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最後的那句話猶如滾燙的油鍋中滴了水滴。
幾個知曉傳信內容的重臣眼角全都一陣跳動著相互對視了一眼。
從對方的眼中發現了同樣的神色,才各自肯定並未理解錯話中的含義。
而這也讓幾個重臣更加驚駭。
恐怕大秦自甘羅之後,又要出一位年少重臣。
而且這個半胡兒可比甘羅要更名副其實,若是性子沉穩些,今後的相位都未必不可及。
沒看過或是剛看過傳信的一眾大臣反應同樣不慢。
始皇帝後邊那句話已經暗示的再明顯不過。
這還用商議什麽,硬要商議也是該商議怎麽賞賜那個半胡。
驚駭之下這些大臣顧不得殿內禮儀,邊快速傳閱簡書,邊紛紛交頭接耳起來。
直到負責朝堂禮儀的謁者出言警告,大殿內才重新肅靜下來。
不過這些大臣嘴上雖然不再言語,心中卻跟先知道內容的幾個重臣一樣,翻江倒海起來。
重新坐迴書案之後的始皇帝見狀,輕輕叩了叩案幾道:“傳信既已經看過,那便各抒己見吧。”
不過即便是始皇帝發問,大殿內依舊是一片安靜。
不是大臣們不想開口,而是真不知道該怎麽封賞黃品。
畢竟提議的策書都還未實施,到底是不是良策還要看看結果才知道。
這個時候提議賞賜,多了少了都不合適。
左右兩相以及一眾上卿沒開口則不是因為賞賜多寡而犯愁。
而是黃品真的入朝堂,牽扯到的關係並不少。
甚至是能夠影響到整個朝堂現在的平衡。
都打算先看看旁人都是什麽意思,順帶著再仔細想想始皇帝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姚賈見大殿內沒人吭聲,恐怕要落了始皇帝的顏麵,卡巴卡巴眼睛率先開口道:“陛下對嶺南的定奪,老臣認為非常穩妥。
北地傳信的置換之法既然有上將軍與隴西侯認可,想必此法可行。
國田之策,看起來是個良策,但眼下沒法驗證無法確定是否到底可行。
不過不管可行與否,能殫精竭慮為國謀策,都該賞賜。”
右相馮去疾,左相李斯,以及禦史大夫馮劫與郎中令蒙毅以及中車府令趙高等頭部重臣聽了姚賈的說辭,心中齊齊一歎。
到底是老狐狸,看似說了很多,其實卻什麽都沒說。
不過這樣也好,總算是有人先開腔,在該如何賞賜上也能有進有退。
略微等了等,見沒人接口,馮去疾緩聲道:“廷尉所言極是。
陛下對嶺南的安排極為妥當。
對於都尉品也確實該大加賞賜。
不過陛下剛剛為其取字,以示天大的恩惠。
且都尉品年歲尚輕,賞賜過厚怕是會生出驕橫之心。
臣以為多賞賜財帛,爵位可長一級便可。
讓其跟隨上將軍與隴西侯再磨煉磨煉,想必日後定會為我中國砥柱之臣。”
馮去疾的提議不難看出是在為今後太子考慮。
黃品還沒到重賞和重任的時候,該由未來的太子去啟用。
這個提議可以說很合始皇帝心思。
不過始皇帝隻是微微頷首,並未開口多說什麽,並且將目光看向了其他重臣,打算再聽聽其他的意見。
左相李斯當然也明白馮去疾這麽安排是什麽意思。
但是他卻認為馮去疾想得簡單了,忽略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隨著黃品的橫空出世,老秦人又有了抬頭的趨勢。
甚至可以說是黃品機緣巧合之下,將老秦人再次捏合到了一起。
他李斯是楚國出身,馮去疾是祖上是韓國出身,蒙恬與蒙毅祖上是齊國出身,就連姚賈那老狐狸也是魏國出身。
他們之所以能在大秦得了如此高位,皆因各國士卿不停打壓老秦人。
軍中好不容易熬死了王翦,半個老秦人的屠睢也死於嶺南。
整個朝堂上僅剩的還算有些分量的老秦人就是趙高。
不過趙高是隱宮出身,且隻是中車府令,構不成他們士卿的威脅。
可以說老秦人今後再無反撲之勢。
但短短的半年間,陛下先是不但同意了郿縣的老秦人去屯田,更是允許因滅楚之戰而一蹶不振的李信再次出山。
王離、李信、涉間、屯田的郿縣老秦人。
再加上雖然出身胡地,年歲也尚輕,可謀略卻極為過人的那個半胡兒成了白家的女婿。
這分明是老秦人又要崛起之勢。
本該對此極為警惕的蒙恬,態度卻耐人尋味。
或許是出於對王家與李信的情誼,或許是認才而不論出身,或許是隻管聽始皇帝之令其餘事皆不考慮,也或是出於蒙家勢大不願多惹麻煩,總之蒙恬居然沒有采取任何動作。
蒙恬的沉默,在李斯看來極為的天真,甚至說得上是愚蠢。
即便是再過上千年,老秦人對關東士卿的仇恨也不會消解。
因為朝堂上坐著的每一個關東出身的人,腳下都間接踩著老秦人的鮮血。
甚至可以說他們本身的官職與爵位,就是老秦人仇恨的根源。
想要繼續坐穩位置,勢必不能讓老秦人再次抬頭。
而想要打壓老秦人也極為容易。
老秦人能被捏合起來全靠著那個半胡兒,隻需將這個半胡兒調離北地,老秦人就能瞬間瓦解。
可蒙恬天真之下,選擇了沉默。
而蒙恬的沉默也讓大多朝堂上的人生出一種誤會。
認為那個半胡兒被蒙恬所看重,而不願得罪蒙家將那個半胡兒調入朝堂。
或許就連馮去疾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思。
不過旁人看得不清,但他李斯卻看得極為清楚。
即便是與蒙恬生出誤會,也不能任由那個半胡兒再留在北地軍中。
心中念頭急轉到這,李斯看了眼沉默不語的蒙毅,緩緩開口道:“右相之言確實穩妥。
不過如今天下雖然安定,卻極為缺少治理之才。
而數事之下,已經證明都尉品是難求的幹才。
臣與右相更一樣認為都尉品日後能為大秦砥柱之臣。
也正因如此,將都尉品留在邊地打磨,稍顯過於穩妥。
畢竟邊地與內郡不同,著重治的是民生非著重於兵事。
不若調入鹹陽或是安排到其他郡地,以長治理之能。
盡早成為我大秦治國能臣。”
聽了李斯的提議,始皇帝再一次微微頷首。
覺得這樣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北地有蒙恬,有王離,也有李信。
把黃品窩在北地隻是錦上添花而已。
不過考慮到黃品的年歲,他過早的啟用,恐怕以後不太穩妥。
這讓是始皇帝一時有些拿不定主意。
聽了一陣其他接口的朝臣提議,無非是或讚同馮去疾之言,或讚同李斯之言。
低下眼眸沉思了一陣,始皇帝嘴角再次掛起了笑意。
現在決定有些過早,怎麽也要先看看人再說。
想到這,始皇帝抬起眼眸,對一眾大臣道:“南北兩地皆已安定,此喜事不可不賀。
二月後章台宮設宴,諸卿與朕同慶。”
頓了頓,始皇帝掃了一眼馮去疾與李斯,微微一笑道:“不管如何賞賜黃品,朕都要先認認認才行。
算算來迴的時日,也正好能趕上這次的慶宴。
傳令都尉品接詔後立刻攜妻趕赴鹹陽。”
一眾大臣聽了,不但是眼角,就連臉頰都跟著抽動起來。
兩月之後大慶,這日子完全是給那個半胡兒定的。
陛下對這半胡兒的喜愛,怕是都要多過諸位公子。
幾個知曉傳信內容的重臣眼角全都一陣跳動著相互對視了一眼。
從對方的眼中發現了同樣的神色,才各自肯定並未理解錯話中的含義。
而這也讓幾個重臣更加驚駭。
恐怕大秦自甘羅之後,又要出一位年少重臣。
而且這個半胡兒可比甘羅要更名副其實,若是性子沉穩些,今後的相位都未必不可及。
沒看過或是剛看過傳信的一眾大臣反應同樣不慢。
始皇帝後邊那句話已經暗示的再明顯不過。
這還用商議什麽,硬要商議也是該商議怎麽賞賜那個半胡。
驚駭之下這些大臣顧不得殿內禮儀,邊快速傳閱簡書,邊紛紛交頭接耳起來。
直到負責朝堂禮儀的謁者出言警告,大殿內才重新肅靜下來。
不過這些大臣嘴上雖然不再言語,心中卻跟先知道內容的幾個重臣一樣,翻江倒海起來。
重新坐迴書案之後的始皇帝見狀,輕輕叩了叩案幾道:“傳信既已經看過,那便各抒己見吧。”
不過即便是始皇帝發問,大殿內依舊是一片安靜。
不是大臣們不想開口,而是真不知道該怎麽封賞黃品。
畢竟提議的策書都還未實施,到底是不是良策還要看看結果才知道。
這個時候提議賞賜,多了少了都不合適。
左右兩相以及一眾上卿沒開口則不是因為賞賜多寡而犯愁。
而是黃品真的入朝堂,牽扯到的關係並不少。
甚至是能夠影響到整個朝堂現在的平衡。
都打算先看看旁人都是什麽意思,順帶著再仔細想想始皇帝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姚賈見大殿內沒人吭聲,恐怕要落了始皇帝的顏麵,卡巴卡巴眼睛率先開口道:“陛下對嶺南的定奪,老臣認為非常穩妥。
北地傳信的置換之法既然有上將軍與隴西侯認可,想必此法可行。
國田之策,看起來是個良策,但眼下沒法驗證無法確定是否到底可行。
不過不管可行與否,能殫精竭慮為國謀策,都該賞賜。”
右相馮去疾,左相李斯,以及禦史大夫馮劫與郎中令蒙毅以及中車府令趙高等頭部重臣聽了姚賈的說辭,心中齊齊一歎。
到底是老狐狸,看似說了很多,其實卻什麽都沒說。
不過這樣也好,總算是有人先開腔,在該如何賞賜上也能有進有退。
略微等了等,見沒人接口,馮去疾緩聲道:“廷尉所言極是。
陛下對嶺南的安排極為妥當。
對於都尉品也確實該大加賞賜。
不過陛下剛剛為其取字,以示天大的恩惠。
且都尉品年歲尚輕,賞賜過厚怕是會生出驕橫之心。
臣以為多賞賜財帛,爵位可長一級便可。
讓其跟隨上將軍與隴西侯再磨煉磨煉,想必日後定會為我中國砥柱之臣。”
馮去疾的提議不難看出是在為今後太子考慮。
黃品還沒到重賞和重任的時候,該由未來的太子去啟用。
這個提議可以說很合始皇帝心思。
不過始皇帝隻是微微頷首,並未開口多說什麽,並且將目光看向了其他重臣,打算再聽聽其他的意見。
左相李斯當然也明白馮去疾這麽安排是什麽意思。
但是他卻認為馮去疾想得簡單了,忽略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隨著黃品的橫空出世,老秦人又有了抬頭的趨勢。
甚至可以說是黃品機緣巧合之下,將老秦人再次捏合到了一起。
他李斯是楚國出身,馮去疾是祖上是韓國出身,蒙恬與蒙毅祖上是齊國出身,就連姚賈那老狐狸也是魏國出身。
他們之所以能在大秦得了如此高位,皆因各國士卿不停打壓老秦人。
軍中好不容易熬死了王翦,半個老秦人的屠睢也死於嶺南。
整個朝堂上僅剩的還算有些分量的老秦人就是趙高。
不過趙高是隱宮出身,且隻是中車府令,構不成他們士卿的威脅。
可以說老秦人今後再無反撲之勢。
但短短的半年間,陛下先是不但同意了郿縣的老秦人去屯田,更是允許因滅楚之戰而一蹶不振的李信再次出山。
王離、李信、涉間、屯田的郿縣老秦人。
再加上雖然出身胡地,年歲也尚輕,可謀略卻極為過人的那個半胡兒成了白家的女婿。
這分明是老秦人又要崛起之勢。
本該對此極為警惕的蒙恬,態度卻耐人尋味。
或許是出於對王家與李信的情誼,或許是認才而不論出身,或許是隻管聽始皇帝之令其餘事皆不考慮,也或是出於蒙家勢大不願多惹麻煩,總之蒙恬居然沒有采取任何動作。
蒙恬的沉默,在李斯看來極為的天真,甚至說得上是愚蠢。
即便是再過上千年,老秦人對關東士卿的仇恨也不會消解。
因為朝堂上坐著的每一個關東出身的人,腳下都間接踩著老秦人的鮮血。
甚至可以說他們本身的官職與爵位,就是老秦人仇恨的根源。
想要繼續坐穩位置,勢必不能讓老秦人再次抬頭。
而想要打壓老秦人也極為容易。
老秦人能被捏合起來全靠著那個半胡兒,隻需將這個半胡兒調離北地,老秦人就能瞬間瓦解。
可蒙恬天真之下,選擇了沉默。
而蒙恬的沉默也讓大多朝堂上的人生出一種誤會。
認為那個半胡兒被蒙恬所看重,而不願得罪蒙家將那個半胡兒調入朝堂。
或許就連馮去疾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思。
不過旁人看得不清,但他李斯卻看得極為清楚。
即便是與蒙恬生出誤會,也不能任由那個半胡兒再留在北地軍中。
心中念頭急轉到這,李斯看了眼沉默不語的蒙毅,緩緩開口道:“右相之言確實穩妥。
不過如今天下雖然安定,卻極為缺少治理之才。
而數事之下,已經證明都尉品是難求的幹才。
臣與右相更一樣認為都尉品日後能為大秦砥柱之臣。
也正因如此,將都尉品留在邊地打磨,稍顯過於穩妥。
畢竟邊地與內郡不同,著重治的是民生非著重於兵事。
不若調入鹹陽或是安排到其他郡地,以長治理之能。
盡早成為我大秦治國能臣。”
聽了李斯的提議,始皇帝再一次微微頷首。
覺得這樣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北地有蒙恬,有王離,也有李信。
把黃品窩在北地隻是錦上添花而已。
不過考慮到黃品的年歲,他過早的啟用,恐怕以後不太穩妥。
這讓是始皇帝一時有些拿不定主意。
聽了一陣其他接口的朝臣提議,無非是或讚同馮去疾之言,或讚同李斯之言。
低下眼眸沉思了一陣,始皇帝嘴角再次掛起了笑意。
現在決定有些過早,怎麽也要先看看人再說。
想到這,始皇帝抬起眼眸,對一眾大臣道:“南北兩地皆已安定,此喜事不可不賀。
二月後章台宮設宴,諸卿與朕同慶。”
頓了頓,始皇帝掃了一眼馮去疾與李斯,微微一笑道:“不管如何賞賜黃品,朕都要先認認認才行。
算算來迴的時日,也正好能趕上這次的慶宴。
傳令都尉品接詔後立刻攜妻趕赴鹹陽。”
一眾大臣聽了,不但是眼角,就連臉頰都跟著抽動起來。
兩月之後大慶,這日子完全是給那個半胡兒定的。
陛下對這半胡兒的喜愛,怕是都要多過諸位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