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樁樁一件件,哪樣說瞎了她林氏姨娘林芝了?
「常寧!你別亂說!我和母親沒有如此!你倒是拿出來證據啊!」常雅舒沒想到常寧會如此不假思索的將事情說出來,無憑無據的,她怎麽敢?因此她一時間有些氣急敗壞,全然沒了適才的嬌弱,氣洶洶的指著常寧大喝。
然而她終究是低估了常寧,少女好似故意說這話就是為了引起她的憤怒,瞧見她一臉失色的模樣,笑意難得的爬上了眼角,看起來很是愉悅。
「哦~你們誣賴我不需要證據,我說真話反而需要證據了?」常寧摩挲著手上的長鞭,有一搭沒一搭的摔打在輪椅扶手上,「林姨娘就教的你這個嗎?」
「常寧,你如今翻不得身了,就要來拉我們母女兩個一起遭難嗎?」
常寧的眉目驀然一冷,透骨的寒意襲向林芝,教她有些後悔剛才的急躁,忙斂了剛才的鋒芒,小心翼翼的往一旁挪了挪。
這是常袁鬆第一次覺得婦人如此聒噪異常,往日的林氏雖然做事有些小家子氣,但好在掌家風格與早逝的大夫人頗有些相像,侍弄起來看著還算利索。
怎的今日這般無賴異常,偏在他最是心煩的時候來擾他。
但念在她往日也還盡心,說不得什麽,他隻能輕嘆一口氣,擺手道:「先出去,都出去,我要處理公務了。」
讓他安安靜靜把這個案件梳理清吧,可別再整日讓他看這些內眷中的勾心鬥角了!
林氏最善於審時度勢,見常袁鬆麵色疲倦帶著些怒意,忙就給常雅舒一個眼神示意,二人就好似受了天大的欺負一樣,委委屈屈的離開了正房。
走的時候還不忘話裏話外的同常袁鬆說些常寧的 * 壞話,著實有一種莫名的堅持,讓常寧都有些覺得自愧不如。
林氏母女一離開,正房內頓時便安靜了下去。
常寧頓了頓,手指摩挲著輪椅扶手上的紋路,輕聲道:「父親,林氏一直在掏府內中饋,你可知?」
常袁鬆案前寫卷宗落筆的手微頓,而後佯裝不在乎的道:「她母家近日有難,多領些份例沒什麽。」
這句話說完,常寧的臉色頓時沉了下去,她若有所思的打量著常袁鬆,好似想要從他緊繃的神情中看出些什麽。
她這個父親,其實什麽都知道,隻是不願意去管了,這與曾經在杳光縣內事必躬親的常縣令相比,宛如是兩個人一般。
她還記得在杳光縣的時候,父親是方圓百裏都知道的父母官。他可以為了百姓的生計整日整夜泡在田間地頭、鄉館農棧,也能在百忙中抽空出來給母親買簪子,給年幼的她買酥油甜糕。
那時他們杳光縣縣令常家,也是被無數人艷羨的家庭。
後來前朝大亂,宮闈出事,三皇子逼宮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沒想到失手錯殺了自己的親生父親、大燕的當今皇帝,宮中一片血流成河,宛如人間地獄。後年幼的準太子不知所蹤,三皇子被誅殺,朝堂換了風氣,先皇胞弟苑嶠暫接宮闈,稱為代皇帝。
而代皇帝執政第二年,父親就在杳光縣與定州節度使共同查獲了一起地方謀反案件,而那時正值朝中無新的朝員,父親就這麽升遷,舉家搬迴了京都。
再之後啊,父親盡忠職守,一路上進升遷攀爬至了三品侍郎之位,然後開始有人給父親送小妾、送玩物,幾個院中的姨娘都是旁人送來,父親不得不收的。
府中開始階級分明,南方水鄉生出來的柔弱母親開始遭人欺辱,父親整日專心朝政忽視了家庭,她慢慢衷心與武將風氣棄文從武,母親病臥榻前……
這一切都在無聲無息下進行著,一點點磨滅了曾經的歡聲笑語。
有時候常寧會想,若是一直待在杳光縣,一切是不是就不會變成這個樣子了?父親或許還如以前那般讓家裏人安心,母親仍是溫順可人的主母,她也不會走到現在這個地步了。
可一切總歸是迴不去的。
母親的離世和家中的變故,父親甘願相信一切是因為她從武導致族家惱怒,也不願去親自調查這一切的疑點,這就已經讓常寧對這個父親很失望了。
而從剛才父親有意偏袒林氏母女,她就知道一切不隻是單單迴不去那麽簡單了,這個父親,並不是曾經願意給她買酥油甜糕的父親了。
母親不是他唯一的女人,自己不是他唯一的女兒,也沒什麽難過的。
常寧終是有了些釋懷,語氣也懨懨的:「父親,林氏的問題你不管,那我就要管了,屆時鬧出些什麽大的問題,可就莫要怪女兒心狠手辣。」
「女兒,辭退。」她說罷沒有再給常袁鬆 * 一個眼神,轉著輪椅自顧的往屋子外頭行去,小寒就立在門口迎她,見她出來便扶上輪椅推她離開了。
輪椅碾過木板的聲音漸行漸遠,案桌前的常袁鬆終於宛如脫力一般,手中的筆垂直滑落桌上,在幹淨的紙張上留下極深的墨痕。
渾濁的淚水順著有些蒼老的臉頰滑落,跌在紙張上與墨痕融為一體,作出一副悲壯的抽象畫作。
常袁鬆想,若是可以,他也想極盡主君之責,為櫻兒、為阿寧,活的幹淨利落些。
可,他不能這麽做。
他與阿寧,也隻能兩厭。
第17章 強勢 一切總歸是要好起來的吧。
常寧迴到怡蓉水榭的時候府醫剛剛離開。
「常寧!你別亂說!我和母親沒有如此!你倒是拿出來證據啊!」常雅舒沒想到常寧會如此不假思索的將事情說出來,無憑無據的,她怎麽敢?因此她一時間有些氣急敗壞,全然沒了適才的嬌弱,氣洶洶的指著常寧大喝。
然而她終究是低估了常寧,少女好似故意說這話就是為了引起她的憤怒,瞧見她一臉失色的模樣,笑意難得的爬上了眼角,看起來很是愉悅。
「哦~你們誣賴我不需要證據,我說真話反而需要證據了?」常寧摩挲著手上的長鞭,有一搭沒一搭的摔打在輪椅扶手上,「林姨娘就教的你這個嗎?」
「常寧,你如今翻不得身了,就要來拉我們母女兩個一起遭難嗎?」
常寧的眉目驀然一冷,透骨的寒意襲向林芝,教她有些後悔剛才的急躁,忙斂了剛才的鋒芒,小心翼翼的往一旁挪了挪。
這是常袁鬆第一次覺得婦人如此聒噪異常,往日的林氏雖然做事有些小家子氣,但好在掌家風格與早逝的大夫人頗有些相像,侍弄起來看著還算利索。
怎的今日這般無賴異常,偏在他最是心煩的時候來擾他。
但念在她往日也還盡心,說不得什麽,他隻能輕嘆一口氣,擺手道:「先出去,都出去,我要處理公務了。」
讓他安安靜靜把這個案件梳理清吧,可別再整日讓他看這些內眷中的勾心鬥角了!
林氏最善於審時度勢,見常袁鬆麵色疲倦帶著些怒意,忙就給常雅舒一個眼神示意,二人就好似受了天大的欺負一樣,委委屈屈的離開了正房。
走的時候還不忘話裏話外的同常袁鬆說些常寧的 * 壞話,著實有一種莫名的堅持,讓常寧都有些覺得自愧不如。
林氏母女一離開,正房內頓時便安靜了下去。
常寧頓了頓,手指摩挲著輪椅扶手上的紋路,輕聲道:「父親,林氏一直在掏府內中饋,你可知?」
常袁鬆案前寫卷宗落筆的手微頓,而後佯裝不在乎的道:「她母家近日有難,多領些份例沒什麽。」
這句話說完,常寧的臉色頓時沉了下去,她若有所思的打量著常袁鬆,好似想要從他緊繃的神情中看出些什麽。
她這個父親,其實什麽都知道,隻是不願意去管了,這與曾經在杳光縣內事必躬親的常縣令相比,宛如是兩個人一般。
她還記得在杳光縣的時候,父親是方圓百裏都知道的父母官。他可以為了百姓的生計整日整夜泡在田間地頭、鄉館農棧,也能在百忙中抽空出來給母親買簪子,給年幼的她買酥油甜糕。
那時他們杳光縣縣令常家,也是被無數人艷羨的家庭。
後來前朝大亂,宮闈出事,三皇子逼宮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沒想到失手錯殺了自己的親生父親、大燕的當今皇帝,宮中一片血流成河,宛如人間地獄。後年幼的準太子不知所蹤,三皇子被誅殺,朝堂換了風氣,先皇胞弟苑嶠暫接宮闈,稱為代皇帝。
而代皇帝執政第二年,父親就在杳光縣與定州節度使共同查獲了一起地方謀反案件,而那時正值朝中無新的朝員,父親就這麽升遷,舉家搬迴了京都。
再之後啊,父親盡忠職守,一路上進升遷攀爬至了三品侍郎之位,然後開始有人給父親送小妾、送玩物,幾個院中的姨娘都是旁人送來,父親不得不收的。
府中開始階級分明,南方水鄉生出來的柔弱母親開始遭人欺辱,父親整日專心朝政忽視了家庭,她慢慢衷心與武將風氣棄文從武,母親病臥榻前……
這一切都在無聲無息下進行著,一點點磨滅了曾經的歡聲笑語。
有時候常寧會想,若是一直待在杳光縣,一切是不是就不會變成這個樣子了?父親或許還如以前那般讓家裏人安心,母親仍是溫順可人的主母,她也不會走到現在這個地步了。
可一切總歸是迴不去的。
母親的離世和家中的變故,父親甘願相信一切是因為她從武導致族家惱怒,也不願去親自調查這一切的疑點,這就已經讓常寧對這個父親很失望了。
而從剛才父親有意偏袒林氏母女,她就知道一切不隻是單單迴不去那麽簡單了,這個父親,並不是曾經願意給她買酥油甜糕的父親了。
母親不是他唯一的女人,自己不是他唯一的女兒,也沒什麽難過的。
常寧終是有了些釋懷,語氣也懨懨的:「父親,林氏的問題你不管,那我就要管了,屆時鬧出些什麽大的問題,可就莫要怪女兒心狠手辣。」
「女兒,辭退。」她說罷沒有再給常袁鬆 * 一個眼神,轉著輪椅自顧的往屋子外頭行去,小寒就立在門口迎她,見她出來便扶上輪椅推她離開了。
輪椅碾過木板的聲音漸行漸遠,案桌前的常袁鬆終於宛如脫力一般,手中的筆垂直滑落桌上,在幹淨的紙張上留下極深的墨痕。
渾濁的淚水順著有些蒼老的臉頰滑落,跌在紙張上與墨痕融為一體,作出一副悲壯的抽象畫作。
常袁鬆想,若是可以,他也想極盡主君之責,為櫻兒、為阿寧,活的幹淨利落些。
可,他不能這麽做。
他與阿寧,也隻能兩厭。
第17章 強勢 一切總歸是要好起來的吧。
常寧迴到怡蓉水榭的時候府醫剛剛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