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的日本為何要偷襲珍珠港呢?這要從一九二一年的華盛頓會議說起,我們上期講到日本把美國作為頭號假想敵,發展海軍勢力,已經威脅到了美國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又加上此時世界霸主英國又是日本的盟友。美國海軍估計,如果美日發生衝突,英國極有可能加入日本一方參戰,屆時美國將麵臨兩洋作戰的被動局麵。
為了拆散英日同盟,同時也是為了遏製日本海軍發展速度,美國於一九二一年召開了華盛頓會議。那美國如何憑借一場國際會議化解兩大敵手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當時的英國在經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實力受損,他更想維持現狀。在保留英日同盟的同時,也要防止與美國關係的惡化,避免四處受敵,爭取到最有利的戰略態勢,同美日都保持良好關係。
所以當美國深感英日同盟威脅之時,英國打算先把美國拉入英日同盟中,組成三國同盟,但美國卻拒絕了。因為此時的美國出於孤立主義的緣故,他不想被同盟束縛,更不想和某個國家深度綁定,他更想獨立自主,之後,英國又提出用英美日三國協定來取代英日同盟,這樣子可以了吧,但美國還是不答應,為什麽呢?
原來是美國看到英日美三國協定比起同盟非常脆弱,到時候我們三個組成三國協定。但是你們兩國原先是同盟關係的緣故,更容易接近。你們倆說一些共同語言的時候,他完全插不上話,這將會使自己陷入孤立的尷尬處境。美國的算盤是,既不想和英國走得太近,又不想和英國深度綁定,還想拆散威脅到自己的英日同盟,此外要做到不傷和氣,不動幹戈,那怎麽辦呢?
美國是這樣子做的,第一步就是占據一個理字。首先,他對英國說,英日同盟最初締結是用來抗衡俄國和德國在遠東和太平洋的勢力。如今俄國爆發革命,勢力退迴本國,德國一戰戰敗。如今,兩國的威脅都已經不複存在,英國和日本沒有理由繼續保持同盟關係,此舉讓美國占到了道德的製高點,這讓英國人無法反駁。於是,美國趁機提出重新簽訂一個新的國際條約,來取代英日同盟。
第二步,那就是施壓。當時英國正遭受到內部愛爾蘭民族獨立的問題。美國借機向英國施壓,聲稱美國對愛爾蘭獨立是否予以承認,要視英日關係而定。實際上也就是在威逼英國放棄英日同盟。而英國的話,正如剛剛所講,他最開始是想把利益爭取到最大化。先是打算把美國納入英日同盟當中,之後又打算用英日美三國協定代替英日同盟,但這在美國看來,盡管解決了一個麻煩,又會給自己帶來新的麻煩。於是,美國果斷拒絕,處於困境當中的英國也明白,既然爭取不到利益最大化,那就退而求其次。於是就答應美國重新簽訂一個新的國際條約,取代之前的英日同盟。
這一切在開會之前就背著日本私底下說好了,於是四國條約就誕生了,但更狡猾的美國還是不放心。在和英國秘密接觸時,又找到了法國。因為法國當時在中東和歐洲大陸同英國都有矛盾,把法國拉進來,正好可以增強同英日抗衡的力量。不然,美國單獨對抗不了英日兩國,其實條約隻涉及了四個國家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
因為歐洲中東已經被英法劃分好了。在美國提出的方案裏麵,英法美日四個國家要互相承認自己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如果發生了爭端,要召開會議,協商解決,既然有了新的條約,規範太平洋地區的利益。那之前舊的條約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失去了合法性,但美國還是不放心,於是專門著名四國條約,一旦生效,英日同盟也宣告終結。
英國一看,自己與日本美國同時保持友好時,還可以鞏固自己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又能夠免除英日同盟的義務。這一波不虧。日本雖然失去了英日同盟,但作為四大國之一,日本在太平洋地區已經能夠和英美法三國平起平坐,而他在太平洋地區侵略而來的利益,又得到了英法美的承認,日本覺得也不算太虧,於是也就同意了,甚至他還有點沾沾自喜,但獲利最大的一方還是美國,因為為他成功的拆散了英日同盟。
那接下來他又如何遏製日本海軍勢力的發展呢?
為了拆散英日同盟,同時也是為了遏製日本海軍發展速度,美國於一九二一年召開了華盛頓會議。那美國如何憑借一場國際會議化解兩大敵手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當時的英國在經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實力受損,他更想維持現狀。在保留英日同盟的同時,也要防止與美國關係的惡化,避免四處受敵,爭取到最有利的戰略態勢,同美日都保持良好關係。
所以當美國深感英日同盟威脅之時,英國打算先把美國拉入英日同盟中,組成三國同盟,但美國卻拒絕了。因為此時的美國出於孤立主義的緣故,他不想被同盟束縛,更不想和某個國家深度綁定,他更想獨立自主,之後,英國又提出用英美日三國協定來取代英日同盟,這樣子可以了吧,但美國還是不答應,為什麽呢?
原來是美國看到英日美三國協定比起同盟非常脆弱,到時候我們三個組成三國協定。但是你們兩國原先是同盟關係的緣故,更容易接近。你們倆說一些共同語言的時候,他完全插不上話,這將會使自己陷入孤立的尷尬處境。美國的算盤是,既不想和英國走得太近,又不想和英國深度綁定,還想拆散威脅到自己的英日同盟,此外要做到不傷和氣,不動幹戈,那怎麽辦呢?
美國是這樣子做的,第一步就是占據一個理字。首先,他對英國說,英日同盟最初締結是用來抗衡俄國和德國在遠東和太平洋的勢力。如今俄國爆發革命,勢力退迴本國,德國一戰戰敗。如今,兩國的威脅都已經不複存在,英國和日本沒有理由繼續保持同盟關係,此舉讓美國占到了道德的製高點,這讓英國人無法反駁。於是,美國趁機提出重新簽訂一個新的國際條約,來取代英日同盟。
第二步,那就是施壓。當時英國正遭受到內部愛爾蘭民族獨立的問題。美國借機向英國施壓,聲稱美國對愛爾蘭獨立是否予以承認,要視英日關係而定。實際上也就是在威逼英國放棄英日同盟。而英國的話,正如剛剛所講,他最開始是想把利益爭取到最大化。先是打算把美國納入英日同盟當中,之後又打算用英日美三國協定代替英日同盟,但這在美國看來,盡管解決了一個麻煩,又會給自己帶來新的麻煩。於是,美國果斷拒絕,處於困境當中的英國也明白,既然爭取不到利益最大化,那就退而求其次。於是就答應美國重新簽訂一個新的國際條約,取代之前的英日同盟。
這一切在開會之前就背著日本私底下說好了,於是四國條約就誕生了,但更狡猾的美國還是不放心。在和英國秘密接觸時,又找到了法國。因為法國當時在中東和歐洲大陸同英國都有矛盾,把法國拉進來,正好可以增強同英日抗衡的力量。不然,美國單獨對抗不了英日兩國,其實條約隻涉及了四個國家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
因為歐洲中東已經被英法劃分好了。在美國提出的方案裏麵,英法美日四個國家要互相承認自己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如果發生了爭端,要召開會議,協商解決,既然有了新的條約,規範太平洋地區的利益。那之前舊的條約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失去了合法性,但美國還是不放心,於是專門著名四國條約,一旦生效,英日同盟也宣告終結。
英國一看,自己與日本美國同時保持友好時,還可以鞏固自己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又能夠免除英日同盟的義務。這一波不虧。日本雖然失去了英日同盟,但作為四大國之一,日本在太平洋地區已經能夠和英美法三國平起平坐,而他在太平洋地區侵略而來的利益,又得到了英法美的承認,日本覺得也不算太虧,於是也就同意了,甚至他還有點沾沾自喜,但獲利最大的一方還是美國,因為為他成功的拆散了英日同盟。
那接下來他又如何遏製日本海軍勢力的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