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唯才是用
嬌嬌庶女好孕連連一路晉升 作者:花小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既然陛下早已打定了主意,有心扶持寒門。
那麽現在扶持平民、甚至是貧寒子弟,也不足為奇了。
自覺真相了的各世家勳貴出身的大臣們,最終選擇了閉嘴。
另一邊廂,也有不少大臣,對於開辦女子學院,廣招女性學子,甚至,女子也可以和男子一樣,被選納為朝廷錄用,報效國家之事,十分不以為然。
其中有大臣,甚至差一點就脫口而出:
“女子都是頭發長,見識短。
哪裏有什麽才能?
何德何能能夠成為學子,還有機會被朝廷錄用,報效國家?
嘁,她們除了成日裏家長裏短、嘮嘮叨叨,拈酸吃醋、無事生非,還能有什麽用?”
就在這大臣,心裏頭這一係列鄙夷、輕視女性的話,即將出口之際,他無意間抬眸瞥了一眼,便是瞧見了,高坐在鳳椅之上,與李元珩並排而坐的皇後娘娘寧雨菡。
見狀,這大臣不由一怔,原本即將衝口而出的話,也就此卡在喉嚨管裏頭,半晌梗不出來一個字。
這……
他怎麽忘了,如今的二聖之一——
皇後娘娘,也是個女子啊!
他這番話,若是一出口,不肖旁人多說,隻怕,也是會第一時間,被皇後娘娘給懟得狗血噴頭。
何況……
這大臣,雖然各種鄙夷、瞧不起女子,隻覺得女子皆是無知婦孺。
就像他張口便要說的,女子皆是頭發長,見識短。
可是,乍一瞧見皇後娘娘,這大臣還是不由得一噎:
雖然不想承認,可他卻也不得不承認,女子也不都是頭發長、見識短,無甚才能之人。
旁的不說,就拿這位與陛下一共臨朝,共治朝綱的皇後娘娘來說——
質疑女子之才,便是在質疑皇後娘娘之才。
現如今,何人膽敢質疑和小覷皇後娘娘之才?
話又說迴來了。
皇後娘娘身為女子,卻不妨礙,她有才、又有能力,能夠和陛下一起共治朝綱,與陛下攜手,把朝廷打理得井井有條、蒸蒸日上。
那,這世間的女子呢?
可見,世界之大,也不是所有女子,都是頭發長,見識短,無甚才華。
這大胤,說不得,也還有許多如皇後娘娘一般,有才華、有能力,想要報效國家的女子。
思及此,這大臣不由汗顏。
心中如此想著,這原本還想要質疑一二的大臣,便是悻悻的閉上了嘴,垂下頭去,不敢再開口說話了。
其他不少大臣,和這大臣的想法與心路曆程,如出一轍。
一時間,眾大臣內心思各異,卻都十分識相的閉上了嘴,沒有提出任何質疑與反對。
最終,在一陣陣“陛下聖明”之聲中,李元珩所下旨意,就此塵埃落定。
很快,這些旨意,便被廣而告之,通報全國。
而聞得當今頒下這些旨意,百姓們——
尤其是那些有才有識,隻是苦於得不到機會,報效無門的貧寒子弟,自是欣喜萬分。
一個個,俱都摩拳擦掌,鉚足了勁兒,準備大幹一場。
而如英娘那般心有溝壑的女子,也是欣喜不已。
朝廷要建立女子書院了,她們也可以上學、也可以成為正兒八經的學子。
而且,陛下,還下旨,唯才是用,不分男女、不問出身。
這也就是說,往日,注定一生報國無門的她們,往後也有能夠報效國家、一展她們的抱負的機會了。
太好了!
實在是太好了!
而李元珩的這一旨意,也成為了未來很長一陣子,百姓們的最大談資。
對於當今聖上頒下的這幾道聖旨,百姓們可謂是津津樂道。
這不,當李元珩和寧雨菡,再次抽空,在京城內微服私訪之際,便聽得無論是在街口、還是在巷尾的眾百姓們,皆是在議論此事:
“這下好了,咱們這些貧苦自家的孩子們,也能夠有機會一展才華了!”
“陳家的三小子就極聰明,說不得還真就是那走仕途的材料。
往日裏,咱們這等貧苦人家,基本沒有機會,這會兒,說不定,還真就能一展抱負呢。”
“不行,我明日便送我家那小子上學去,就算勒緊褲腰帶,我也要供我兒讀書。說不得,以後,我兒就能夠有大出息,能為朝廷辦事,改換門庭呢。”
“別光隻緊著小子們了,女兒也可以啊。
陛下不是已經下令開辦女子學堂,還下令說女子隻要有才,也可入朝廷,為國效力麽?”
“就是!就是!我聽說,西大街那邊有戶姓劉的人家,他們家的女兒,就一向頗有才名,被官府找上門去,現如今,都被正式被官府聘為書吏了呢。
真真叫人羨慕!
人家的女兒可以,咱們的女兒也可以的。
不僅兒子能夠改換門庭、光宗耀祖。
女兒也可以啊。
哎哎,這可真是大好事!”
……
這群人七嘴八舌的,議論得正起勁。
而他們口中提到的西大街那邊姓劉的人家,他們被官府找上,被聘為官府書吏的女兒,不是別人,正是那日茶室內遇到的英娘。
李元珩與寧雨菡都是求賢若渴之人,既是人才,他們自是不會放過。
當即便派人打探了英娘家中情況,叫人上門去。
在一番考校之下,確認英娘確實有才,官府這才聘了這英娘為書吏。
雖隻是一個官府中,並無品級的末流小吏,卻已是得償英娘平生所願。
可以一展抱負,學以致用,報效朝廷。
而這一切,可是她往日裏,想都不敢想,且根本遙不可及、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據聞,收到正式聘書的時候,英娘直接喜極而泣。
更是發誓要奮發圖強,好好辦事當差,報效國家,不枉當今如此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實,不止是英娘。
那日,和英娘他們一桌,慷慨激昂的年輕人,也都有官府的人一一上門,考校他們的學問。
當他們的才華被一一確認與肯定,這幾個貧寒之家出身的子弟,也都收到了不同官府的聘書。
如今,他們與英娘一樣,也都是官府中的一名末流小吏,早已開始為朝廷發光發亮,貢獻著他們的綿薄之力了。
當然,這一切,自亦是李元珩和寧雨菡的手筆。
那麽現在扶持平民、甚至是貧寒子弟,也不足為奇了。
自覺真相了的各世家勳貴出身的大臣們,最終選擇了閉嘴。
另一邊廂,也有不少大臣,對於開辦女子學院,廣招女性學子,甚至,女子也可以和男子一樣,被選納為朝廷錄用,報效國家之事,十分不以為然。
其中有大臣,甚至差一點就脫口而出:
“女子都是頭發長,見識短。
哪裏有什麽才能?
何德何能能夠成為學子,還有機會被朝廷錄用,報效國家?
嘁,她們除了成日裏家長裏短、嘮嘮叨叨,拈酸吃醋、無事生非,還能有什麽用?”
就在這大臣,心裏頭這一係列鄙夷、輕視女性的話,即將出口之際,他無意間抬眸瞥了一眼,便是瞧見了,高坐在鳳椅之上,與李元珩並排而坐的皇後娘娘寧雨菡。
見狀,這大臣不由一怔,原本即將衝口而出的話,也就此卡在喉嚨管裏頭,半晌梗不出來一個字。
這……
他怎麽忘了,如今的二聖之一——
皇後娘娘,也是個女子啊!
他這番話,若是一出口,不肖旁人多說,隻怕,也是會第一時間,被皇後娘娘給懟得狗血噴頭。
何況……
這大臣,雖然各種鄙夷、瞧不起女子,隻覺得女子皆是無知婦孺。
就像他張口便要說的,女子皆是頭發長,見識短。
可是,乍一瞧見皇後娘娘,這大臣還是不由得一噎:
雖然不想承認,可他卻也不得不承認,女子也不都是頭發長、見識短,無甚才能之人。
旁的不說,就拿這位與陛下一共臨朝,共治朝綱的皇後娘娘來說——
質疑女子之才,便是在質疑皇後娘娘之才。
現如今,何人膽敢質疑和小覷皇後娘娘之才?
話又說迴來了。
皇後娘娘身為女子,卻不妨礙,她有才、又有能力,能夠和陛下一起共治朝綱,與陛下攜手,把朝廷打理得井井有條、蒸蒸日上。
那,這世間的女子呢?
可見,世界之大,也不是所有女子,都是頭發長,見識短,無甚才華。
這大胤,說不得,也還有許多如皇後娘娘一般,有才華、有能力,想要報效國家的女子。
思及此,這大臣不由汗顏。
心中如此想著,這原本還想要質疑一二的大臣,便是悻悻的閉上了嘴,垂下頭去,不敢再開口說話了。
其他不少大臣,和這大臣的想法與心路曆程,如出一轍。
一時間,眾大臣內心思各異,卻都十分識相的閉上了嘴,沒有提出任何質疑與反對。
最終,在一陣陣“陛下聖明”之聲中,李元珩所下旨意,就此塵埃落定。
很快,這些旨意,便被廣而告之,通報全國。
而聞得當今頒下這些旨意,百姓們——
尤其是那些有才有識,隻是苦於得不到機會,報效無門的貧寒子弟,自是欣喜萬分。
一個個,俱都摩拳擦掌,鉚足了勁兒,準備大幹一場。
而如英娘那般心有溝壑的女子,也是欣喜不已。
朝廷要建立女子書院了,她們也可以上學、也可以成為正兒八經的學子。
而且,陛下,還下旨,唯才是用,不分男女、不問出身。
這也就是說,往日,注定一生報國無門的她們,往後也有能夠報效國家、一展她們的抱負的機會了。
太好了!
實在是太好了!
而李元珩的這一旨意,也成為了未來很長一陣子,百姓們的最大談資。
對於當今聖上頒下的這幾道聖旨,百姓們可謂是津津樂道。
這不,當李元珩和寧雨菡,再次抽空,在京城內微服私訪之際,便聽得無論是在街口、還是在巷尾的眾百姓們,皆是在議論此事:
“這下好了,咱們這些貧苦自家的孩子們,也能夠有機會一展才華了!”
“陳家的三小子就極聰明,說不得還真就是那走仕途的材料。
往日裏,咱們這等貧苦人家,基本沒有機會,這會兒,說不定,還真就能一展抱負呢。”
“不行,我明日便送我家那小子上學去,就算勒緊褲腰帶,我也要供我兒讀書。說不得,以後,我兒就能夠有大出息,能為朝廷辦事,改換門庭呢。”
“別光隻緊著小子們了,女兒也可以啊。
陛下不是已經下令開辦女子學堂,還下令說女子隻要有才,也可入朝廷,為國效力麽?”
“就是!就是!我聽說,西大街那邊有戶姓劉的人家,他們家的女兒,就一向頗有才名,被官府找上門去,現如今,都被正式被官府聘為書吏了呢。
真真叫人羨慕!
人家的女兒可以,咱們的女兒也可以的。
不僅兒子能夠改換門庭、光宗耀祖。
女兒也可以啊。
哎哎,這可真是大好事!”
……
這群人七嘴八舌的,議論得正起勁。
而他們口中提到的西大街那邊姓劉的人家,他們被官府找上,被聘為官府書吏的女兒,不是別人,正是那日茶室內遇到的英娘。
李元珩與寧雨菡都是求賢若渴之人,既是人才,他們自是不會放過。
當即便派人打探了英娘家中情況,叫人上門去。
在一番考校之下,確認英娘確實有才,官府這才聘了這英娘為書吏。
雖隻是一個官府中,並無品級的末流小吏,卻已是得償英娘平生所願。
可以一展抱負,學以致用,報效朝廷。
而這一切,可是她往日裏,想都不敢想,且根本遙不可及、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據聞,收到正式聘書的時候,英娘直接喜極而泣。
更是發誓要奮發圖強,好好辦事當差,報效國家,不枉當今如此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實,不止是英娘。
那日,和英娘他們一桌,慷慨激昂的年輕人,也都有官府的人一一上門,考校他們的學問。
當他們的才華被一一確認與肯定,這幾個貧寒之家出身的子弟,也都收到了不同官府的聘書。
如今,他們與英娘一樣,也都是官府中的一名末流小吏,早已開始為朝廷發光發亮,貢獻著他們的綿薄之力了。
當然,這一切,自亦是李元珩和寧雨菡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