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宮。
“豈有此理!”李治抬手砸了手裏的奏折,“新羅實是欺人太甚!”
“稟陛下,高侃已經集結兵力整裝待發,隻待陛下下旨即可發兵驅逐新羅蠻夷。”兵部尚書偷瞄了下臉色難看的李治,欲言又止。
站立一旁的尚書撲射劉仁軌也是閉口不言。
“仁軌,你看呢?”
“陛下,新羅對我大唐虎視眈眈已久,邊境不堪其擾。昔永徽年間因吐蕃頻頻異動,騰不出兵力,今西境太平,臣以為是時候與之開戰,讓其看看天朝的實力,以保邊境安寧。”
“準,著你二人負責此事,退下。”李治按住頭,臉色煞白。
兩人對視一眼,躬身退下。
“快宣太醫!”總管太監德謙連忙朝小黃門吩咐,同時走進李治,“大家,您再忍忍,太醫一會兒就到。”
“把這些奏折都送去皇後那裏。”小黃門麻利的收拾了,抬著托盤奔上陽宮而去。
“你說,這是不是報應,朕負了舅父,上天要懲罰朕。”李治似是問德謙,又似在自言自語。
這話德謙可不敢接,站著裝聾作啞。也是,長孫無忌去的第二年,李治就開始風疾發作。這早不發晚不發的,偏等著處置了這位舅太爺,皇帝就頭風了。說是沒點聯係,旁人也不信呐,不過這事心裏想想得了,提示不敢提的。
十幾年了,近來是越發的厲害,恨不得以頭搶地,太醫的藥也越來越沒效果,很多時候隻能躺著。那個藥王孫思邈倒是被拘在長安了,不過人家說了這病不能根治,隻能慢慢靜養。誰都能靜養,皇上能靜的下來麽,不說前朝,就後宮那幾位就鬧騰的天天要上房揭瓦。嗬嗬,可不就頭風就越來越重了麽。
現在大部分的奏折都是送去給皇後武氏批改,再拿迴來用印,皇上也就手裏這個印了。太醫怎麽還沒到呢,德謙歎了口氣。
李治捂著頭,揮手喝退了屋內伺候的人。慢慢走到屏風後的一副畫前,掀起畫卷,按動牆壁,露出一個尺許的櫃子,從中拿出一枚寸許大小青銅印。
自從永徽四年得到這個青銅印,已經摩挲研究了無數遍,馬首,右下角有一篆字“梁”。
李治的思緒又飄迴永徽四年,那年他的好舅父幫他除掉了他的好三哥,終於可以高枕無憂,再無人可以和他並肩。一母的三兄弟,隻剩下了他。
那一日,房遺愛說有一件驚天秘密要稟報,以此換取他自己的性命。
他看著跪在殿前涕淚橫流的這個人,想起當年,嗬,這人還是和他好大哥,好四哥勾肩搭背的密友,他隻是跟在他們後麵的雉奴。嗬嗬,房二也有你趴在我跟前的一日呀。嗬!當年房玄齡的這位公子眼裏可沒有他這個雉奴。
青銅印是據說是房玄齡臨死前傳給他的,但話隻說了一半就去了。嗬,房玄齡一向偏愛這個二兒子,不光爵位想跳過嫡長子給他,連這麽重要的信物也傳給了他。果然每個爹都偏心。
某次酒後房玄齡曾語焉不詳的說,這是件關聯太宗手裏一股秘密力量的信物。在宣武門事變後,太宗給了他。而他也會在臨終前傳給兒子,代代相傳,不可遺失。房遺愛想多問幾句,被老頭瞪了幾眼,嚇迴去了。
“宣武門,”李治摩挲著那個篆體小字。梁,對應梁國公房玄齡。
可宣武門的功臣可不止他一個。當年論功行賞,有五個,他舅舅就位列其中,還有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和侯君集。不過這幾個都死了,暴脾氣的尉遲去年也沒了。
當年他也試探過,可惜長孫無忌那老狐狸滴水不漏,什麽也看不出來,還麻利的把房遺愛給殺了,欲蓋彌彰,是為了掩飾什麽吧。
朕的好舅舅,你究竟瞞了雉奴多少事呢?這麽多年,還讓我放不下,不過,嗬,這些事你可是管不了了。
李治無暇再想,頭疼欲裂,太醫怎麽還沒來。
......
長陽宮
早有小黃門跑來報信,皇上又不好了。武後淡淡的哦了一聲,讓人退下。
上官婉兒繼續給她捏肩,絮絮的迴報,“派去查看的人迴來了,那地方沒有親族祭奠,已荒了許久。深夜起開,裏麵隻有白骨,陪葬物還在,周遭也無異常,您看是否要繼續探查?”
“罷了,隻是夢見這個妖人,心裏不安,可能是想多了,都快三十年了。”武後望著門口,眼神空洞,心思飄忽遠去。托這個妖人的福,她差點就折損在太極宮裏。
半晌迴神,走至書案前,抬手翻看堆積的奏折。
上官婉兒也走過來,一邊整理一邊說:“下午武三思來過,看您正午睡就先迴衙門了,說是晚點來請安。”
“他是又惹了什麽事?”
“西郊大營,那些個副將不聽他的,他捉摸著得來找您討個主意。”
“蠢物,讓他去大營,是徐徐圖之,慢慢浸進軍隊,不是讓他去燒三把火的發官威的。你去遞個話給他,讓他給我低調做事,最近不要惹幺蛾子。他是嫌彈劾他的折子少了?”
“是。”上官婉兒靜靜的磨墨,心裏思忖著下午武三思說的事。“等著瞧,這事成了,姑姑非的高看我一眼。”再問他什麽事,他又掩口不說了,隻說是姑姑記掛的事。
“皇上的風疾越發的嚴重了,你待會去問下太醫,究竟如何了,順便把方子拿一份過來。”
“是,不過太醫說您可不能再試藥了,上次手抖就是後遺症。”上官婉兒跪下勸道。
“我自心裏有數,你下去吧。”
殿中一陣風過,一名灰衣人跪倒在地。
”如何?“武後未抬頭,繼續看著奏折。
”少爺未能擒獲昭陵出來的人,有軍隊路過,被那人逃了。屬下已經清理了現場,相信對方不會發現任何線索。“
”好,下去吧,繼續盯著。“
一陣風過,殿內已無人,剛才一幕仿佛細沙,散落無影。
“豈有此理!”李治抬手砸了手裏的奏折,“新羅實是欺人太甚!”
“稟陛下,高侃已經集結兵力整裝待發,隻待陛下下旨即可發兵驅逐新羅蠻夷。”兵部尚書偷瞄了下臉色難看的李治,欲言又止。
站立一旁的尚書撲射劉仁軌也是閉口不言。
“仁軌,你看呢?”
“陛下,新羅對我大唐虎視眈眈已久,邊境不堪其擾。昔永徽年間因吐蕃頻頻異動,騰不出兵力,今西境太平,臣以為是時候與之開戰,讓其看看天朝的實力,以保邊境安寧。”
“準,著你二人負責此事,退下。”李治按住頭,臉色煞白。
兩人對視一眼,躬身退下。
“快宣太醫!”總管太監德謙連忙朝小黃門吩咐,同時走進李治,“大家,您再忍忍,太醫一會兒就到。”
“把這些奏折都送去皇後那裏。”小黃門麻利的收拾了,抬著托盤奔上陽宮而去。
“你說,這是不是報應,朕負了舅父,上天要懲罰朕。”李治似是問德謙,又似在自言自語。
這話德謙可不敢接,站著裝聾作啞。也是,長孫無忌去的第二年,李治就開始風疾發作。這早不發晚不發的,偏等著處置了這位舅太爺,皇帝就頭風了。說是沒點聯係,旁人也不信呐,不過這事心裏想想得了,提示不敢提的。
十幾年了,近來是越發的厲害,恨不得以頭搶地,太醫的藥也越來越沒效果,很多時候隻能躺著。那個藥王孫思邈倒是被拘在長安了,不過人家說了這病不能根治,隻能慢慢靜養。誰都能靜養,皇上能靜的下來麽,不說前朝,就後宮那幾位就鬧騰的天天要上房揭瓦。嗬嗬,可不就頭風就越來越重了麽。
現在大部分的奏折都是送去給皇後武氏批改,再拿迴來用印,皇上也就手裏這個印了。太醫怎麽還沒到呢,德謙歎了口氣。
李治捂著頭,揮手喝退了屋內伺候的人。慢慢走到屏風後的一副畫前,掀起畫卷,按動牆壁,露出一個尺許的櫃子,從中拿出一枚寸許大小青銅印。
自從永徽四年得到這個青銅印,已經摩挲研究了無數遍,馬首,右下角有一篆字“梁”。
李治的思緒又飄迴永徽四年,那年他的好舅父幫他除掉了他的好三哥,終於可以高枕無憂,再無人可以和他並肩。一母的三兄弟,隻剩下了他。
那一日,房遺愛說有一件驚天秘密要稟報,以此換取他自己的性命。
他看著跪在殿前涕淚橫流的這個人,想起當年,嗬,這人還是和他好大哥,好四哥勾肩搭背的密友,他隻是跟在他們後麵的雉奴。嗬嗬,房二也有你趴在我跟前的一日呀。嗬!當年房玄齡的這位公子眼裏可沒有他這個雉奴。
青銅印是據說是房玄齡臨死前傳給他的,但話隻說了一半就去了。嗬,房玄齡一向偏愛這個二兒子,不光爵位想跳過嫡長子給他,連這麽重要的信物也傳給了他。果然每個爹都偏心。
某次酒後房玄齡曾語焉不詳的說,這是件關聯太宗手裏一股秘密力量的信物。在宣武門事變後,太宗給了他。而他也會在臨終前傳給兒子,代代相傳,不可遺失。房遺愛想多問幾句,被老頭瞪了幾眼,嚇迴去了。
“宣武門,”李治摩挲著那個篆體小字。梁,對應梁國公房玄齡。
可宣武門的功臣可不止他一個。當年論功行賞,有五個,他舅舅就位列其中,還有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和侯君集。不過這幾個都死了,暴脾氣的尉遲去年也沒了。
當年他也試探過,可惜長孫無忌那老狐狸滴水不漏,什麽也看不出來,還麻利的把房遺愛給殺了,欲蓋彌彰,是為了掩飾什麽吧。
朕的好舅舅,你究竟瞞了雉奴多少事呢?這麽多年,還讓我放不下,不過,嗬,這些事你可是管不了了。
李治無暇再想,頭疼欲裂,太醫怎麽還沒來。
......
長陽宮
早有小黃門跑來報信,皇上又不好了。武後淡淡的哦了一聲,讓人退下。
上官婉兒繼續給她捏肩,絮絮的迴報,“派去查看的人迴來了,那地方沒有親族祭奠,已荒了許久。深夜起開,裏麵隻有白骨,陪葬物還在,周遭也無異常,您看是否要繼續探查?”
“罷了,隻是夢見這個妖人,心裏不安,可能是想多了,都快三十年了。”武後望著門口,眼神空洞,心思飄忽遠去。托這個妖人的福,她差點就折損在太極宮裏。
半晌迴神,走至書案前,抬手翻看堆積的奏折。
上官婉兒也走過來,一邊整理一邊說:“下午武三思來過,看您正午睡就先迴衙門了,說是晚點來請安。”
“他是又惹了什麽事?”
“西郊大營,那些個副將不聽他的,他捉摸著得來找您討個主意。”
“蠢物,讓他去大營,是徐徐圖之,慢慢浸進軍隊,不是讓他去燒三把火的發官威的。你去遞個話給他,讓他給我低調做事,最近不要惹幺蛾子。他是嫌彈劾他的折子少了?”
“是。”上官婉兒靜靜的磨墨,心裏思忖著下午武三思說的事。“等著瞧,這事成了,姑姑非的高看我一眼。”再問他什麽事,他又掩口不說了,隻說是姑姑記掛的事。
“皇上的風疾越發的嚴重了,你待會去問下太醫,究竟如何了,順便把方子拿一份過來。”
“是,不過太醫說您可不能再試藥了,上次手抖就是後遺症。”上官婉兒跪下勸道。
“我自心裏有數,你下去吧。”
殿中一陣風過,一名灰衣人跪倒在地。
”如何?“武後未抬頭,繼續看著奏折。
”少爺未能擒獲昭陵出來的人,有軍隊路過,被那人逃了。屬下已經清理了現場,相信對方不會發現任何線索。“
”好,下去吧,繼續盯著。“
一陣風過,殿內已無人,剛才一幕仿佛細沙,散落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