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納新
諸天領主路之從1188開始 作者:演義唐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邢承恩對這次的事情很警惕,才兩萬人就開始有人聚團鬧事,邢承恩決定學習抗大經驗,夜校搞起來。
這些鬧事的人斷不能留,這些人就是不穩定因素。
《水滸傳》一書,邢承恩最憐王倫,最恨吳用,最厭林衝。
王倫沒有做錯什麽,他隻是在麵對一群虎狼的時候,書生氣太重,心不狠,手不辣,死得冤枉。
自古以來,做管理的人都知道,自己駕馭不了的人是最大的禍患,對於不聽話的人最一勞永逸的做法就是除掉他,以絕後患。
王倫看清了林衝、晁蓋的本性,卻沒有除掉他們,這是很可憐的。所謂慈不掌兵,他完全不應該心存僥幸。
可以這樣說,王倫的死在他決定留林衝開始就已經注定了,林衝是一個政治投機分子,他有一定的本事,一貫是欺軟怕硬,自己覺得自己比王倫高貴,武功又好,注定了是王倫集團的刺頭。
他又見風使舵,慕強奉承,在看到晁蓋他們來了以後,當夜就私通吳用。
從江湖道義來說,不顧收容之恩,吃裏扒外,令人咋舌。
土匪群裏出了林衝這種人,簡直是土匪的恥辱。
你們想,他跟晁蓋吳用初次見麵,就要殺了在他最走投無路時候收了他,還給他名分的王倫。
魯智深怎麽救的林衝,野豬林活命之恩,結果一個過意不去就把老魯賣了。
這種人,放之古今四海都可算薄情寡義了。
王倫作為梁山的地頭蛇,從自己前途的長期考慮,感受到了危機,但是應對危機的手段他卻沒有想好。
王倫不是錯在小氣,晁蓋劫了十萬生辰綱有的是錢,他作為江湖上黑幫老大,名聲在外,從者如雲。
這樣的人,聲勢如日中天,誰能駕馭得了?稍有不慎,就起反心。
那是隨時可能背後插刀的人,換做是諸位,你敢隨便結交嗎?
走江湖,最重要的是忠肝義膽,然而晁蓋這些人恰恰是一點忠肝義膽都沒有的,他們隻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肆意燒殺。
王倫是死於自己的仁,吳用的毒,林衝的蠢之下的。
在晁蓋他們上山以後,王倫先是熱烈歡迎的。
隨後聽到晁蓋一夥殺了許多官兵,隻是露出擔憂的神色。
然而這個時候,吳用是什麽反應?“小生略放片言,教他本寨自相火並”。
他竟然第一時間就是起的殺心!而且是借刀殺人。
在後麵吳用夜訪林衝,扇陰風點鬼火,最終撩撥得林衝怒氣騰騰,不仁不義殺了王倫。
從結果上來看,王倫的判斷全部都是準確的,林衝不可靠,晁蓋不堪收。
他擁有識人之明,但是他沒有晁蓋吳用的心狠手辣。導致自己死得不明不白。
晁蓋一夥上梁山,情形和張麻子進城差不多。當時,這夥人劫了生辰綱,捅了天大窟窿,實在是霸氣外露。
假如王倫也像林衝這樣下作,像吳用這樣毒辣,直接選斬首。
用蒙汗藥蒙翻林衝,晁蓋他們,然後一鼓作氣,要麽殺之拋屍梁山泊,要麽捆綁送到官府,小則繼續當大王,大則暴得榮華富貴。
但是他沒有那樣做,他想當然的維持場麵話,好酒好肉招待晁蓋他們,備好儀程,請其下山。
他想江湖規矩好聚好散,殊不知前一夜人家已經想好了怎樣取而代之。
王倫的錯在沒有本事,沒有實力,卻占了這麽大一塊風水寶地。
好比幾十年前,你一個無才無德的人突然間占據了一塊好地,一個礦山,一個煤礦,一個好的商鋪位置,甚至於娶了一個漂亮老婆。
這些你在小地方,都可能被人弄死,因為盯著你的資產的人太多了。
人在江湖不是你說了算的。
朱元璋弄死小明王,陳友諒弄死徐壽輝,就是水滸傳的真實寫照。
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麽部下要推趙老大做帝王,不從還不行,宋朝的黃袍加身,並不是虛構的。
因為大家跟著你是為了謀個前程,是謀個自在,沒實力的柴家小兒和一個寡母可壓不住。
哎呀,換自己碰到糟心事就想到黃袍加身,難怪趙老大明知道自廢武功也要選擇那麽幹,邢承恩都想這麽幹了。
讓顧平帶人去把相關鬧事人員都抓了,連夜審問,明天一早邢承恩要看到結果。
王進見顧平走了,開口說道:
“團練,這些人全是金國一個地方過來的,都是鄉裏鄉親,大家報團取暖本是人之常情,可是被有些心思不純的人利用,咱們需要防微杜漸,是不是從南方也收攏些人,全是一個地方的不好管理。”
“宋國也有流民?”
邢承恩好奇。
宋朝也是曆史上唯一一個從始至終執行募兵製的朝代。
災年的時候通過募兵收編大量的流民,降低農民起義的概率,穩定社會發展,這也是宋朝一直遵從的原則。
這種政策帶來的效果是十分好的,所以到了南宋的時候依舊使用的是這種政策,緩和了當時的社會矛盾。
到了宋高宗的時候,流民的吸收甚至是擴充到了整個軍隊都是由流民組成的。
邢承恩一直以為有這項政策的南宋是沒有流民的。
王進一解釋邢承恩才明白,吸收流民後,宋代的軍隊之中兵源開始充足起來,士兵的數量也是逐漸的增多,軍隊規模也是擴大。
但是,都是流民中的壯士被吸收掉了,其餘的老弱病殘的流民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
王進的意思是收攏這些人進來,可以分散一下人口構成。
老人好安排,這麽多的地完全夠他們種了,有穩定的生活他們就不會亂來。
少年進學堂學習幾年出來就都是邢承恩的學生,對邢承恩的信服度是最高的,從根上解決了隊伍的思想問題。
現代人認為古人一直都是“重男輕女”,其實在大宋朝不然,《陽穀漫錄》記載:北宋時期首都開封出現“中下之戶不重生男,生女則愛護如捧璧擎珠”的現象。
什麽意思呢?就是說中等收入以下的人家不重視生男孩,生了女孩視若掌上明珠。
造成這一奇怪現象的根源是,大宋朝上流社會的泛娛樂化十分猖獗,許多達官顯貴、富商地主豢養由歌姬、舞姬、樂人組建的私家歌舞團,從皇宮到貴族人家再到市井之間,大興欣賞歌舞飲酒娛樂之風。
中等收入以上者雖然比不上貴族富商,但也有眾多娛樂場所供其消遣。
娛樂業發達,就造就了大量的美女就業機會,社會上需求有姿色、善歌舞的美女,這就不難理解宋朝為何重女輕男了,很多低收入家庭想通過女兒改變貧困現狀。
到了南宋,重女輕男現象依然存在,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南宋杭州城“風俗尚侈,細民有女則喜,生男則不舉”,首都人崇尚奢靡,平民生了女兒非常高興,生了男孩竟隱匿不報甚至丟棄。
南宋中期,由於統治者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生不舉子或棄子,已經成為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好在一些地方官對於幼兒的收養問題甚是重視,他們采取了一係列辦法,希望將慈幼事業從一般的慈善機構中獨立出來。
王進的意思是南宋有很多這樣的男孩子,邢承恩可以大批買入一批,經過幾年的教育,這些人就是邢承恩的基本盤。
通過一些門路可以把南宋慈幼事業單位的幼兒們買迴來自己培養,人家換得銀錢收養更多的幼兒,這樣的產業鏈已經很成熟。
一些大戶人家招收這些孩子成為自己的家生子,這樣能保證忠心。
邢承恩這邊可以按一個學期為節點,大批買入一批少年,如此幾年之後這些孩子正式源源不斷的畢業,可以有效的幫助邢承恩穩固基本盤。
同時從其他地方引入流民來打散原來都是一個地方過來的隱患。
納新之舉很有用,流民來源太單一會產生問題,現在自己武力充沛可以壓一壓,之後呢?當軍隊和政務都是來自一個地方的人把持會怎樣?想想東林黨,他們就是在南宋起的苗頭!
多從其他方麵補充一下人口,把人口來源分散開來,以後的村子也要把人打散來安置,這些問題和邢國舉等五人商量一下提前做出安排來。
從其他地方移民的事情也做起來,王進有門路就快些去辦起來,正好學前班可以再開設起來。
王進領命後下去安排,這種事情需要悄悄辦,雖然南宋人市不少,但這種事情多少犯忌諱,大張旗鼓的不好。
其實南宋海商大多買入少年認義子,幫助海商貿易等等情況已經成為常態,各地官員也都知道怎麽迴事,所以私下裏這麽辦的人多了去了,無非是銀錢開路就好辦。
這就是官麵上禁止,下邊人卻都在做,好做不好說的事情,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悄悄辦了就是了。
買的少年幫自己辦事,為了安心帶上老的也說得過去,老弱能惹出什麽事?官員怕的是精壯,那些人才是鬧事造反的主力軍。
帶著老人的孩子不算什麽,悄悄辦了就是了。
這些鬧事的人斷不能留,這些人就是不穩定因素。
《水滸傳》一書,邢承恩最憐王倫,最恨吳用,最厭林衝。
王倫沒有做錯什麽,他隻是在麵對一群虎狼的時候,書生氣太重,心不狠,手不辣,死得冤枉。
自古以來,做管理的人都知道,自己駕馭不了的人是最大的禍患,對於不聽話的人最一勞永逸的做法就是除掉他,以絕後患。
王倫看清了林衝、晁蓋的本性,卻沒有除掉他們,這是很可憐的。所謂慈不掌兵,他完全不應該心存僥幸。
可以這樣說,王倫的死在他決定留林衝開始就已經注定了,林衝是一個政治投機分子,他有一定的本事,一貫是欺軟怕硬,自己覺得自己比王倫高貴,武功又好,注定了是王倫集團的刺頭。
他又見風使舵,慕強奉承,在看到晁蓋他們來了以後,當夜就私通吳用。
從江湖道義來說,不顧收容之恩,吃裏扒外,令人咋舌。
土匪群裏出了林衝這種人,簡直是土匪的恥辱。
你們想,他跟晁蓋吳用初次見麵,就要殺了在他最走投無路時候收了他,還給他名分的王倫。
魯智深怎麽救的林衝,野豬林活命之恩,結果一個過意不去就把老魯賣了。
這種人,放之古今四海都可算薄情寡義了。
王倫作為梁山的地頭蛇,從自己前途的長期考慮,感受到了危機,但是應對危機的手段他卻沒有想好。
王倫不是錯在小氣,晁蓋劫了十萬生辰綱有的是錢,他作為江湖上黑幫老大,名聲在外,從者如雲。
這樣的人,聲勢如日中天,誰能駕馭得了?稍有不慎,就起反心。
那是隨時可能背後插刀的人,換做是諸位,你敢隨便結交嗎?
走江湖,最重要的是忠肝義膽,然而晁蓋這些人恰恰是一點忠肝義膽都沒有的,他們隻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肆意燒殺。
王倫是死於自己的仁,吳用的毒,林衝的蠢之下的。
在晁蓋他們上山以後,王倫先是熱烈歡迎的。
隨後聽到晁蓋一夥殺了許多官兵,隻是露出擔憂的神色。
然而這個時候,吳用是什麽反應?“小生略放片言,教他本寨自相火並”。
他竟然第一時間就是起的殺心!而且是借刀殺人。
在後麵吳用夜訪林衝,扇陰風點鬼火,最終撩撥得林衝怒氣騰騰,不仁不義殺了王倫。
從結果上來看,王倫的判斷全部都是準確的,林衝不可靠,晁蓋不堪收。
他擁有識人之明,但是他沒有晁蓋吳用的心狠手辣。導致自己死得不明不白。
晁蓋一夥上梁山,情形和張麻子進城差不多。當時,這夥人劫了生辰綱,捅了天大窟窿,實在是霸氣外露。
假如王倫也像林衝這樣下作,像吳用這樣毒辣,直接選斬首。
用蒙汗藥蒙翻林衝,晁蓋他們,然後一鼓作氣,要麽殺之拋屍梁山泊,要麽捆綁送到官府,小則繼續當大王,大則暴得榮華富貴。
但是他沒有那樣做,他想當然的維持場麵話,好酒好肉招待晁蓋他們,備好儀程,請其下山。
他想江湖規矩好聚好散,殊不知前一夜人家已經想好了怎樣取而代之。
王倫的錯在沒有本事,沒有實力,卻占了這麽大一塊風水寶地。
好比幾十年前,你一個無才無德的人突然間占據了一塊好地,一個礦山,一個煤礦,一個好的商鋪位置,甚至於娶了一個漂亮老婆。
這些你在小地方,都可能被人弄死,因為盯著你的資產的人太多了。
人在江湖不是你說了算的。
朱元璋弄死小明王,陳友諒弄死徐壽輝,就是水滸傳的真實寫照。
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麽部下要推趙老大做帝王,不從還不行,宋朝的黃袍加身,並不是虛構的。
因為大家跟著你是為了謀個前程,是謀個自在,沒實力的柴家小兒和一個寡母可壓不住。
哎呀,換自己碰到糟心事就想到黃袍加身,難怪趙老大明知道自廢武功也要選擇那麽幹,邢承恩都想這麽幹了。
讓顧平帶人去把相關鬧事人員都抓了,連夜審問,明天一早邢承恩要看到結果。
王進見顧平走了,開口說道:
“團練,這些人全是金國一個地方過來的,都是鄉裏鄉親,大家報團取暖本是人之常情,可是被有些心思不純的人利用,咱們需要防微杜漸,是不是從南方也收攏些人,全是一個地方的不好管理。”
“宋國也有流民?”
邢承恩好奇。
宋朝也是曆史上唯一一個從始至終執行募兵製的朝代。
災年的時候通過募兵收編大量的流民,降低農民起義的概率,穩定社會發展,這也是宋朝一直遵從的原則。
這種政策帶來的效果是十分好的,所以到了南宋的時候依舊使用的是這種政策,緩和了當時的社會矛盾。
到了宋高宗的時候,流民的吸收甚至是擴充到了整個軍隊都是由流民組成的。
邢承恩一直以為有這項政策的南宋是沒有流民的。
王進一解釋邢承恩才明白,吸收流民後,宋代的軍隊之中兵源開始充足起來,士兵的數量也是逐漸的增多,軍隊規模也是擴大。
但是,都是流民中的壯士被吸收掉了,其餘的老弱病殘的流民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
王進的意思是收攏這些人進來,可以分散一下人口構成。
老人好安排,這麽多的地完全夠他們種了,有穩定的生活他們就不會亂來。
少年進學堂學習幾年出來就都是邢承恩的學生,對邢承恩的信服度是最高的,從根上解決了隊伍的思想問題。
現代人認為古人一直都是“重男輕女”,其實在大宋朝不然,《陽穀漫錄》記載:北宋時期首都開封出現“中下之戶不重生男,生女則愛護如捧璧擎珠”的現象。
什麽意思呢?就是說中等收入以下的人家不重視生男孩,生了女孩視若掌上明珠。
造成這一奇怪現象的根源是,大宋朝上流社會的泛娛樂化十分猖獗,許多達官顯貴、富商地主豢養由歌姬、舞姬、樂人組建的私家歌舞團,從皇宮到貴族人家再到市井之間,大興欣賞歌舞飲酒娛樂之風。
中等收入以上者雖然比不上貴族富商,但也有眾多娛樂場所供其消遣。
娛樂業發達,就造就了大量的美女就業機會,社會上需求有姿色、善歌舞的美女,這就不難理解宋朝為何重女輕男了,很多低收入家庭想通過女兒改變貧困現狀。
到了南宋,重女輕男現象依然存在,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南宋杭州城“風俗尚侈,細民有女則喜,生男則不舉”,首都人崇尚奢靡,平民生了女兒非常高興,生了男孩竟隱匿不報甚至丟棄。
南宋中期,由於統治者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生不舉子或棄子,已經成為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好在一些地方官對於幼兒的收養問題甚是重視,他們采取了一係列辦法,希望將慈幼事業從一般的慈善機構中獨立出來。
王進的意思是南宋有很多這樣的男孩子,邢承恩可以大批買入一批,經過幾年的教育,這些人就是邢承恩的基本盤。
通過一些門路可以把南宋慈幼事業單位的幼兒們買迴來自己培養,人家換得銀錢收養更多的幼兒,這樣的產業鏈已經很成熟。
一些大戶人家招收這些孩子成為自己的家生子,這樣能保證忠心。
邢承恩這邊可以按一個學期為節點,大批買入一批少年,如此幾年之後這些孩子正式源源不斷的畢業,可以有效的幫助邢承恩穩固基本盤。
同時從其他地方引入流民來打散原來都是一個地方過來的隱患。
納新之舉很有用,流民來源太單一會產生問題,現在自己武力充沛可以壓一壓,之後呢?當軍隊和政務都是來自一個地方的人把持會怎樣?想想東林黨,他們就是在南宋起的苗頭!
多從其他方麵補充一下人口,把人口來源分散開來,以後的村子也要把人打散來安置,這些問題和邢國舉等五人商量一下提前做出安排來。
從其他地方移民的事情也做起來,王進有門路就快些去辦起來,正好學前班可以再開設起來。
王進領命後下去安排,這種事情需要悄悄辦,雖然南宋人市不少,但這種事情多少犯忌諱,大張旗鼓的不好。
其實南宋海商大多買入少年認義子,幫助海商貿易等等情況已經成為常態,各地官員也都知道怎麽迴事,所以私下裏這麽辦的人多了去了,無非是銀錢開路就好辦。
這就是官麵上禁止,下邊人卻都在做,好做不好說的事情,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悄悄辦了就是了。
買的少年幫自己辦事,為了安心帶上老的也說得過去,老弱能惹出什麽事?官員怕的是精壯,那些人才是鬧事造反的主力軍。
帶著老人的孩子不算什麽,悄悄辦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