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一投降,垂死掙紮的日本人也慌了。一九四五年夏天,正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時,全世界的目光忽然都聚焦到了德國柏林的一個小鎮--波茨坦。
在這裏,中美英三國首腦聯合發表了波茨坦公告,向日本法西斯下達了最後的通牒,敦促其無條件投降。
消息一出,日本朝野震動。本來蘇美英三國首腦舉行波茨坦會議,主要是為了處理戰後德國和歐洲的一些重大問題。
不過,有關對日作戰問題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雖然雅爾塔協定已經確定了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具體義務和政治條件,但遠東的局勢卻在不斷變化著,所以這就需要蘇聯盡快且具體的實現這一諾言。
美國參加波茨坦會議的重要任務之一,是促使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當時,大多數美國軍事專家認為,無論是封鎖還是轟炸,都不足以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
美國三軍部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擬定的作戰計劃中,準備一九四五年秋天在日本本土南部登陸。但估計到一九四六年深秋,才能使日本屈膝。
當時戰鬥將非常殘酷,損失也將很重大,估計要犧牲五十萬美國人的生命。因此,美國希望蘇聯盡早參加對日作戰。
為此,三國參謀長舉行了多次會晤。最後,蘇聯決定八月下旬發動對日本的進攻,目的在於消滅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軍隊並占領遼東半島。
為了對日本發動一次強大的政治攻勢,七月二十四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將他帶去的一份關於號召日本投降的最後通牒草案,與丘吉爾協商,當時蘇聯與日本之間因為沒有處於戰爭狀態,所以蘇聯就沒有直接參與討論。
但是杜魯門卻在私下與斯大林談過此事,英美雙方同意邀請蔣介石參加。也將文件內容通過美國駐重慶大使赫爾利轉交給蔣介石,並征得他的讚同。
於是二十六日發表了由中美英三國簽署的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公告全文共十三條,包括結束對日戰爭的條件,以及戰後處置日本的基本方針。主要內容是:一、促使日本結束戰爭,否則必將使日本軍隊完全毀滅,而日本本土亦必終歸全部摧毀。
二、提出了日本無條件投降之條件,以及戰後處置日本的方針,永久剔除欺騙及促領導日本人民,使其要妄欲征服世界之威權及勢力,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日本主權隻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盟國所決定的其他小島之內,日本軍隊要完全解除武裝,日本戰犯將處以法律之嚴厲製裁,不許日本保存,可供重新武裝作戰的工業,盟國對日本實行占領,直至上述目的達到,以及日本成立傾向和平的負責政府後,盟國占領當即撤退。
波茨坦公告的發表,引起了日本統治集團內部的混亂。於是,日本在七月二十七日召開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討論如何對待波茨坦公告,日本外相主張不正麵拒絕,應對今後蘇聯的動向加以觀察,然後再做出決定。
而軍方的態度強硬,認為不能因議和而影響日軍決戰的士氣,主張不應該公布,就算公開發表,也應該附上堅決反對的聲明,最後爭論的結果是,日本首相屈服於軍部的壓力。他在二十八日的記者招待會上聲明,政府認為,公告並無任何主要價值,於是置之不理,並打算將戰爭繼續到底。
殊不知,日本此舉將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在這裏,中美英三國首腦聯合發表了波茨坦公告,向日本法西斯下達了最後的通牒,敦促其無條件投降。
消息一出,日本朝野震動。本來蘇美英三國首腦舉行波茨坦會議,主要是為了處理戰後德國和歐洲的一些重大問題。
不過,有關對日作戰問題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雖然雅爾塔協定已經確定了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具體義務和政治條件,但遠東的局勢卻在不斷變化著,所以這就需要蘇聯盡快且具體的實現這一諾言。
美國參加波茨坦會議的重要任務之一,是促使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當時,大多數美國軍事專家認為,無論是封鎖還是轟炸,都不足以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
美國三軍部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擬定的作戰計劃中,準備一九四五年秋天在日本本土南部登陸。但估計到一九四六年深秋,才能使日本屈膝。
當時戰鬥將非常殘酷,損失也將很重大,估計要犧牲五十萬美國人的生命。因此,美國希望蘇聯盡早參加對日作戰。
為此,三國參謀長舉行了多次會晤。最後,蘇聯決定八月下旬發動對日本的進攻,目的在於消滅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軍隊並占領遼東半島。
為了對日本發動一次強大的政治攻勢,七月二十四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將他帶去的一份關於號召日本投降的最後通牒草案,與丘吉爾協商,當時蘇聯與日本之間因為沒有處於戰爭狀態,所以蘇聯就沒有直接參與討論。
但是杜魯門卻在私下與斯大林談過此事,英美雙方同意邀請蔣介石參加。也將文件內容通過美國駐重慶大使赫爾利轉交給蔣介石,並征得他的讚同。
於是二十六日發表了由中美英三國簽署的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公告全文共十三條,包括結束對日戰爭的條件,以及戰後處置日本的基本方針。主要內容是:一、促使日本結束戰爭,否則必將使日本軍隊完全毀滅,而日本本土亦必終歸全部摧毀。
二、提出了日本無條件投降之條件,以及戰後處置日本的方針,永久剔除欺騙及促領導日本人民,使其要妄欲征服世界之威權及勢力,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日本主權隻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盟國所決定的其他小島之內,日本軍隊要完全解除武裝,日本戰犯將處以法律之嚴厲製裁,不許日本保存,可供重新武裝作戰的工業,盟國對日本實行占領,直至上述目的達到,以及日本成立傾向和平的負責政府後,盟國占領當即撤退。
波茨坦公告的發表,引起了日本統治集團內部的混亂。於是,日本在七月二十七日召開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討論如何對待波茨坦公告,日本外相主張不正麵拒絕,應對今後蘇聯的動向加以觀察,然後再做出決定。
而軍方的態度強硬,認為不能因議和而影響日軍決戰的士氣,主張不應該公布,就算公開發表,也應該附上堅決反對的聲明,最後爭論的結果是,日本首相屈服於軍部的壓力。他在二十八日的記者招待會上聲明,政府認為,公告並無任何主要價值,於是置之不理,並打算將戰爭繼續到底。
殊不知,日本此舉將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