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從不缺少忠臣,有的敢諫直言、忠君為國,有的心係社稷、憂國憂民,有的濟危解困、清正廉明,每當讀到這些忠臣故事,都會心生敬佩,作為這些朝廷“頂梁柱”的家屬,在他們跌落政壇、蒙冤赴死的時候,他們的妻妾、兒女將會經曆什麽?


    1399年是明朝建文帝登基的第二年,燕王朱棣在北京起兵反叛,建文帝則派李景隆率領大軍討伐。建文帝在軍隊數量、輿論聲勢等多方麵都占據著優勢,統軍將領李景隆更是武將世家,他的父親是明朝名將李文忠,在這場實力“一邊倒”的對抗中,李景隆並沒有展現“將門虎子”的能耐。


    在鄭村壩之戰中,李景隆率領的五十萬大軍,被朱棣的一萬精兵擊潰,隨後爆發的白溝河之戰中,李景隆再次大敗,建文帝辛苦送上來的給養物資全部歸朱棣所有。


    1400年,朱棣在濟南城外又一次擊敗李景隆,濟南城也陷入朱棣的包圍之中。此時,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人站了出來,他就是鐵鉉。


    當李景隆在前線作戰時,鐵鉉就負責為北伐大軍轉運糧草,就是這樣一位糧草官,在濟南城即將陷落的危急時刻,果斷前往濟南孤城,誓死抵抗叛賊朱棣,守衛大明城池。


    兩個月後,朱棣命令部將向濟南城中射出一封勸降書,很快,朱棣就收到鐵鉉的迴信,朱棣打開一看竟然是“周公輔佐成王”的故事,用意很明顯,鐵鉉反勸降朱棣效仿周公,全心全意輔佐侄子建文帝。


    憤怒的朱棣知道勸降不成,立即命令軍隊攻城,但是鐵鉉帶領城中將士頑強守城,濟南城始終沒有被攻破。就這樣,朱棣在濟南這裏連續耗了三個月,始終不見效果。


    為了速戰速決,朱棣決定效仿秦將白起,將黃河大堤掘開豁口,引導黃河水衝垮濟南城。鐵鉉得知後焦急萬分,經過一夜的慎重考慮,他決定出城向朱棣詐降,並且設計殺死朱棣。


    朱棣太渴望占領濟南城,因此沒有識破鐵鉉的詐降計謀,結果在進入城門的時候,城門上的鐵閘突然落下,砸中朱棣坐騎的頭,朱棣這才反應過來,迅速換馬撤迴軍營,這是朱棣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隨後,朱棣利用大炮轟炸濟南城,在火藥的威懾下,鐵鉉幾乎要守不住了。正在緊要關頭,他突然心生一計,將明太祖朱元璋的巨幅畫像掛在城牆上,同時手寫朱元璋牌位供奉在城樓上。


    朱棣起兵本來就是非正義的,如果朝著父親畫像和牌位開炮,一定會被天下人恥笑。無可奈何的朱棣隻能放棄炮擊濟南,不過,朱棣以及身邊的謀士也不是吃素的,建議他繞過濟南直撲建文帝所在的都城。


    1402年,朱棣兵臨南京城下,李景隆主動打開城門迎接朱棣,建文帝在宮廷大火中銷聲匿跡,而朱棣則登基稱帝,明朝正式進入朱棣時代。已經成為永樂大帝的朱棣,率軍迴頭攻打濟南,鐵鉉雖然死戰不降,但終究抗不過人多勢眾,被朱棣俘虜押送至都城。


    麵對朱棣的酷刑恐嚇,鐵鉉始終堅持寧死不屈,破口大罵朱棣是不忠不孝之人。在《明史》中記載,鐵鉉被朱棣淩遲處死,在其他史料中有“鐵鉉被朱棣下油鍋”的說法,據說鐵鉉血肉盡失、僅剩骨頭時,仍然站著不倒,誓死不屈服。


    不管是哪種記載,可以肯定的是,鐵鉉最後的下場非常悲慘,他也是明朝忠臣官員“文死諫、武死戰”的縮影。


    那鐵鉉去世後,他的妻女家人結局如何呢?鐵鉉的父母被發配到遙遠的海南,古時候被發配到海南基本意味著客死他鄉,再也難以迴到中原故土。鐵鉉的兩個兒子,老大被發配邊疆充軍,老二被罰為賤籍奴隸,後來因遭受虐待去世。


    當鐵鉉去世的時候,他的結發妻子楊氏隻有35歲,女兒鐵秀英隻有四歲,母女兩人全部被關進教坊司。教坊司在唐朝時期是管理宮廷音樂的,但是到了明朝變成官家風月場所,明朝罪犯的妻女很多都是在這裏“服刑”。


    賤籍是在比商人更低等的人,除非遇到皇帝頒發詔書特赦,否則永遠都是賤籍,並且這種賤籍還是世代傳遞的。古代對賤籍能夠從事的行業也有限定,比如歌妓、伶優、乞丐等,賤籍人口在社會上備受歧視,不能參加朝廷的科舉選拔,更不可能做官,也不能選擇良民進行婚配。


    一旦進入教坊司,尤其是那些無權無勢,沒有靠山的弱勢女子,平日裏受到欺負淩辱是常事,在這裏的生活可謂淒慘。在《立賢摘錄》中有這樣的記載,“奉聖旨分付上元縣抬出門去,著狗吃了”,也就是說,教坊司裏麵的女子去世,直接被抬出門去喂狗。


    明朝時期處置“罪臣”妻女的辦法不僅有罰入教坊司,還有充軍發配邊關的,更甚者皇帝將這些女性賞賜給歸降的胡虜部族,她們的命運更加悲慘。


    1449年,明英宗在大臣的鼓吹慫恿下,禦駕親征討伐也先。沒想到的是,英宗在土木堡竟然被敵人俘虜,皇帝做了俘虜,朝野上下震驚不已、方寸大亂。在此關鍵時刻,竟然有人提出南遷都城的建議,主持兵部工作的於謙厲聲嗬斥,最終全權負責京城的防禦工作。


    在太後的支持下,於謙等人擁立明代宗登基稱帝,後來瓦剌始終沒能實現攻克明朝京師的計劃,於是將明代宗送迴,此舉導致後來明朝宮廷動亂。


    公元1457年,明代宗朱祁鈺病重,石亨、曹吉祥等人擁立太上皇英宗重新登上皇位,史稱“奪門之變”。石亨等人立即將於謙抓進監獄,隨後誣陷於謙有“不軌之心”,意圖謀反,起初明英宗有些猶豫,但扛不住身邊大臣的危言聳聽,最終將於謙在崇文門外斬首。


    朝廷派人來抄於謙的家,家徒四壁,任何值錢的東西都沒有,隻有正屋的房門緊閉,門上還掛著鎖,懷著期待的心情,抄家隊伍砸破房門卻傻了眼,屋中隻有明代宗賞賜給於謙的蟒袍、長劍。


    於謙曾經舉薦一位名叫陳逵的人,是他最後為於謙收了屍,到了第二年,於謙的養子於康將父親安葬在杭州的三台山。皇太後最初不知道於謙被斬首的事,知道後接連多日哀歎,據說明英宗都有些後悔了。


    於謙被斬首後,曾經有人提出要滅族,最終在眾多朝臣的爭辯中沒能實施,那於謙的家人結局怎麽樣呢?


    首先說於謙的妻子董氏,她在1446年就病逝了,去世比於謙要早。在董氏去世的前一年秋天,她曾經給於謙寫信,表示自己最近經常感到氣悶,並且越來越嚴重。


    然而於謙以為妻子是思念自己,催促迴家探望,才將“老毛病”說的嚴重了,忙於朝廷事務的於謙並沒有在意,自然也沒有迴家探望妻子。不曾想,第二年於謙接到妻子去世的消息,他頓覺懊悔不已,成為他心中永遠的愧疚。


    於謙在悼念亡妻的文章中說“我實負子,子亦含悲”,我們都知道於謙寫的《石灰吟》,但是於謙也寫下感人至深的“悼妻詩”,數量有11首之多。於謙對妻子感情深厚,充滿愧疚,跟隨自己幾十年時間,即使在自己“發達”之際,也從未享受哪怕好一點的生活,於謙終生沒有另娶他人。


    董氏為於謙生下一個兒子,名叫於冕,因父親於謙莫須有的罪名,他被發配到山西龍門,一直到1466年,他上奏皇帝請求為父親正名,明憲宗詔令為於謙平反。


    於冕的妻子邵氏,她同樣被連累,朝廷將她發配到山海關充軍。女性充軍邊疆隻能做些洗衣、做飯、漿洗縫補的活計,但是在軍營中,像她們這種賤籍身份的“罪臣”女眷,很難正常生存。


    土木堡之變後,在於謙全力守衛京師的時候,有位名叫範廣的名將一直幫助於謙固守北京,率領部下毫無膽怯地衝擊瓦剌軍隊,追殺到紫荊關,在明英宗時期一直受到重用。


    同樣是在奪門之變後,明英宗身邊的臣子誣陷於謙,一同被誣陷的還有範廣,他也被處死,臨死前對天大唿“於少保功在社稷,清名一世,尚且引頸受戮,範廣不過一介武夫,縱使冤枉,死亦何憾”,行刑現場很多人感動到落淚。


    範廣死後,朝廷查抄了他的家,範廣的妻子連同府邸全部被賞賜給瓦剌歸降的皮兒馬黑麻,範廣的兒子被發配到廣西駐守邊關,同樣是賤籍。


    縱觀曆史,“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現象有很多,但也有像於謙這樣的清廉之輩,即使身居高位也布衣素食,忠孝兩難全,這些忠臣將畢生才智獻給江山社稷,一旦身陷囹圄,家中妻兒也蒙受苦難、無法保全,他們身體力行的事跡背後,其實是一脈傳承的文化滋養,是不可或缺的精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禦龍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大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大叔並收藏禦龍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