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輕咳一聲。
“薛卿所說,朕早已看在眼裏。南北朝以來,魏武帝崇道排佛、梁武帝崇道尊佛、周武帝抑道毀佛,莫不是以宗教約束天下。朕當遵循祖訓,以道教經邦致理,讓天下重新歸於清淨!”
薛元超道:“兩位先帝曾明詔,定道先佛後之席次。近年來,佛教蓬勃盛起,而道教日漸衰落。兩派相互攻擊,頻頻論爭!”
葉法善天師不言不語,靜靜地聽著他們的言論。
在他的印象中,薛元超既精通佛典,曾經協助玄奘法師整理佛經,也耽味《易》象,對易學深有研究,有著“朝右文宗”的美譽。
“顯慶三年,朕曾三次召集僧道於內殿論教;顯慶五年,僧人靜泰與道士李榮就《老子化胡經》引發廣泛論爭。一直到了龍朔二、三年,佛道之爭猶未停止,連百姓都加入了論爭中。”
“佛道兩派爭論不休,所以會出現《老子化胡經》這樣荒謬的偽經。隻有繼續尊道教為三教之首,才能抑製其他教派的亂象!”薛元超迴道。
《老子化胡經》宣稱,老子西遊出關後,過西域,到達天竺,進入淨飯王妃淨妙的腹中,出生後自號釋迦牟尼,建立了佛教。
言論一出,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遭到了佛教徒的強烈不滿和批駁。
此書成書於何時,已經無從考據。
大約是利用了《老子傳》中“老子西出函穀關而去,莫知所終”一句,編造出來的偽書。
李治深知,佛道之爭,猶如兩虎相捽,大者傷,小者死,還會迎來一群撲食者,不如扶一家獨大,以一壓百眾。
所以,在他登位之初,堅定不移地執行先帝製定的尊祖崇道的政策。
乾封元年,追諡老子為玄元皇帝,在洛陽邙山翠雲峰上立玄元廟,供奉玄元皇帝。
乾封六年,巡幸老子故裏亳州古陽縣,立玄元廟,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並將古陽縣改名為真源縣。
儀鳳三年,下詔《老子》為上經,置於百家經典之首,文武百官與舉子,皆須兼習;並開通了道經科舉,舉子經《老子》《莊子》《文子》《列子》測試,合格及第者尊為道學舉士,考試形式與明經科相同。
同年,又下令道士劃歸宗正寺管理,立位僅次於親王。
李治道:“雖然,天後在《建言十二事》中提出, ‘王公以下,百官皆習《老子》。’但她的母親楊氏是楊隋宗室子孫,承襲了楊隋世族信佛的傳統,受其影響,她一直崇尚佛教,長年供奉彌勒菩薩。”
薛元超瞪大了眼睛,兩隻耳朵支楞起來,細心地捕捉著李治臉上的微妙變化。
“長安城裏原本有七十一所寺院,多為楊隋一朝遺留。唐初至今,新建的寺院也有五六十所。加起來,大大小小寺院,總數超過了一百二十所。在天後的推崇下,這些香火本不旺盛的寺院日益興隆起來。”
“朕養病期間,她悄然在大唐各地建立了上百座寺院和佛塔,開鑿了無數窟龕和造像。去年開鑿的洛陽龍門萬佛洞,尤為壯觀。”
“既然陛下看清了佛道兩教發展的現狀,請及早采取措施,遏製佛教在大唐的過度發展!”
薛元超是在李治即位後,作為東宮輔臣被擢拜為給事中的。
他多次上書朝廷,指陳時政得失,後來改任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兼修國史,直至中書令的位置。
李治知道,薛元超當眾提出整飭佛教,將來勢必要頂著來自天後的壓力,所以也是鼓足了勇氣的。
要怪,隻能怪自己疏於管理,讓佛道兩家勢均力敵,在長安花開兩枝,加之其他教派交錯其間,自然是一片烏煙瘴氣。
“薛卿,你替朕擬旨,繼續以道教為國教,置於三教之首,其他任何教派的寺院,均不得超越現有道觀的數量和規模。詔諸州置道觀,上州三所,中州二所,下州一所,每觀各度道士七人,以彰清淨之風,佇洽無為之化!”
“是!”薛元超抬眸望去,似乎看到了李治整治宗教界的決心,才放心地落了座。
剛剛升為侍中的裴炎叉手道:“陛下,大明宮內三清殿、太上玄元皇帝廟均空置多年。曆來,大內道場與王道盛衰共存,諾大的皇宮,怎可讓兩處道場的香火冷冷清清呢?”
李治深深吸了一口氣。
這也是武照一心尊佛,有意無意之間冷落了內道場。
他略一思索,轉向了葉法善天師。
“葉卿,你曾經充任大明宮內道場法儀一職。那時候,諸多道士在你的帶領下,每日撞鍾伐鼓、打坐誦經,熱鬧異常。今日恰逢你入京,就依舊由你長駐禁內,住持大內道場吧!”
葉法善天師叉手道:“臣一定重振大內道場,日日為陛下祈願追福,禳災祛病!”
“葉卿客氣了。開春之後,朕讓工部侍郎重新修繕一下三清殿,讓你們師徒住得更舒心一些。”
“謝陛下厚恩!”
李治漸覺身子有些不適,舉起手中的杯盞,道:“朕不能飲酒,今晚就以一盞清水,謝眾卿陪朕說了一晚的話。”
酒闌賓散,眾人魚貫而出。
葉法善天師看見李旦目不斜視,行步如風地從他眼前而過。
就在交會的一瞬間,李旦驟然迴過頭來,深深望了他一眼。
那英氣上揚的劍眉下,一雙黑似鬆墨的眸子,猶如一潭秋水,清淨無塵,又深不見底。
時光凝結的那一刻,一瓢秋水,從他眼眸裏潑出,全部傾灑在了葉法善天師的身上。
叔侄倆走出麟德殿,諸位弟子正等候在不遠處。
大明宮內疏風過耳,皓月盈懷,清氣揚揚,翛翛自得。眾人緩步穿行在鳳樓龍闕間。
葉靜能法師走在最前麵,兩位弟子蜷縮著身子,緊跟其後,腳邊幾縷影子搖搖晃晃,一路跟隨著他們。
知厚不善言語,為人勤勉自律、安分守常,深受師父的信任和器重。
另一位弟子名喚無虞,是他來長安之後收入門下的,年紀與知厚差不多,據說是城陽公主的外甥。
出生貴族世家,無虞有些傲世輕物,說起話來,不知輕重。
葉法善天師跟在後麵,聽到他嘟囔道: “師父,您博學多才、法術高強,不僅為一觀之主,還是東宮太傅,聲名赫赫。”
“那又如何?”
“師兄沒來長安,陛下就封他為元真護國天師。迴到長安,未建寸功,又讓他住持大內道場,這著實有點不公平啊!”
“不可胡說!玄都觀也是長安著名的皇家道觀。朝廷許多重要的祈福、追福儀式,都是在這裏舉行的!”葉靜能法師輕喝道。
當年,隋文帝楊堅命營新都副監宇文愷在龍首山置建都邑,長安所有規劃,皆出其手。
朱雀大街南北盡郭,有六條高坡,象乾卦六爻。
九一龍首原,為“潛龍騰淵”之地,此地為禁地;九二“見龍在田”之地,置宮殿,作為帝王之居;九三之地“君子乾乾”,立百司,以應君子之數。九四之地“或躍在淵”,為達官貴胄、尋常百姓居住。
而九五貴位,屬於“飛龍在天”之地,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能居住的,所以,宇文愷在此處立玄都觀和興善寺鎮之。
九六之地在少陵原一帶、為“亢龍有悔”之地,六爻高崗末端,應和“物極必反,盛極必衰”之象。帝王高官死後,由陽轉陰,高陵大塚多埋葬於此。
無虞的嘴噘得更高了。
“師父,玄都觀再好,也隻是外道場,地位怎可與內道場比擬?”
大內道場是皇宮裏最重要的道觀,朝廷各類修齋設醮活動,如設壇祈福、祈雨止雨、禳災卻敵、設禁除妖,還有授籙、講經等等,基本都在此舉行。
能住持大內道場的道士,地位自然是非常崇高的。
由於身份的限製,大內道場的住持一般不會長時間居住在宮廷內禁,大多是在結夏時入內,或臨時應請入內道場行道。
葉法善天師能得到長駐禁內的恩賜,的確是非常罕見的。
葉靜能法師感覺自己嚴重低估了侄兒在天皇心中的分量,以及他在長安玄門的巨大影響力。
此刻,來自侄兒的壓力,讓他心慌撩亂,如鯁在喉,甚至有點喘不上氣來的感覺。
盡管心裏有點不快,但他仍然不動聲色地嗬斥了弟子的抱怨。
“你師兄不是尋常道士,曾為朝廷效力多年,陛下對他恩寵如舊,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
李治天皇供養過眾多知名的道士,如孫思邈、潘師正、劉道合、張果、王希夷、明崇儼等等,個個都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大德高道。
在楊隋時期,葉靜能法師也曾是長安玄門的群龍之首。
重迴長安一年,他很快獲寵二聖,沐浴聖恩,還被武照天後親自任命為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的學業。
身居北鬥之尊,自詡能與這些大德高道比肩齊聲。
如果此時,讓他在侄兒麵前紆尊降貴,心裏必定是不痛快的。
葉法善天師有些許尷尬,走到師叔麵前,叉手道:“師叔,今夜還早,侄兒不打算迴玄都觀了,現在就去三清殿收拾一下。”
葉靜能法師默默地注視他片霎,點了點頭,溫聲道:“那你去吧,師叔就不留你了。”
目送師叔遠去,他才啟步向北。
澄懷緊走幾步,追上師父,道:“師父,弟子覺得師叔祖有些不開心了。”
“不會的,師叔祖襟懷灑落,哪裏是如此狹窄之人?”葉法善天師當即駁斥了澄懷的話,故意岔開了話題,“明日三清殿收拾妥當了,師父準許你兩日假期,迴家探望父母。”
“太好了!謝謝師父!”澄懷歡欣雀躍起來,“弟子很多年未見到他們了。”
走到太液池之北,快到玄武門時,一眼望去,那座最高大的建築,就是三清殿。
太液池東北角,還有一座太上玄元皇帝廟,夜常燃燈,旦常香火,供奉著老子李耳的尊位。
碧瓦朱甍、層樓疊榭,三清殿不僅是大明宮最大的禁內道場,也是長安最華麗的道觀。
站在四丈多高的高台上,仰頭望去,四角飛簷高高挑起,飛出雲表,一派皇家風采。
葉法善天師涉階而上,走進熟悉的三清殿山門,見到三座主殿,依次是山門殿、三清殿、玉皇殿。
三清殿東北有文昌殿、祖師殿、三官殿。西北有藥王殿、救苦殿、鬥姆殿。
主殿三清殿內,點著零星幾盞燭火,幽暗疏落,闌珊將盡。
微光中,依稀可見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高坐在神位上。
他們仿佛正在默默地等待著他的歸來。
葉法善天師低聲道:“今夜,你們就簡單收拾一下,先安歇下來吧!”
“是!”三位弟子們答道。
眾人忙了半夜,將上下安排妥當,才各自歇下。
澄懷迷迷糊糊地正欲睡去,聽見有人窸窸窣窣地披衣起榻,點亮了榻前的燭火。
“子虛,你幹嘛起榻?”燭光太過刺眼,他用被子一角捂著自己的眼睛道,“是不是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就睡不著了?”
“不是,我突然想起,今日入宮半天,忘記喂養小鹿了。不知道它在蓮花天師盞中可還安好?去看一下,才睡得安穩!”
澄懷雖然十分困乏,還是跟著他下了榻。
“石清師弟睡著了。蓮花天師盞擺在偏殿,走過去要穿過一條長長的遊廊,我同你一起過去,發生什麽事情也好有個照應。”
“好,那我們走吧!”
兩人手持燭火出門,走到偏殿。
蓮花天師盞擺在殿中的幾案上,一縷月光斜照在盞中,玲瓏剔透,恍若一朵玉蓮,在黑暗中迎風開放。
子虛看見小鹿四腳朝天,躺在蓮蓬上,一動不動,心裏一驚,立刻衝上去,拍打起蓮花天師盞。
“醒醒!醒醒!我的小家夥,你是睡著了,還是生病了,還是怎麽了?”
澄懷舉起燭火,仔細看了一下,道:“中午入宮前,小鹿還是好好的,興許是睡著了吧?”
“不對!它每次睡覺,都是跪伏在蓮蓬上的,從來不會這樣四仰八叉地躺著,它一定是生病了,或者快要死了!”子虛心急如焚,泫然欲泣。
澄懷拍了拍蓮花天師盞,小鹿依舊紋絲不動。
“子虛莫急,師父睡在隔壁,我們讓他瞧瞧,小鹿到底怎麽迴事!”
兩人捧著蓮花天師盞,急急忙忙跑到師父的寢殿外。
“師父!師父!快開門!”
葉法善天師尚未睡下,聽見急促的敲門聲,過來開了門。
澄懷和子虛進入殿內,將蓮花天師盞放在案上,喘氣如牛。“師父,快來看看小鹿,它是不是死了?”
葉法善天師拿起蓮花天師盞,看了半天,搖了搖,小鹿幹癟的腦袋像一張葉子牌,也跟著悠悠地搖晃起來。
“你多久沒喂過它了?”
子虛想了想,道:“離開青田太鶴山洞天前,我給它灌過一盂青芝漿水。算起來,兩天一夜沒喂過它了。”
“難怪,蓮花天師盞中一滴青芝漿水都沒了。今夜,你要是不給它補上,恐怕就要一命嗚唿了!”
澄懷吃吃地笑了。
“感謝太乙救苦天尊!”子虛拍拍胸口,唿了一口氣,道,“幸好師父早點發現,不然,它這條小命,就要葬送在我的手裏了!”
葉法善天師道:“你取兩支青芝,榨取漿水,滋養一下,很快,它又會活蹦亂跳了!”
子虛抹了一下額頭的汗珠,叉手道:“是!我們馬上就去!”
“薛卿所說,朕早已看在眼裏。南北朝以來,魏武帝崇道排佛、梁武帝崇道尊佛、周武帝抑道毀佛,莫不是以宗教約束天下。朕當遵循祖訓,以道教經邦致理,讓天下重新歸於清淨!”
薛元超道:“兩位先帝曾明詔,定道先佛後之席次。近年來,佛教蓬勃盛起,而道教日漸衰落。兩派相互攻擊,頻頻論爭!”
葉法善天師不言不語,靜靜地聽著他們的言論。
在他的印象中,薛元超既精通佛典,曾經協助玄奘法師整理佛經,也耽味《易》象,對易學深有研究,有著“朝右文宗”的美譽。
“顯慶三年,朕曾三次召集僧道於內殿論教;顯慶五年,僧人靜泰與道士李榮就《老子化胡經》引發廣泛論爭。一直到了龍朔二、三年,佛道之爭猶未停止,連百姓都加入了論爭中。”
“佛道兩派爭論不休,所以會出現《老子化胡經》這樣荒謬的偽經。隻有繼續尊道教為三教之首,才能抑製其他教派的亂象!”薛元超迴道。
《老子化胡經》宣稱,老子西遊出關後,過西域,到達天竺,進入淨飯王妃淨妙的腹中,出生後自號釋迦牟尼,建立了佛教。
言論一出,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遭到了佛教徒的強烈不滿和批駁。
此書成書於何時,已經無從考據。
大約是利用了《老子傳》中“老子西出函穀關而去,莫知所終”一句,編造出來的偽書。
李治深知,佛道之爭,猶如兩虎相捽,大者傷,小者死,還會迎來一群撲食者,不如扶一家獨大,以一壓百眾。
所以,在他登位之初,堅定不移地執行先帝製定的尊祖崇道的政策。
乾封元年,追諡老子為玄元皇帝,在洛陽邙山翠雲峰上立玄元廟,供奉玄元皇帝。
乾封六年,巡幸老子故裏亳州古陽縣,立玄元廟,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並將古陽縣改名為真源縣。
儀鳳三年,下詔《老子》為上經,置於百家經典之首,文武百官與舉子,皆須兼習;並開通了道經科舉,舉子經《老子》《莊子》《文子》《列子》測試,合格及第者尊為道學舉士,考試形式與明經科相同。
同年,又下令道士劃歸宗正寺管理,立位僅次於親王。
李治道:“雖然,天後在《建言十二事》中提出, ‘王公以下,百官皆習《老子》。’但她的母親楊氏是楊隋宗室子孫,承襲了楊隋世族信佛的傳統,受其影響,她一直崇尚佛教,長年供奉彌勒菩薩。”
薛元超瞪大了眼睛,兩隻耳朵支楞起來,細心地捕捉著李治臉上的微妙變化。
“長安城裏原本有七十一所寺院,多為楊隋一朝遺留。唐初至今,新建的寺院也有五六十所。加起來,大大小小寺院,總數超過了一百二十所。在天後的推崇下,這些香火本不旺盛的寺院日益興隆起來。”
“朕養病期間,她悄然在大唐各地建立了上百座寺院和佛塔,開鑿了無數窟龕和造像。去年開鑿的洛陽龍門萬佛洞,尤為壯觀。”
“既然陛下看清了佛道兩教發展的現狀,請及早采取措施,遏製佛教在大唐的過度發展!”
薛元超是在李治即位後,作為東宮輔臣被擢拜為給事中的。
他多次上書朝廷,指陳時政得失,後來改任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兼修國史,直至中書令的位置。
李治知道,薛元超當眾提出整飭佛教,將來勢必要頂著來自天後的壓力,所以也是鼓足了勇氣的。
要怪,隻能怪自己疏於管理,讓佛道兩家勢均力敵,在長安花開兩枝,加之其他教派交錯其間,自然是一片烏煙瘴氣。
“薛卿,你替朕擬旨,繼續以道教為國教,置於三教之首,其他任何教派的寺院,均不得超越現有道觀的數量和規模。詔諸州置道觀,上州三所,中州二所,下州一所,每觀各度道士七人,以彰清淨之風,佇洽無為之化!”
“是!”薛元超抬眸望去,似乎看到了李治整治宗教界的決心,才放心地落了座。
剛剛升為侍中的裴炎叉手道:“陛下,大明宮內三清殿、太上玄元皇帝廟均空置多年。曆來,大內道場與王道盛衰共存,諾大的皇宮,怎可讓兩處道場的香火冷冷清清呢?”
李治深深吸了一口氣。
這也是武照一心尊佛,有意無意之間冷落了內道場。
他略一思索,轉向了葉法善天師。
“葉卿,你曾經充任大明宮內道場法儀一職。那時候,諸多道士在你的帶領下,每日撞鍾伐鼓、打坐誦經,熱鬧異常。今日恰逢你入京,就依舊由你長駐禁內,住持大內道場吧!”
葉法善天師叉手道:“臣一定重振大內道場,日日為陛下祈願追福,禳災祛病!”
“葉卿客氣了。開春之後,朕讓工部侍郎重新修繕一下三清殿,讓你們師徒住得更舒心一些。”
“謝陛下厚恩!”
李治漸覺身子有些不適,舉起手中的杯盞,道:“朕不能飲酒,今晚就以一盞清水,謝眾卿陪朕說了一晚的話。”
酒闌賓散,眾人魚貫而出。
葉法善天師看見李旦目不斜視,行步如風地從他眼前而過。
就在交會的一瞬間,李旦驟然迴過頭來,深深望了他一眼。
那英氣上揚的劍眉下,一雙黑似鬆墨的眸子,猶如一潭秋水,清淨無塵,又深不見底。
時光凝結的那一刻,一瓢秋水,從他眼眸裏潑出,全部傾灑在了葉法善天師的身上。
叔侄倆走出麟德殿,諸位弟子正等候在不遠處。
大明宮內疏風過耳,皓月盈懷,清氣揚揚,翛翛自得。眾人緩步穿行在鳳樓龍闕間。
葉靜能法師走在最前麵,兩位弟子蜷縮著身子,緊跟其後,腳邊幾縷影子搖搖晃晃,一路跟隨著他們。
知厚不善言語,為人勤勉自律、安分守常,深受師父的信任和器重。
另一位弟子名喚無虞,是他來長安之後收入門下的,年紀與知厚差不多,據說是城陽公主的外甥。
出生貴族世家,無虞有些傲世輕物,說起話來,不知輕重。
葉法善天師跟在後麵,聽到他嘟囔道: “師父,您博學多才、法術高強,不僅為一觀之主,還是東宮太傅,聲名赫赫。”
“那又如何?”
“師兄沒來長安,陛下就封他為元真護國天師。迴到長安,未建寸功,又讓他住持大內道場,這著實有點不公平啊!”
“不可胡說!玄都觀也是長安著名的皇家道觀。朝廷許多重要的祈福、追福儀式,都是在這裏舉行的!”葉靜能法師輕喝道。
當年,隋文帝楊堅命營新都副監宇文愷在龍首山置建都邑,長安所有規劃,皆出其手。
朱雀大街南北盡郭,有六條高坡,象乾卦六爻。
九一龍首原,為“潛龍騰淵”之地,此地為禁地;九二“見龍在田”之地,置宮殿,作為帝王之居;九三之地“君子乾乾”,立百司,以應君子之數。九四之地“或躍在淵”,為達官貴胄、尋常百姓居住。
而九五貴位,屬於“飛龍在天”之地,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能居住的,所以,宇文愷在此處立玄都觀和興善寺鎮之。
九六之地在少陵原一帶、為“亢龍有悔”之地,六爻高崗末端,應和“物極必反,盛極必衰”之象。帝王高官死後,由陽轉陰,高陵大塚多埋葬於此。
無虞的嘴噘得更高了。
“師父,玄都觀再好,也隻是外道場,地位怎可與內道場比擬?”
大內道場是皇宮裏最重要的道觀,朝廷各類修齋設醮活動,如設壇祈福、祈雨止雨、禳災卻敵、設禁除妖,還有授籙、講經等等,基本都在此舉行。
能住持大內道場的道士,地位自然是非常崇高的。
由於身份的限製,大內道場的住持一般不會長時間居住在宮廷內禁,大多是在結夏時入內,或臨時應請入內道場行道。
葉法善天師能得到長駐禁內的恩賜,的確是非常罕見的。
葉靜能法師感覺自己嚴重低估了侄兒在天皇心中的分量,以及他在長安玄門的巨大影響力。
此刻,來自侄兒的壓力,讓他心慌撩亂,如鯁在喉,甚至有點喘不上氣來的感覺。
盡管心裏有點不快,但他仍然不動聲色地嗬斥了弟子的抱怨。
“你師兄不是尋常道士,曾為朝廷效力多年,陛下對他恩寵如舊,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
李治天皇供養過眾多知名的道士,如孫思邈、潘師正、劉道合、張果、王希夷、明崇儼等等,個個都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大德高道。
在楊隋時期,葉靜能法師也曾是長安玄門的群龍之首。
重迴長安一年,他很快獲寵二聖,沐浴聖恩,還被武照天後親自任命為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的學業。
身居北鬥之尊,自詡能與這些大德高道比肩齊聲。
如果此時,讓他在侄兒麵前紆尊降貴,心裏必定是不痛快的。
葉法善天師有些許尷尬,走到師叔麵前,叉手道:“師叔,今夜還早,侄兒不打算迴玄都觀了,現在就去三清殿收拾一下。”
葉靜能法師默默地注視他片霎,點了點頭,溫聲道:“那你去吧,師叔就不留你了。”
目送師叔遠去,他才啟步向北。
澄懷緊走幾步,追上師父,道:“師父,弟子覺得師叔祖有些不開心了。”
“不會的,師叔祖襟懷灑落,哪裏是如此狹窄之人?”葉法善天師當即駁斥了澄懷的話,故意岔開了話題,“明日三清殿收拾妥當了,師父準許你兩日假期,迴家探望父母。”
“太好了!謝謝師父!”澄懷歡欣雀躍起來,“弟子很多年未見到他們了。”
走到太液池之北,快到玄武門時,一眼望去,那座最高大的建築,就是三清殿。
太液池東北角,還有一座太上玄元皇帝廟,夜常燃燈,旦常香火,供奉著老子李耳的尊位。
碧瓦朱甍、層樓疊榭,三清殿不僅是大明宮最大的禁內道場,也是長安最華麗的道觀。
站在四丈多高的高台上,仰頭望去,四角飛簷高高挑起,飛出雲表,一派皇家風采。
葉法善天師涉階而上,走進熟悉的三清殿山門,見到三座主殿,依次是山門殿、三清殿、玉皇殿。
三清殿東北有文昌殿、祖師殿、三官殿。西北有藥王殿、救苦殿、鬥姆殿。
主殿三清殿內,點著零星幾盞燭火,幽暗疏落,闌珊將盡。
微光中,依稀可見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高坐在神位上。
他們仿佛正在默默地等待著他的歸來。
葉法善天師低聲道:“今夜,你們就簡單收拾一下,先安歇下來吧!”
“是!”三位弟子們答道。
眾人忙了半夜,將上下安排妥當,才各自歇下。
澄懷迷迷糊糊地正欲睡去,聽見有人窸窸窣窣地披衣起榻,點亮了榻前的燭火。
“子虛,你幹嘛起榻?”燭光太過刺眼,他用被子一角捂著自己的眼睛道,“是不是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就睡不著了?”
“不是,我突然想起,今日入宮半天,忘記喂養小鹿了。不知道它在蓮花天師盞中可還安好?去看一下,才睡得安穩!”
澄懷雖然十分困乏,還是跟著他下了榻。
“石清師弟睡著了。蓮花天師盞擺在偏殿,走過去要穿過一條長長的遊廊,我同你一起過去,發生什麽事情也好有個照應。”
“好,那我們走吧!”
兩人手持燭火出門,走到偏殿。
蓮花天師盞擺在殿中的幾案上,一縷月光斜照在盞中,玲瓏剔透,恍若一朵玉蓮,在黑暗中迎風開放。
子虛看見小鹿四腳朝天,躺在蓮蓬上,一動不動,心裏一驚,立刻衝上去,拍打起蓮花天師盞。
“醒醒!醒醒!我的小家夥,你是睡著了,還是生病了,還是怎麽了?”
澄懷舉起燭火,仔細看了一下,道:“中午入宮前,小鹿還是好好的,興許是睡著了吧?”
“不對!它每次睡覺,都是跪伏在蓮蓬上的,從來不會這樣四仰八叉地躺著,它一定是生病了,或者快要死了!”子虛心急如焚,泫然欲泣。
澄懷拍了拍蓮花天師盞,小鹿依舊紋絲不動。
“子虛莫急,師父睡在隔壁,我們讓他瞧瞧,小鹿到底怎麽迴事!”
兩人捧著蓮花天師盞,急急忙忙跑到師父的寢殿外。
“師父!師父!快開門!”
葉法善天師尚未睡下,聽見急促的敲門聲,過來開了門。
澄懷和子虛進入殿內,將蓮花天師盞放在案上,喘氣如牛。“師父,快來看看小鹿,它是不是死了?”
葉法善天師拿起蓮花天師盞,看了半天,搖了搖,小鹿幹癟的腦袋像一張葉子牌,也跟著悠悠地搖晃起來。
“你多久沒喂過它了?”
子虛想了想,道:“離開青田太鶴山洞天前,我給它灌過一盂青芝漿水。算起來,兩天一夜沒喂過它了。”
“難怪,蓮花天師盞中一滴青芝漿水都沒了。今夜,你要是不給它補上,恐怕就要一命嗚唿了!”
澄懷吃吃地笑了。
“感謝太乙救苦天尊!”子虛拍拍胸口,唿了一口氣,道,“幸好師父早點發現,不然,它這條小命,就要葬送在我的手裏了!”
葉法善天師道:“你取兩支青芝,榨取漿水,滋養一下,很快,它又會活蹦亂跳了!”
子虛抹了一下額頭的汗珠,叉手道:“是!我們馬上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