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將赴天津
包氏父子:頭油隻用司丹康 作者:追著光的蚊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
蘇州各大紡織工廠已停工有月餘,官府對於外地的紡織用品進城征收的稅款也越加越高。
但重稅之下似乎仍有利可圖,來自鄉下的人們挑著棉麻之類的東西,絡繹不絕的趕到城中售賣,離開時還要多換些油鹽迴去,畢竟到了冬天便不宜再出門。
市場上布匹的價格一而再的往上升高,有時候一夜之間,一匹粗布的價格便要漲上二三個銅板。
窮人們趕到售賣布匹商鋪,終於下決心用積攢許久的積蓄買上一匹布時,就會被告知這樣的消息:
“經理!能不能問道問道?今天的布匹價格是漲是跌?”
“工廠都不出貨了,外麵的東西也進不來!零星進來點官府還要價稅,你還想著布匹價格跌?想屁吃!與昨日相比,又再升了半成!”
瑞雪兆豐年,天氣越冷,布匹的價格就越貴,普通人家咬咬牙還能買些來,體麵的穿在身上,到了晚上窩在家裏蓋個被子倒也好過。
街上的叫花子們便沒招,衣服肯定是買不起的,甚至連一間避風的房子都沒有,想躲到哪兒都不行,肚子裏還餓的咕咕叫,不出幾日便要化為一具屍骨,因而最能領會一句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而蘇州省立中學終於在這一天宣布放了寒假。
“這次寒假之後,同學們再在這間教室見麵就是西曆一九二八年了!希望在寒假期間大家能好好學習算學……”
沈先生站在講台上發言,學生們聞之無不歡欣鼓舞,畢竟在家烤著爐火,喝著熱湯,躺在沙發上閱讀些雜誌、報紙,總要勝過在寒冬中讀書無數倍。
“包國維,走了!”
“包子,有時間來我家玩!”
“包六甲,明天到八二街打籃球不?”
包國維在與一眾同學廝混熟悉的同學打過招唿後,也收拾收拾物件,踏上了迴家的路。
“國維!”
每次一出校門就能聽到老包的唿喊的聲音,即便是在寒冬的天氣,他也會挺著一雙老寒腿來接送包國維下學。
……
立冬已過了有十幾日,昨夜細雨綿綿,雨打芭蕉聲響了一夜,經過水滴的滋潤清洗,包家宅院中的近來栽種的植被明顯嬌豔許多。
上午時分,人們都瞧不見太陽,天空隻瞧見白蒙蒙一片,能表明現在還未到深夜。
包宅主廳內的爐火“劈裏啪啦”的響著,旺盛的爐火驅趕了來自屋外的寒氣,將空氣都灼燒的扭曲起來。
一個四五十歲,渾身灰色粗布棉衣,滿臉胡渣的老男人用一根鉗子在裏麵不停地倒騰著,這是新來的下人。
老男人名叫張二苟,曾經參加過北伐,既然打過仗,想來看家護院很有一手,平日裏還會教王大錘和王小武一些拳腳功夫,一個月能領三塊錢的薪資。
廚子李嬸在廚房中揮舞著鍋鏟,女傭小秀則打掃著洋樓的每一處角落,就連牆壁上的山水畫,都要取下來,仔細擦拭著畫框背麵的灰塵。
包國維則坐在自己的大床邊上,反複研讀著手中的封過火漆的白色信封,臉上不自覺的露出些笑。
“你好,包國維同學,我已收到你的信件,如果伱想要見我,可以來天津永利安製堿廠,今年年底無事,我會滯留在天津。”
這封信件來頭不小,正是出自現任的永利製堿廠的廠長——侯德榜。
前幾日,這封信經由楚家中轉寄過去,雖然兩地相隔二千裏,也未待幾天便得到了迴應,效率稱得上十分高。
為什麽找楚家來中轉寄信——畢竟包國維已經被人給監視了,偷偷摸摸的通過學校的教員們來聯係侯德榜恐怕也沒有什麽意義,反而會產生些負麵效果。
看著包國維的臉上露出的笑容,坐在一旁的老包臉上則露出些許擔憂:
“國維啊,你這迴是真的要出遠門?有什麽事不能通過信件來解決嘛!”
包國維依然瞧著那封信,臉上帶著些笑意:
“這件事我還是親自去辦比較好,無論是走信件還是電報都不太妥當,況且此行還有王大錘、王小武跟著,想來不會有什麽危險。”
老包聽到包國維的話,不停地點著頭,但心裏麵還是隱隱覺得有些不安,現在北方兵荒馬亂的,難道坐洋火車就真安全了?
“要不還是我陪你一起去吧?北麵還在打仗……”
“不用!我先坐火車去上海,再往天津趕,坐兩趟火車就能直達,用不了多長時間,安全方麵就更不用多說,難不成還有人敢劫大火車?
況且這都到了冬天,你還是別出遠門了,冬天出門老寒腿不會疼?好好坐在家中烤烤火就行。”
包國維言罷,將信封給收好,套上一件厚實綿密的淡藍色羊毛衫,徑自拉開房門出去。。
老包還想說些什麽話,但看著兒子的離去的背影,隻能歎息一聲。
……
洋樓的一層明顯要暖和許多,餐桌上熱茶早餐皆已擺放整齊。
包國維簡單用過早餐後,拉開白色木製拱門,預備到外麵透透氣,在離開前,最後再多逛逛這蘇州城——天津與蘇州相隔兩千餘裏,這一去恐怕要花費不少時間。
空氣中帶有一股塵土的氣息,氣溫顯然降了不少,即便穿上了厚實的羊毛衫,但臉上總歸是罩不住的,風一刮,凍得人耳朵生疼。
“少爺,外麵涼,披上外套吧!”
小秀見到少爺要出門,趕緊為他披上了一層黑色的大棉襖。
包國維緊了緊衣服,看著還在院子中拿著棍棒互相廝打的倆門神,扯著嗓子喊了句:
“王大錘!王小武!出門!”
……
即便是在這寒冬天氣,依舊有報童穿著單薄而又幹淨的衣服,就站在馬路旁邊,雖然身上凍得瑟瑟發抖,手中仍舊揮舞著報紙。
“號外!號外!關中已數月未降雨!天佑北……打倒……”
果真如包國維所料,關中即將迎來的大旱,好在江南的境況要好許多,畢竟這地界從來不會缺水。
包國維踩著一雙黑色硬底皮鞋,走到那報童麵前,從褲兜中隨手掏出一枚硬幣,遞給報童後,將一份報紙接過來。
新聞最上方寫得倒不是關中的小旱災,畢竟除了包國維,現在還沒人知道這場旱災最終將發展到什麽程度:
“請市民們注意保暖,五日間凍斃百零四人,前昨兩日又凍斃三十六人,天文台觀察氣候尚將加寒。
本埠天氣雖未甚酷寒,惟淩晨溫度略低於攝氏零度以下,致露宿乞丐,凍斃者迄未絕跡,收斂工作,仍極忙碌……”
包國維收起報紙,看到眼前不足身高一米五的小報童正在自己的兜裏不停的數著錢,似乎把所有的碎錢添在一起都抵不上剛剛的一枚硬幣。
今天的包少爺心情不錯,倒願意施舍給窮人些錢。
“拿著吧,給家裏添些柴火也好。”
(本章完)
蘇州各大紡織工廠已停工有月餘,官府對於外地的紡織用品進城征收的稅款也越加越高。
但重稅之下似乎仍有利可圖,來自鄉下的人們挑著棉麻之類的東西,絡繹不絕的趕到城中售賣,離開時還要多換些油鹽迴去,畢竟到了冬天便不宜再出門。
市場上布匹的價格一而再的往上升高,有時候一夜之間,一匹粗布的價格便要漲上二三個銅板。
窮人們趕到售賣布匹商鋪,終於下決心用積攢許久的積蓄買上一匹布時,就會被告知這樣的消息:
“經理!能不能問道問道?今天的布匹價格是漲是跌?”
“工廠都不出貨了,外麵的東西也進不來!零星進來點官府還要價稅,你還想著布匹價格跌?想屁吃!與昨日相比,又再升了半成!”
瑞雪兆豐年,天氣越冷,布匹的價格就越貴,普通人家咬咬牙還能買些來,體麵的穿在身上,到了晚上窩在家裏蓋個被子倒也好過。
街上的叫花子們便沒招,衣服肯定是買不起的,甚至連一間避風的房子都沒有,想躲到哪兒都不行,肚子裏還餓的咕咕叫,不出幾日便要化為一具屍骨,因而最能領會一句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而蘇州省立中學終於在這一天宣布放了寒假。
“這次寒假之後,同學們再在這間教室見麵就是西曆一九二八年了!希望在寒假期間大家能好好學習算學……”
沈先生站在講台上發言,學生們聞之無不歡欣鼓舞,畢竟在家烤著爐火,喝著熱湯,躺在沙發上閱讀些雜誌、報紙,總要勝過在寒冬中讀書無數倍。
“包國維,走了!”
“包子,有時間來我家玩!”
“包六甲,明天到八二街打籃球不?”
包國維在與一眾同學廝混熟悉的同學打過招唿後,也收拾收拾物件,踏上了迴家的路。
“國維!”
每次一出校門就能聽到老包的唿喊的聲音,即便是在寒冬的天氣,他也會挺著一雙老寒腿來接送包國維下學。
……
立冬已過了有十幾日,昨夜細雨綿綿,雨打芭蕉聲響了一夜,經過水滴的滋潤清洗,包家宅院中的近來栽種的植被明顯嬌豔許多。
上午時分,人們都瞧不見太陽,天空隻瞧見白蒙蒙一片,能表明現在還未到深夜。
包宅主廳內的爐火“劈裏啪啦”的響著,旺盛的爐火驅趕了來自屋外的寒氣,將空氣都灼燒的扭曲起來。
一個四五十歲,渾身灰色粗布棉衣,滿臉胡渣的老男人用一根鉗子在裏麵不停地倒騰著,這是新來的下人。
老男人名叫張二苟,曾經參加過北伐,既然打過仗,想來看家護院很有一手,平日裏還會教王大錘和王小武一些拳腳功夫,一個月能領三塊錢的薪資。
廚子李嬸在廚房中揮舞著鍋鏟,女傭小秀則打掃著洋樓的每一處角落,就連牆壁上的山水畫,都要取下來,仔細擦拭著畫框背麵的灰塵。
包國維則坐在自己的大床邊上,反複研讀著手中的封過火漆的白色信封,臉上不自覺的露出些笑。
“你好,包國維同學,我已收到你的信件,如果伱想要見我,可以來天津永利安製堿廠,今年年底無事,我會滯留在天津。”
這封信件來頭不小,正是出自現任的永利製堿廠的廠長——侯德榜。
前幾日,這封信經由楚家中轉寄過去,雖然兩地相隔二千裏,也未待幾天便得到了迴應,效率稱得上十分高。
為什麽找楚家來中轉寄信——畢竟包國維已經被人給監視了,偷偷摸摸的通過學校的教員們來聯係侯德榜恐怕也沒有什麽意義,反而會產生些負麵效果。
看著包國維的臉上露出的笑容,坐在一旁的老包臉上則露出些許擔憂:
“國維啊,你這迴是真的要出遠門?有什麽事不能通過信件來解決嘛!”
包國維依然瞧著那封信,臉上帶著些笑意:
“這件事我還是親自去辦比較好,無論是走信件還是電報都不太妥當,況且此行還有王大錘、王小武跟著,想來不會有什麽危險。”
老包聽到包國維的話,不停地點著頭,但心裏麵還是隱隱覺得有些不安,現在北方兵荒馬亂的,難道坐洋火車就真安全了?
“要不還是我陪你一起去吧?北麵還在打仗……”
“不用!我先坐火車去上海,再往天津趕,坐兩趟火車就能直達,用不了多長時間,安全方麵就更不用多說,難不成還有人敢劫大火車?
況且這都到了冬天,你還是別出遠門了,冬天出門老寒腿不會疼?好好坐在家中烤烤火就行。”
包國維言罷,將信封給收好,套上一件厚實綿密的淡藍色羊毛衫,徑自拉開房門出去。。
老包還想說些什麽話,但看著兒子的離去的背影,隻能歎息一聲。
……
洋樓的一層明顯要暖和許多,餐桌上熱茶早餐皆已擺放整齊。
包國維簡單用過早餐後,拉開白色木製拱門,預備到外麵透透氣,在離開前,最後再多逛逛這蘇州城——天津與蘇州相隔兩千餘裏,這一去恐怕要花費不少時間。
空氣中帶有一股塵土的氣息,氣溫顯然降了不少,即便穿上了厚實的羊毛衫,但臉上總歸是罩不住的,風一刮,凍得人耳朵生疼。
“少爺,外麵涼,披上外套吧!”
小秀見到少爺要出門,趕緊為他披上了一層黑色的大棉襖。
包國維緊了緊衣服,看著還在院子中拿著棍棒互相廝打的倆門神,扯著嗓子喊了句:
“王大錘!王小武!出門!”
……
即便是在這寒冬天氣,依舊有報童穿著單薄而又幹淨的衣服,就站在馬路旁邊,雖然身上凍得瑟瑟發抖,手中仍舊揮舞著報紙。
“號外!號外!關中已數月未降雨!天佑北……打倒……”
果真如包國維所料,關中即將迎來的大旱,好在江南的境況要好許多,畢竟這地界從來不會缺水。
包國維踩著一雙黑色硬底皮鞋,走到那報童麵前,從褲兜中隨手掏出一枚硬幣,遞給報童後,將一份報紙接過來。
新聞最上方寫得倒不是關中的小旱災,畢竟除了包國維,現在還沒人知道這場旱災最終將發展到什麽程度:
“請市民們注意保暖,五日間凍斃百零四人,前昨兩日又凍斃三十六人,天文台觀察氣候尚將加寒。
本埠天氣雖未甚酷寒,惟淩晨溫度略低於攝氏零度以下,致露宿乞丐,凍斃者迄未絕跡,收斂工作,仍極忙碌……”
包國維收起報紙,看到眼前不足身高一米五的小報童正在自己的兜裏不停的數著錢,似乎把所有的碎錢添在一起都抵不上剛剛的一枚硬幣。
今天的包少爺心情不錯,倒願意施舍給窮人些錢。
“拿著吧,給家裏添些柴火也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