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雷有自己的小算盤,但是大部分的流民沒什麽見識,有吃有喝大家倒也樂意。


    亂世之中人若浮萍,能吃飽已經是天大的幸福了,若是主人家真的幫助安置一大家人,那真是大善人了。


    ……


    飛剪船張成還不熟悉,暫時隻是研究圖紙,正在做著船模型,沒有吃透的情況下還不敢開建。


    千料大船和大飛可以建造,邢承恩從日本帶迴來的木材正好可以用,之前俘虜的兩艘大飛也已經修理好了,李六魁安排人海試過沒有問題。


    現在邢承恩手下有兩艘千料大船,兩艘四百料戰船,三艘大飛,下次要是去金國的話,不算戰船,一次最少能拉迴來五千人。


    若是還和自己這次一樣,全裝人補給收空間裏,上萬人也能拉迴來,這就很奈斯了。


    等這批流民訓練一下,就能上琉求島了,那邊的漢人寨子天天盼望官兵上島,自己這裏湊不出一營人沒法去接收啊。


    這次訓練好了,也有二十騎兵,這下才能壓住島上的漢人,讓他們不敢生出其他心思。


    這年月敢移民荒島的哪一個是良善之輩,見你強大順從與你,若你弱小了,提刀砍你不是不可能。


    至於島上的生番那是必須殲滅的,這是對生存土地的爭奪,根本沒有緩解的餘地。


    熟番可以吸收同化,教化之後也是漢人了。


    這一點邢承恩準備學習一下日本人。


    日寇占領琉求就設立了學校,但這些學校的內容隻有基礎知識,如何簡單運算,如何學習日語,如何信奉天皇……


    日寇從不在琉求開設高等教育,不使琉求的孩子接觸文化、法律、哲學等學科,隻讓他們學習農業、林業等技術手段。


    簡而言之,是為了更好的剝削,是為了培養天皇忠誠的子民。


    當皇民化運動開始,這種洗腦宣傳越發具備規模,1937年開始,完全取締中文課程,想選修都沒地方修,隻要你人在學校,就必須說日語。


    日寇認為,要想認同一方文化,必先融入一方的語言環境之中。


    漸漸的,講日語要被日寇貫徹到琉求的方方麵麵,比如公共場合禁止講中文,買火車票,市區辦理業務,不講日語統統不予辦理。


    而公職人員不講日語的,則是直接開除。


    這是罰,日寇當然還有賞,他們設置了“國語家庭”的榮譽,可以給一家頒發牌匾,金錢,宣傳表彰,說這一家日常都在用日語溝通,是天皇最虔誠的子民。


    除了文字與教育,皇民化運動也落在了地方風俗上,無孔不入。


    如此過去兩代人之後,基本都會被同化和奴化,其心思之歹毒可見一斑,但是效果卻很有效。


    邢承恩直接照著抄作業就好,模板都是現成的。


    以後占領日本島也推行這項政策,全部漢化你們,神武天皇就是徐福,往死了忽悠你們。


    甚至可以當成一項政策推行,未來的占領地都必須實行這項製度,消滅他們的語言和文化,千百年後都是我華夏人。


    奴仆兵的設想沒搞成,王進說想要用奴仆兵必須自身先有強大武力威懾,人都是畏威而不畏德的,要不然人家反手就敢砍死自己。


    邢承恩知道草率了,以後有些想法還是和專業人士溝通一下,拍腦袋做決定容易出問題。


    準備上島居住,弓弩都準備齊全,戰馬和兵也有了,王進訓練一下看看是否可用。


    現在還缺甲,這玩意私下收藏就是造反大罪,邢承恩好歹是武官,可以著甲。


    至於下邊的士兵們?誰管你!


    有良心的上官給你搞搞紙甲,布甲,甚至木甲和藤甲也有,鐵甲是別想了。


    曆史上盔甲還要風光幾百年,製甲專家怎麽重視都不過分。


    高明匠師做的甲不但更精良,而且更輕便,更省料,製作效率也更高。


    在以人馬裝甲水平衡量戰力的古代,製甲專家乃是戰略人才。


    原先以為製甲大師不好找,誰知道製甲太貴,南宋軍匠營的製甲師傅都成了快速班,有手藝做活講究的反而不受待見,被蔡鵬弄過來一個。


    當時見了之後,王進和老人家聊了很多實際情況,大師才根據情況選擇製甲。


    甲的樣式太多全甲,半甲,布甲鐵甲各種都有,邢承恩希望統一標準,這樣好批量化生產。


    臨安南北作坊製作甲胄、刀槍、石炮、雲梯、拍竿等,以甲胄為重。


    大宋官造弓弩,主要由弓弩院承造,製作步騎弓、神臂弓、各種床弩、各種箭隻。


    喚作郭旗的製甲匠和王進討論半天最後敲定了一種罩甲。


    是一種鐵、皮、棉層三者結合在一起的複合甲。


    內襯以鐵片,分而布局,並不渾然一體,鐵片外置皮革,外罩棉芯厚布。


    這樣的甲就是罩甲,但是比一般罩甲多了一層皮革。


    中外曆史上最好的盔甲根本不是什麽西方板甲(太笨重),也不是大名鼎鼎的唐代明光鎧,而是鮮為人知的“罩甲”。


    罩甲雖然是明朝發明,但卻是被滿清八旗發揚光大。


    八旗軍的棉甲,就屬於罩甲。


    罩甲(棉甲)對冷兵器和火器都有很好的防護。


    而新甲在內襯和棉罩甲之間還多了一層皮甲,防護力要比棉甲更加出色。


    雖然用的鐵少了,但因為是三層複合甲,很科學的消減了銳器的攻擊,不比現在用鐵多的文山甲差。


    文山甲打造鐵片最耗時耗力,一兩千片小鐵片都需要打成山字形,不知要耗費多少功夫。


    新甲不但用鐵少了十多斤,而且鐵片打成方片即可,這就省了大半功夫。


    澎湖列島現在煉鋼技術成熟,直接倒模具裏成型,鐵匠都不用敲打費力了。


    就是再加上做皮甲和棉甲的功夫,也還是比造文山甲快不少。


    如果有裁縫和皮匠配合,足足能比文山甲快一倍以上。


    內襯縫好,直接往裏插入鋼片,外麵附上皮革,在外一層棉芯厚布罩甲,既方便也實用還好更換。


    若是外甲破損的厲害直接取出鋼片,領取新外甲,將舊甲的鋼片重新插入新甲,這就是一副新罩甲。


    這樣的罩甲重複使用率也高,就是費些棉芯厚布和皮子,鋼板可以重複使用。


    文山甲損壞了維修麻煩,重煉也麻煩,這種新罩甲還真是好東西。


    這郭旗是個人才,這種甲正適合自己大批量生產,而且損壞後還好更換,比那種一錘一錘敲得甲合適多了。


    內襯、鋼片、外罩,這樣把甲分三部分製作,鋼片直接澆築就好了,最多加個打磨。


    內襯就是裁縫的事,製皮匠搞定皮罩甲,最外圍的棉罩甲還是裁縫的事。


    這樣算來,自己最需要的是裁縫和皮匠,原來以為製甲最需要的鐵匠反而沒什麽事兒了。


    澆築鋼片的活有模具,學徒就能搞定,這可和自己開始想的不一樣。


    不過這是好事,裁縫女子就能上手,皮匠也好找,鐵匠是真真難得的。


    按照郭旗的這種罩甲實現量產,自己可以給手下士兵全麵配甲,這作戰可就厲害了。


    敲定新罩甲的工藝,邢國舉就開始安排人生產,按現在的人手,一月出百副甲當不是問題。


    鋼片隻要有原材料,幾天就可澆築出來一月的量,製約罩甲生產的反而是裁縫和皮匠。


    看看流民之中有沒有人才吧,裁縫應該好說,這年月哪個女子不會繡個花縫個衣裳。


    就是皮匠需要培訓,小藝麵板上穿越者寶典有製皮工藝的流程,邢承恩手裏有皮匠,照貓畫虎培訓一下學徒,應該問題不大。


    罩甲的事情搞定,下一步去琉求的把握更大,邢承恩心裏也有底了。


    技術部門就雜了一些,煉鋼煉鐵現在是主力,農具和兵器現在是剛需,工匠正在全力鍛造。


    香水和糖還有酒精歸類一個部門,產量完全取決於原材料的供應。


    甘蔗和酒原材料受限,產量自然不高,好在這次進了大量的高粱米,高度酒搞起來。


    香水也受限於酒精,在邢承恩出門這段時間,工匠隻能練花露精油,花露太多,島上的人免費用,一大群人香噴噴的,各種植物精油試了不少,玫瑰精油和薄荷精油比較受歡迎。


    注意力轉移到學生這邊,新一期的月考剛結束。


    學前班的學習氛圍很好,邢承恩搞的月考製度和獎罰製度相結合極大的刺激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率高的不是一點半點。


    這些孩子也知道學習知識是能改變自己未來的,學起來非常刻苦,除了剛開始學習還有摸魚情況,現在是真沒有了。


    你摸魚了月考成績一定會體現出來,迴家就是鞋底炒肉,就問誰還敢摸魚!


    實在不是讀書料子的也會分流,或學武藝或學手藝,未來肯定是條出路。


    現在隻是學前班,未來分流會有軍校,技校之類的細分學校。


    以後和士大夫階層爭鋒的時候全要靠這些學生了。


    士大夫階層形成了官僚集團,不管誰做天下都需要他們來幫助,所以士大夫有恃無恐。


    就算老朱扒皮充草,土木堡之變後,沒過多久明朝的官僚集團膨脹成怎樣的怪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領主路之從1188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演義唐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演義唐朝並收藏諸天領主路之從1188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