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iwsk


    不久之後,交趾的使團也來了,領隊的正是交趾總兵與巡撫。


    明朝時期,朝廷對於交趾的統治還算是比較穩固的。


    明初的時候,宣德皇帝按照嚴鏗的一係列政策,是真的令交趾人民歸心了,幾百年下來,除了偶爾出些盜匪之外,基本都是處於安穩的狀態。


    不過到了明末的時候,隨著明廷對地方的掌控能力越來越弱,那裏難免還是出現了一些動亂,尤其是後來明廷南北幾乎失聯,就更不用說了。


    於是交趾的總兵與巡撫,很快便開始爭奪起了交趾的掌控權,都想要占地為王,稱王稱霸。


    還有武興皇帝和弘光皇帝的實錄。


    如果內容出錯稍後用瀏覽器嚐試閱讀!


    千秋萬代的後人,在閱讀的時候,都將會看到你的名字啊!這是何等的榮耀!


    但是等到大華徹底統一之後,他們之間的戰鬥卻是逐漸開始消停了下去。


    皇帝在前不久下達了修撰前朝史書的命令。


    預計將在五年左右的時間裏徹底完工。


    本來實錄應該是下一位皇帝替上一位皇帝修的,但是弘光即位總共才三年,並且他即位的時候,朝廷已經處於萬分火急的狀態,整天都在打仗,哪來心思去修實錄?


    於是便擱置了下來。


    相比於傳統的經義,顯然他對於那些自己甚至聞所未聞的知識更加感興趣,一時之間竟爾沉迷其中,甚至連他的兄長催促他去科舉都棄之不顧。


    南京城的街道上整齊地鋪設著磚石,兩旁高大的房屋林立,人行的道路在旁邊,比之中間馬車的行路要高出一截,人群行走,馬車轆轆,涇渭分明。


    他說道。


    他輕聲說道。


    嚴全隨後又派遣了一些官員前往交趾,重新構建政府,貫徹各種政策。


    王崇祖更是不可能替兩位皇帝修,他的興盛和衰亡之間幾乎沒隔多久。


    嚴全接過了兩物,臉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撰史處中已經匯聚了不少的人,大家一樣的興奮,身旁堆滿了各種書籍、宮閨秘記。


    “可是羅刹人在那裏。”


    想到華軍的彪悍戰績,兩人都是不由地顫抖。


    千秋萬代之後,後世之人提到華朝的開國皇帝,也說不得得讚賞一番。


    很明顯,大華皇帝並不打算將這塊土地放棄。


    雙喜臨門啊!


    兩人猜得也沒有錯,華軍確實已經蓄勢待發,甚至進攻計劃都已經做好了,他們但凡投降得慢一些,華軍就要踏上交趾了。


    按照大華朝廷的標準,每府都建立了一個大學,而他正是衡州府大學的教授,此次應召而來。


    他在年少之時便來到了赫赫有名的東錢書院,結識了許多的好友,也在那裏,接觸到了嚴家的新式的教育。


    於是這擔子便落在了大華朝的身上。


    大華,禮部。


    王夫之自然不能免俗。


    兩人大喜,雖然是最低等的男爵,但是這已經是莫大的恩賜,忙不迭便向皇帝叩首。


    他說話的時候,有史官在不遠處傾聽,不時奮筆疾書。


    “請禮部尚書來見我。”


    有人向他們的首領問道。


    這還打啥啊!是嫌現在日子太好,想要去挖挖礦、修修路?


    “向北,繼續向北,到西波爾(西伯利亞)去。”


    此時他正走正快步走向麵前一座高大的建築物,建築前的大門上懸掛著的字樣彰顯了此地的重要。


    二六零五:f七零零:四三:六零零零::六c六


    “前朝史書,也是時候該修一修了。”


    盛世修書麽,如今可不就是盛世。更何況修前朝史書,也是應有之義。


    畢竟這些史書,在將來將會傳播千古,更是文人們所必讀。


    如今的大華,倒還真有了後世那些西幻之中蒸汽朋克的一些風味。


    嚴全這般下令道。


    修史之事,在秦漢,有太史,在明朝,有翰林院,到了大華朝,則歸屬於禮部負責,他們已經專門為此成立了一個“撰史處”。


    隨後便開始征召國內各個大學的教授、收集重要的古籍文書等。


    他在衡州的大學擔任了教授。


    想到這個,他忽而又想到了一件事——


    而嚴全也很清楚這一點。


    原因很簡單:華朝在與交趾接壤的邊境駐紮了三個師,並且這個兵力還在不斷地增加。


    修史書,文人們向來都還是頗為熱衷的。


    北定草原,南收交趾,這樣的功勳,縱然嚴全不是好大喜功之人,也難免在內心之中感到欣喜。


    遠處,隱隱可見工廠的濃煙飄起。


    “天地茫茫,我們又還有何處可去呢?他們總比大華好對付。”


    “汗,我們該往哪裏去?”


    需知原本曆史上,《永曆實錄》,便是他編撰的。


    《明史》、《武興實錄》、《弘光實錄》,三部一起修。


    他得知,朝廷要修的,還不止是明史。


    隻不過那些中常見的西裝革履,頭戴高帽,手握文明棍的英倫紳士,變成了身著袍服,頭戴唐巾,手中一把折扇的華夏君子。


    那幾年,中原大地上打得如火如荼,交趾那邊也是戰火連天。


    現在華朝要為前朝修史了,他又被征召,到了南京。


    負責的官員將他們分為三組,分別負責不同的史書。


    他到現在也隻有三十一歲,但是卻也是經曆頗豐。


    巴圖爾洪台吉的手指在羊皮繪製的輿圖上遊動,終於確定了目標。


    大華六年年初,兩人聯袂來到南京,跪伏在大殿之上,向皇帝獻上了交趾的印璽與輿圖。


    王夫之就是這樣的一副打扮,如今這一套在大華之中頗為流行。


    “爾等在交趾爭權奪利,確有過錯。然,念在爾等心存敬畏,主動獻土,朕心亦是甚慰。忠心於朕者,朕從不吝賞賜,便賜爾等男爵之位,南京城府邸兩座。”


    這兩個交戰數年之久的老對頭罕見地在一起商量,最後得出了結論——投降。


    這麽一呆,就呆到了大華朝成立,隨後大西朝覆滅,張獻忠戰死,他也終於得以迴到自己的故鄉湖廣。


    草原之上,那茫茫的大漠之北,有孤零零的千餘騎兵在遊弋,發出悲傷的歌聲。


    戰敗被俘,那下場可不見得會有多好。


    眾將默然。


    他們開始向北進發。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夜吳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夜吳歌並收藏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