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之月的月尾,鹹陽城迎來了第一場降雪,並且雪勢頗大。
隻是一夜間鹹陽城便被落雪所包裹。
到了天明時放眼望去,除了主要的幹路到處都是白茫茫一片。
使得雄壯的鹹陽城較往日多了一絲清冷。
不過落雪的冷色調卻並沒能讓上朝的一眾重臣感到冰冷。
反而因為九原傳來的消息而感覺渾身的血液都要沸騰起來。
於重是僅次於九卿的重臣,而這樣一個重臣說殺便被殺掉。
這不單單是於重一人的事,而是關乎到朝堂上所有重臣的事。
這樣的口子一開,今後說不得誰就會輪到與於重一樣的下場。
況且如果誰都憑著一道詔令,憑著賜予一把天子劍在常日對重臣隨意治罪而殺。
那還要禦史大夫幹什麽,還要左右兩相幹什麽。
帶著滿腔的怒火與兔死狐悲,上朝的氣氛自然比往常壓抑了許多。
不過能夠參與朝會的人,沒一個是簡單的。
尤其隨著年紀的變大,雖然沒有往昔的衝勁,但心思卻都愈發老辣。
宣泄憤怒的口子,該由典客與禦史大夫那兩方的人去撕開。
但被大多朝臣認為是宣泄憤怒的先鋒典客慈,也抱著同樣這樣的心思。
死的是他下邊的人,並且死的稀裏糊塗不合規矩,這事該由禦史那邊給他一個交代。
而剛剛接任禦史大夫一職半年的遠房宗室出身的嬴德,自然明白典客慈與一眾朝臣時不時投過來的目光是什麽意思。
但嬴德不準備開口,他雖然是宗室遠親,可再遠也是宗室。
天子劍是嬴政賜的,黃品又被收了假子入了宗室的族籍。
單從私情這一塊,他就沒理由先提這個事情。
於公上,黃品不但以監禦史與主事月氏的身份將經過給傳信過來。
蒙恬與李信也都一樣傳信。
兩人雖然說辭上略微不同可意思都一樣,就是於重自己取死。
就這還沒算完,典客那幫家夥自己都沒擰成一股繩。
行人肥與下邊的幾十號人都在認罪策書上簽名畫押。
更主要的是月氏王女同樣傳信,證實了月氏王庭有變,且認定是於重率先聯絡的月氏使臣。
兩侯一君再加一個外族王女與典客自己人的說辭一致,眼下誰能駁斥的了。
直接按律令樣下走就是,真想有人拿這個說事,也要朝堂派人下去巡查迴來才行。
何況所有的傳信與奏疏已經給嬴政與相府都呈上去,該做的已經都做了。
接下來是該如何,他至多是跟著商議,吃飽了撐得才會主動牽頭提這個事情。
另外,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嬴德看得清清楚楚。
他落得架到火上炙烤的境地,完全就是李斯這老貨引出來的麻煩。
而且於重上趕著送死,真要怪也同樣是怪李斯。
憑什麽老匹夫惹出的禍端,卻讓他成棋子往上衝。
這是既把他當傻子,又一點沒將他放在眼裏。
況且黃品已經是宗室之人,兩人的關係天生就要比旁人親近。
嬴德打定主意對這事閉口不談,並且誰要借這個事情打壓黃品,還準備第一個上去開噴。
心思各異之下,隨著議事接近尾聲也沒人提及於重之事,朝堂上壓抑的氣氛多出了一絲古怪與驚愕。
直到謁者唱和詢問還有沒有時間奏報,見禦史德依舊不吭聲,老神在在的坐在那裏。
一眾朝臣顧不得朝上禮儀,不但沒有退出大殿,反而交頭接耳起來。
調客賜心思自然不缺,見禦史德這副樣子,多少也能猜出些緣由。
這讓典客慈又氣又無奈。
臉上的神色變換了一陣,趁著謁者唱喝退朝前,起身走到奏報之位,對高台上的嬴政躬身道:“臣有事要報。
趕往九原的使團主事行人重被絞殺,既不符大秦律法律令,又沒有人奏報此事。
而朝中重臣死的如此不明不白且不聞不問,是禦史德的失職。
懇請陛下給典客上下二百官吏一個公道的同時,對禦史德進行責罰。”
將下邊一眾大臣的表現盡收眼底的嬴政在看到典客慈起身的那一刻,眼中就露出玩味的目光。
當聽到典客慈的說辭居然不是直接對黃品彈劾,而是將矛頭對準了禦史德,嬴政忍不住臉上露出一絲古怪。
不過這個神色一閃而逝,緊接著變得有些慍怒,隨後又再次歸於平靜,讓人看不出喜怒。
“行人重乃朝堂上的重臣,罪死之事確實不小。”
極為平靜地迴應一聲典客慈,嬴政將目光投向默不作聲的李斯,“昨日禦史德不但將傳信呈給了朕,兩相也同樣得了抄份。
慈卿惦念治下之死提此要求乃上官常情。
是否至於治罪於禦史與德卿,左相覺得妥否。”
嬴政的話前後雖然不算太搭嘎,但意思表明的清清楚楚。
一是就差直接挑明告訴典客慈,想要彈劾禦史德,就得先彈劾左右兩相。
另外說上官常情的話完全是相反的意思,是在對典客慈進行敲打。
既想不失上官的顏麵,又不在得了消息時主動詢問禦史德。
眼見著別按他的心思,卻不敢對兩相有所微詞,轉而去詬病禦史德。
簡直太沒擔當,且在他眼皮子底下玩這套,簡直是不知死活。
二是傳遞出對李斯的不滿。
禦史那邊把傳信給了過去,這件事情兩相即便不在朝堂上主動提出來,也該與典客慈那邊通個氣。
可看典客慈的樣子,顯然昨日李斯與馮去疾沒一個與之仔細言語過。
更何況背後的博弈,完全是由李斯引出來的。
占了便宜還想把朝臣當棋子用,把手段耍到他頭上來了。
不是不願吭聲嗎,就是要擠兌著出來說話。
同意典客慈的說辭,李斯與馮去疾他就要一並打了顏麵。
不同意,那就相當於讓李斯將此事了結,好好惡心惡心李斯一番。
“看傳信之言,行人重確實該得重罪。
禦史德行事皆按大秦律令,並無不妥之處。
讓典客慈生出誤會,是老臣以為右相能與典客慈說這件事情便忙於其他政務。
這是老臣的失職,老臣願領責罰。”
李斯其實不是不願出聲,而是他沒法出聲。
他與王家聯姻不但占了便宜,還在老秦人那撕開了一道大口子。
即便是要繼續分化老秦人,也不是於重那樣蠢的要命去逼迫黃品。
而且於重既不占理,又明知人家手裏有天子劍,還不先與他通氣。
李斯也覺得這樣的人死不足惜。
猝不及防之下,他想護都沒法護不說。
他如果主動去與典客慈說這事,更會被嬴政所誤會。
隻能是馮去疾與之言語過後,典客慈在朝堂上發難,他在後邊策應。
即使治不了黃品的罪,也能讓朝臣同仇敵愾。
可沒想到馮去疾這老匹夫居然也沒過去通氣。
更沒想到典客慈居然會這樣沉不住氣,且直接將矛頭對向了禦史德。
勢必會讓嬴政對他更加誤會。
李斯是又氣又無奈,並且料到以嬴政的脾性,絕對會立刻擠兌迴來。
見嬴政果然與他料想的一樣,李斯再氣悶也不敢繼續加深誤會。
並且能與王離聯姻已經得了大利,沒必要為了一個蠢貨節外生枝。
李斯這麽幹脆的選擇既能自保,又能讓嬴政心裏痛快些。
隻是一夜間鹹陽城便被落雪所包裹。
到了天明時放眼望去,除了主要的幹路到處都是白茫茫一片。
使得雄壯的鹹陽城較往日多了一絲清冷。
不過落雪的冷色調卻並沒能讓上朝的一眾重臣感到冰冷。
反而因為九原傳來的消息而感覺渾身的血液都要沸騰起來。
於重是僅次於九卿的重臣,而這樣一個重臣說殺便被殺掉。
這不單單是於重一人的事,而是關乎到朝堂上所有重臣的事。
這樣的口子一開,今後說不得誰就會輪到與於重一樣的下場。
況且如果誰都憑著一道詔令,憑著賜予一把天子劍在常日對重臣隨意治罪而殺。
那還要禦史大夫幹什麽,還要左右兩相幹什麽。
帶著滿腔的怒火與兔死狐悲,上朝的氣氛自然比往常壓抑了許多。
不過能夠參與朝會的人,沒一個是簡單的。
尤其隨著年紀的變大,雖然沒有往昔的衝勁,但心思卻都愈發老辣。
宣泄憤怒的口子,該由典客與禦史大夫那兩方的人去撕開。
但被大多朝臣認為是宣泄憤怒的先鋒典客慈,也抱著同樣這樣的心思。
死的是他下邊的人,並且死的稀裏糊塗不合規矩,這事該由禦史那邊給他一個交代。
而剛剛接任禦史大夫一職半年的遠房宗室出身的嬴德,自然明白典客慈與一眾朝臣時不時投過來的目光是什麽意思。
但嬴德不準備開口,他雖然是宗室遠親,可再遠也是宗室。
天子劍是嬴政賜的,黃品又被收了假子入了宗室的族籍。
單從私情這一塊,他就沒理由先提這個事情。
於公上,黃品不但以監禦史與主事月氏的身份將經過給傳信過來。
蒙恬與李信也都一樣傳信。
兩人雖然說辭上略微不同可意思都一樣,就是於重自己取死。
就這還沒算完,典客那幫家夥自己都沒擰成一股繩。
行人肥與下邊的幾十號人都在認罪策書上簽名畫押。
更主要的是月氏王女同樣傳信,證實了月氏王庭有變,且認定是於重率先聯絡的月氏使臣。
兩侯一君再加一個外族王女與典客自己人的說辭一致,眼下誰能駁斥的了。
直接按律令樣下走就是,真想有人拿這個說事,也要朝堂派人下去巡查迴來才行。
何況所有的傳信與奏疏已經給嬴政與相府都呈上去,該做的已經都做了。
接下來是該如何,他至多是跟著商議,吃飽了撐得才會主動牽頭提這個事情。
另外,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嬴德看得清清楚楚。
他落得架到火上炙烤的境地,完全就是李斯這老貨引出來的麻煩。
而且於重上趕著送死,真要怪也同樣是怪李斯。
憑什麽老匹夫惹出的禍端,卻讓他成棋子往上衝。
這是既把他當傻子,又一點沒將他放在眼裏。
況且黃品已經是宗室之人,兩人的關係天生就要比旁人親近。
嬴德打定主意對這事閉口不談,並且誰要借這個事情打壓黃品,還準備第一個上去開噴。
心思各異之下,隨著議事接近尾聲也沒人提及於重之事,朝堂上壓抑的氣氛多出了一絲古怪與驚愕。
直到謁者唱和詢問還有沒有時間奏報,見禦史德依舊不吭聲,老神在在的坐在那裏。
一眾朝臣顧不得朝上禮儀,不但沒有退出大殿,反而交頭接耳起來。
調客賜心思自然不缺,見禦史德這副樣子,多少也能猜出些緣由。
這讓典客慈又氣又無奈。
臉上的神色變換了一陣,趁著謁者唱喝退朝前,起身走到奏報之位,對高台上的嬴政躬身道:“臣有事要報。
趕往九原的使團主事行人重被絞殺,既不符大秦律法律令,又沒有人奏報此事。
而朝中重臣死的如此不明不白且不聞不問,是禦史德的失職。
懇請陛下給典客上下二百官吏一個公道的同時,對禦史德進行責罰。”
將下邊一眾大臣的表現盡收眼底的嬴政在看到典客慈起身的那一刻,眼中就露出玩味的目光。
當聽到典客慈的說辭居然不是直接對黃品彈劾,而是將矛頭對準了禦史德,嬴政忍不住臉上露出一絲古怪。
不過這個神色一閃而逝,緊接著變得有些慍怒,隨後又再次歸於平靜,讓人看不出喜怒。
“行人重乃朝堂上的重臣,罪死之事確實不小。”
極為平靜地迴應一聲典客慈,嬴政將目光投向默不作聲的李斯,“昨日禦史德不但將傳信呈給了朕,兩相也同樣得了抄份。
慈卿惦念治下之死提此要求乃上官常情。
是否至於治罪於禦史與德卿,左相覺得妥否。”
嬴政的話前後雖然不算太搭嘎,但意思表明的清清楚楚。
一是就差直接挑明告訴典客慈,想要彈劾禦史德,就得先彈劾左右兩相。
另外說上官常情的話完全是相反的意思,是在對典客慈進行敲打。
既想不失上官的顏麵,又不在得了消息時主動詢問禦史德。
眼見著別按他的心思,卻不敢對兩相有所微詞,轉而去詬病禦史德。
簡直太沒擔當,且在他眼皮子底下玩這套,簡直是不知死活。
二是傳遞出對李斯的不滿。
禦史那邊把傳信給了過去,這件事情兩相即便不在朝堂上主動提出來,也該與典客慈那邊通個氣。
可看典客慈的樣子,顯然昨日李斯與馮去疾沒一個與之仔細言語過。
更何況背後的博弈,完全是由李斯引出來的。
占了便宜還想把朝臣當棋子用,把手段耍到他頭上來了。
不是不願吭聲嗎,就是要擠兌著出來說話。
同意典客慈的說辭,李斯與馮去疾他就要一並打了顏麵。
不同意,那就相當於讓李斯將此事了結,好好惡心惡心李斯一番。
“看傳信之言,行人重確實該得重罪。
禦史德行事皆按大秦律令,並無不妥之處。
讓典客慈生出誤會,是老臣以為右相能與典客慈說這件事情便忙於其他政務。
這是老臣的失職,老臣願領責罰。”
李斯其實不是不願出聲,而是他沒法出聲。
他與王家聯姻不但占了便宜,還在老秦人那撕開了一道大口子。
即便是要繼續分化老秦人,也不是於重那樣蠢的要命去逼迫黃品。
而且於重既不占理,又明知人家手裏有天子劍,還不先與他通氣。
李斯也覺得這樣的人死不足惜。
猝不及防之下,他想護都沒法護不說。
他如果主動去與典客慈說這事,更會被嬴政所誤會。
隻能是馮去疾與之言語過後,典客慈在朝堂上發難,他在後邊策應。
即使治不了黃品的罪,也能讓朝臣同仇敵愾。
可沒想到馮去疾這老匹夫居然也沒過去通氣。
更沒想到典客慈居然會這樣沉不住氣,且直接將矛頭對向了禦史德。
勢必會讓嬴政對他更加誤會。
李斯是又氣又無奈,並且料到以嬴政的脾性,絕對會立刻擠兌迴來。
見嬴政果然與他料想的一樣,李斯再氣悶也不敢繼續加深誤會。
並且能與王離聯姻已經得了大利,沒必要為了一個蠢貨節外生枝。
李斯這麽幹脆的選擇既能自保,又能讓嬴政心裏痛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