天皇和麥克阿瑟到底談了些什麽?他是不是就此如釋重負了呢?至今,這仍舊是個謎。
但從事後的結果看,出於戰後美國戰略利益的需要,美國政府和麥克阿瑟在權衡各種利益關係後,製定了對日本天皇的處置方針,作為日本未來的國家框架,允許保留天皇製,不逮捕也不起訴天皇。
但在新憲法中,天皇隻能是一種象征性存在,日本天皇就此逃過了一劫,但對於日本天皇在發動和擴大戰爭的責任問題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始終沒有放棄盤問與追究。
日本天皇也時刻提心吊膽,不得安寧,唯恐哪一天就會被推上審判台。
從一九四五年九月第一批甲級戰犯被逮捕,在三個月的時間裏,盟軍最高統帥部連續發出四批逮捕令,認為一百一十八名前日本軍政領導人為甲級戰犯。
這些戰犯有的是在家中被捕的,有的是主動帶著鋪蓋卷來盟軍總部自首的,所有被逮捕的日本戰犯,先是被關押在橫濱刑務所,最後全部集中到了東京最大的監獄巢鴨監獄候審。東條英機的槍傷治好後,也被關進巢鴨監獄。
巢鴨監獄位於東京都豐島區東部,這是一所建造於十九世紀的監獄,設備先進,壁壘森嚴,是日本仿照西方國家建造的第一所大型西洋式監獄,專門關押政治犯和重型犯人。
就在盟軍在日本大規模逮捕戰犯的同時,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在德國納粹發源地紐倫島,歐洲國際軍事法庭對納粹德國戰犯的審判,拉開序幕。紐倫堡審判向世界傳達了一個清晰的信號,絕不放過那些發動侵略戰爭的罪人。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六日,蘇聯、美國、英國三國外長在莫斯科舉行會議,決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落實日本投降書各主要條款,經過同盟國的多邊磋商,同意組成由十一個國家參加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這十一個國家是美國、中國、英國、蘇聯、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但走進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理由是什麽呢?
可以追溯到一九四三年十一月這個開羅宣言,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開羅舉行會議,發表了《開頭宣言》,《開頭宣言》中間就是規定了,當時在戰爭結束以後要沒收,盟國要沒收日本從一九四一年在中國以及太平洋所掠奪的侵占的領土。同時要規定要對於日本的這種侵略行為,要進行懲罰,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國際法律文件。
那麽接著在一九四五年七月,也就是二次大戰,跟日本的戰爭,太平洋戰爭快要結束的前夕,這個為了促使日本的投降,就中、美、英三國首腦就在波茨坦開會,發表了著名的《波茨坦公告》,這個波茨坦公告中間就規定了,日本投降必須接受的一些條款,也就條件,中間包括就是要對日本的戰犯進行懲罰。
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九日,麥克阿瑟簽署盟軍總部第一號特別通告,下令設置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同時公布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憲章共五章十七條,規定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任務組成,訴訟程序及管轄權等。
憲章指出,法庭有權審判犯有以下三種罪行的日本甲級戰犯,破壞和平罪、普通戰爭罪、違反人道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