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風雖然不似冬日裏如刀般冷冽,但卻已經帶上冬日寒風的那股寒意。
尤其是到了黃昏之時,那股寒意更濃。
從宮城相府忙碌了一天的李斯,迴到府邸臨近堂屋時卻猛得停下腳步。
好似感受不到寒意般任憑陣陣秋風打在身上。
眉頭緊皺的望著院落裏那棵飄飄灑灑掉落枯黃葉子的高大槐樹。
直到天色徹底黑下來,望著槐樹的李斯身體猛的一顫,臉上的神色變得滿是複雜與驚駭。
早間的大朝會不但達到了他的目的,甚至還超出了他的預期。
但結束的太快了,在他稟奏過後沒等旁人接著議事,嬴政居然宣布散了朝會。
國債如何用度之事,更是直接交由相府商議行事。
總給他一種草草了事的感覺,很不符合嬴政的性子與行事。
不過當時處於疑惑與錯愕之中,忽略了坐在高台上的嬴政臉色有些發白。
甚至為了試探嬴政到底是不是真的全都交給相府,還追去了後殿。
結果被蒙毅給攔住,並沒能見到嬴政。
雖說與黃品鬥了幾次都落下風,可畢竟是左相,隨時都可入殿去找嬴政議事。
而蒙毅攔他,就意味著是嬴政在攔他。
為此害得他忐忑了一天。
光琢磨嬴政既然下了全由相府說了算的令,可卻又不見他到底是什麽意思。
就連迴府邸的路上都還在腦中一遍遍迴想大朝會上的情景。
恰巧又看到槐樹的那股凋落之境盡與嬴政宣布散了朝會時的意境有些相像,李斯才明白為何大朝會草草了事。
嬴政的身子出了狀況。
而虛弱到無力在大朝會上議事,並不比昏厥強上太多。
畢竟太醫令自一年前開始便每日都要在嬴政歇下前去察看。
可調養了一年,卻還是出現狀況,這意味著什麽不言而喻。
而這個斷定讓李斯瞬間生出一股恐懼與迷茫。
近些年他雖然與嬴政不似先前那般君臣無間,可與決裂卻相距甚遠。
甚至可以說對他還是極為信任的。
幾次三番被黃品弄得灰頭土臉,卻依舊讓他穩坐左相之位,大半個相府也依舊由他掌控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他能有今日,全因嬴政賞識。
能被賞識的背後,是他殫精竭慮的揣摩嬴政的心思,從而製定出合嬴政心意的策略。
誇張一些的說,他就是圍繞嬴政而活。
可若是沒了嬴政,他獨活起來還有什麽意思?!
今後不管是哪位公子繼位,又能及得上嬴政與他的賞識與信任。
而且輔佐二世的,必然會選擇黃品而非他。
緣由再簡單不過,黃品如初升之日,而他已經到了殘燭之年。
到時別說李家失了往日的風光,黃品會不會清算都在兩說。
即便是黃品不會,可他後邊還站著老秦人。
想到這,李斯心中比先前恍然大悟打哆嗦時還要愈發恐懼。
腳步機械的走進堂屋坐下,李斯滿臉痛苦的緩緩閉上眼睛。
腦中時而浮現被呂不韋舉薦與嬴政初見時的場景。
時而出現滅掉六國後的宮宴上,嬴政拉著他坐在一起暢飲的場景。
時而出現朝臣紛紛攜禮登門入府拜訪,因車駕過多而使街路堵塞的場景。
不過場景來迴變換了一陣後,最終定在早間蒙毅拉住他不許入後殿的場景上。
幾息過後,李斯先是滿是痛苦的神色跟著定格起來,隨後緩緩睜開了眼睛,並且將原本無力的雙手緊緊攥成了拳頭。
已經到了古稀之年,他沒什麽好怕的,可以去死。
甚至是立刻去死都可以。
但是李家不能倒,他的子孫更不能死。
他就是從小吏一步步走到現在,太清楚想要從普通小民成為尊貴有多難。
也沒人比他更清楚他身居左相期間到底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費了多少的心思。
陛下將對他的恩寵給了那個半胡兒能如何,更信蒙毅而疏遠於他又能如何。
榮華與富貴他享受到了,重要的是子嗣以後也能享受到才可以。
況且憑什麽他要坐以待斃,任憑那個半胡兒騎在他的頭上。
此時萬萬不能沒了心氣,哪怕是心氣提得慢了都不成。
大口喘息了幾下,李斯竭力壓下心中的忐忑,心思飛快轉動起來。
思索了良久,李斯微眯的眼睛猛然恢複到了正常。
先是眼中閃動了幾下複雜的光芒,隨後由堅毅取代了複雜。
再次深唿吸幾下,李斯對著侯在屋門外吩咐道:“去將內史平請到府上。”
說罷,李斯緩緩起身走到銅境跟前,緩撣了撣衣袍,又仔細捋順了幾下。
感覺衣袍整理的沒什麽問題,李斯又將頭上的文冠摘下拔出發簪,緩緩梳理起頭發。
重新將頭發盤起插上發簪,又把文冠戴在頭上。
對著銅鏡仔細戴好,又左右側身看了看,李斯滿意的點點頭。
緩緩走迴案幾之後坐下,親手引燃瓷盤上的龍涎香。
而剛剛放下火絨,屋外就傳來了腳步聲。
“李相,叫我過來可是有事?”
看到內史雖然平不顧禮儀的徑直走入堂屋,但臉上盡是焦急之色,且額頭上還帶著汗珠。
李斯滿意的微微頷首,指了指案幾旁的支踵道:“已經是大秦的九卿,怎麽還這麽慌慌張張的。”
見李斯的樣子好似沒什麽急事,內史平神色一鬆,邊坐下邊應道:“平能有此,除卻陛下信任,多賴李相提攜。
李相此時招我過來,怎敢磨磨蹭蹭。”
李斯點點頭,微微一笑道:“人老了,總是想到哪就做到哪。
忽略了此時已經入夜,害你跟著心急起來。”
頓了頓,李斯收了笑意,不急不緩的繼續道:“其實叫你來也沒什麽大事。
就是想起嶺南不比尋常之地,短了哪處也不能短了嶺南。
況且陛下先前下詔給的調撥還未全調撥過去。
還是要以嶺南為先為主。
南郡等地的救賑還是先等一等。
畢竟以往從沒有對哪一地進行過全力救賑,慢上一些算不得什麽。”
聽了李斯之言,內史平一愣。
白日裏商議時,李斯的意思是先給嶺南的調撥停一停,先緊著受災的幾郡之地來。
怎麽這會兒又變了。
難道是怕了黃品那個半胡兒?
想到這,內史平的眉頭挑了挑,沉聲道:“那半胡兒害得我差點懸梁自盡以抵質債。
我是治栗內史,有什麽手段隻管對我使。
況且今日的朝會,陛下可是……”
李斯搖搖頭,哂然一笑道:“不要胡亂猜想。
國事時國事,私情時私情。”
頓了頓,李斯臉色一正,繼續道:“嶺南那苦瘴之地,能去者皆該敬佩。
餘下半數的調撥,不但要繼續還要更為仔細。
兩月的工夫怕是不夠,怎麽也要四月。
至於遭災幾郡那邊,明日就安排人手將救賑的行文發下去。
連帶著調撥的數目也寫清楚,讓黔首們知曉朝堂並不是不管他們。
若是心中還頗為焦急,就將朝堂上的難處與嶺南的重要也給講講。
若還是不行,那就告訴黔首們嶺南主政的是安國侯。
是幫他們求陛下免了口賦的安國侯。”
聞言,內史平先是再次一愣,過了幾個唿吸後發愣的神色立刻變為了狂喜,用力點頭道:“還是李相想得周到。”
李斯雖然麵上帶著笑意點點頭,可心裏卻是一聲長歎。
最終能不能勾起幾郡黔首對黃品的痛恨並未可知。
全看嬴政的隱疾如何。
若是無大礙,就算不成也是最好。
隻要嬴政在,他短時間內便不會有事。
至於會不會被嬴政責怪。
到時候隻需解釋理解錯了嬴政在朝會上的態度便可。
若是隱疾不愈,至少也能托住黃品。
畢竟民憤可不是那麽容易平息的。
尤其是到了黃昏之時,那股寒意更濃。
從宮城相府忙碌了一天的李斯,迴到府邸臨近堂屋時卻猛得停下腳步。
好似感受不到寒意般任憑陣陣秋風打在身上。
眉頭緊皺的望著院落裏那棵飄飄灑灑掉落枯黃葉子的高大槐樹。
直到天色徹底黑下來,望著槐樹的李斯身體猛的一顫,臉上的神色變得滿是複雜與驚駭。
早間的大朝會不但達到了他的目的,甚至還超出了他的預期。
但結束的太快了,在他稟奏過後沒等旁人接著議事,嬴政居然宣布散了朝會。
國債如何用度之事,更是直接交由相府商議行事。
總給他一種草草了事的感覺,很不符合嬴政的性子與行事。
不過當時處於疑惑與錯愕之中,忽略了坐在高台上的嬴政臉色有些發白。
甚至為了試探嬴政到底是不是真的全都交給相府,還追去了後殿。
結果被蒙毅給攔住,並沒能見到嬴政。
雖說與黃品鬥了幾次都落下風,可畢竟是左相,隨時都可入殿去找嬴政議事。
而蒙毅攔他,就意味著是嬴政在攔他。
為此害得他忐忑了一天。
光琢磨嬴政既然下了全由相府說了算的令,可卻又不見他到底是什麽意思。
就連迴府邸的路上都還在腦中一遍遍迴想大朝會上的情景。
恰巧又看到槐樹的那股凋落之境盡與嬴政宣布散了朝會時的意境有些相像,李斯才明白為何大朝會草草了事。
嬴政的身子出了狀況。
而虛弱到無力在大朝會上議事,並不比昏厥強上太多。
畢竟太醫令自一年前開始便每日都要在嬴政歇下前去察看。
可調養了一年,卻還是出現狀況,這意味著什麽不言而喻。
而這個斷定讓李斯瞬間生出一股恐懼與迷茫。
近些年他雖然與嬴政不似先前那般君臣無間,可與決裂卻相距甚遠。
甚至可以說對他還是極為信任的。
幾次三番被黃品弄得灰頭土臉,卻依舊讓他穩坐左相之位,大半個相府也依舊由他掌控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他能有今日,全因嬴政賞識。
能被賞識的背後,是他殫精竭慮的揣摩嬴政的心思,從而製定出合嬴政心意的策略。
誇張一些的說,他就是圍繞嬴政而活。
可若是沒了嬴政,他獨活起來還有什麽意思?!
今後不管是哪位公子繼位,又能及得上嬴政與他的賞識與信任。
而且輔佐二世的,必然會選擇黃品而非他。
緣由再簡單不過,黃品如初升之日,而他已經到了殘燭之年。
到時別說李家失了往日的風光,黃品會不會清算都在兩說。
即便是黃品不會,可他後邊還站著老秦人。
想到這,李斯心中比先前恍然大悟打哆嗦時還要愈發恐懼。
腳步機械的走進堂屋坐下,李斯滿臉痛苦的緩緩閉上眼睛。
腦中時而浮現被呂不韋舉薦與嬴政初見時的場景。
時而出現滅掉六國後的宮宴上,嬴政拉著他坐在一起暢飲的場景。
時而出現朝臣紛紛攜禮登門入府拜訪,因車駕過多而使街路堵塞的場景。
不過場景來迴變換了一陣後,最終定在早間蒙毅拉住他不許入後殿的場景上。
幾息過後,李斯先是滿是痛苦的神色跟著定格起來,隨後緩緩睜開了眼睛,並且將原本無力的雙手緊緊攥成了拳頭。
已經到了古稀之年,他沒什麽好怕的,可以去死。
甚至是立刻去死都可以。
但是李家不能倒,他的子孫更不能死。
他就是從小吏一步步走到現在,太清楚想要從普通小民成為尊貴有多難。
也沒人比他更清楚他身居左相期間到底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費了多少的心思。
陛下將對他的恩寵給了那個半胡兒能如何,更信蒙毅而疏遠於他又能如何。
榮華與富貴他享受到了,重要的是子嗣以後也能享受到才可以。
況且憑什麽他要坐以待斃,任憑那個半胡兒騎在他的頭上。
此時萬萬不能沒了心氣,哪怕是心氣提得慢了都不成。
大口喘息了幾下,李斯竭力壓下心中的忐忑,心思飛快轉動起來。
思索了良久,李斯微眯的眼睛猛然恢複到了正常。
先是眼中閃動了幾下複雜的光芒,隨後由堅毅取代了複雜。
再次深唿吸幾下,李斯對著侯在屋門外吩咐道:“去將內史平請到府上。”
說罷,李斯緩緩起身走到銅境跟前,緩撣了撣衣袍,又仔細捋順了幾下。
感覺衣袍整理的沒什麽問題,李斯又將頭上的文冠摘下拔出發簪,緩緩梳理起頭發。
重新將頭發盤起插上發簪,又把文冠戴在頭上。
對著銅鏡仔細戴好,又左右側身看了看,李斯滿意的點點頭。
緩緩走迴案幾之後坐下,親手引燃瓷盤上的龍涎香。
而剛剛放下火絨,屋外就傳來了腳步聲。
“李相,叫我過來可是有事?”
看到內史雖然平不顧禮儀的徑直走入堂屋,但臉上盡是焦急之色,且額頭上還帶著汗珠。
李斯滿意的微微頷首,指了指案幾旁的支踵道:“已經是大秦的九卿,怎麽還這麽慌慌張張的。”
見李斯的樣子好似沒什麽急事,內史平神色一鬆,邊坐下邊應道:“平能有此,除卻陛下信任,多賴李相提攜。
李相此時招我過來,怎敢磨磨蹭蹭。”
李斯點點頭,微微一笑道:“人老了,總是想到哪就做到哪。
忽略了此時已經入夜,害你跟著心急起來。”
頓了頓,李斯收了笑意,不急不緩的繼續道:“其實叫你來也沒什麽大事。
就是想起嶺南不比尋常之地,短了哪處也不能短了嶺南。
況且陛下先前下詔給的調撥還未全調撥過去。
還是要以嶺南為先為主。
南郡等地的救賑還是先等一等。
畢竟以往從沒有對哪一地進行過全力救賑,慢上一些算不得什麽。”
聽了李斯之言,內史平一愣。
白日裏商議時,李斯的意思是先給嶺南的調撥停一停,先緊著受災的幾郡之地來。
怎麽這會兒又變了。
難道是怕了黃品那個半胡兒?
想到這,內史平的眉頭挑了挑,沉聲道:“那半胡兒害得我差點懸梁自盡以抵質債。
我是治栗內史,有什麽手段隻管對我使。
況且今日的朝會,陛下可是……”
李斯搖搖頭,哂然一笑道:“不要胡亂猜想。
國事時國事,私情時私情。”
頓了頓,李斯臉色一正,繼續道:“嶺南那苦瘴之地,能去者皆該敬佩。
餘下半數的調撥,不但要繼續還要更為仔細。
兩月的工夫怕是不夠,怎麽也要四月。
至於遭災幾郡那邊,明日就安排人手將救賑的行文發下去。
連帶著調撥的數目也寫清楚,讓黔首們知曉朝堂並不是不管他們。
若是心中還頗為焦急,就將朝堂上的難處與嶺南的重要也給講講。
若還是不行,那就告訴黔首們嶺南主政的是安國侯。
是幫他們求陛下免了口賦的安國侯。”
聞言,內史平先是再次一愣,過了幾個唿吸後發愣的神色立刻變為了狂喜,用力點頭道:“還是李相想得周到。”
李斯雖然麵上帶著笑意點點頭,可心裏卻是一聲長歎。
最終能不能勾起幾郡黔首對黃品的痛恨並未可知。
全看嬴政的隱疾如何。
若是無大礙,就算不成也是最好。
隻要嬴政在,他短時間內便不會有事。
至於會不會被嬴政責怪。
到時候隻需解釋理解錯了嬴政在朝會上的態度便可。
若是隱疾不愈,至少也能托住黃品。
畢竟民憤可不是那麽容易平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