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空明淨,千峰一色,一群仙鶴翔集於青田太鶴山洞天,白羽疊霜,浮影交橫,聲聲清唳劃破了長空。


    大唐江南道腹地,多奇山異水,尤其是括州括蒼一帶,放眼望去,入目皆是嫵媚青山。


    道家地上仙境,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修道者,須幾經洪爐試煉,功德圓滿,方可成道為仙,居於神仙洞府或壺中天地。


    青田太鶴山洞天何時被列為道家三十六小洞天之一,誰也不得而知。


    看那溪上風清月白,山中鳥語花香,田間青芝葳蕤,可知此地,必是隱士高人絕俗避世的聖地。


    微雨初歇,太鶴山混元峰上山色空蒙,風煙俱淨,翠色落在眼底,仿佛能掐出水來。


    一個身影從白鶴洞裏徐徐而出,遠遠望去,鬆形鶴骨,軒然霞舉。


    那人頭戴一頂鬆翠色上清蓮花束髻冠,別一支同色子午簪,兩鬢各垂一縷長發於胸前,淡淡一抹八字胡,下頜垂一縷長須,顯得器宇不凡。


    身著一襲沈香茶色直襟寬袖褙子,領口鑲一寸穹灰色寬邊,腰係同色纓帶。褙子長至小腿,底下露出一雙玄青色的平步履。


    棲隱於此的,是大唐著名道士葉法善天師。


    群鶴還在空中翔集,仿佛是從薛稷的《啄苔鶴圖》中飛出來的。


    上古時期,就有仙鶴巢於太鶴山混元峰上,年年生子,繁衍不息。這些仙鶴日啄青芝,夜飲仙露,與神仙一樣賴以永年。


    葉法善天師抬起略顯倦意的雙眸,望了飛鶴一眼,舉起雙臂,手托天理三焦,默運虛元,通幽洞微。


    山間雨後清氣,沁人心脾,身心得以洗濯,頓覺神清氣爽起來。


    “貧道一生以苦修為己任,修得七品靈人,潛行陰德,濟度眾生,在甌江流域廣開靈寶仙壇,傳道授真、點化世人。如今六十有四了,不知還能行道多少年呐!”


    他嘴裏喃喃自語著,收起三清指,兩儀合心,氣迴丹田,舉步往山崖邊走去。


    葉法善天師是括州鬆陽卯山人氏,祖上四世習隱,皆有攝養占卜之術,在江南一帶小有名氣。


    按常理來說,出身於上真世家,將來,他也會繼承衣缽,成為父親那樣的火居道士。


    為鄉人飛符治病,厭劾鬼神,收一些香火錢和功德錢,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日子不會差到哪裏去。


    年少時,父母突然病故,撒手離開了人世。


    子承父業是最便捷的出路。於是,他開始遊曆名山大川,遍訪高道名師。


    入天台、四明;曆會稽、天目;涉天柱、姑蘇、句曲;遊洞庭、衡霍諸嶽;過劍水、登赤城、尋羅浮勝跡。


    經過三十多年的勤修苦練,融攝上清茅山法脈、太清正一法脈、太上洞淵法脈、西山淨明法脈,葉法善天師集各家之長,修成仙家正果,成為譽滿天下的大德高道。


    世人皆知他是人間真神仙,極少有人記得他的字是道元,道號是羅浮真人,一聲“葉天師”,便是最親切的稱唿。


    葉法善天師巍然佇立在混元峰山崖邊,身姿像一棵千年老鬆。


    遠山綿延起伏,淡若水墨,半浮於浩渺無際的雲海上。悠悠一脈甌江,在千岩萬壑之間蜿蜒穿梭,碧水兀自東流。


    凜凜目光,由遠及近。


    他輕輕揮舞手中的太乙拂塵,仰天長嘯一聲。


    清越的嘯聲如波濤湱然,在山林間澹澹漾漾,風搖鬆枝,葉尖的晨露簌簌落下。


    數隻神姿綽綽、清霜白羽的仙鶴聽到嘯聲,從秋空中疾飛而來,圍繞著他交頸而翔,清唳不止。


    領銜的仙鶴盤桓數匝,款款收了羽翅,神采昂昂地降落在他的身邊。


    “馬來皆汗血,鶴唳必青田。”葉法善天師輕撫那修長的玉頸,“青田之鶴,軒軒仙姿,多少詩人為你們作詩作賦,讓你們多了一個雅人韻士的身份。”


    一聲清唳,似乎很認可他的說法。


    這隻仙鶴名喚烏翎,是葉法善天師的坐騎,也是混元峰上年紀最大的仙鶴。


    它丹頂承日,頸腿亭亭,素儀翩翩。喉頰頸處,暈染淺淺水墨,尾羽霜翎不染,翼尖幾排飛羽卻像潑了焦墨似的烏黑發亮。


    千年清迥明心,青芝玉露滋養,早已位列天上仙籍。


    “烏翎,你知道在大唐,誰最會畫鶴嗎?”葉法善天師道。


    它不會說話,隻是歪了一下長頸,等待著答案。


    “世人言鶴必稱稷,薛稷是大唐畫鶴名家。我在長安見過他的《啄苔鶴圖》,畫中六隻仙鶴,頂之淺深,氅之黧淡,喙之長短,脛之細大,膝之高下,皆形神兼具,唿之欲出,不愧是神品之作!”


    一陣細碎而急促的腳步聲響起。


    群鶴受到驚嚇,唿啦啦地全部飛去了,隻剩下烏翎立在原處。


    有個稚嫩的聲音喊道:“師父,您至日閉關,仙鶴們就遁跡不見了。剛一出關,這些仙鶴又聞聲而來,翔集於空中。您與它們,可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啊!”


    翠竹掩映的山徑上,出現一位小道童。


    走近了,才看清楚他穿著一件月影白色交襟道衫,同色束腳長褌,發髻上束著一根皂色羅纓,腳蹬一雙胡桃色布履,身姿輕盈如燕。


    看起來,年紀不過六七歲。


    葉法善天師輕撫長須,拍了拍烏翎的朱冠。一聲纖婉引吭,振羽飛去,轉眼成了浮影一點。


    “鶴為一品神鳥,通天地、知玄黃,乃是清虛妙物,可以高人隱士之禮相待。我們為人,也要做個清虛者,清為清其心源,虛為虛其口海,切不可粗魯暴戾!”


    “是!石清牢記教誨!師父,您是因為喜歡這裏的仙鶴,才來到太鶴山洞天的嗎?”


    葉法善天師手指遠方道:“昔日,師父披蓑戴笠,訪賢天台,一個人輕舟急槳,沿著這條清冽的甌江順流而下。途經此處,係舟上岸,慕名遊覽了這處洞天福地。”


    “聽清溪觀的老道說,當您登上混元峰,看見鬆蔭滿澗,落花迷徑,山壑清風不絕,白雲隨步而起,更有數十隻仙鶴,口銜青芝,翩然而來,仿佛在迎接您這個遠道而來的客人!”


    “這裏的山容水色,處處令人癡迷。師父當即發願,學道歸來,一定要在太鶴山洞天岩棲穀隱。”


    “龍朔三年,您被召入長安宮中,侍於帝王之側。師父拋下繁華,最終還是迴到了這裏。”


    葉法善天師的唇邊浮起一絲笑意。


    “那時候,師父四十七歲,生性恬淡寡欲,隻想棲遲林泉之下,做一隻自由自在的閑雲孤鶴。侍君五年後,辭別長安,重新迴到江南,晏息於太鶴山洞天。”


    “時光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掐指一算,您從長安歸來,悠悠十二載已經一晃而過了!”


    葉法善天師的目光追逐著秋空中那點浮影,嘴裏輕聲道:“石清,師父閉關三月,你與師兄們,每日可殷勤讀書習道?”


    “大師兄每日督促我們研讀道家經典,學習卜辭、符籙、胎息、打坐,還有操琴、習劍,樣樣都不曾懈怠。我們期望與師父一樣,早日遹開道脈呢!”


    葉法善天師卻搖了搖頭。


    “為師三位弟子,就屬你領悟能力差些。學道三年,一事無成,要是真的有你所說的那樣勤快,何愁道脈不開呢?你啊,要好好和兩位師兄學學!”


    石清羞澀地低下了頭。“師父,我也用功學習了,無奈天資愚鈍,樣樣功課都比不過他們!”


    “不要拿天資說事,你並不笨拙,小小年紀,就會一手雕刻技藝,雕什麽像什麽。好好努力,勤能補拙,終會有收獲的!”


    麵對這種不開竅的弟子,做師父的隻能好言相勸。


    “是!”石清嘴裏迴應著,伸手從袖子裏掏出一隻匣子,遞給師父,“弟子剛才下山,在丹山門外遇見獵戶張德良,他說,一個月前家中喜得麟子,今日上山捕獵,給他娘子補補身子,還托我給您帶幾隻喜蛋、喜果,紅豔豔的,很是好看!”


    葉法善天師接過匣子,打開一看,裏麵裝著兩隻蘇木染紅的喜蛋,還有一些喜果、喜糖。


    闔上匣子,還給石清。


    “我們道士一生齋堂素食,不食葷腥,以生果、清泉充饑,連五穀十糧都得少吃,絕粒才能養性。這些東西,還是送給山下混元書廬的學子吃吧!”


    石清噘著嘴,滿懷失落,鬱鬱地把匣子塞到袖子裏去。


    “師父,張德良也是一片好意,隻想與我們分享他的喜悅而已!”


    小時候,石清寄人籬下,餓過肚子,隻有吃飽了,才會讓他有安全感。


    這麽好吃的喜蛋、喜果送給別人吃,心裏真有些舍不得!


    “喜得麟子,自然是好事。一年前,張德良求我賜他一張金符。他平時殺生過多,奸邪繞身,成婚多年一直未有子嗣。師父見他誠心誠意,便送了一張送子金符。”


    “所以,張德良投桃報李,送您東西表示感謝呢!”


    “既然心願達成,就要多多積善積德,不應該再行屠戮了!送不送東西,師父無所謂!”


    話音未落,又跑來兩位白衣小道,神情緊張,氣喘籲籲。


    “師父,師父,大事不妙!”


    “澄懷,發生何事了?你慢慢道來!”


    那位名喚澄懷的小道,是葉法善天師的大弟子,年紀比石清略長一些。


    他穩了穩情緒,低頭施了個叉手禮。


    “獵戶張德良在後山密林裏追捕幾隻白鹿。兩隻大鹿為了保護一隻小鹿,身中數箭,跌下懸崖,掛在半山腰的一株梅樹上,張德良為了撿鹿,不惜涉險爬下萬丈懸崖,結果……”


    “結果如何?”


    另一位小道名喚子虛。看樣子,也是驚魂未定。


    他惶惶地瞥了澄懷一眼,接著說道:“張德良失足跌下了山崖。小鹿見大鹿掉下懸崖,悲痛欲絕,縱身一躍,也跟著跳了下去,生死不明。師父,您趕緊去看看吧!”


    師徒四人急匆匆地沿著小徑下山,跑到混元峰後麵的絕壁下。


    張德良掉落在一塊石頭上,麵目全非,已經死去。


    他摔落時,把梅樹上的兩隻大鹿也帶了下來。蒼崖下,一片血腥,滿地翠羽般的的青芝,濺滿了斑斑駁駁的血痕。


    石清嚇得六神無主,下意識地摸了摸袖子裏的匣子。


    “無上太乙救苦天尊!”葉法善天師不忍直視,閉上了眼睛,右手指掐收魂訣,“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吉兇之事,皆出於身啊!”


    “師父,您快來看看,這隻小鹿還有一息尚存!”


    葉法善天師轉過頭,循聲望去,看見子虛在青芝叢中捧起一隻幼小的白鹿,小心翼翼地平放在石頭上。


    想必就是那隻跳崖的小鹿罷!他立刻走了過去。


    小鹿渾身呈梨白色,雙目緊閉,眉間隱隱約約有一朵潤紅色的祥雲紋,看起來還不到一歲。


    可惜它口鼻出血,意識全無,縱有一口氣在,也不過是遊絲一息了。


    葉法善天師搖了搖頭。


    “可憐的小家夥,它五髒六腑俱裂,一縷殘魂,不出片刻,即將滅去也!”


    “多漂亮的一隻小白鹿啊!”子虛心中湧起一陣憐惜,眼角的淚花快要掛不住了,“師父,您是人間真神仙,快救救它,說不定,它會活過來的!”


    葉法善天師喟然長歎。


    “善惡承負,天道循環;承者為前,負者為後。父輩造殺業,為何讓子孫受報呢?張德良死了,是解脫了,可他的孩子無辜蒙其過謫,成了沒有父親的孤兒。這隻小鹿,又做錯了什麽?要連傳其災啊!”


    子虛苦苦哀求道:“師父,它好歹也是一條生命,您一定要救救它!”


    葉法善天師沉吟了片晌,道:“澄懷,你去紫霞宮拿蓮花天師盞來!”


    澄懷應聲,急忙而去。


    不一會兒,取來一隻玉簪綠色的琉璃天師盞,輕而薄脆,光潤如玉。七瓣蓮花盞身,盞中躺著一支琉璃蓮蓬,蓮子飽滿,粒粒分明。


    葉法善天師伸手在小鹿的額間輕輕一揮,將其元神取出,放在蓮花天師盞中。


    “師父取小鹿的元神養在其中,如果它足夠堅強,大約三年,便可托生化形。至於是複生為一隻白鹿,還是修成人形,全靠它的造化了!”


    澄懷長長地唿了一口氣,道:“果然還是師父有辦法!”


    葉法善天師將蓮花天師盞交給子虛。


    “子虛,你最愛讀《莊子》,他說,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求善本不為名,但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之,勿以惡小而為之。你生性純良,有慈愛之心,為師很欣慰。今後,這隻蓮花天師盞就交給你保管了!”


    子虛抹去腮邊的淚痕,歡天喜地地接過琉璃盞。一隻晶瑩剔透的小白鹿,正安臥於琉璃蓮蓬上,雙目緊閉,一動不動。


    “師父,我該如何豢養小鹿的元神?”


    “太鶴山中多青芝,可安精魂,你每日采擷一支,萃取精華,日日滋養澆灌就可以了。師父空閑了,就會來幫它修複元神的,期待有一天,奇跡能發生吧!”


    子虛這才破顏一笑,頷首稱是。


    “這些肉身,皆已清滅,通知張家來領屍,三隻白鹿就地埋了。”葉法善天師道,“等你們處理完了,一起去清溪觀風吟殿,師父有要事告知!”


    說完,他的眉眼漸漸緊鎖起來,一個人踽踽離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洵並收藏開元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