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崇簡被太平公主鞭打的消息,連同“太子非長,不當立”的雜言碎語,在長安傳得沸沸揚揚。


    葉法善天師、澄懷、姚崇、宋璟、張說等人,圍坐在東宮明德殿裏。


    李隆基垂頭塌翼地坐在案前,手中擺弄著一支檀香木梅花紫毫詩筆。


    放眼朝中,百官明顯分成了兩派,公主一黨和太子一黨。


    太平公主是自己的親姑姑,本該居於閨閣,卻恃著擁立皇帝有功,鬻寵擅權,經常幹預政事,四處發號施令。


    自從李重福事件之後,公主一黨對他窮追猛打。


    李隆基絕不能犯一點小錯,一旦犯了錯,上到蕭至忠和崔湜,下到李猷和一眾斜封官,必定會出來彈劾他的種種不是。


    作為大唐太子,欲以文治武力一匡天下,處處被姑姑和她的黨羽橫插一腳,怎能不叫人心煩意亂?


    他憤然扔了手中的筆。


    “我們姑侄倆,因為朝中有強有力的政治對手,結成了生死之盟;又因為朝中沒有了強有力的政治對手,成了生死之敵。不知不覺,走到這一步,我真的十分難過!”


    澄懷擔憂地望了他一眼。


    “太平公主在朝中權勢熏天,趨炎附勢的人數不勝數。她樂於眾星捧月的感覺,哪裏會懂得持滿戒盈的道理?所以,她不會把您置於儲君的位置上,而是將您視為專權的障礙。”


    眾人都陷入了沉思中。


    張說脾氣有些暴躁,見眾人都不說話,攘袂而起。


    “太平公主這樣做,擺明了就是公開與太子為敵。我們幾個還坐得住嗎?不如,我們聯名上表陛下,褫奪她的公主封號,貶到東都洛陽去,省得她天天在朝中惹事生非!”


    姚崇與張說素來不和,聽了他的話,冷冷地咍笑一聲。


    “張侍郎,您是昭文館大學士,腹有大雅之才,寫寫文章是筆下生花,看事情卻是迷離恍惚啊!大唐最不缺的就是恣勢弄權的女人,這樣做,豈不是逼太平公主造反嗎?”


    張說的臉漲得通紅通紅的,雙手一攤,道:“難道,太子殿下就等著被她……”


    眼見兩人就要吵起來了。


    宋璟走過來,按著張說的肩膀,讓他坐了下來。


    “張侍郎,你忘記楊良媛的事情了嗎?”


    “記得!當然記得!楊良媛懷孕數月時,太子殿下懼怕公主從中作亂,找我密謀,要將此胎墮去。”


    李隆基入主東宮後,楊芊芊被封為良媛。沒過多久,傳來了她懷上龍胎的消息。


    此事,讓他喜憂參半。


    他知道,太平公主在東宮安插了許多細作,稍有不慎,母子倆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就算孩子順利誕下,也有可能會遭受磨難。


    宋璟和聲道:“太子殿下思慮了很久,覺得自己還年輕,不想東宮後院起火,影響他的政途。你是他最信任的東宮侍讀,所以,就找你商量此事了。”


    張說不懷好意地掃了李隆基一眼。


    他正與葉法善天師交談著什麽。


    張說狡黠地笑道:“太平公主權盛,處處打壓東宮沒錯,但不至於叫一個孩子做了祭品。老臣隻想保住龍胎,出宮弄了幾貼保胎藥迴來,佯稱是墮胎藥,交給了太子……”


    “聽說,太子殿下親自為楊良媛熬藥。他實在太勞累了,熬藥時不知不覺睡去,夢見門外進來一位神人,粗暴地將藥釜打翻了。醒來一看,藥釜果然倒在地上,湯汁也流光了。”


    張說拍掌道:“我正擔心,太子殿下知道實情後,會如何懲處我。你們看,這藥釜打翻在地,不是天意是什麽?”


    “是的!這就是天意!龍胎自有天神保護!”


    “老臣對太子殿下說, ‘上天派神人覆釜,不讓龍胎墮地,這個孩子注定要出生的,天意不可違!難道我們這麽多人,還保護不了一個小孩子嗎?’”


    宋璟道:“太子殿下被你的一番話說動了,既然是天意,拚死拚活也要讓這個孩子生下來。這件事情在張侍郎的處理下,盡善盡美,十分圓滿!”


    姚崇睨視張說一眼,依舊冷言冷語道:“對付公主一黨,猶如兩軍對壘,光有匹夫之勇是不行的,我們也要用計謀來對付他們!”


    澄懷輕聲道:“張叔,太平公主不是一個普通女子,她很有政治智慧,血液裏流淌著大聖天後處事果斷、手段狠辣的秉性。”


    宋璟雙眸微眯,目光銳利。


    “沒錯!銓選官員時,我曾提出用人要 ‘非才者不取’的意見,多次遭到了公主一黨的反對及阻撓。與太平公主的幾番較量中,深深感覺到,她對權勢的喜愛和依賴,一點都不亞於大聖天後!”


    “宋閣老,澄懷侄兒,你們說得很對,對付公主一黨,一定要有勇有謀才行!我剛才說的,都是氣話而已……”


    張說一揮寬袖,鬱鬱地坐下,緘口不言了。


    葉法善天師走到他們身邊,道:“陛下自幼就和太平公主的關係非常要好,一起從腥風血雨中走過來。褫奪公主封號,他肯定是不會答應的!”


    李旦在前半生中,除了父母孩子,關係最為密切的就是太平公主。


    多年的隱忍和退讓,多少養成了在強勢女性麵前低頭的習慣。


    太平公主是李旦唯一的妹妹。當妹妹與太子發生矛盾的時候,他還是想盡量從中調解,不想讓任何一方受傷的。


    宋璟思忖良久,道:“剛才,張侍郎有一句話很中用,將太平公主及駙馬武攸暨安置到東都洛陽去,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姚崇道:“公主一黨四處造言,當立太子者,為宋王成器,或豳王守禮。那麽,宋王和豳王,就是她更換太子的人選。我們應該奏請陛下,將他們外出為刺史,為太子肅清周圍。”


    “如此甚好!”葉法善天師道,“貧道還有個建議,讓岐王、薛王兩位殿下,分別掌東宮左、右衛率,加強對太子的保護,免得公主一黨有什麽異謀!”


    眾人一致同意。


    商議好了之後,讓張說草擬奏書,等到合適的時機,由姚崇和宋璟進奏陛下。


    “殿下,這支筆借我使使!”張說從李隆基案上取了那支檀香木梅花紫毫詩筆。


    剛剛寫了幾個字,硯台裏的墨水就被凍住了。


    他用筆管撥弄了一下墨水,墨水已經凝結成冰,紋絲不動。


    張說搖首道:“東宮用的是上黨碧鬆煙貢墨,蘭麝凝珍,一點如漆,墨是好墨,可惜,冬天容易凍住!”


    “力士,你取來一盞潞州清露燒,混入墨水,就可慢慢化開了。”李隆基道。


    高力士讓人取了清露燒來,在硯台裏滴入一滴,研磨了一會兒,墨水變得鮮亮柔潤,墨香和酒香渾然一體,張說又可以寫字了。


    澄懷見明德殿的窗子半開著,冷風不斷地灌入窗內,笑道:“縱然張叔才高八鬥,這皇家極品墨水,也抵不住外麵的冰雪嚴寒啊!”


    張說哼哼兩聲,道:“是啊,墨水凍住,張叔就無計可施了!”


    澄懷走過去,正要將窗牖拉上,忽然看見窗外下起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


    如風吹梨花瓣落,片片雪花飄落人間,忽而快,忽而慢,忽而大,忽而小。


    漫天瓊瑤,入眼迷離,一丈之外,什麽都看不清楚了。


    “今冬特別寒冷,這是長安第二場雪了。”李隆基不知道什麽時候,站到了澄懷的背後。


    “那千裏之外的括州青田,也一定下雪了!”澄懷仰起頭,目不轉睛地凝望著。


    六出飛花無聲地從空中飛落,堆積在澄懷心裏。


    不知日夜牽掛的子虛師弟,可有了什麽新的消息?


    “江南的雪,必定比關中的雪溫潤。雨雪霏霏下,煙村四五家,多麽曼妙喜人!”李隆基的唇角,也泛起了幾許淺淺的漣漪。


    “我出生在關中平原,千裏求學於江南,在青田太鶴山洞天度過了十幾載,在那裏,見過大大小小十來場雪,尤其是冰凝雪積的混元峰,梅與雪共爭春,教人特別懷念!”


    是啊,青田太鶴山洞天從未踏足過,卻在李隆基的心裏生根發芽了。


    那紛飛的大雪、滿地的銀霜、漫山的瓊枝,都是他日日澆灌思念後開出來的花。


    有內疚,有牽掛,也有無法安放的一腔熱情。


    他用一個長相相似的人,暫時替換了那個人在他心中的位置。


    “本宮去不了江南,隻能在顧愷之的《雪霽望五老峰》、戴逵的《吳中溪山邑圖》、謝約的《大山圖》、毛惠秀的《剡中溪穀村墟圖》等魏晉名作中,一睹江南的雪意了!”


    澄懷迴過頭來,衝著他微微一笑。


    “大唐北地蒼涼,西域磅礴,關中富庶,江南溫潤,各有風雅。元元之民,在這片遼闊的疆土上安居樂業,全賴帝王的庇護。帝王揚清激濁,大唐江山才會和這些魏晉名家的山水畫一樣清明。”


    看著滔滔不絕的澄懷,李隆基驀然想起,父皇求賢若渴,一直在廣納天下賢才,澄懷博古通今,才華蓋世,度為一名道士,實在是太屈才了!


    “澄懷,你和尊師一樣,清靜守道,柔弱不爭。你年紀輕輕,終是浪費了一身才華。如果願意,本宮可推薦你出仕為官,為大唐朝廷效力。”


    張說寫好了奏書,正在收拾筆墨。


    聽見李隆基的話,隨口接道:“太子殿下,澄懷的父親尹守貞先生可是好學博古者,這孩子一身才華,不入仕為官,可惜了!”


    “師父多次說過,男兒當有赤心奉國之心,老子也鼓勵出世,崇尚以無為之治、無言之教兼濟天下。但我未得其道,隻敢獨善其身。我想繼續立身淳厚,修煉自我!”


    葉法善天師忻然望著澄懷。他的迴答,並沒有讓師父感到驚訝。


    “我們出世即在涉世中,不必絕人避世。”李隆基道,“本宮不會強迫你出仕為官,什麽時候想通了,朝廷上,總有一個位置為你留著!”


    澄懷投去一個感激的微笑。“感謝太子殿下和張叔的厚愛!”


    李隆基挺了挺身軀,道;“陛下將我的生母追封為昭成皇後,在長安親仁坊設立了儀坤廟祭奠……”


    “我經常路過儀坤廟,進去參觀過。那裏毗鄰東市,大小不到半坊,同時供奉著昭成皇後和肅明皇後,每到祭祀之日,廟內車馬往來、僮客濟濟一堂,實在有些局促。”


    “那處宅子,本是陛下為親王時的龍潛舊邸,母親不曾在那裏住過,想必是十分陌生的。她生前篤信道教,日夜禮拜三清。本宮很想在長安建一座道觀,以致孝道和思念。”


    宋璟耳尖,聽到李隆基要為昭成皇後立觀。


    他立刻駁斥道:“新朝剛剛建立,一切都在改弦更張。太子殿下如果對仗提出為昭成皇後立觀,恐怕,馬上會有公主一黨跳出來,彈劾您心無天下,隻為一身自利!”


    貞觀年間,太宗皇帝臨朝,設有專門的儀仗。


    中書省、門下省以及三品官員入朝奏事,須有諫官、史官隨同。


    諸司奏事均在正殿,禦史彈劾百官時,必須頭戴獬豸冠,對著儀仗朗讀彈劾的奏表。如有過失及時匡正,無論善惡均記錄在冊。


    大臣無法單獨蒙蔽帝王,小臣也無從進讒行惡。


    高宗天皇大帝以後,這一製度逐漸疏廢,大臣們都喜歡等儀仗下殿之後才奏事。


    此時,諫官、史官已經退朝,這些人的奏事也就成了密奏,他人不得而知,產生了許多弊病。


    宋璟提出,恢複貞觀年間的對仗奏事製度,有利於國事的公開和監督。李旦同意了。


    李隆基尷尬地笑了笑。


    “本宮知道,大唐百廢俱興,國庫緊張,正是處處用錢的時候,此時提出為昭成皇後立觀,的確有些不合適。”


    宋璟毫不客氣地批評道:“不僅不合適,也不利於殿下修身潔行,不利於陛下匡正國事,改革弊俗!”


    澄懷低眉道:“殿下,宋閣老說的對,您剛剛立為太子,正是砥行立名之時,為昭成皇後立觀一事,就等到將來合適的時候再議,澄懷一定會助您達成心願的!”


    宋璟是出了名的率性剛正,是非曲直,粲然分明,不容任何人說情。


    這副臭脾氣,李隆基不知道領教過多少迴了。


    他隻好謙虛地說道:“諸位說得極是,是本宮考慮不周了!”


    轉頭看見窗外風號雪舞,雪下得更大了。


    明德殿前,入目皆是一片皚皚,不由得讓人心生惘然若失的感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洵並收藏開元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