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iwsk
陳奇瑜的官袍被脫下,隨後便被帶到了牢獄之中。
獄卒打開了大門。
出乎意料的是,牢房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麽陰暗潮濕,條件還是很不錯的。
眨眼間,他便在這裏呆了數十天。
每天下午都有著固定的一個時辰的放風時間,別的時候則隻能呆在牢房裏。
在這裏,他還另外見到了兩位與他一樣被俘的將領。
重傷被救迴來的盧象升,以及當初力戰之後被打暈俘虜的曹文詔。
江浙軍政府,對於他們幾人,還是相當不錯的。
至少別的囚犯都要幹一些重活累活,而他們不用,甚至連放風的場所,也比之其他囚犯要好很多,甚至還有書刊供閱覽。
別的囚犯根本沒有,能夠放風就已經是恩賜一般的了。
還有一些流寇之中的老寇,都是燒殺劫掠慣了的,據說本來已經被刑部判處了槍決,不過這一次俘獲的太多,工部的人嫌刑部浪費,最後鬧到首輔那裏,首輔下令讓他們去修鐵路。
這些人連放風的機會都沒有,直接往死裏用,這幾天已經倒下好幾十個了。
也是看在這幾人名聲還不錯,又是有能耐的,江浙軍政府給予了些許的優待。
唯一令幾人有些難以忍受的,就是他們每天晚上都要去上課,說是什麽思想改造。
盧象升和陳奇瑜也就罷了,曹文詔還要額外上一門認字的課。
“也不知道何日可以脫身,這江浙軍政府就這般關著我們,也不知道是何意。”
陳奇瑜輕歎:
“北王南嚴……嘿,順賊豈有這些家夥這般難以對付?我看這天下,隻怕……”
盧象升笑笑搖頭,沒有迴答他的話,轉而談起了其他:
“玉鉉兄,在這裏,我發現了很多新的東西。”
“人治與法治、百姓與士紳、土地與經濟、階級的矛盾、科學的至道……我們要學的太多了。”
“我一直在想,我到底是為誰而戰,我分明是想要挽救這黎明蒼生,可是最後得到的依然是流民遍地,而碩鼠越發肥碩,在這裏,我找到了答案。”
“我現在隻想再多學一些東西。”
陳奇瑜看著這舊日的頂頭上司,定定開口:
“三年,你真的變了很多。”
也不知道自己在這裏呆上三年,會不會變成他這個樣子。
曹文詔瞥了這倆人一眼,無言地用鑲在牆上的鐵環做了幾個引體向上。
“我應該在上課的時候好好聽的。”
他嘟囔道。
沒文化,連話都摻和不進去。
江浙軍政府出兵,在極短的時間內攻占了兩省,這個消息在京畿地區明順兩軍大戰的背景下,顯得沒有那麽的引人注目,但是對於南方的各省而言,卻是足夠的震耳欲聾。
其他的各省巡撫、總兵,都是嚇得一機靈,雖然此時的江浙軍政府已經很明顯的罷兵不動,但是他們依然迴兵,並且在與之交界處部署重兵防禦。
其實,他們本來就不願意北上支援,畢竟如今運河已經被切斷,要北上,路太遠不說,到了估計仗也打完了,而且他們本身也不想與大順交鋒,現在正好以江浙軍政府的威脅為借口,停兵不前。
現在是弘光元年,而中央對於各地控製的日漸疏離,已漸顯。
相比較之下,軍政府對於各地的控製,卻是日益牢固。
預備好的官員迅速進入了兩省,開始組建新的行政體係。
而地方上的一些縉紳,為非作歹的、有膽量與政府作對的,很多已經在江浙軍到來之前,或逃,或是反抗並被殺光了,現在剩下的,已經是名聲尚可,並且可以接受江浙軍政府的新政的了。
在鐵血的清洗之後,一係列政策的實施變得無比順遂。
而隨著各項政策的頒布,百姓們也是真心的意識到,軍政府與之前幾個政權的不同。
就連地主,也不複曾經的囂張跋扈。當然,他們也知道,這不是那些士紳們良心發現,而是政府的管理令他們不敢有不好的心思。
嚴全雖然尚且年幼,但是這一番下來,其聲望在省內卻已經是極高的了,而身為首輔的嚴淩,“林言”首輔的大名更是傳遍大江南北。
在王崇祖恢複了賦稅之後,其領地內對他的推崇也是不再,與之相對的,江浙軍政府的種種舉措傳播開去,其本來在民間就已經有很不錯的名聲,隱隱有著一層光環,現在更是深得民心。
其在南方,已然是眾望所歸,百姓翹首以盼。
北直隸。
順軍的哨探,已經可以看到大明京師那巍峨的城牆。
真的已經很近,很近了。
但是這一步,卻已經是天塹。
王崇祖的順軍,被死死地擋在了京師之外,不得寸進。
他絕望地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匯聚過來的明軍,越來越多,到後來,數量已經達到了三十萬,而他因為需要分兵駐守各個被他攻破的城池,在兵力上,竟爾反而落了下風。
不過,明軍也已經到極限了,除去防守各座城池的必要部隊,這也已經是北地能夠匯聚的最大規模的軍隊。
“叔父,明軍的部署如同一張大口袋,已經在向我們張開,一旦再戰下去,我軍不但不能取勝,反而還有被包圍聚殲的危機。”
他的侄子、大順政權的右丞相王一鯨焦急地說道:
“我軍在河南,已經快要支撐不住,孫傳庭已經打到洛陽了,皇後、太子、左丞相……可都在裏麵啊!”
王崇祖的臉色一陣變換,內心的野心,無盡的不甘,終究還是化作一聲長長的歎息:
“撤軍!”
順軍退了。
消息如同一陣風一般,傳遍了大江南北。
京師之中,自是人人振奮。
弘光皇帝朱由崧坐在椅子上,臉上滿是笑意,臉上還有著褪不去的潮紅,有臣子看了出來,也不由地暗歎。
陛下別的地方都好,就是有些嗜酒。前番京師危機,還尚有克製,如今一聽說順軍已退,大喜之下,怕是喝了不少。
正想著,朱由崧已經開口說道:
“擬旨,賞洪承疇千金,令其迴京複命,朕要在午門親自接見他!”
(本章完)
陳奇瑜的官袍被脫下,隨後便被帶到了牢獄之中。
獄卒打開了大門。
出乎意料的是,牢房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麽陰暗潮濕,條件還是很不錯的。
眨眼間,他便在這裏呆了數十天。
每天下午都有著固定的一個時辰的放風時間,別的時候則隻能呆在牢房裏。
在這裏,他還另外見到了兩位與他一樣被俘的將領。
重傷被救迴來的盧象升,以及當初力戰之後被打暈俘虜的曹文詔。
江浙軍政府,對於他們幾人,還是相當不錯的。
至少別的囚犯都要幹一些重活累活,而他們不用,甚至連放風的場所,也比之其他囚犯要好很多,甚至還有書刊供閱覽。
別的囚犯根本沒有,能夠放風就已經是恩賜一般的了。
還有一些流寇之中的老寇,都是燒殺劫掠慣了的,據說本來已經被刑部判處了槍決,不過這一次俘獲的太多,工部的人嫌刑部浪費,最後鬧到首輔那裏,首輔下令讓他們去修鐵路。
這些人連放風的機會都沒有,直接往死裏用,這幾天已經倒下好幾十個了。
也是看在這幾人名聲還不錯,又是有能耐的,江浙軍政府給予了些許的優待。
唯一令幾人有些難以忍受的,就是他們每天晚上都要去上課,說是什麽思想改造。
盧象升和陳奇瑜也就罷了,曹文詔還要額外上一門認字的課。
“也不知道何日可以脫身,這江浙軍政府就這般關著我們,也不知道是何意。”
陳奇瑜輕歎:
“北王南嚴……嘿,順賊豈有這些家夥這般難以對付?我看這天下,隻怕……”
盧象升笑笑搖頭,沒有迴答他的話,轉而談起了其他:
“玉鉉兄,在這裏,我發現了很多新的東西。”
“人治與法治、百姓與士紳、土地與經濟、階級的矛盾、科學的至道……我們要學的太多了。”
“我一直在想,我到底是為誰而戰,我分明是想要挽救這黎明蒼生,可是最後得到的依然是流民遍地,而碩鼠越發肥碩,在這裏,我找到了答案。”
“我現在隻想再多學一些東西。”
陳奇瑜看著這舊日的頂頭上司,定定開口:
“三年,你真的變了很多。”
也不知道自己在這裏呆上三年,會不會變成他這個樣子。
曹文詔瞥了這倆人一眼,無言地用鑲在牆上的鐵環做了幾個引體向上。
“我應該在上課的時候好好聽的。”
他嘟囔道。
沒文化,連話都摻和不進去。
江浙軍政府出兵,在極短的時間內攻占了兩省,這個消息在京畿地區明順兩軍大戰的背景下,顯得沒有那麽的引人注目,但是對於南方的各省而言,卻是足夠的震耳欲聾。
其他的各省巡撫、總兵,都是嚇得一機靈,雖然此時的江浙軍政府已經很明顯的罷兵不動,但是他們依然迴兵,並且在與之交界處部署重兵防禦。
其實,他們本來就不願意北上支援,畢竟如今運河已經被切斷,要北上,路太遠不說,到了估計仗也打完了,而且他們本身也不想與大順交鋒,現在正好以江浙軍政府的威脅為借口,停兵不前。
現在是弘光元年,而中央對於各地控製的日漸疏離,已漸顯。
相比較之下,軍政府對於各地的控製,卻是日益牢固。
預備好的官員迅速進入了兩省,開始組建新的行政體係。
而地方上的一些縉紳,為非作歹的、有膽量與政府作對的,很多已經在江浙軍到來之前,或逃,或是反抗並被殺光了,現在剩下的,已經是名聲尚可,並且可以接受江浙軍政府的新政的了。
在鐵血的清洗之後,一係列政策的實施變得無比順遂。
而隨著各項政策的頒布,百姓們也是真心的意識到,軍政府與之前幾個政權的不同。
就連地主,也不複曾經的囂張跋扈。當然,他們也知道,這不是那些士紳們良心發現,而是政府的管理令他們不敢有不好的心思。
嚴全雖然尚且年幼,但是這一番下來,其聲望在省內卻已經是極高的了,而身為首輔的嚴淩,“林言”首輔的大名更是傳遍大江南北。
在王崇祖恢複了賦稅之後,其領地內對他的推崇也是不再,與之相對的,江浙軍政府的種種舉措傳播開去,其本來在民間就已經有很不錯的名聲,隱隱有著一層光環,現在更是深得民心。
其在南方,已然是眾望所歸,百姓翹首以盼。
北直隸。
順軍的哨探,已經可以看到大明京師那巍峨的城牆。
真的已經很近,很近了。
但是這一步,卻已經是天塹。
王崇祖的順軍,被死死地擋在了京師之外,不得寸進。
他絕望地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匯聚過來的明軍,越來越多,到後來,數量已經達到了三十萬,而他因為需要分兵駐守各個被他攻破的城池,在兵力上,竟爾反而落了下風。
不過,明軍也已經到極限了,除去防守各座城池的必要部隊,這也已經是北地能夠匯聚的最大規模的軍隊。
“叔父,明軍的部署如同一張大口袋,已經在向我們張開,一旦再戰下去,我軍不但不能取勝,反而還有被包圍聚殲的危機。”
他的侄子、大順政權的右丞相王一鯨焦急地說道:
“我軍在河南,已經快要支撐不住,孫傳庭已經打到洛陽了,皇後、太子、左丞相……可都在裏麵啊!”
王崇祖的臉色一陣變換,內心的野心,無盡的不甘,終究還是化作一聲長長的歎息:
“撤軍!”
順軍退了。
消息如同一陣風一般,傳遍了大江南北。
京師之中,自是人人振奮。
弘光皇帝朱由崧坐在椅子上,臉上滿是笑意,臉上還有著褪不去的潮紅,有臣子看了出來,也不由地暗歎。
陛下別的地方都好,就是有些嗜酒。前番京師危機,還尚有克製,如今一聽說順軍已退,大喜之下,怕是喝了不少。
正想著,朱由崧已經開口說道:
“擬旨,賞洪承疇千金,令其迴京複命,朕要在午門親自接見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