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二戰的爆發在一九三三年的時候就已經不可避免了。這一年,小胡子當選為德國總理,他恨不得此刻就馬上發動二戰,向英法複仇。但此時,他還麵臨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帶領德國擺脫經濟危機的困境,穩固自己的地位。


    初入政壇的他,如何解決這個千年難遇的經濟危機呢?在一番權衡利弊之下,他大膽啟用了經濟專家沙赫特,由國家幹預經濟。事實證明,小胡子選對了人。


    從這一刻開始,小胡子的每一次選擇,每一步路都走對了,總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最正確的決定,直到最後一步走錯。而且麵對每一次刺殺,總能夠死裏逃生,他一輩子遭遇過四十二次的暗殺,全被他幸運的躲了過去。他自己也認為是上帝在暗中保護他,好讓他完成使命,沒有人能夠幹掉他,隻有他才能殺死他自己。確實,最終他是死於自己之手,這是最讓後世心有餘悸的。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話說迴來。此時在經過沙赫特,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之後,德國經濟起死迴生,開始煥發生機。與此同時,還大搞基建,建水壩、修高速公路和鐵路,吸納了大量的失業人口,解決了失業的問題。就在小胡子努力發展經濟的時候,德國總統興登堡也病故,再也沒有人能夠製約他了。


    於是,他將總理和總統的職位合並為元首,自己則將出任第一任國家元首,在經過接連不斷的努力之後,最終小胡子將德國工業恢複到了經濟危機爆發前的水平。


    到一九三七年,德國工業產值占到資本主義世界的百分之十三點四,位居世界第二,重迴了歐洲第一工業強國的寶座。


    此時,德國每家每戶都吃上了麵包,喝上了牛奶,他們覺得是小胡子元首,讓他們重新過上了好日子,於是更加擁護他,小胡子的地位也穩固了下來。在解決了生存危機之後,此時德國民眾的心裏麵隻剩下了一個念頭,那就是打破枷鎖,向英法複仇,經濟的恢複,助長了德國擴軍備戰的野心。


    二十年前一戰的恥辱,還曆曆在目,德國人從心裏麵恨透了英法。德國開始發展武力,以砸碎英法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各種資源向軍事領域瘋狂傾斜,為躲避凡爾賽合約的嚴格約束。德國秘密開展大規模軍工建設,偷偷製造飛機、坦克,以飛行俱樂部的名義秘密訓練飛行員。


    到一九三八年,德國軍費開支已占到了財政預算的百分之五十。而同年,英國是百分之四,


    美國則為百分之一。


    此時,德國也差不多完成了擴軍備戰。有了打破凡爾賽條約,向英法複仇的底氣,對於實力急劇膨脹而又懷有強烈複仇之心的德國,英法會作何反應?又將如何應對呢?


    為什麽德國敢於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呢?為什麽就沒有一種力量能夠阻止二戰的爆發呢?


    這一切要從綏靖主義政策說起,英法兩國盡管打贏了一戰,但是他們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都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而且一戰後風起雲湧的亞非民族解放運動,也進一步打擊著他們的殖民統治。


    加上一九二九年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讓英法的處境更加雪上加霜,政局動蕩,頻繁更換領導人,其中壽命最短的僅僅維持幾天,這就很難指望這樣的政府,能夠有一種堅定持續的外交政策,麵對德國的咄咄逼人之勢,英法統治階級內部,相當一部分人為了維護既得利益,維持目前的秩序,不敢與德國針鋒相對,而是試圖通過滿足德國部分的要求,又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充分展示了現代戰爭的殘酷性。


    一戰傷亡三千多萬人,每天都有幾萬人倒在馬克沁機關槍下麵,給民眾留下了恐懼的陰影。


    因此,在一戰後,英法等國就出現了一種鼓吹,不惜任何代價,也要避免戰爭的思潮。


    可以說,此時,人們的感情已被戰爭的恐怖所控製,在英國有五十多萬誌願者更是走上街頭反對戰爭,一千一百五十萬人參與投票,要不惜任何代價,避免戰爭,這就不可避免的影響了政府的決策。政府也被民意所捆綁,被輿論所左右。


    更為重要的是,一戰後期蘇聯崛起,推行世界革命政策,號召各國人民推翻資產階級,建立共產主義,這就嚇壞了英法的資本家,在他們內心深處,對蘇聯懷有一種本能的仇恨和敵意,又加上他們對弱小國家固有的蔑視。所以就打算以小國為誘餌,滿足德國貪婪的野心,讓德國這股難以遏製的禍水引向東方,借德國這把刀砍向蘇聯,讓他們兩敗俱傷。


    對於英法的這點小心思,一戰德國老兵小胡子元首,可以說是洞若觀火,但此時德國的處境依然是如履薄冰,德國還沒有武裝起來。德法邊境還有法國幾十個師的駐軍,這迫使小胡子非常謹慎,小心的處理對外事務。他努力的配合英法,彬彬有禮的接待外國領導人,極力避免與英法產生衝突,極力營造一種似乎隻有蘇聯才是德國敵人的假象,讓英法相信他。


    但這一切隱忍,隻是為了砸碎伊戰戰敗帶來的枷鎖,第一道枷鎖就是打破征兵製的禁令,德國需要實行義務兵役製度,號召民眾參軍,發展軍隊人數。但這一步注定會引發衝突。


    為什麽呢?這項製度要求,全國適齡男子都得參軍,能夠保證為戰爭機器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燃料。但如此重要的一個製度,德國卻在凡爾賽條約當中永遠的失去了,而且更為麻煩的是,德國不可能偷偷的恢複征兵製。


    因為征兵製一旦施行,連路邊的小孩都知道,自己長大以後要當兵,就更不可能瞞得過英法兩國的新聞媒體和大使了,恢複征兵製,就意味著德國要當著全世界的麵撕毀凡爾賽合約,這簡直就是打英法的臉。


    英法會相信德國恢複征兵製,隻是為了對付蘇聯嗎?英法才沒有這麽傻,但是如果不實行征兵製,德國的再武裝就無法完成,國家整個軍隊人數永遠隻有十萬人。萬一哪天法國全麵恢複了,有能力一個人對付德國的時候,分分鍾就可以掐死德國。


    此時,小胡子知道德國的實力還不足以挑戰英法,隻要他一衝動,可能就會被英法收拾,等待他的是外交衝突,經濟製裁,甚至是英法的武裝幹涉,讓自己下台是小事情,搞不好德國就被占領了。


    麵對左右困境。如果你是德國的元首,你將如何應對,讓我們看看小胡子是如何做的。在擴軍之前,小胡子先假裝自己要裁軍,他參加了在日內瓦召開的裁軍會議,做出一副很關心歐洲和平的樣子。


    但是他給出的方案卻令人大跌眼鏡。他要求其他國家要把軍隊人數裁減到和德國相當的水平,用軍事平等來促進世界和平。你們英法不是把德國陸軍人數限製在十萬人嗎?你們也要把軍隊人數限製到和我一樣,這種要求當然絕對不可能被英法所接受。


    被拒絕後,小胡子隻能深表遺憾,隨即就退出裁軍會議,之後又退出國聯,馬上就把破壞和平的罪名退給英法等其他國家,並表示,既然其他國家不願意裁軍,那麽為了維護和平,德國沒有辦法,隻有擴軍,不得不將軍隊提升至與其他國家相當的水平。


    一九三五年三月十六日,小胡子召會英法兩國的大使宣布,德國要恢複征兵製,將常被陸軍增加到三十六個師,也就是五十萬人,重建包括空軍在內的國防軍,此舉是在嚴重的挑釁英法,違背凡爾賽合約,法國大使立即提出了抗議,馬上就拉上英國和意大利開了一個特別會議。


    在會上,法國提出,如果德國再次違反合約,那麽就對他進行經濟製裁,但英國和意大利卻表示,即使合約遭到破壞,他們也不會考慮製裁的可能性,那麽英國的態度為什麽會這樣子呢?德國明明已經在挑戰他的地位了,英國為什麽不對此進行幹涉呢?英國在打什麽如意算盤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為什麽英國不站在法國這邊強有力的對付德國呢?這就得說到英國的大陸軍事政策了,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恆的利益。


    這句話通俗易懂的道盡了二十世紀以前英國的外交原則,英國的政策就是反對歐洲大陸上出現一個最強大的國家,英國總是要參加不那麽強大的一方,同他們聯合起來,從打敗或挫敗大陸上的軍事霸主。


    也就是說,英國人其實是不斷的變換著自己在歐洲大陸上的盟友。與此同時,也就意味著要不斷變換著對手。英國這麽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歐洲出現一個強大的國家,曆史上,當歐洲大陸出現強大的羅馬帝國的時候,曾經就把英國人的老巢給占領了。


    最後,英國更是被羅馬統治了四百六十三年,基於這些曆史痛苦和教訓。所以英國就是要聯合其他國家,把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給壓下去,從而讓各個國家之間實力達到平衡,保證英國自己的實力淩駕於他們之上。


    一七零零年,歐洲爆發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時候,當時歐陸上最強大的國家是法國。為了反對實力最強大的法國,英國拉攏不是那麽強大的幾個國家。這裏麵包括了荷蘭、奧地利,英國還用重金收買了絕大多數的德意誌諸侯國站在他這邊,而站在法國那邊的就隻有一個西班牙,最終英國重挫了法國稱霸歐洲的計劃。


    到了一七四零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時候,普魯士、西班牙、巴伐利亞、薩克森、那不勒斯、薩丁王國、瑞典,當然還少不了老對手法國這些國家,一起圍毆奧地利。這個時候英國很自然的就站在了實力比較弱的奧地利,一方還拉上了俄國和荷蘭。


    到了一七五六年七年戰爭的時候,情況又變了,英國轉向支持原本是敵人陣營當中的普魯士,與普魯士組成同盟,一起對抗法國,本來跟法國是敵人的奧地利,卻倒向了法國,而法國在歐洲大陸上的政策一直都很明確,那就是竭盡全力防止,在中歐大地上出現一個統一強大的德國。


    德國為什麽要花兩百多年才能統一起來?重要的外部原因就是法國一直在背後阻止幹預。為了報複法國這些行為,德國在統一強大之後,逼著法國割地賠款,俘虜法國皇帝把法國從歐洲大陸霸主的位置上拉了下來。此後,德法成為了世仇,兩國都恨不得把對方置於死地,永世不得翻身,而讓自己成為歐陸霸主。但無論是誰過分強大,都不符合英國的利益。


    以上這些通通被小胡子看在眼裏,他意識到,由於英法的利點不同,而存在致命的分歧。也意識到,一戰過後,法國損失過大,失去了單邊製裁德國的能力。於是,他找到了破局的關鍵,那就是英國,他開始拉攏英國,同英國緩和,拆散英法關係。


    在一九三五年,退出裁決會議後的當月,他就主動與英國接洽,在一九三五年擴軍之後,小胡子又邀請英國外交大臣訪問德國,並表示願意重新與英國商討軍備問題,此後每次做出冒險行動之後,小胡子立即向英國示好,千方百計的利用英法之間的矛盾,最終在德國恢複征兵製之後,英國隻是發出了一封措辭平淡的抗議線,根本就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製裁懲罰。但是這種對英國的示好隻是權宜之計。


    而法國雖然氣憤,但是因為一戰損失過大,失去了單邊製裁德國的能力。最終,英國無視法國的感受和提議,任由德國一步步放肆,英國的態度是這樣子的,隻要德國不打破凡爾賽合約確定的基本格局,對合約做出某些修改,讓德國在一定程度上複興,是英國所允許和願意的。


    而小胡子恰恰利用這一點,分化了英法。


    英國心想,如果不給德國鬆綁,讓其武裝強大起來,發展軍力,怎麽牽製法國又如何去對抗蘇聯呢?英國想的是以德治法,以德治蘇,法國想的是拉英製德,結果沒想到最後雙雙都被德國所製衡,為什麽會這樣呢?以前英國也是這麽做的,如今卻慘到失敗呢。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的實力已經不是世界第一了。


    最終,德國成功恢複征兵製,而沒有受到任何實質性的懲罰。德國民眾開啟慶祝狂潮,人們聚集在帝國總理府外為小胡子歡唿。


    經過一年之後,德國的兵員又直接猛增到一百萬,在一戰被英法廢掉武功,經脈近斷的德國又開始恢複了功力束縛,德國的鎖鏈已經解開,德國衝破了第一道難關。


    伴隨著日益擴張的軍事實力,德國將目標瞄準了下一個。那是哪裏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平洋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讀書的阿興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讀書的阿興哥並收藏太平洋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