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要出兵?”
李汝華頗有些驚愕的說道,就在剛剛,嚴晨昊令他去告訴倪文煥,繼續統計大軍出征所需的錢糧,隻不過是將數目改為五萬。
雖然並不是原本的那十五萬大軍,但是這也已經足夠令人吃驚,要知道在過去的這些年裏,嚴晨昊提出的建議,皇帝幾乎是無有不從的。李汝華也正是因為此,才會在皇帝命令還沒有下達之前,就直接去找倪文煥停工,但是這一次,嚴晨昊卻沒有成功說服皇帝。
這無疑是極其罕見的。
“陛下心意已決,我也沒有辦法。”
嚴晨昊微微歎氣,說道,這一次的談話,他感受到了皇帝與自己之間已經產生了些許的裂痕。
說實話,他也不想和皇帝起衝突,畢竟之前自己的政令實施能夠如此順利,掌控了整個朝堂,是一個原因,但是皇帝的配合,同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作為朱常洵的老師,他可太知道對方的心思了,所謂征服草原不過是明麵上的理由,朱常洵真正的想法,怕也隻是想要一展自己的武功而已。
因為皇帝的個人愛好與對功績的追求,而發起一場有可能拖垮王朝的戰爭,這可取嗎?縱然他再怎麽不想與皇帝發生衝突,也必須阻攔,這是他立身的準則。
“茂夫,去辦吧。”他勉強笑了笑,對李汝華說道:
“這也未必是壞事,若是按照計劃,瓦剌最強的準噶爾部被我軍擊敗削弱,那麽草原的各方力量將再度迴歸到平衡,輕易無法完成統一,他們的戰亂時間還會持續更久,對於大明是好事。”
“而且,這樣一來,北地水利工程的奏折,陛下也必然是會批準的……雖然同時開始兩項,會對國庫產生一定壓力,但是畢竟隻有五萬軍隊,終究還是可以支撐的。”
李汝華當然聽得出,這隻是嚴晨昊安慰的話,他深深看了他一眼,說道:
“是。”
走出兩步,又迴頭,說道:
“閣老……還是要注意保全自身呐……”
嚴晨昊看著他離去的背影,站在原地,不由地自嘲一笑。
總不能看著這個一手締造的太平,滑入深淵吧?
雖然確實是有點蠢。
紫禁城,皇宮內廷的深處。
一座宮殿之中,一位白發蒼蒼,臉上滿是皺紋的宮裝老婦人正靠坐在椅子上,而那位執掌著這個龐大帝國的皇帝,卻還坐在她的下首。
鄭皇後,不,鄭太後的年紀,此時也已經很大了。
自從當上皇後之後,她的脾氣已經是越發的寬仁溫和,努力把自己朝著古今曆史上那些賢明的皇後靠攏,尤其是本朝的開國皇後馬氏,更是她著重效仿的對象。
再加上民間也沒有了那些文人妖魔化她,所以這些年,這位太後的名聲是越來越好了。
伺候她的宮人,更有人將他與許多年前被廢的那位皇後相比較,言道先帝之英明,新立的鄭皇後果然是一代賢後。
這令她很是開心。
她的前半輩子,有著丈夫的寵愛,後半輩子,兒子更是如願登上了至尊之位,對她也孝順。
這一生還有什麽可求的呢?
不過,今天她的貼身宮女,卻給她帶來了不好的消息。
“我聽聞,今日因嚴閣老的上奏不合陛下心意,被陛下所怒斥?”
鄭太後的臉上的神情頗為嚴肅,輕聲說道。
歲月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是她卻依然記得,那一切的開始。
當年那場饑荒之中,那個青年給了少女一家那一份沉甸甸的銀子,讓他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在之後,對方更是幫助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逆著這大勢,硬生生奪龍。
數十年,發生了這麽許多,直到如今她終於母儀天下,走到了這個關頭,可以說,嚴晨昊,絕對是功不可沒。
她和嚴晨昊並沒有見過多少次麵,畢竟內廷與外臣之間阻隔重重,但是那恩情,她是始終記在心裏的。
她真的不想看到兩人衝突。
朱常洵低下了頭,語氣輕描淡寫:
“沒有的事,母親,不過是因為政事分歧,我與他小小爭辯幾句而已。”
他並不想讓自己的母親插手此事。
但是鄭太後卻看出了他的心思,她語氣悠悠,說道:
“我老了,老人啊,就時常會做夢,夢到過去的事情。”
“昨晚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迴到了小時候,迴到了那一場大饑荒……”
“整個縣的人,都在逃難,阿爸和大家,去找縣衙的老爺施糧,但是那官老爺卻告訴我們:”
“‘運糧的漕船沒有來,現在連京師都在缺糧,更何況我們這京畿的小小一縣?本官也沒有辦法。’”
“隨後便把大家驅散。”
“我們都絕望了,兄長和娘親已經餓得在床上動不了,阿爸一邊哭,一邊摸著我的頭說:‘夢境,隻能苦了你了。’”
“我被插上草標,前往集市中販賣,走過的,到處是富貴人家的惡奴,還有那穿著花裏胡哨的公子哥兒。”
“我看見有被買走的人,被如同豬狗一般鞭打,我當時真的害怕極了,我怕自己和他們一樣。我早就聽說過很多傳聞,一旦賣身,生死皆由主家,遇上不好的,打死之後拋屍野外,那都是輕的。”
“有惡奴看上了我,向我走來,我都可以看見他那口殘缺的破牙,那好像野獸一樣的爪子已經向我伸過來。”
“是他攔住了那惡奴,見我與父親可憐,不僅沒有將我帶走,還將他和仆人身上的銀子全給了我們,讓我們好好生活。”
“那一場大饑荒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餓死,暴屍荒野,而我們一家卻全都活了下來。”
“在之後,我參加了選秀,被先帝看中,留在了宮中。那一次先帝帶我去見狀元,我看見了我的恩人,從那一刻起,我的心裏就冒出了這樣一個念頭——我要報答他。”
“可是,這些年,我不僅沒有報恩,卻反而欠下了更多。”
說著說著,鄭太後的眼眸之中,有著淚珠滑下。
她伸手,摸著兒子的肩頭,輕聲說道:
“為娘想償還,至少償還一些。”
朱常洵沉默,沒有說話。
鄭太後喟然一歎。
(本章完)
李汝華頗有些驚愕的說道,就在剛剛,嚴晨昊令他去告訴倪文煥,繼續統計大軍出征所需的錢糧,隻不過是將數目改為五萬。
雖然並不是原本的那十五萬大軍,但是這也已經足夠令人吃驚,要知道在過去的這些年裏,嚴晨昊提出的建議,皇帝幾乎是無有不從的。李汝華也正是因為此,才會在皇帝命令還沒有下達之前,就直接去找倪文煥停工,但是這一次,嚴晨昊卻沒有成功說服皇帝。
這無疑是極其罕見的。
“陛下心意已決,我也沒有辦法。”
嚴晨昊微微歎氣,說道,這一次的談話,他感受到了皇帝與自己之間已經產生了些許的裂痕。
說實話,他也不想和皇帝起衝突,畢竟之前自己的政令實施能夠如此順利,掌控了整個朝堂,是一個原因,但是皇帝的配合,同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作為朱常洵的老師,他可太知道對方的心思了,所謂征服草原不過是明麵上的理由,朱常洵真正的想法,怕也隻是想要一展自己的武功而已。
因為皇帝的個人愛好與對功績的追求,而發起一場有可能拖垮王朝的戰爭,這可取嗎?縱然他再怎麽不想與皇帝發生衝突,也必須阻攔,這是他立身的準則。
“茂夫,去辦吧。”他勉強笑了笑,對李汝華說道:
“這也未必是壞事,若是按照計劃,瓦剌最強的準噶爾部被我軍擊敗削弱,那麽草原的各方力量將再度迴歸到平衡,輕易無法完成統一,他們的戰亂時間還會持續更久,對於大明是好事。”
“而且,這樣一來,北地水利工程的奏折,陛下也必然是會批準的……雖然同時開始兩項,會對國庫產生一定壓力,但是畢竟隻有五萬軍隊,終究還是可以支撐的。”
李汝華當然聽得出,這隻是嚴晨昊安慰的話,他深深看了他一眼,說道:
“是。”
走出兩步,又迴頭,說道:
“閣老……還是要注意保全自身呐……”
嚴晨昊看著他離去的背影,站在原地,不由地自嘲一笑。
總不能看著這個一手締造的太平,滑入深淵吧?
雖然確實是有點蠢。
紫禁城,皇宮內廷的深處。
一座宮殿之中,一位白發蒼蒼,臉上滿是皺紋的宮裝老婦人正靠坐在椅子上,而那位執掌著這個龐大帝國的皇帝,卻還坐在她的下首。
鄭皇後,不,鄭太後的年紀,此時也已經很大了。
自從當上皇後之後,她的脾氣已經是越發的寬仁溫和,努力把自己朝著古今曆史上那些賢明的皇後靠攏,尤其是本朝的開國皇後馬氏,更是她著重效仿的對象。
再加上民間也沒有了那些文人妖魔化她,所以這些年,這位太後的名聲是越來越好了。
伺候她的宮人,更有人將他與許多年前被廢的那位皇後相比較,言道先帝之英明,新立的鄭皇後果然是一代賢後。
這令她很是開心。
她的前半輩子,有著丈夫的寵愛,後半輩子,兒子更是如願登上了至尊之位,對她也孝順。
這一生還有什麽可求的呢?
不過,今天她的貼身宮女,卻給她帶來了不好的消息。
“我聽聞,今日因嚴閣老的上奏不合陛下心意,被陛下所怒斥?”
鄭太後的臉上的神情頗為嚴肅,輕聲說道。
歲月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是她卻依然記得,那一切的開始。
當年那場饑荒之中,那個青年給了少女一家那一份沉甸甸的銀子,讓他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在之後,對方更是幫助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逆著這大勢,硬生生奪龍。
數十年,發生了這麽許多,直到如今她終於母儀天下,走到了這個關頭,可以說,嚴晨昊,絕對是功不可沒。
她和嚴晨昊並沒有見過多少次麵,畢竟內廷與外臣之間阻隔重重,但是那恩情,她是始終記在心裏的。
她真的不想看到兩人衝突。
朱常洵低下了頭,語氣輕描淡寫:
“沒有的事,母親,不過是因為政事分歧,我與他小小爭辯幾句而已。”
他並不想讓自己的母親插手此事。
但是鄭太後卻看出了他的心思,她語氣悠悠,說道:
“我老了,老人啊,就時常會做夢,夢到過去的事情。”
“昨晚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迴到了小時候,迴到了那一場大饑荒……”
“整個縣的人,都在逃難,阿爸和大家,去找縣衙的老爺施糧,但是那官老爺卻告訴我們:”
“‘運糧的漕船沒有來,現在連京師都在缺糧,更何況我們這京畿的小小一縣?本官也沒有辦法。’”
“隨後便把大家驅散。”
“我們都絕望了,兄長和娘親已經餓得在床上動不了,阿爸一邊哭,一邊摸著我的頭說:‘夢境,隻能苦了你了。’”
“我被插上草標,前往集市中販賣,走過的,到處是富貴人家的惡奴,還有那穿著花裏胡哨的公子哥兒。”
“我看見有被買走的人,被如同豬狗一般鞭打,我當時真的害怕極了,我怕自己和他們一樣。我早就聽說過很多傳聞,一旦賣身,生死皆由主家,遇上不好的,打死之後拋屍野外,那都是輕的。”
“有惡奴看上了我,向我走來,我都可以看見他那口殘缺的破牙,那好像野獸一樣的爪子已經向我伸過來。”
“是他攔住了那惡奴,見我與父親可憐,不僅沒有將我帶走,還將他和仆人身上的銀子全給了我們,讓我們好好生活。”
“那一場大饑荒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餓死,暴屍荒野,而我們一家卻全都活了下來。”
“在之後,我參加了選秀,被先帝看中,留在了宮中。那一次先帝帶我去見狀元,我看見了我的恩人,從那一刻起,我的心裏就冒出了這樣一個念頭——我要報答他。”
“可是,這些年,我不僅沒有報恩,卻反而欠下了更多。”
說著說著,鄭太後的眼眸之中,有著淚珠滑下。
她伸手,摸著兒子的肩頭,輕聲說道:
“為娘想償還,至少償還一些。”
朱常洵沉默,沒有說話。
鄭太後喟然一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