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穿書後我對情敵一見鍾情了 作者:中二少女尹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者有話要說:
那幾個小人,其實是小精靈。
是獨孤家的長子獨孤飛從另一片大陸上抓到,托人捎迴來給妹妹玩的(帶房子)。
但是獨孤絮並不稀罕,於是扔到了秘境裏。
小人生活得非常舒服,他們就喜歡陰暗的山洞。
那個燈,其實是發光的岩石。
最新評論:
【看到這裏想說,幸好完結了,可以一次性看個爽】
【誒~沒看夠啊,大大加油】
【好看】
【今天真的好涼。。。】
【撒花花】
第27章 遇險
我平生未做錯事
宴羽看著安瑤走來走去探查關卡,正想把自己的難處說出來,安瑤卻突然抬手止住她的話頭,指著遠處的一道絕壁說道:“宴羽仙子,你看到那道石壁了嗎?”
宴羽抬頭去看,答道:“看到了。”
“那絕壁上有一道石門,應該就是這一關的出口了。這兒有兩條路,看樣子,你我各走一邊,同時做出選擇,才能把這關走通。現在我去那邊,你在這邊,到了選擇的地方,咱們商量之後再行事。”說完,安瑤就去了距離這裏三四米遠的一條路上。
宴羽順著兩人的位置往前看,果然看到兩人眼前各有一條由浮島連成的通路,除了浮島,通路四邊都是懸崖,要想到石壁那邊找出口,看來必定要兩人同時各走一邊才是。
她一肚子的話被硬生生憋了迴去。
可是試煉在前,她也不好再說什麽,隻好往前走了一步,看石桌上的謎題。
兩人的謎題是一樣的,隻要兩人都答對,通往下一個浮島的路才會開啟。
第一道題是:知人者智?
這題簡單,修道之人都知道,兩人同時迴答“自知者明”,腳下的石板果然延伸了出去。
安瑤看宴羽沒什麽問題,鬆了口氣。
兩人來到第二個石桌上,桌上第二道題是:善與真,何舍?意思是若一句話是善意的謊言,該不該說?
安瑤道:“留真。”
宴羽也道:“留真。”
道家有句話叫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凡事以真為先。再好聽的詞藻,一旦是謊話,就一文不值了。
兩人來到下一個石桌麵前,這次的題倒是簡單不少。
隻見那上麵寫著:人色汝,可殺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人喜歡你的美色,要不要殺掉他?
兩人說:“不殺。”
其實這個問題,是非常有名的一個典故,雖然不是道家的說法,但很多道家子弟都學過。不過石桌也沒問她們是什麽典故,直接就開啟了石板,讓她們通過了。
這個關卡好像是難易交替的,第四道題尤其難:是否嘉獎行善之人?
猛地一看,這題肯定是要答是。但這道題,難就難在,它的迴答偏偏是否。
宴羽倒是率先答:“否。”
安瑤朝她點了點頭,也迴答說:“否。”
要是按安瑤的觀念裏,做好事當然應該嘉獎,而且要大獎特獎。
但書中說得明白,道家講究做善行不留名,更別說嘉獎了。真要論起來,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一個人做了善行就有人嘉獎,那麽下次其他人做了善行,自然也該嘉獎,慢慢就會發展成沒有得到嘉獎的再也不做好事,到最後,做好事的越來越少,就沒有人肯白白的做好事了。
典型的主義變生意,劣幣驅良幣。
到了第五塊石板麵前,安瑤想:“完了,居然是這道題。”
她一直不記得這第五題是什麽。剛才走到這裏,才突然想起來。
這道題是:若救一人則死十人,該不該救?
安瑤看向宴羽,對方果然也一臉震驚。
這個問題,是非常經典的一個難題,別說是她們這種小孩子,就是把道家老祖叫出來,恐怕也要陷於兩難了。
宴羽顯然沒想到會是這道題。
她從小研習道家經書,對這種題也見過不少。一般來說,這並沒有什麽標準答案。
但這道題出現在這裏,必然有它的道理。
這道題,是要讓她們,在這裏,現場來個證道。
救一人,死十人。
宴羽問安瑤:“這道題,你怎麽選?”
安瑤剛要開口,就見石壁上顯出幾個大字:不準私相授受。
得了,黃牌。
安瑤隻好乖乖閉嘴。
宴羽也不敢再發一詞,考慮許久,說:“救。”
安瑤心說糟了,她這麽答,是錯誤的。
上善若水任方圓,她選擇隻做眼前的善事,是為小善。救了一人,而致十人死,小善卻為大惡,有為不如無為。
這道題的標準答案是:不救。
當然如果按安瑤的想法,她會選擇全救。
不管怎麽說,要看著人在自己麵前死去,她是做不到的。
不過書中宴羽選擇錯誤後並沒有出局,反倒另有奇遇。讀者也被她的善良感動,覺得她的真善美感動了秘境之神前來賜寶。
隻是當時和她一起走這條路的師兄就沒那麽好運了,他的出局,可以說是被宴羽牽連的。
而現在站在那個倒黴師兄位置上的,是安瑤。
宴羽隻要選擇救,那麽不管安瑤怎麽選擇,都會直接出局。
那幾個小人,其實是小精靈。
是獨孤家的長子獨孤飛從另一片大陸上抓到,托人捎迴來給妹妹玩的(帶房子)。
但是獨孤絮並不稀罕,於是扔到了秘境裏。
小人生活得非常舒服,他們就喜歡陰暗的山洞。
那個燈,其實是發光的岩石。
最新評論:
【看到這裏想說,幸好完結了,可以一次性看個爽】
【誒~沒看夠啊,大大加油】
【好看】
【今天真的好涼。。。】
【撒花花】
第27章 遇險
我平生未做錯事
宴羽看著安瑤走來走去探查關卡,正想把自己的難處說出來,安瑤卻突然抬手止住她的話頭,指著遠處的一道絕壁說道:“宴羽仙子,你看到那道石壁了嗎?”
宴羽抬頭去看,答道:“看到了。”
“那絕壁上有一道石門,應該就是這一關的出口了。這兒有兩條路,看樣子,你我各走一邊,同時做出選擇,才能把這關走通。現在我去那邊,你在這邊,到了選擇的地方,咱們商量之後再行事。”說完,安瑤就去了距離這裏三四米遠的一條路上。
宴羽順著兩人的位置往前看,果然看到兩人眼前各有一條由浮島連成的通路,除了浮島,通路四邊都是懸崖,要想到石壁那邊找出口,看來必定要兩人同時各走一邊才是。
她一肚子的話被硬生生憋了迴去。
可是試煉在前,她也不好再說什麽,隻好往前走了一步,看石桌上的謎題。
兩人的謎題是一樣的,隻要兩人都答對,通往下一個浮島的路才會開啟。
第一道題是:知人者智?
這題簡單,修道之人都知道,兩人同時迴答“自知者明”,腳下的石板果然延伸了出去。
安瑤看宴羽沒什麽問題,鬆了口氣。
兩人來到第二個石桌上,桌上第二道題是:善與真,何舍?意思是若一句話是善意的謊言,該不該說?
安瑤道:“留真。”
宴羽也道:“留真。”
道家有句話叫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凡事以真為先。再好聽的詞藻,一旦是謊話,就一文不值了。
兩人來到下一個石桌麵前,這次的題倒是簡單不少。
隻見那上麵寫著:人色汝,可殺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人喜歡你的美色,要不要殺掉他?
兩人說:“不殺。”
其實這個問題,是非常有名的一個典故,雖然不是道家的說法,但很多道家子弟都學過。不過石桌也沒問她們是什麽典故,直接就開啟了石板,讓她們通過了。
這個關卡好像是難易交替的,第四道題尤其難:是否嘉獎行善之人?
猛地一看,這題肯定是要答是。但這道題,難就難在,它的迴答偏偏是否。
宴羽倒是率先答:“否。”
安瑤朝她點了點頭,也迴答說:“否。”
要是按安瑤的觀念裏,做好事當然應該嘉獎,而且要大獎特獎。
但書中說得明白,道家講究做善行不留名,更別說嘉獎了。真要論起來,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一個人做了善行就有人嘉獎,那麽下次其他人做了善行,自然也該嘉獎,慢慢就會發展成沒有得到嘉獎的再也不做好事,到最後,做好事的越來越少,就沒有人肯白白的做好事了。
典型的主義變生意,劣幣驅良幣。
到了第五塊石板麵前,安瑤想:“完了,居然是這道題。”
她一直不記得這第五題是什麽。剛才走到這裏,才突然想起來。
這道題是:若救一人則死十人,該不該救?
安瑤看向宴羽,對方果然也一臉震驚。
這個問題,是非常經典的一個難題,別說是她們這種小孩子,就是把道家老祖叫出來,恐怕也要陷於兩難了。
宴羽顯然沒想到會是這道題。
她從小研習道家經書,對這種題也見過不少。一般來說,這並沒有什麽標準答案。
但這道題出現在這裏,必然有它的道理。
這道題,是要讓她們,在這裏,現場來個證道。
救一人,死十人。
宴羽問安瑤:“這道題,你怎麽選?”
安瑤剛要開口,就見石壁上顯出幾個大字:不準私相授受。
得了,黃牌。
安瑤隻好乖乖閉嘴。
宴羽也不敢再發一詞,考慮許久,說:“救。”
安瑤心說糟了,她這麽答,是錯誤的。
上善若水任方圓,她選擇隻做眼前的善事,是為小善。救了一人,而致十人死,小善卻為大惡,有為不如無為。
這道題的標準答案是:不救。
當然如果按安瑤的想法,她會選擇全救。
不管怎麽說,要看著人在自己麵前死去,她是做不到的。
不過書中宴羽選擇錯誤後並沒有出局,反倒另有奇遇。讀者也被她的善良感動,覺得她的真善美感動了秘境之神前來賜寶。
隻是當時和她一起走這條路的師兄就沒那麽好運了,他的出局,可以說是被宴羽牽連的。
而現在站在那個倒黴師兄位置上的,是安瑤。
宴羽隻要選擇救,那麽不管安瑤怎麽選擇,都會直接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