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蒸汽機之後,其他的很多東西就變得容易了起來。


    比如蒸汽機車,解決了動力來源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又有一個來自後世的靈魂描述其大致外形,難度就極大的下降了。


    這就是嚴淩在的好處,他雖然不是專業的理工科,但是很多東西至少知道一個表象,而光是這些,就能令江浙軍政府少走很多彎路,不至於爬錯科技樹。


    在曆經了小半年的歲月之後,蒸汽機車便成功問世,現在鐵軌也已經鋪設完畢,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


    簡單的儀式結束之後,蒸汽機車沿著一條長長的鐵龍,從寧波直奔紹興,這將是江浙軍政府,不,世界上的第一條鐵路。


    嚴淩站在高台上,親眼看著蒸汽機噴塗出濃煙,帶著長長的身軀向遠處奔去,其速度較之傳統的馬車驢車等都快上不少,不由得輕輕鼓起了掌。


    蒸汽機是一個跨時代的發明,而蒸汽機車在交通領域,也將會引起巨大的變革。


    有了它,運兵運糧等,都將快捷萬分。


    下方參與的工人們發出了陣陣歡唿,工程師們的巴掌更是已經拍得通紅,現在對於能夠見證這曆史性的一幕而激動不已。


    “參與此工程的所有人,每人賞百兩白銀,工程師各千兩,職位提升一級,首席工程師賞銀萬兩!”他轉身囑咐道,對於有功之人,他從不吝嗇獎賞,這也是一種激勵。


    同時他又下令,各部協調,準備鐵路全線鋪開的事宜。


    這將會是一個大工程,而且難免會引起人們的不適,畢竟動靜這麽大。


    有些地方雖然已經引進了蒸汽機,但是平時都是放在工坊裏麵的,聲音大也就算了。你要放一個鋼鐵怪物在荒野上唿嘯穿梭,幾乎可以肯定會引起百姓的恐慌,到時候指不定會有人說越王嚴全會妖術,後世滿清的時候那什麽驚擾祖墳之類的言論,搞不好也會冒出來。


    這些就需要大量的宣傳,以及教育的普及。


    並且,也難保會有一些貪心之人,將鐵軌與枕木之類的給挖下來自用,所以安保等東西都也得做好。


    想要在如今江浙軍政府的統治區域內全麵鋪開,估計便需要數年的時間。


    他把這一切交給了工部的尚書黃誌朋,令他與教育部、軍部、宣傳部協調,共同動作。


    “放心吧首輔大人,我定不負所托。”


    黃誌朋倒是很有信心地迴應道。


    他是家族的學堂之中教育出來的工匠,隨後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際都很紮實,交給他,嚴淩也放心。


    隨後,嚴淩又叫來了教育部的尚書,教育部與宣傳部一樣,都是最近新成立的部門。


    在占據各個府縣之後,除了第一時間安排各級政府機關進駐,部隊駐守當地之外,他最重要的便是設置學校。有的從本地就有的私塾、書院改造,有的便直接新建,還要派遣各科老師。


    畢竟教育乃是強國的大計,教育普及更是重中之重。


    江浙軍政府強製規定,所有學生七歲必須入學,經曆過六年的第一階段私塾教育,再經曆三年的第二階段學堂教育,才可以正式就業。


    當然,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多百姓麵臨著難以負擔家庭生活以及缺少一個勞動力的情況,為此政府還會給這些家庭發放津貼。


    此時大多數的人都不識字,把讀書人看做是‘文曲星下凡’,自己的孩子能夠讀書,自己又不至於餓肚子,他們其實也是很開心的。就算有個別人家不願意,政府又是強製,又是發津貼的,最後也是將孩子們送去了私塾。


    不過,士大夫們普遍都不希望看到這些。要是苦哈哈們的兒子跟他們一樣能夠科舉做官,那誰來伺候老爺們呢?


    然而嚴淩可不管這些,在他的政府裏,隻要有能耐的,都有上升的階梯。


    而此時的學堂裏麵也不隻有男娃,還有女娃。


    婦女能頂半邊天麽,在江南等一些開放地區,因為工廠的衝擊導致手工業早早就七零八落,其實已經有很多婦女在工廠裏做工了,對於這些並不是很有抵觸。


    不過,也有部分地區很是反對,嚴淩也不敢強迫,生怕弄出一些過激的情況來,他也退了一步,在一些地區暫時先設置了男校與女校,這樣一來,勉強令一些老學究們接受。


    總體來說,局勢是向好的,可以想見,未來的軍政府統治之下,該會出現怎樣一個文華盛世。


    放眼整個天下,當時有氣魄與能力這麽做的,也隻有江浙軍政府了。畢竟光是這些就是一筆巨大的費用,哪怕是最強盛時期的帝國也不敢這麽玩。


    “現在主要的問題就是沒有這麽多的教師。”


    教育部的尚書說道:


    “其他的,倒也順利,撥款充足,大家積極性也高,各地的私塾學堂其實都已經建立起來了,大多數人也表示會令子女入學,現在的問題就在於沒有這麽多老師。”


    大學裏教出的學生總共就這麽多,先一半去了天工院,剩下的又是擔任各地官員,又要抽出一部分去擔任教師,哪來這麽多人。


    嚴淩也很無奈:


    “這樣,你去找各地的儒生,找一些不得誌的,沒有那麽強的儒家理念的,建一個速成班,改造幾個月,教語文應該是沒問題了,再從呂宋總督府那邊挑選誌願者,就說願意到這裏來的,待遇豐厚。”


    這麽一番動作,應該也可以緩解部分短缺了。


    儒生教語文其實知識儲備上是絕對夠了,主要是擔心他們在講課時摻雜一些舊觀念,所以不能放心地直接就用,否則也不至於少人。


    尚書點頭記下。


    “另外,大學以市為標準,每市建立一個。”


    嚴淩又囑咐道,目前大學還是太少了,不能穩定地為政府輸送足夠的人才。


    等到過幾年,受教育的人數多了,他的軍隊,也會改變以往征召青壯為主的策略,轉改從識字的人群中選拔。


    現在人手還是太緊缺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夜吳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夜吳歌並收藏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