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四年五月,興泰宮建成。女皇拖著懨懨病體,幸臨了萬安山。


    她形銷骨立地站在興泰宮裏,憑欄長眺。


    雖然已到炎夏季節,萬安山中,綠蔭蔽日,薄蟬鳴林,林下清風拂衣。


    不遠處,那峻極連天的峰巒,挺拔林立,猶如鬼斧神工一般。群峰延綿幾十裏,與嵩山遙遙相對,形成一道巍峨壯觀的景象。


    盛夏炎瘴蒸如火,清涼到此頓疑仙。女皇蒼白的臉上,浮起了一絲笑容。


    一同隨行的宰相姚崇來到女皇身後,行了個叉手禮。


    “陛下,興泰宮建成,蔚為大觀,洛陽又多了一道風景。老臣賀喜之餘,還是向您要說一說心中憂慮。”


    女皇轉過身來。“姚卿有何意見?”


    “三陽宮建成不到四年,陛下就將其拆毀,另建了這處興泰宮,征用無數勞工,耗費巨大,造成雙重浪費。左拾遺盧藏用說得對,此舉會傷陛下之仁。可惜,您不以為然!”


    女皇心頭湧起一陣慚愧。


    “三陽宮在登封東南三十裏處,距離洛陽太遠,朕想去避個暑,要受舟車勞頓之苦。興泰宮建成,今後,朕就可以在洛陽頤養天年了。”


    她的聲音是綿軟無力的。


    姚崇聽了,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年邁的母親。


    “陛下頤養天年,倒也無可厚非。老臣家中,老母尚在,正臥病在榻,無人侍奉左右。如此一說,恨不得馬上向您辭去宰相之位,迴家陪母親最後一程,以盡孝道。”


    “尊上多大年紀了?”


    “母親劉氏,已經年過八旬。”


    “和朕差不多年紀。”


    姚崇歎道: “臣十二歲那年,家父殉職於任上,母親一人擔起了一家重任,含辛茹苦培養我們兄弟二人。到了風燭殘年,卻不能侍奉母親身邊,讓她安享晚年,反而教她日日為我們擔憂宦海風波。”


    兩人憑欄交心,談了很多。


    女皇感念姚崇的一片孝心,同意暫時免去他的宰相之位,保留其相王府長史一職,準他三個月假期,迴家奉養老母。


    朝中大臣商議國事,發言盈庭,檄書如雪。


    姚崇在朝的時候,總是剖析若流,貼心地梳理好各家意見,並將自己的建議寫好,供女皇參考,一切都有條有理。


    他坐過的那張胡凳,空蕩蕩地擺在禦前,女皇十分不習慣。


    她覺得朝廷離不開姚崇,在洛陽慈惠坊賜宅一座,讓他帶著母親一起迴京,提前將他召了迴來。


    處理完政事,姚崇迴到家中,侍湯奉藥,母子皆悅。


    女皇讓他兼任夏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


    姚崇婉言推辭道:“陛下,老臣是相王府屬官。您讓我兼任夏官尚書,執掌兵權,東宮必定會有所顧慮。此事,會把相王殿下推上風口浪尖,造成兄弟異心,望您收迴成命!”


    女皇想了想,也覺得不妥,便改任姚崇為春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


    長安四年八月,突厥大酋移力貪汗和使節莫賀幹迴到了東突厥牙帳。


    鑒於兩國已經達成了和親關係,阿史那默啜下令,以盛大的儀仗,將扣留了六年的武延秀送歸大周。


    脫身還朝,迴到神都洛陽,武延秀馬上入宮,覲見了女皇。


    萬安山迴來後,女皇的龍體並沒有好轉,日日病臥在迎仙宮長生殿裏。


    物是人非,未語淚流,祖孫倆抱頭痛哭了一場。女皇封他為左衛中郎將,留駐在洛陽。


    這份喜悅,也沒有讓她的身體有丁點恢複。


    忽而清醒,忽而糊塗,每天渾渾噩噩地昏睡在深宮中,無法處理國事。


    大臣們所奏的國事要事,皆由二張代勞處理。


    不久前,張易之和張昌宗在定州私置了一座寺院,把長安大德寺中的十名僧人調到那裏,僧人們不願前去,上訴到朝廷。


    姚崇不顧張易之的屢次說情,斷停此事,得罪了他們。


    張氏兄弟因蘇安恆一事,正記恨於心。他們在女皇麵前點手劃腳,細數姚崇的幾大罪過。


    女皇病重昏聵,聽信了張氏兄弟的話,將姚崇貶為司仆寺卿,但保留了他的宰相頭銜。


    長安四年九月,姚崇出鎮靈武,充任靈武道行軍大總管、安撫大使。


    離京之際,他來到女皇榻前辭行。


    女皇正從昏睡中清醒過來,緊緊抓著他的手,道:“姚卿要離開洛陽,離開朝廷了嗎?”


    “是!老臣明日就要啟程去靈武了!”


    “朕整日迷迷糊糊,姚卿走了,三省無人能夠主持大局,你趕快在百官之中,舉薦一個可任宰相的人。”


    看著那油盡燈枯的樣子,姚崇心裏十分難受。


    他認真地想了想,道:“陛下,百官中,秋官侍郎張柬之深沉穩重,有謀略,能決斷大事,最有宰相之才。陛下用之,必定能盡節於國!”


    女皇深深吸了一口氣,道:“朕突然記起來,張柬之是狄公生前數次力薦的宰相人選。迴到朝中那麽久,朕卻一直忽視了他!”


    “張柬之已經年老,您若要提拔他,就要趕快任用!”


    女皇苦笑道:“是啊!宰相之才,就應該立於宰相之位!這麽一個能臣幹吏,怎能讓他屈位於秋官侍郎呢?”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


    女皇幾度陷入昏迷,幾度清醒過來。每次醒來,她都不知道,這沉甸甸的大周江山交給誰,才能真正讓自己放心。


    讓太子監國,她害怕武哲借監國之名,直接上位,一腳踹了自己。


    交給張氏兄弟,兩人畢竟是異姓王公,如果他們身懷不臣之心,舉兵奪權,自己根本無力反抗。


    還是三省宰相最可靠,他們相互牽製、彼此製衡,皇權依然牢牢掌握在她的手中。


    趁著自己還清醒,女皇馬上召見了張柬之,授官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還提拔了韋承慶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姚崇走後,女皇病得越發厲害,隻能蟄居在長生殿裏,伏枕養病。


    身邊,隻準張氏兄弟侍奉。太子武哲、相王武輪、太平公主、武氏諸王,以及宰相、外臣,已經數月無法與她相見。


    新任的宰相張柬之經常帶領眾臣聚集在迎仙宮外,等著見女皇一麵,每一次都是失望而歸。


    鳳閣侍郎崔玄暐遞上了一道奏書,書曰:“太子殿下、相王殿下,仁明孝友,完全可以在您身旁足侍湯藥。皇宮乃是禁內重地,事關重大,希望陛下不要讓異姓人隨意出入。”


    幾天後,奏書上寫了“德卿厚意”四個字,送迴到他的手上。


    看字跡,應該是二張兄弟批的。


    長安五年正月初一,女皇忽然下令,改元神龍。


    很多大臣覺得,這次改元,並不是女皇的意思,也是二張的主意。


    這幾天,不少人在洛陽街頭飛書,揭發張氏兄弟的罪行,還有人將匿名大字報,張貼於洛陽的通衢鬧市,上書“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有異謀”等墨字。


    一時間,洛陽城裏風雨滿樓,人人自危,每一天都籠罩在一股不祥的氣氛中,好像又迴到了那個不堪迴首的酷吏時代。


    女皇病入膏肓,張氏兄弟心裏害怕極了。


    世人側目、百官憎恨、又與東宮結下不共戴天的血仇。女皇駕崩之日,就是兄弟倆大禍臨頭之日。


    他們蝸居在迎仙宮裏,身披白袍,神色頹廢,臉上掛著末日的悲哀。


    數天沒有梳洗,胡子拉碴,俊美的儀容和瀟灑的姿態不複存在。


    尚方少監張昌儀輕手輕腳地走入長生殿。


    二張權盛,親族俱被引入朝廷為官。弟弟張昌儀先是擔任洛陽令,後改任尚方少監,貪汙腐化,穢聲遠揚。


    張易之慵懶地倚靠在榻上,張口道:“弟弟,你終於來了。張柬之那幫老家夥還在迎仙宮外嗎?”


    張昌儀小聲道:“高力士說,張柬之日日都等在迎仙宮外。為了躲開他們,我是從後門進來的。”


    “吾皇病重,我們近水樓台先得月,斷絕她與外界的聯係。外朝有事,必須先經過我們兄弟,這一招,就叫挾天子以令諸臣!”


    張昌儀往內殿張望了一下。女皇孤獨地躺在龍榻上,雙目緊閉,一動不動。


    “五郎,她真的病得很重嗎?”


    “清醒的時候,尚能認得我們。”


    張昌儀怔了一下,拿出一張褚皮紙,道:“不知何人,將這些大字報貼於洛陽各處,說我們張氏兄弟有異謀,我每天派人去撕,第二天,又貼出來了。”


    張昌宗剛剛喝過幾口酒,一副醉生夢死的樣子。


    “說我們有異謀的人多了去了!有人惡意舉報說,我們曾經讓術士占卜看相,術士說我有天子之命,隻要建造一座寺院,就可得到天下人的擁戴。我們剛在定州置了一座寺院,就被宋璟他們彈劾了!”


    “吾皇太老了,無力在朝堂上與大臣們博弈,也無法保護我們兄弟倆了!”


    張易之的聲音暮氣沉沉,好像是從一個巨大的瓦罐裏發出來的。


    群臣上告二張謀反,女皇沒有辦法,隻好將他們交給鳳閣侍郎韋承慶和剛剛升為左台禦史中丞的宋璟等人審理。


    眾人審問張氏兄弟時,女皇派上官婉兒手持特赦令,強行將他們接走。


    這是她對兄弟倆最後的庇護。


    宋璟見他們走掉,惡狠狠地說道:“不先擊小子腦裂,負此恨矣!”


    張易之還記得,魏元忠被貶高要尉時,臨走前,亦指著他們咬牙道:“此二小兒,終為亂階!”


    這兩句話,是對他們虎視眈眈的群臣們的集體之聲。它意味著兵諫逼宮,已成箭在弦上之勢。


    張昌儀道:“我們一開始,政治嗅覺還算靈敏,在諸武與李唐宗室之間,選擇了力挺後者。假以時日,陛下駕崩,我們或許還能安全著地……”


    張昌宗冷哼道:“想那麽多幹嘛!在政治角逐和權謀鬥爭中,一生安如泰山是非常艱難的。殘酷的真相是,有時候,入局者必死!”


    “一日絲能作幾日絡,一日亦足!”張易之幹笑道。


    張昌儀尷尬地笑了笑。


    此話,還要從他說起。


    張昌儀為洛陽令時,在安業坊建了一座宅第,規模和華麗程度嚴重逾製,遠超武氏諸王及諸公主。


    有人看不下去,趁著夜色,在新宅大門上寫了八個大字:“一日絲能作幾日絡?”


    一日生產的絲,能織幾日的薄絹?意思是說,你們張氏家族能得意到幾時?


    張昌儀命人將字擦去,當晚又被寫上。再擦,再寫,竟達六七迴之多。那人顯然是和他杠上了。


    於是,他不再著人擦字,命人取來筆墨,親手在這行字下題了四個字:“一日亦足。”


    此事戛然而止,再也不見有人抬杠。


    張昌儀怏怏地垂下腦袋。


    一日絲能作幾日絡,現在看來,分明是一種過把癮就死的末日狂歡心態!


    他寫的時候,是抱著賭氣的意思,告訴那人,我隻要過得快樂,哪怕活一天也滿足了。迴頭一看,卻成了暗示張氏家族的讖語。


    兩位哥哥心中的無奈是那麽的蒼白,一切痛苦皆源於對現實的無能為力。難道,他們真的走投無路,隻剩下哀歌與掙紮了嗎?


    張昌儀心有不甘,道:“五郎、六郎,你們再想想辦法,不然,我們張氏家族幾千口人,都要跟著沒命了!”


    張昌宗醉醺醺地從榻上爬起來,搖搖晃晃道:“蘇安恆說,我們兄弟倆是 ‘豺狼其心,指鹿為馬’,這句話倒是提醒了我……”


    “六郎有何高見?”


    “想要活命,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效仿趙高前輩,另立一位可操控的皇子為太子!武三思、武攸寧,武懿宗,他們各個都想做大周皇帝!”


    張昌儀仿佛看到了一線希望,瞳孔驟然一縮。


    “好!那我們就賭一把!我去聯絡宰相韋承慶、房融、司刑卿崔神慶等人,他們都是我們舊日的黨援,再將司禮少卿張同休、汴州刺史張昌期等幾位在外為官的兄弟也一同召到洛陽,先做好準備!”


    張易之沒有發表什麽意見。他心裏很明白,這不過是孤注一擲的掙紮罷了!


    秋後的螞蚱,垂死之狀縱然可憐,微弱的一口氣,能撐得了幾時呢?


    “一日絲能作幾日絡,一日亦足!”他一邊念叨著,一邊仰天大笑著,起身從他們身側走過去了。


    迎仙宮的大門日日緊閉著,靜如一潭死水。


    越是安靜,越叫人感到害怕。誰也不知道,這潭死水下麵,正醞釀著怎樣的一場滔天巨浪。


    張柬之等人堅持在迎仙宮外求見,等來的都是讓他們迴家休憩的口諭。


    誰也不知道,女皇現在情況如何,能不能起身,能不能說話,能不能處理國事。


    所謂女皇的口諭,大概率都是二張兄弟發出的。


    女皇生死不明,二張霸執朝政,讓一眾老臣開始產生惶恐,倘若任由事態發展下去,複辟李唐極有可能發生新的變故!


    與其坐等女皇老死,不如先下手為強,將局勢控製在自己手中。


    張柬之不願再做徒勞無功的等待,帶著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幾個心向李唐的老臣,秘密求見了相王武輪和太平公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洵並收藏開元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