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學院
諸天領主路之從1188開始 作者:演義唐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在邢承恩的忙碌中來到了九月,琉求的各項建設才慢慢進入正軌。
相比於其它民族,華夏民族是最早點亮“水利灌溉”技能的民族,不像荷蘭人在琉求種水稻,還需要擔心水利的問題!
三個月的時間大片的農田開墾出來,農夫在地裏勞作,稻子長勢喜人,再有一個月就能收割了。
糧倉都已經提前建設好了,現在就等著收割稻子了。
這季稻子收割完成後,大家的心就會穩定下來,有糧食在手大家就不慌了,琉求的基業才算安穩。
甘蔗園也開辟了一大片,以後自己的甜蜜事業可以正式搞起來,而且甘蔗可以兩頭甜。
甘蔗汁產完糖後剩下的副產品就是糖蜜和糖稀,這些粘稠物味道刺鼻還有些苦,邢承恩搞出配方釀甜酒,也就是朗姆酒。
八斤甘蔗出一斤半糖蜜和糖稀,一斤半糖蜜出一斤酒,八斤甘蔗成本0.8文,人工成本10文,加上包裝成本,一斤酒成本需要十一文錢,成品一桶450斤。
以後自己直接論桶賣,而且海上航行也需要它。
朗姆酒不稀釋的話也能達到85度,就是甘蔗燒酒,和地瓜燒差不多,後來都是稀釋勾兌後降低度數才能飲用。
自己的酒類可以多一個品種,關鍵是它不需要糧食,這才是最重要的,成本低廉不要糧食,以後它會成為拳頭產品。
船廠那邊大體建造完畢,船塢裏已經鋪設好兩艘大飛的龍骨和肋骨,需要放置半年在進行後續的工作,張成帶人正在鋪設第三艘船的龍骨。
前兩個龍骨的鋪設還需要張成親自上手,第三根他讓手下的匠人操作練手,自己在邊上盯著。
碼頭已經建設的很完善,戰艦也能停進來了,海軍一營和二營的輪換也成常態。
工匠作坊除了蒸汽機和軍械作坊外其他部門都在配合船廠的造船工作,這麽多部門合作前期也是需要磨合。
邢承恩也願意這麽多部門合作,一個造船工業能鍛煉很多工匠,在流民中招聘了不少人當學徒工。
流民第一想選擇的是當兵,高工資很吸引他們,可惜篩選時刷掉不少人,身體素質不合格的隻能做其他選擇。
蒸汽機的初代機生產出來實驗過了,功效較差是肯定的,改進一型也生產了一台。
琉求煤田分布南自新竹縣,北至基隆海岸一帶,儲量約4.4億噸,煤層厚1~1.5米,且不穩定、埋藏深。煤質為褐煤和煙煤,適於作鍋爐燃料和煉焦。
琉求鈦鐵礦礦床都是濱海的砂礦床,主要有下列四區:
北部地區的萬裏至淡水:以磁鐵礦為主,含少量的鈦鐵礦。
西北部地區的淡水至苗栗通宵:以磁鐵礦和鈦鐵礦為主,並含有少量的鋯石。
西南部地區的北港至屏東:以鋯石為主,其次為鈦鐵礦,獨居石含量則有增加的趨勢。
東部地區的台東成功至東河隆昌:以磁鐵礦為主,鈦鐵礦含量較少。
邢承恩按小藝的提示在地圖上標注出來,附近的鐵礦石和煤炭也開采出來了,受限於奴隸的人數,產量很感人。
改進一型蒸汽機能帶動鍛機捶打鐵錠,武器也可以鍛打,鐵匠省了很多事,冷兵器可以做到大量生產。
未來礦井也可以安排上蒸汽機了,帶動傳送帶運東西要比人背出來效率高的多。
至於紡紗,現在的蒸汽機還不如水利機械厲害,南宋的水利機械發展很厲害,水利大紡車已經有了。
宋代在紡織生產中發明了三十二錠水力大紡車,這種新紡車,以水力取代手搖、腳踏;發展了紡綻數量,提高了紡織能力和織造速度。
它是一種水力驅動的麻紡合線機,這種水力大紡車是世界最早以水力為動力的紡織機械。
蒸汽機現在的熱量利用率太低了,白白浪費掉了一大部分熱量,分離式冷凝器正在解決中,一旦解決了能源浪費問題,蒸汽機就進入二代了,估計在很多領域可以使用。
蒸汽火車圖紙都有,但是現在不現實,總共才多大點地方就玩鐵軌和火車?
這是以後地盤大了才能玩的事,有了它才能更好的控製國家,不管是運兵運物資這才是硬實力。
等蒸汽機技術再成熟一些,邢承恩計劃上馬蒸汽拖拉機,大農場作業需要這種大型機械。
邢承恩看過視頻在19世紀美國有很多蒸汽拖拉機,凱斯公司的機器很有名。
還有人複刻出來有三十五噸重的大家夥,能拉十五米的犁,在大平原上跑起來開墾土地才是壯觀。
土地,永遠是世界上最稀缺的資源。
不僅有限,而且不會增長。
不過在1189年代的琉求,土地卻是最不值錢。
台南平原北起彰化,南至高雄,長180公裏,東西最寬處約 50公裏,麵積約 4500平方公裏,海拔在 100米以下,為濁水溪、大肚溪、北港溪、八掌溪、曾文溪等河三角洲組成的濱海平原。
海濱及西南部諸河下遊有沙丘分布。
平原耕地麵積約占台南平原總麵積的 70%,占全島耕地麵積的 40%。
另外,屏東平原為下淡水溪的衝積平原,東界中央山脈西麓斷層,西界阿裏山脈南端丘陵的東麓,南北長 50公裏,東西寬 25公裏,麵積約 1200平方公裏,為琉求第二大平原。
琉求西部平原土壤肥沃,盛產水稻和甘蔗。
台南和屏東兩大平原完全適合自己開展大型機械作業,唯獨注意的是台南還需要修建水利設施,這是自己未來的開展水利工程計劃的一部分。
嘉南平原特色是少雨、日照,早期許多地方仍為看天田(倚賴天候決定收成),直到嘉南大圳完工後,遂有“穀倉”之美稱。
烏山頭水庫的興築改變了一切。這座位於丘陵地,海拔不過百米的水庫,費時10年才完工。
它利用了山勢起伏的低窪山穀,建造了一座堅固的閘門,並修築一條引水隧道,將曾文溪的溪水導入山穀,匯集成一個龐大的蓄水庫。
水庫周遭山棱錯綜羅列,從高空鳥瞰,水庫如一株珊瑚。
它因而擁有一著名的別號:珊瑚潭,如今是琉求南部的重要風景區。
建水庫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灌溉農田。
為了讓每個農戶都能獲得水源,水庫下方的嘉南平原,出現了蜘蛛網般密布的水路,形成了著名的嘉南大圳。
此後,水庫裏的水,經由幹線、支線和末端的給水路,充裕地送到每一塊農地。
灌溉過的水,再經由各線路的排水渠,匯集後注入大海。
這樣活絡的給水路,綿密地出現於平原上,總長達公裏,等於環繞地球半圈。
這座水利工程曾經是東南亞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那都是後世利用工程機械完成的。
邢承恩計劃提出規劃來按步驟逐步完成,一點一點的做,最終完成這項工作。
工程完成後,到時候這裏養活千萬人輕輕鬆鬆。
當然靠現在萬人規模肯定玩不起這項工程。
自己需要的是移民,不斷的移民,有人口才能占住這片土地。
自己首先需要發展輕工業,這是因為於輕工業同重工業比較起來,需要的投資少、技術難度低,且資本周轉快,利潤迴報快。
後世各國在發展工業時,輕工業都是其工業化的第一步。
隻有經過一個長時期的發展過程,輕工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機械維修業以及製造業的發展,提升了技術水平的同時,企業利潤集中於銀行,這才輪到重工業,積累才開始逐漸轉到重工業中去,造成重工業發展的條件。
前期隻能靠自己利用輕工業產品賺取利潤來保證移民的順利進行,之後才是考慮重工業的時候。
可以在技術上做前期儲備,現在好高騖遠了,自己滿打滿算一萬三千人,除了農業生產需要的剩下全被船廠吸收掉,而且隨著造船的擴大,人遠遠不夠。
學員們的學前班也正式畢業,大家進入學堂階段。
學校還不正規,也是速成班,那個鬧事的書呆子也被安排當教書先生,不通政事教人識字應該能做到。
學校也分文武學院,語數外不說,格物、自然、思想品德和體育課必上。
文科會加重政務的實際操作,武科會加大軍事方麵的實際操作。
當然這隻是大類劃分,下麵會有很多細化科目,具體要根據需要做出調整,現在很多科目缺老師,就算開設也沒有用。
政事軍事都不擅長的還有技校分流,各個工種分得更細致,未來的產業工人肯定是缺的厲害,不愁消化不掉。
邢承恩主抓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未來需要,自己是考慮過建立一個組織的,當初從家族跟來的五人算是自家人,現在都身居管理職位,暫時是可信的。
軍隊已經成立了複興社團,邢承恩就是社主,其他先不說社主指揮槍就是鐵律。
未來學校的學生成長起來會跟著實習,先期成立學生會,之後入社,最終進入各個部門充當骨幹。
相比於其它民族,華夏民族是最早點亮“水利灌溉”技能的民族,不像荷蘭人在琉求種水稻,還需要擔心水利的問題!
三個月的時間大片的農田開墾出來,農夫在地裏勞作,稻子長勢喜人,再有一個月就能收割了。
糧倉都已經提前建設好了,現在就等著收割稻子了。
這季稻子收割完成後,大家的心就會穩定下來,有糧食在手大家就不慌了,琉求的基業才算安穩。
甘蔗園也開辟了一大片,以後自己的甜蜜事業可以正式搞起來,而且甘蔗可以兩頭甜。
甘蔗汁產完糖後剩下的副產品就是糖蜜和糖稀,這些粘稠物味道刺鼻還有些苦,邢承恩搞出配方釀甜酒,也就是朗姆酒。
八斤甘蔗出一斤半糖蜜和糖稀,一斤半糖蜜出一斤酒,八斤甘蔗成本0.8文,人工成本10文,加上包裝成本,一斤酒成本需要十一文錢,成品一桶450斤。
以後自己直接論桶賣,而且海上航行也需要它。
朗姆酒不稀釋的話也能達到85度,就是甘蔗燒酒,和地瓜燒差不多,後來都是稀釋勾兌後降低度數才能飲用。
自己的酒類可以多一個品種,關鍵是它不需要糧食,這才是最重要的,成本低廉不要糧食,以後它會成為拳頭產品。
船廠那邊大體建造完畢,船塢裏已經鋪設好兩艘大飛的龍骨和肋骨,需要放置半年在進行後續的工作,張成帶人正在鋪設第三艘船的龍骨。
前兩個龍骨的鋪設還需要張成親自上手,第三根他讓手下的匠人操作練手,自己在邊上盯著。
碼頭已經建設的很完善,戰艦也能停進來了,海軍一營和二營的輪換也成常態。
工匠作坊除了蒸汽機和軍械作坊外其他部門都在配合船廠的造船工作,這麽多部門合作前期也是需要磨合。
邢承恩也願意這麽多部門合作,一個造船工業能鍛煉很多工匠,在流民中招聘了不少人當學徒工。
流民第一想選擇的是當兵,高工資很吸引他們,可惜篩選時刷掉不少人,身體素質不合格的隻能做其他選擇。
蒸汽機的初代機生產出來實驗過了,功效較差是肯定的,改進一型也生產了一台。
琉求煤田分布南自新竹縣,北至基隆海岸一帶,儲量約4.4億噸,煤層厚1~1.5米,且不穩定、埋藏深。煤質為褐煤和煙煤,適於作鍋爐燃料和煉焦。
琉求鈦鐵礦礦床都是濱海的砂礦床,主要有下列四區:
北部地區的萬裏至淡水:以磁鐵礦為主,含少量的鈦鐵礦。
西北部地區的淡水至苗栗通宵:以磁鐵礦和鈦鐵礦為主,並含有少量的鋯石。
西南部地區的北港至屏東:以鋯石為主,其次為鈦鐵礦,獨居石含量則有增加的趨勢。
東部地區的台東成功至東河隆昌:以磁鐵礦為主,鈦鐵礦含量較少。
邢承恩按小藝的提示在地圖上標注出來,附近的鐵礦石和煤炭也開采出來了,受限於奴隸的人數,產量很感人。
改進一型蒸汽機能帶動鍛機捶打鐵錠,武器也可以鍛打,鐵匠省了很多事,冷兵器可以做到大量生產。
未來礦井也可以安排上蒸汽機了,帶動傳送帶運東西要比人背出來效率高的多。
至於紡紗,現在的蒸汽機還不如水利機械厲害,南宋的水利機械發展很厲害,水利大紡車已經有了。
宋代在紡織生產中發明了三十二錠水力大紡車,這種新紡車,以水力取代手搖、腳踏;發展了紡綻數量,提高了紡織能力和織造速度。
它是一種水力驅動的麻紡合線機,這種水力大紡車是世界最早以水力為動力的紡織機械。
蒸汽機現在的熱量利用率太低了,白白浪費掉了一大部分熱量,分離式冷凝器正在解決中,一旦解決了能源浪費問題,蒸汽機就進入二代了,估計在很多領域可以使用。
蒸汽火車圖紙都有,但是現在不現實,總共才多大點地方就玩鐵軌和火車?
這是以後地盤大了才能玩的事,有了它才能更好的控製國家,不管是運兵運物資這才是硬實力。
等蒸汽機技術再成熟一些,邢承恩計劃上馬蒸汽拖拉機,大農場作業需要這種大型機械。
邢承恩看過視頻在19世紀美國有很多蒸汽拖拉機,凱斯公司的機器很有名。
還有人複刻出來有三十五噸重的大家夥,能拉十五米的犁,在大平原上跑起來開墾土地才是壯觀。
土地,永遠是世界上最稀缺的資源。
不僅有限,而且不會增長。
不過在1189年代的琉求,土地卻是最不值錢。
台南平原北起彰化,南至高雄,長180公裏,東西最寬處約 50公裏,麵積約 4500平方公裏,海拔在 100米以下,為濁水溪、大肚溪、北港溪、八掌溪、曾文溪等河三角洲組成的濱海平原。
海濱及西南部諸河下遊有沙丘分布。
平原耕地麵積約占台南平原總麵積的 70%,占全島耕地麵積的 40%。
另外,屏東平原為下淡水溪的衝積平原,東界中央山脈西麓斷層,西界阿裏山脈南端丘陵的東麓,南北長 50公裏,東西寬 25公裏,麵積約 1200平方公裏,為琉求第二大平原。
琉求西部平原土壤肥沃,盛產水稻和甘蔗。
台南和屏東兩大平原完全適合自己開展大型機械作業,唯獨注意的是台南還需要修建水利設施,這是自己未來的開展水利工程計劃的一部分。
嘉南平原特色是少雨、日照,早期許多地方仍為看天田(倚賴天候決定收成),直到嘉南大圳完工後,遂有“穀倉”之美稱。
烏山頭水庫的興築改變了一切。這座位於丘陵地,海拔不過百米的水庫,費時10年才完工。
它利用了山勢起伏的低窪山穀,建造了一座堅固的閘門,並修築一條引水隧道,將曾文溪的溪水導入山穀,匯集成一個龐大的蓄水庫。
水庫周遭山棱錯綜羅列,從高空鳥瞰,水庫如一株珊瑚。
它因而擁有一著名的別號:珊瑚潭,如今是琉求南部的重要風景區。
建水庫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灌溉農田。
為了讓每個農戶都能獲得水源,水庫下方的嘉南平原,出現了蜘蛛網般密布的水路,形成了著名的嘉南大圳。
此後,水庫裏的水,經由幹線、支線和末端的給水路,充裕地送到每一塊農地。
灌溉過的水,再經由各線路的排水渠,匯集後注入大海。
這樣活絡的給水路,綿密地出現於平原上,總長達公裏,等於環繞地球半圈。
這座水利工程曾經是東南亞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那都是後世利用工程機械完成的。
邢承恩計劃提出規劃來按步驟逐步完成,一點一點的做,最終完成這項工作。
工程完成後,到時候這裏養活千萬人輕輕鬆鬆。
當然靠現在萬人規模肯定玩不起這項工程。
自己需要的是移民,不斷的移民,有人口才能占住這片土地。
自己首先需要發展輕工業,這是因為於輕工業同重工業比較起來,需要的投資少、技術難度低,且資本周轉快,利潤迴報快。
後世各國在發展工業時,輕工業都是其工業化的第一步。
隻有經過一個長時期的發展過程,輕工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機械維修業以及製造業的發展,提升了技術水平的同時,企業利潤集中於銀行,這才輪到重工業,積累才開始逐漸轉到重工業中去,造成重工業發展的條件。
前期隻能靠自己利用輕工業產品賺取利潤來保證移民的順利進行,之後才是考慮重工業的時候。
可以在技術上做前期儲備,現在好高騖遠了,自己滿打滿算一萬三千人,除了農業生產需要的剩下全被船廠吸收掉,而且隨著造船的擴大,人遠遠不夠。
學員們的學前班也正式畢業,大家進入學堂階段。
學校還不正規,也是速成班,那個鬧事的書呆子也被安排當教書先生,不通政事教人識字應該能做到。
學校也分文武學院,語數外不說,格物、自然、思想品德和體育課必上。
文科會加重政務的實際操作,武科會加大軍事方麵的實際操作。
當然這隻是大類劃分,下麵會有很多細化科目,具體要根據需要做出調整,現在很多科目缺老師,就算開設也沒有用。
政事軍事都不擅長的還有技校分流,各個工種分得更細致,未來的產業工人肯定是缺的厲害,不愁消化不掉。
邢承恩主抓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未來需要,自己是考慮過建立一個組織的,當初從家族跟來的五人算是自家人,現在都身居管理職位,暫時是可信的。
軍隊已經成立了複興社團,邢承恩就是社主,其他先不說社主指揮槍就是鐵律。
未來學校的學生成長起來會跟著實習,先期成立學生會,之後入社,最終進入各個部門充當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