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不能慣著!


    嚴晨昊清楚地意識到,如果這一次不能用雷霆之策平息這一件事端,那麽,之後他很多事情,怕是再難推行,朝廷也將會威嚴盡失!


    大明就算是與士大夫共天下,那也該有個主次之分,如今他們的所作所為,可是都已經影響到了朝廷的根本了!


    “陛下,派京軍出動吧。”嚴晨昊冷冷說道。


    他並非反對使用武力,而是認為該在適當的時候使用,現在,正是時候。


    朱常洵聞言愣了一下,隨後臉上露出了興奮的神色,他猛然點點頭。


    次日,第二批的清丈田畝的隊伍從京師之中出發,這一次隨行的,一支兩千人規模的京軍,還有負責調查前段時間截殺案件的官員。


    這支部隊到達南直隸之後,便迅速趕到了事發的地點。


    四天之後,便有百姓舉報,附近的數名地主士紳與那些匪徒有勾連,調查官調查後屬實,立刻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幾人逮捕,送往京師,朱常洵也是二話不說,審訊之後當即處斬、抄家。


    隨後,在京軍的護衛下,官員們重新開始丈量南直土地、清查地主家裏的隱戶。


    這一次,沒有人再敢對他們動手了。


    開玩笑,兩千京軍呐!


    看到這個陣勢,在後麵站台的勳貴也是知道了皇帝的強硬態度,這是動真格的了。


    承認有所謂的“匪徒”,是沒有撕破那最後一層臉,但是處死和他們有勾結的地主士紳,就是傳達了皇帝的內心想法。


    這是給他們的最後警告,朱常洵已經惱怒,甚至打算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了。


    這還是他們,第一次看到皇帝的鐵血手腕。


    勳貴們頓時怕了,接著就果斷認慫,選擇把賦稅這一段的財富交還給朝廷。


    而這,也被天下的所有士紳們看在眼裏。


    當皇帝硬起來,除非是那種涉及到極大利益,身家性命的玩意兒,不然也就隻能聽話。


    很明顯,多加賦稅、清查隱戶這樣的事情,雖然一定程度上損害到了他們的利益,但還遠遠沒有到無法忍受的地步。


    既然反抗成本如此高昂,那也隻能乖乖聽話了。


    而清查的官員們,則是得到了授意,對於那些有不軌舉動的士紳,在丈量田畝的時候,每畝田地他們都有意少丈量那麽幾丈,結果十畝的田,愣是給丈量成了十一二畝。


    這下好了,一趟下來,那些大地主們,竟然平白多背上了幾百,甚至上千畝地的賦稅。


    然而有之前那事的震懾,他們卻也不敢上疏說些什麽。


    有苦說不出啊!


    而那些跟著嚴家一起,雖然不情願但還是乖乖配合朝廷的,看到這一幕,簡直要笑出聲來,內心也多了幾分慶幸。


    幸好當時沒有和這些家夥一樣,否則損失還要大上不知道多少。


    於是,此策暢通無阻,丈量田畝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雖然這是一個很漫長,需要數年時間的工程,但是大明的稅入,已經開始穩定地增長。


    正好,前些年大明土地上的動亂,也讓得許多地主士紳喪命,他們的土地自然也就空了出來,於是這些田畝,便也被分配給了那些已經幾乎沒有什麽田產的百姓,對於土地兼並,也是起到了一定的緩和作用。


    當然,這些個策略,要是想要徹底解決土地的問題,那根本不可能,事實上嚴晨昊也沒這麽打算。


    但是至少這麽一來,地主士紳就算占了田地也要繳稅,一來是不會再有那麽高的兼並熱情,給予百姓喘息的空隙,二來也是能讓國家的收入更多。


    張居正其實當年也曾經采取過侵占田畝的措施,但是沒過多久,隨著風頭的過去,士紳們便故態複萌,以至於在萬曆那幾十年的統治時間裏,基層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腐敗,當年被清丈了多少,現在就隱去了多少,甚至變本加厲。


    畢竟政策,也是需要人去完成的。


    在那個底層官吏和地主士紳勾結成為常態的時代,想要徹底根除這個問題,是根本不可能的。


    隱戶,也是一樣的概念,隻要還有百姓被迫背井離鄉,那就根本不會斷絕,此時也隻是重新將一批百姓歸迴大明治下,緩和了一下。


    嚴晨昊也隻能用這樣的方式,為大明輸血。


    完成了這一項,接著,他又將目光看向了官員的隊伍之中。


    “陛下,京師官員收受賄賂、貪汙朝廷銀兩等,數量不少,既有礙朝堂之風氣,更不利朝廷的運作。”


    “臣曾聽聞,賑災銀兩十萬,未出京師,便已經被漂沒一半,這是何等猖狂!”


    “臣請求對京師及各地官員進行檢查,展開整頓,嚴懲違法者。”


    朱常洵自然不會拒絕,他聽完嚴晨昊的話也是滿腹的不爽與憤怒:


    “準!”


    京察,吏部尚書配合錦衣衛,調查京中官員。


    地方,十三道監察禦史也是配合各地錦衣衛,對於地方官吏展開搜查。


    一通操作下來,許多貪汙較重的官員當朝便被抄家入了詔獄。


    貪汙少一些的,雖然被放過,但也是遭到了訓誡,並且成為了“戴罪之身”。


    在這種情況下,人人自危,再也不敢伸手向國庫,無論是朝廷的收入,還是百姓的生活,都是好上了不少。


    除了這兩項之外,作為大明首輔的嚴晨昊,還采取了多項政策,治理國家。


    大明的天下,有了肉眼可見的好轉。


    畢竟曆朝曆代的治世,其實無非也就是那幾樣。


    輕徭薄賦,清丈田畝,鼓勵耕種,整頓官員等等。


    除非是王安石、張居正這樣的革新者,才會有各種大刀闊斧的改革。


    但是如今的大明朝已經是江河日下,這個龐大的帝國,也屬實是經不起再一次像張居正那樣的改革了,一旦再用猛藥去對待這個垂暮的王朝,很有可能隻會加速大廈的崩塌。


    現在需要的,是嚴晨昊治世,這樣的溫和良藥。


    而且那上麵幾樣,看上去簡單,而實際一旦運作起來,執政者將要麵對的,是全天下的既得利者,那是很恐怖的阻力。


    能做到這些,已經是極其困難的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夜吳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夜吳歌並收藏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