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時間裏,武太後臨朝稱製、幽禁皇帝、逼殺廢太子、追尊武氏先人、提拔武氏子弟、改革官製和各種名號等等。


    一係列行動,不僅僅讓眾臣起疑,也讓整個大唐社稷為之震動。


    當她滿心歡喜,品嚐立於權力巔峰的愉悅時,並沒有意識到,一些對她心懷不滿的人,正在蠢蠢欲動,密謀作亂。


    眉州刺史英國公李敬業,和他弟弟盩厔令李敬猷、禦史魏思溫、給事中唐之奇、侍禦史駱賓王、詹事司直杜求仁等人,因事獲罪,被貶黜降級。


    李敬業被降職為柳州司馬,李敬猷和魏思溫被免官,唐之奇降為括蒼令,駱賓王降為臨海丞,杜求仁降為黟縣令。


    這群天涯淪落人,同聚於揚州,吃多了酒,說多了胡話,真的醞釀出了一場驚天叛亂。


    光宅元年九月,他們打出了反對武太後、匡複廬陵王李哲的旗號。


    李敬業是初唐名將李積之孫,曹州離狐人氏。李積本姓徐,名懋功,因功勳卓著,太宗皇帝賜其李姓,改名積。


    年少時,他跟隨爺爺四處征伐,威名揚於天下,官曆太仆少卿,眉州刺史,襲爵英國公。


    消息傳到神都洛陽,朝野震驚。


    肅政台有一名監察禦史,名喚薛仲璋,他向來擯斥武太後盜執國政,聽聞李敬業在揚州起兵,馬上上書朝廷,請求去揚州巡查,暗中也參與了此次起義。


    此時,揚州府沒有設立都督。


    李敬業自稱是朝廷密使,奉詔募兵討伐高州叛賊。於是開府庫,釋囚徒,驅工匠及役丁數百人,占領了揚州府。


    他們使用李哲的年號嗣聖,設置了三個府署:第一個為匡複府,第二個為英公府,第三個為揚州大都督府。


    李敬業自任為匡複府上將,領揚州大都督,任命唐之奇、杜求仁為左、右長史,李宗臣、薛仲璋為左、右司馬,魏思溫為軍師,駱賓王為記室。


    又索得一位貌類故太子李賢的一個人,稱他未死,奉之為王。


    駱賓王向天下廣發《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短短十日,便聚集了十萬人馬,楚州三縣皆響應。


    太初宮貞觀殿上,群臣惶惶而立。


    上官婉兒奏道:“太後,潤州刺史李思文是李敬業的叔父,得知他的陰謀,派遣使者走小道向朝廷報告叛情。他送來的軍報中,有一張《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請太後閱之!”


    武太後高坐在鳳榻上,雲淡風輕地說道:“婉兒,你讀來聽聽!”


    上官婉兒抖開紙張,字正腔圓地念道:“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嚐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密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之嬖。”


    剛剛讀了兩句,上官婉兒的眉頭便皺了起來。


    群臣的心,也驟然一緊。


    她膽戰心驚地抬起頭,偷偷看了一眼武太後。


    武太後鎮定自若地斜靠在鳳榻之上,支著腦袋聽她讀檄文,仿佛隻是在欣賞一支優美的琵琶曲。


    見她停下來了,便柔聲道:“婉兒,你怎麽不讀了?”


    上官婉兒低下頭,勉為其難地念了下去:


    “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弑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文曰:“猶複包藏禍心,竊窺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唿!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後,識夏庭之遽衰。”


    通篇檄文言語犀利,盛氣淩人,未出師而聲威天下,未出戰而屈人之兵。


    一紙檄文,字字都是利刃,句句皆是壯筆,仿佛千軍擁遝、萬馬奔騰,朝她排山倒海地衝殺過來。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塚子。奉先君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桓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誌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妖孽。”


    “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複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製敵,何敵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上官婉兒越讀越覺得朗朗上口。


    對這篇檄文愛不釋手,反反複複默讀了好幾遍。


    駱賓王運筆如舌,氣勢充沛,揮灑自如,通篇文字精練簡省,一反齊梁駢文情感空洞、詞藻繁縟的弊病,令人耳目煥然。


    一種格高韻美,不失流麗雄渾的詩風,猶如浩蕩風雲,撲麵而來,又如金石,錚錚然擲地有聲。


    瞬間覺得,自己過去所寫的那些彩麗華美的詩歌,都不過是廢紙一張。


    文曰:“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安在!”


    又曰:“試觀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聽到這裏,武太後乍然而起,拍案大讚。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言,檄文要事昭而理辨,氣盛而辭斷。此文筆力雄健,行文流暢,讓人深刻體會到,什麽叫做 ‘觀電而懼雷壯,聽聲而懼兵威’,寫得真是太妙了!這篇檄文,是何人所作?”


    上官婉兒低眉答道:“這是婺州駱賓王寫的。傳說此人,少有才名,七歲就能賦詩。作《帝京篇》傳遍京畿,是為絕唱。”


    “婺州駱賓王,吾記得這個人!”武太後道,“此人天生一副俠骨,好管閑事,愛打抱不平。儀鳳三年,調任長安主簿,又入朝為侍禦史,多次上書諷刺朝政,出言不遜,先帝十分頭疼,曾將其下獄。”


    裴炎道:“駱賓王遇到改元大赦才獲釋,謫為臨海丞。可他不思悔改,將仕途不順的幽怨轉為對朝廷的怨恨,最終才會與李敬業等人沆瀣一氣,走到了一起。”


    “吾一直希望,野無遺才,朝多君子。駱賓王的文章秀麗精絕,蒼然有骨,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如此超世之人,卻使之流落人間,不為朝廷所用,這是你宰相之過也!”


    裴炎的眼睛忽睒了一下,直挺挺地愣在庭下。


    明明是你心懷異謀,引起了李敬業、駱賓王等人的不滿,怎麽把矛頭指向我了呢?


    嘴上不敢多說什麽,隻好俛首不語。


    武太後把《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要來,一連看了好幾遍。


    沉思良久,道:“李敬業在揚州一唿百應,擁兵已經超過十萬人。裴卿,你有什麽退敵良策?”


    裴炎不假思索地答道:“陛下已經成年,卻日日躲在後宮,不親政事,所以讓李敬業等人,得此為借口起兵肇事。太後若能夠返政陛下,李敬業等人便不討自平!”


    逆耳之言,像一把利劍,直戳武太後的心尖,比駱賓王的檄文還要狠戾三分。


    天地之大,一介女子卻難有立足之地!裴炎啊!裴炎!難道你就如此容不下吾嗎?


    武太後怒目圓睜,恨不得當庭撕了他。


    想起不久前,武承嗣和武三思因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是李氏宗親,嫉妒他們地位太高,多次勸說武太後找個借口殺掉他們,以絕宗室之望。


    她拿不定主意,召集宰相和肅政台的官員一起商議此事。


    鳳閣侍郎劉禕之、右肅政大夫韋思謙等人,都不敢言語發話。隻有裴炎一人堅決不同意,毫不諱言地當眾反對。


    立武氏太廟,也是他屢觸逆鱗,孤身在朝堂上與她舌戰。


    今日,居然當著眾臣的麵,振振有詞地要求返政李旦,令她寄顏無所。


    武太後努力平撫自己的情緒,強壓著聲音道:“今日天色已晚,讓吾再思考一下對策。明日再與眾卿商量。若無他事,卿等退去吧!”


    迴到上陽宮,武太後心情低落,很早就入睡了。


    上官婉兒忙了一天,覺得心疲力竭,一個人形孤影孑,獨坐在觀風殿外的天香廊下,默默地對著一汪清池出神。


    上陽宮坐西朝東,麵向東邊的太初宮,正門是提象門,以觀風殿為正殿。


    它南臨洛河,西靠穀河。司農卿韋弘機別出心裁,引兩河支渠入宮,積蓄成池,池中有島,沿池建了長約一裏的天香廊,亭台樓闕與山水相間,風景美不勝收。


    曾經有大臣提議,讓武太後在此設朝聽政。


    如果真是這樣做,不僅李旦會遠離朝廷,就連內史裴炎的權力,也會被她收走大部分。


    上官婉兒很想憐憫一下可憐的皇帝。


    可是,又有誰會為她在朝中的卑微處境,而心生幾許憐憫呢?


    難過的時候,上官婉兒總是寄情筆墨,以詩歌抒發情懷。


    想起駱賓王寫的那篇《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他的暢快淋漓,他的格高指遠,他的立意煉辭,深深地觸動了她的心靈。


    初唐時期,天下詩風延續的是齊梁浮豔之風。上官體以綺麗婉媚為本,占據著大唐詩壇的統治地位。


    上官婉兒繼承祖父的律體和詩風,也寫了無數縟采靡詞。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的出現,漸漸把詩歌從宮廷引向市井,從台閣閨趣移到江山塞漠,從萎靡浮華到遼闊壯麗,極大地擴大了詩歌題材的領域。


    他們是受上官體的影響成長起來的一代詩人。


    雖然沒有完全脫離齊梁諸人的影子,脫離上官體的婉媚之風,但他們以清遠取神韻,以風雅革浮侈,獨創了一種更雅正,更剛健的詩風。


    上官婉兒又想起了著名詩人陳子昂。


    調露二年,陳子昂科舉落第,迴到故裏繼續讀書,賅覽經史百家。


    繼四傑之後,他以更堅決的態度反對齊梁遺風,痛斥大唐詩壇的“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提倡漢魏風骨、風雅五寄,提倡高雅衝淡之音,進一步發展了四傑所追求的高雅之風。


    大唐詩歌,正在努力肅清齊梁詩歌中綺靡纖弱的習氣。


    前人獨開古雅之源,而上官婉兒還在書寫縟采靡詞,沉溺在自己的文字世界裏。


    既然她掌握著一朝文衡,就有責任繼續奉行上官體的謹嚴格律,繼續推動雅正詩風在大唐的發展。


    清池月下,碎影斑駁。那一道道虛幻的浮光月影,多像她年少時與李賢的一場懵懂的愛戀。


    他們的感情還未來得及綻放,風一搖就凋零成泥,化為流影,滅於太虛。


    為了監視廢太子李賢,武太後曾經讓上官婉兒做他的侍讀婢女。


    一有風吹草動,便能及時掌握太子的動向。


    可惜,事與願違。正值情竇初綻年紀的上官婉兒,來到李賢的身邊後,他的才思敏捷,他的端雅容止,都深深撩動了那顆不安分的少女心。


    彼時,李賢正召集東宮文官注釋晦澀難懂的《後漢書》,才華出眾的上官婉兒給予了不少幫助。


    書成之後,呈奏給高宗天皇大帝,被收藏於皇宮內閣。李賢也獲得了父親的高度評價。


    兩人情愫竇開,相互傾慕,一度難分難舍。武太後發覺後,毫不猶豫地掐斷了這株相思的芽蘖,將上官婉兒調迴到自己身邊。


    她曾說,“李賢已有正妻房氏,你不過是一介官奴女流,如何能配得起他?”


    上官婉兒哭著說:“婉兒隻心悅太子,如果您不同意我們在一起,那我就為他守候一輩子。”


    誰家的女兒沒有叛逆的時候呢?武太後隻當她是個不聽話的孩子。


    不久,上官婉兒被迫寫下了廢黜李賢為庶人的敕旨,親手將他送上了一條不歸路。


    上官婉兒曾堅持前往巴州看望李賢。這一次,武太後沒有阻攔,很意外地準許了她的請求。


    行至途中,卻聽聞斯人已逝。


    年僅二十九歲的李賢在巴州被逼令自戕,死在了遙遠的異鄉。


    上官婉兒痛哭流涕,在馬車上寫下了《由巴南赴靜州》:“米倉青青米倉碧,殘陽如訴亦如泣。瓜藤綿瓞瓜潮落,不似從前在芳時!”


    瓜藤綿瓞瓜潮落,不似從前在芳時。那些曾經的美好歲月瞬間碎了一地,隻剩下無盡的淒涼。


    淪落人世、失去摯愛的痛楚,隻能埋葬在寂寂的夜塋裏。


    她雙手抱膝,無力地將腦袋倚靠在臂彎裏,踽踽涼涼獨坐了一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洵並收藏開元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