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正文卷第七十章江浙軍政府的第一批官吏武興二十年六月,當各地考院建造完畢之後,江浙軍政府的第一次考核便正式拉開序幕。


    軍政府新建的考院是每府一個,自然不會如同朝廷的貢院那般狹小,總體環境還是比較舒服的。


    而主要來參與的,自然是從大學裏畢業的學生,其中又以政法係的居多。


    除了他們之外,東錢書院之中也是來了許多人,雖然其中有一部分人,因為嚴家的起事而選擇脫離,但是也有很多人固執地選擇了留下。


    他們都擁有新式思想,在朝廷的統治地區,他們看不到改變的希望,於是便也留了下來,看一看這新生政權之中能否有他們的用武之地。


    當然,也不是沒有其他勢力的士子來參與考核,當地的士紳們,便也派遣了許多家族子弟前來。


    “新的政權剛剛成立,正是缺官之時,此時前往科舉,更有可能高中得官,一舉進入中樞。”


    “造反?怕甚?隻是庶子出仕罷了,到時候族內除名,誰能牽扯到我們頭上?”


    “天下大亂,卻又是到了下注之時……當年靖平王選中太祖皇帝,嚴家因之有兩百餘年之繁榮,如今,輪到我們了!”


    地主士紳們野心勃勃,眼見亂世到來,他們也開始了新一輪的投資。


    然而,那些地主士紳,是終究要失望的。


    江浙軍政府當然不可能如同朝廷那樣,再用傳統的儒家學問作為選官的標準了,不然嚴淩辛辛苦苦地用王學衝擊儒學思想統治是為了什麽。


    但是士子們哪知道這些啊,他們還以為這個所謂的軍政府,與朝廷沒什麽兩樣呢,學的自然也是八股文那一套,就連最後複習的時候,也是四書五經。


    當考試開始之後,他們信心滿滿地進入了考院,拿到試卷,先一看到那一長串的考題,就已經感覺到了不妙——這可和朝廷的考試不太一樣。


    仔細一看題目,更加傻眼了。


    “背誦《江浙軍政府臨時法案》第八大項第七小項,這是什麽玩意兒?”


    有人看到試卷,都不由地驚唿出聲。


    別說這個由族規改編而來的《江浙軍政府臨時法案》,就是《大明律》,他們也沒誰會去背。


    什麽,那到時候怎麽做官審案?這不是有師爺嗎?


    自然是一無所知。


    更別提其餘的一些考察題目,諸如幾何算術、人文地理之類的,更是鮮有人知。除了少部分結合曆史的論述題之外,這些出生地主家的士子讀書人們幾乎都填不出來。


    但是這些人又不甘心空著,於是隻能胡亂填寫,亦或是結合儒家經典進行長篇大論,希望考官看在字數多的份上,可以給點分數。


    而其餘的從大學裏畢業考生,雖然不至於說信心滿滿一定能夠中舉,但是終究也是有一定的把握的,因為其中許多問題,他們的老師都有講解,就算不是對口專業的,也多少自學過一些,購買過相關的教材。


    等到考試結束之時,考生們神態兩極分化極為明顯。


    考官的效率也挺高,考完之後第十五天,考院的門外就張貼了中試的名單,長長的一大列。


    每一個考院的門外,都擁擠了一大群人,伴隨著一張張紅榜的張貼,人群中或傳來歡唿之聲,或垂眸哀歎。


    伴隨著考試結果的出現,嚴淩當即下令開始安排入職的事宜,同時,也將江浙軍政府的官職與呂宋總督府統一,而與明朝不同,以示革新。


    經過一番填充,本來因為擴張太快而導致官員力量不足,導致對各地統治頗為薄弱的軍政府,總算是開始充實了起來。


    這個時候軍政府中的官職,一半是由家族原有的官吏,比如族老與各鎮鎮長升任,另一半,便是由考試產生的新官吏擔任。


    而以後也將會如此,每年都會有一次官吏考試,但是每次隻會放出部分較為低階的官職,由當前的職位空缺程度來決定放出的官職數量。


    就這樣,武興二十年的官員考試結束了。


    大批的官員得到了錄取。


    然而,那些地主士紳們派來的讀書人,幾乎沒有人成功當官。


    這就引得各地的地主士紳很是不滿,不過他們卻也沒有太放在心上。


    還是那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在當時的社會的普遍認知之中,那所謂的民,可不是百姓。


    他們相信,嚴應輝終究會出台一些政策,或許會直接派人請他們任官,來保證他們的利益,以此換來江浙地主階級的支持,穩固自己的統治。


    然而這些人不知道的是,嚴淩要是真心想要拉攏,就算不降低些題目難度,最起碼也得公布出去此次考核的內容與朝廷科舉有很大區別。如今直接開考,其實就是在坑他們。


    他本來就沒打算,令他們的人進入他的政府。


    在各級官員到任,並且逐漸熟悉了手頭上的事務之後,他當即下達了兩條命令。


    第一條,是確定各個地主的租子稅率。此時當地的租子各不相同,有一些的地主,收五成,已經算是良心好的了,甚至還有很多地主將租子收到了七成,家裏人口但凡多一些,都活不下去,當年破天王起義的時候,有不少人追隨,便是受不了這高昂的租子。


    而嚴淩便是下令,從今以後,各個地主的租子,一律不許超過三成半,並且一旦遇到災年與荒年,地主士紳們有義務按照政府的規定,降低租金。


    同時,徹查所有地主土地上的隱戶,登記造冊,將他們轉換為合理合法的佃戶。


    而第二條,則是在縣以下,設置鎮、村兩級行政體係。


    大明朝皇權不下鄉可不是鬧著玩的,到了縣以下,便是宗族力量的天下,縣官基本就是和各地的地主士紳進行合作,以達成對縣城以外鄉鎮的統治,這也就導致了各地的地主在鄉村範圍內,有著很大的權力。


    嚴淩自然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繼續發生。


    而這兩個條令一傳下去,頓時便在各地的地主士紳之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夜吳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夜吳歌並收藏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