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道詔令在大秦掀起了一波無比沸騰的浪潮。
普通的黔首們自然是無比欣喜。
畢竟現今的田稅本就不算多,這下又免了十年口賦,日子可不比那些授了勳爵的人家差到哪去。
若是風調雨順的話,最不濟在餐食上也能填飽肚子。
而能得了這樣的恩惠,首謝始皇帝,其次便是黃品。
為了表達發自內心的謝意與敬意,誇讚與稱頌是必不可少的。
甚至做完了田間的活計,相遇到一起要不喊一聲祝始皇帝、安國侯壽萬年,就像缺了點什麽。
而除了嘴上說說,黔首們還有實際行動。
大多的鄉裏都為始皇帝與黃品立了長生牌位,祈福兩人長壽萬年。
而沒有其他心思的富戶豪強們,雖然比不上黔首們那麽狂熱,卻也極為欣喜。
畢竟國債的迴報可不是小數,而且還是可以選擇如何抵償的。
若光靠著田裏的產出,不遇上災年的話,恐怕幾十年也得不來這麽多利。
至於別有用心的富戶豪強,算是痛並快樂著。
國債背後的彎彎繞,大多都能猜到幾分。
但這就是一個陽謀,明知道是坑也要往裏踩。
畢竟河西可是牧馬之地。
而且河西與隴西隻有一河之隔,而過了隴西便是內史郡。
隴西的總體地勢雖然也算險峻,可比起關中東邊的函穀關還是差了許多。
買了國債,便有了光明正大往河西送人的理由。
待秦人勢頭稍弱,或是嬴政死後,完全可以對關中進行兩麵夾擊。
除此以外,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拿此事散布謠言用以詬病嬴政。
即便是不能行夾擊之勢,也能大大折損嬴政的聲望。
因此這些六國餘孽全都是一邊咬牙罵著嬴政與黃品,一邊搶著到郡治去買國債。
不過不管稱讚也好,咬牙被罵也罷,黃品這一次算是徹底在大秦家喻戶曉。
連孩童都能隨意說出些黃品立下的功勳。
而關外各郡如此,關內自然更是如此。
即便黃品一直窩在藍田大營,也能感受到黔首們的那股炙熱。
自打詔令傳下去的第二天,就不斷有黔首到營門前來叩謝,順便再送上些自家最能拿出手的禮品。
黃品可不敢真受了黔首們的叩謝。
接連幾天派人勸說後,才稍稍消停了些。
甚至 為了更為穩妥一些,不給相府那幫人詬病的機會。
黃品幹脆喬裝打扮成鹹陽城裏普通貴人,出營到外麵躲一躲。
不過也不是出去瞎轉悠,黃品首先打算去的就是藍田轄地內的南山北麓。
因為這一段的南山盛產藍田玉。
靠著開采玉過活的人不在少數。
如果再算上其他聯動行業,人數還要往上翻個兩三倍。
而玻璃的橫空出世,勢必要對藍田玉產生些影響。
有了這層因果,黃品多少有些過意不去。
出來躲一躲的同時,看看能不能給想個新進項,盡量做些彌補。
不過黃品隻轉悠到采玉場的外圍,還沒入了秦嶺就發現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
秦人養豬。
並且養的人還不少。
單是采玉場的外圍玉山鄉,粗略估計就有一半人家養豬。
但問題的關鍵不是養豬多少的問題,而是豬圈。
或許因本土豬種極佳的彈跳性,以及身體的靈活性。這個時候的豬圈全都是圈廁一體。
簡單來說就是豬圈在下,廁所在上。
而頂著惡心往下邊的豬圈看了看,雖然沒看到什麽人的排泄物,但這更讓黃品頭皮發麻。
因為沒有才更可怕。
一想到之前沒少在集市上買豬肉吃,胃裏就是一通翻江倒海。
總算是明白為啥樊噲生啃豬腿能被記錄進史記當中,並且還是鴻門宴上的c位。
被嬴政特賜可以隨著黃品一同到藍田的白玉,在看到黃品皺起眉頭的時候就猜的七七八八。
看到黃品忍不住幹嘔了幾聲,再忍不住笑意,捂著嘴咯咯笑了起來。
黃品斜了一眼笑得亂顫的白玉,從牙縫裏擠出聲音道:“咯咯什麽咯咯,再咯咯待會兒我就找地方真往裏擱。”
“看到你的窘態可不容易,當然要好好笑一笑。”
裝作沒聽出黃品的黃腔應了一句,白玉拉著黃品走出了裏道,退到了裏門之外,壓低聲音道:“鹹陽集市上的豚大多出自宮苑。
非是尋常一樣養在圈裏。
不然圍獵的時候,你以為陛下與公子們真能下的去嘴?
普通黔首養的要麽是自家吃,要麽是賣給縣廷,吃不到你的嘴裏。”
聽了白玉的解釋,黃品長長鬆了一口氣。
但是仔細想想,普通黔首這樣吃也不行啊。
不說別的,但凡哪一邊肚裏長了蟲,這都是惡性循環。
而這個時代的人,受限於科技的不發達,解決不了問題不代表發現不了問題。
這個惡性循環應該能被發現,之所以還這樣養,估計是受各種條件的限製。
首要的恐怕就是豬食這一塊。
畢竟養豬是為了人吃,主次不能顛倒,肯定是要可著人先填飽肚子。
其次就是豬的品種問題。
家家養的都是黑豬,模樣也與野豬沒太大的區別。
而且看個頭,最大的也就一百多斤。
不過別看分量雖然不大,身上卻全是精肉,力量與靈活兼具。
不給圈到大坑裏,根本經管不過來。
琢磨到這,黃品對小心翼翼地候在遠處的裏佐招了招手,“這豚養到宰殺之時,需要多久的工夫。”
裏佐趕忙快步走過來,不敢有所遲疑,應聲道:“迴公子,最快也要兩年,慢些的要三年。”
黃品點點頭後,抬手摩挲起下巴。
這個出欄時間與他之前查詢資料時一樣。
那麽解決辦法也將如資料上所寫的那樣,給二師兄去勢。
想到這,黃品對裏佐再次問道:“一頭豚能賣多少錢。”
裏佐以為眼前這個貴人是打算買豬,趕忙應道:“迴公子,大豚百錢,豚子四十到六十之間不等。
不過大豚恐怕眼下沒有可售賣的。
需等年底先賣給縣廷,餘下的才許私自售賣。
現在隻有三四十斤的豚子,並不太劃算。”
黃品微微一笑,搖搖頭道:“我是治栗內史麾下,此次下到鄉裏,就是為了解決養豚之事。
把你們裏的剛生半月左右的豚子都弄過來。
教授你們一個讓豚長得快又去了野性的法子。”
扭頭看黃文海,黃品一揮手吩咐道:“風險不能讓黔首們擔著。
跟著裏佐過去,從誰家帶了豚子過來,就先抵兩倍的錢。”
裏佐雖然聽得一頭霧水,不知道教授養豚還能教出什麽風險來。
但黃品那一身綠袍可是有官職在身的人才能穿的。
另外,看這身形與年歲,總感覺與傳聞中的安國侯相似。
不敢多詢問,拱手領命便帶著黃文海去各家抓豚子。
普通的黔首們自然是無比欣喜。
畢竟現今的田稅本就不算多,這下又免了十年口賦,日子可不比那些授了勳爵的人家差到哪去。
若是風調雨順的話,最不濟在餐食上也能填飽肚子。
而能得了這樣的恩惠,首謝始皇帝,其次便是黃品。
為了表達發自內心的謝意與敬意,誇讚與稱頌是必不可少的。
甚至做完了田間的活計,相遇到一起要不喊一聲祝始皇帝、安國侯壽萬年,就像缺了點什麽。
而除了嘴上說說,黔首們還有實際行動。
大多的鄉裏都為始皇帝與黃品立了長生牌位,祈福兩人長壽萬年。
而沒有其他心思的富戶豪強們,雖然比不上黔首們那麽狂熱,卻也極為欣喜。
畢竟國債的迴報可不是小數,而且還是可以選擇如何抵償的。
若光靠著田裏的產出,不遇上災年的話,恐怕幾十年也得不來這麽多利。
至於別有用心的富戶豪強,算是痛並快樂著。
國債背後的彎彎繞,大多都能猜到幾分。
但這就是一個陽謀,明知道是坑也要往裏踩。
畢竟河西可是牧馬之地。
而且河西與隴西隻有一河之隔,而過了隴西便是內史郡。
隴西的總體地勢雖然也算險峻,可比起關中東邊的函穀關還是差了許多。
買了國債,便有了光明正大往河西送人的理由。
待秦人勢頭稍弱,或是嬴政死後,完全可以對關中進行兩麵夾擊。
除此以外,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拿此事散布謠言用以詬病嬴政。
即便是不能行夾擊之勢,也能大大折損嬴政的聲望。
因此這些六國餘孽全都是一邊咬牙罵著嬴政與黃品,一邊搶著到郡治去買國債。
不過不管稱讚也好,咬牙被罵也罷,黃品這一次算是徹底在大秦家喻戶曉。
連孩童都能隨意說出些黃品立下的功勳。
而關外各郡如此,關內自然更是如此。
即便黃品一直窩在藍田大營,也能感受到黔首們的那股炙熱。
自打詔令傳下去的第二天,就不斷有黔首到營門前來叩謝,順便再送上些自家最能拿出手的禮品。
黃品可不敢真受了黔首們的叩謝。
接連幾天派人勸說後,才稍稍消停了些。
甚至 為了更為穩妥一些,不給相府那幫人詬病的機會。
黃品幹脆喬裝打扮成鹹陽城裏普通貴人,出營到外麵躲一躲。
不過也不是出去瞎轉悠,黃品首先打算去的就是藍田轄地內的南山北麓。
因為這一段的南山盛產藍田玉。
靠著開采玉過活的人不在少數。
如果再算上其他聯動行業,人數還要往上翻個兩三倍。
而玻璃的橫空出世,勢必要對藍田玉產生些影響。
有了這層因果,黃品多少有些過意不去。
出來躲一躲的同時,看看能不能給想個新進項,盡量做些彌補。
不過黃品隻轉悠到采玉場的外圍,還沒入了秦嶺就發現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
秦人養豬。
並且養的人還不少。
單是采玉場的外圍玉山鄉,粗略估計就有一半人家養豬。
但問題的關鍵不是養豬多少的問題,而是豬圈。
或許因本土豬種極佳的彈跳性,以及身體的靈活性。這個時候的豬圈全都是圈廁一體。
簡單來說就是豬圈在下,廁所在上。
而頂著惡心往下邊的豬圈看了看,雖然沒看到什麽人的排泄物,但這更讓黃品頭皮發麻。
因為沒有才更可怕。
一想到之前沒少在集市上買豬肉吃,胃裏就是一通翻江倒海。
總算是明白為啥樊噲生啃豬腿能被記錄進史記當中,並且還是鴻門宴上的c位。
被嬴政特賜可以隨著黃品一同到藍田的白玉,在看到黃品皺起眉頭的時候就猜的七七八八。
看到黃品忍不住幹嘔了幾聲,再忍不住笑意,捂著嘴咯咯笑了起來。
黃品斜了一眼笑得亂顫的白玉,從牙縫裏擠出聲音道:“咯咯什麽咯咯,再咯咯待會兒我就找地方真往裏擱。”
“看到你的窘態可不容易,當然要好好笑一笑。”
裝作沒聽出黃品的黃腔應了一句,白玉拉著黃品走出了裏道,退到了裏門之外,壓低聲音道:“鹹陽集市上的豚大多出自宮苑。
非是尋常一樣養在圈裏。
不然圍獵的時候,你以為陛下與公子們真能下的去嘴?
普通黔首養的要麽是自家吃,要麽是賣給縣廷,吃不到你的嘴裏。”
聽了白玉的解釋,黃品長長鬆了一口氣。
但是仔細想想,普通黔首這樣吃也不行啊。
不說別的,但凡哪一邊肚裏長了蟲,這都是惡性循環。
而這個時代的人,受限於科技的不發達,解決不了問題不代表發現不了問題。
這個惡性循環應該能被發現,之所以還這樣養,估計是受各種條件的限製。
首要的恐怕就是豬食這一塊。
畢竟養豬是為了人吃,主次不能顛倒,肯定是要可著人先填飽肚子。
其次就是豬的品種問題。
家家養的都是黑豬,模樣也與野豬沒太大的區別。
而且看個頭,最大的也就一百多斤。
不過別看分量雖然不大,身上卻全是精肉,力量與靈活兼具。
不給圈到大坑裏,根本經管不過來。
琢磨到這,黃品對小心翼翼地候在遠處的裏佐招了招手,“這豚養到宰殺之時,需要多久的工夫。”
裏佐趕忙快步走過來,不敢有所遲疑,應聲道:“迴公子,最快也要兩年,慢些的要三年。”
黃品點點頭後,抬手摩挲起下巴。
這個出欄時間與他之前查詢資料時一樣。
那麽解決辦法也將如資料上所寫的那樣,給二師兄去勢。
想到這,黃品對裏佐再次問道:“一頭豚能賣多少錢。”
裏佐以為眼前這個貴人是打算買豬,趕忙應道:“迴公子,大豚百錢,豚子四十到六十之間不等。
不過大豚恐怕眼下沒有可售賣的。
需等年底先賣給縣廷,餘下的才許私自售賣。
現在隻有三四十斤的豚子,並不太劃算。”
黃品微微一笑,搖搖頭道:“我是治栗內史麾下,此次下到鄉裏,就是為了解決養豚之事。
把你們裏的剛生半月左右的豚子都弄過來。
教授你們一個讓豚長得快又去了野性的法子。”
扭頭看黃文海,黃品一揮手吩咐道:“風險不能讓黔首們擔著。
跟著裏佐過去,從誰家帶了豚子過來,就先抵兩倍的錢。”
裏佐雖然聽得一頭霧水,不知道教授養豚還能教出什麽風險來。
但黃品那一身綠袍可是有官職在身的人才能穿的。
另外,看這身形與年歲,總感覺與傳聞中的安國侯相似。
不敢多詢問,拱手領命便帶著黃文海去各家抓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