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說到盟國方麵開始安排起了戰後世界的秩序,那我們來看看一九四三年形勢。一九四三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形勢,發生根本性轉折的一年。為什麽這麽說呢?
首先,從戰局來看,在東歐地區,蘇德戰場經過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兩大會戰,蘇軍殲敵400餘萬人,向前推進五百至一千三百公裏,解放了三分之二的失地,完全掌握了戰爭主動權。在西歐地區,英美盟軍開始反攻,七月就在西西裏島登陸,九月就迫使意大利投降,意大利沒多久,便對德國宣戰。德國事實上已經處於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麵,而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日本接連輸掉了”中途島海戰“與”瓜島戰役“,日軍的戰略進攻已經停止。
其次,從實力對比來看,法西斯聯盟由於意大利的退出,隻剩下了七個國家,而反法西斯同盟則不斷壯大。一九四三年初就有三十七個國家,三十七比七,數量上處於壓倒性的優勢。
第三,從參戰雙方主要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來看,英美蘇與德日兩大陣營的力量對比,在經濟實力方麵,英美蘇的發電量比德日多三點二倍,煤產量多一點七倍,鋼產量多一點四倍,而升體產量則多一點二倍。在軍事方麵,英美蘇的飛機比德日多二點五倍,坦克和自動火炮多五倍,總兵力多一倍。
可以說德日完全處於劣勢之中。此外,當時的德國國內展開了反對小胡子元首獨裁統治的鬥爭,而日本的話,深陷中國戰場,南下受阻,北進更加困難。
可以說,法西斯國家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但盡管如此,形勢對於盟國來說依然嚴峻,反法西斯的任務仍然艱巨。德國雖然受到重創,但仍有強大的實力,而日本仍然橫行於東方,想要徹底戰勝德日兩國,還需要同盟國艱苦鬥爭與加強合作。
為了盡快擊潰德日兩國,早日結束戰爭,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但沒想到,英美兩國卻對此百般拖延。
除了這個問題,英美蘇在一些重大的政治和戰後安排上也出現了分歧,大敵當前的情況下,特別需要及時協調、協商,以便解決好這些問題。因此,同盟國首腦進行會晤協商就越來越有必要了。
一九四三年八月十九日,當庫爾斯克的會戰接近尾聲時,羅斯福和丘吉爾就致函斯大林,提議三國首腦進行會晤。此時的斯大林也希望與羅斯福和丘吉爾見麵,但庫爾斯克戰役還沒有結束,蘇軍正在痛擊德軍,斯大林身為蘇聯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無法離開莫斯科。為了加強主要同盟國之間的了解和聯係,並為了召開首腦會議,事先做好安排。
於是,英美蘇三國政府決定先舉行外交部長會議,時間就定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九日至三時,最終,英美蘇三國外長齊聚莫斯科的克裏姆林宮開始進行外長會議,由此加強了同盟國的合作,並促進了三國首腦會議的召開。
這場會議盡管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分歧,但卻達成了一係列的重要決議。首先,會議把縮短戰爭時間列為首要任務。雖然開辟第二戰場的具體時間尚未落實,但會議畢竟決定了對德國的軍事作戰計劃,而且蘇聯也承諾在結束對德戰爭後的合適時間內,出兵攻打日本。最後,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為第一次三國首腦會晤做了直接的準備,並為此鋪平了道路。
在此之前,羅斯福和丘吉爾見過好幾次,丘吉爾也同斯大林會晤過,但真正的兩大強國首腦羅斯福和斯大林還沒有見過麵,那丘吉爾斯大林和羅斯福能否順利進行會晤呢?
德國會不會對此展開什麽暗殺行動呢?下期我們再繼續來聊。
首先,從戰局來看,在東歐地區,蘇德戰場經過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兩大會戰,蘇軍殲敵400餘萬人,向前推進五百至一千三百公裏,解放了三分之二的失地,完全掌握了戰爭主動權。在西歐地區,英美盟軍開始反攻,七月就在西西裏島登陸,九月就迫使意大利投降,意大利沒多久,便對德國宣戰。德國事實上已經處於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麵,而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日本接連輸掉了”中途島海戰“與”瓜島戰役“,日軍的戰略進攻已經停止。
其次,從實力對比來看,法西斯聯盟由於意大利的退出,隻剩下了七個國家,而反法西斯同盟則不斷壯大。一九四三年初就有三十七個國家,三十七比七,數量上處於壓倒性的優勢。
第三,從參戰雙方主要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來看,英美蘇與德日兩大陣營的力量對比,在經濟實力方麵,英美蘇的發電量比德日多三點二倍,煤產量多一點七倍,鋼產量多一點四倍,而升體產量則多一點二倍。在軍事方麵,英美蘇的飛機比德日多二點五倍,坦克和自動火炮多五倍,總兵力多一倍。
可以說德日完全處於劣勢之中。此外,當時的德國國內展開了反對小胡子元首獨裁統治的鬥爭,而日本的話,深陷中國戰場,南下受阻,北進更加困難。
可以說,法西斯國家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但盡管如此,形勢對於盟國來說依然嚴峻,反法西斯的任務仍然艱巨。德國雖然受到重創,但仍有強大的實力,而日本仍然橫行於東方,想要徹底戰勝德日兩國,還需要同盟國艱苦鬥爭與加強合作。
為了盡快擊潰德日兩國,早日結束戰爭,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但沒想到,英美兩國卻對此百般拖延。
除了這個問題,英美蘇在一些重大的政治和戰後安排上也出現了分歧,大敵當前的情況下,特別需要及時協調、協商,以便解決好這些問題。因此,同盟國首腦進行會晤協商就越來越有必要了。
一九四三年八月十九日,當庫爾斯克的會戰接近尾聲時,羅斯福和丘吉爾就致函斯大林,提議三國首腦進行會晤。此時的斯大林也希望與羅斯福和丘吉爾見麵,但庫爾斯克戰役還沒有結束,蘇軍正在痛擊德軍,斯大林身為蘇聯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無法離開莫斯科。為了加強主要同盟國之間的了解和聯係,並為了召開首腦會議,事先做好安排。
於是,英美蘇三國政府決定先舉行外交部長會議,時間就定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九日至三時,最終,英美蘇三國外長齊聚莫斯科的克裏姆林宮開始進行外長會議,由此加強了同盟國的合作,並促進了三國首腦會議的召開。
這場會議盡管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分歧,但卻達成了一係列的重要決議。首先,會議把縮短戰爭時間列為首要任務。雖然開辟第二戰場的具體時間尚未落實,但會議畢竟決定了對德國的軍事作戰計劃,而且蘇聯也承諾在結束對德戰爭後的合適時間內,出兵攻打日本。最後,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為第一次三國首腦會晤做了直接的準備,並為此鋪平了道路。
在此之前,羅斯福和丘吉爾見過好幾次,丘吉爾也同斯大林會晤過,但真正的兩大強國首腦羅斯福和斯大林還沒有見過麵,那丘吉爾斯大林和羅斯福能否順利進行會晤呢?
德國會不會對此展開什麽暗殺行動呢?下期我們再繼續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