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擊退了多達兩萬人的日軍的進攻,給日軍造成的傷亡至少在數千人以上,而己方的傷亡更是遠遠低於日軍,這對於這個時候的朝鮮而言,簡直如同一針強心劑。


    “平壤大捷”的消息,立刻便由城內不多的騎兵們送出,傳到了朝鮮的各地,哪怕是已經淪陷的區域,都有所耳聞。


    許多地方頓時便陷入了歡慶之中,畢竟這是在日軍侵朝以來,他們獲得的第一場勝利,有著振奮人心的奇效。


    而在大戰開始之前就已經早早北逃的李昖,得到消息之後也不由地大喜過望。


    對於擊退日軍,他其實也沒有抱著太大的希望,畢竟日軍自登陸以來屢戰屢勝,造成的壓迫感實在太強,而呂宋總督府賣過來的火器雖然犀利,但是迴來的朝軍將領,也都把日軍的火器吹得神乎其神。


    他當然也不清楚日軍的火繩槍和自己的火銃,以及嚴子翀賣給他們的火炮之間的區別,他隻知道日軍的火器同樣強大。


    所以對於李昖而言,隻要能夠給日軍造成一定的傷亡,表現出朝軍也在努力,這就足夠了,他其實已經做好了平壤失守,三萬將士所剩無幾的心理準備。


    沒想到不過數天時間,就給日軍造成了數千人的傷亡,迫使對方撤退,成就了一場“平壤大捷”,這令他喜出望外。


    尤其是聽聞了火器在其中的效用,更是令他對於前番采購呂宋總督府火器的事情無比慶幸——幸好當時購買了一批,不然哪有這等戰果!


    然而,雖然贏得了“平壤大捷”,現在的朝鮮,其實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此時朝鮮八道已失七道,隻剩下平安道保全,朝鮮三都,也隻剩下了平壤依然在朝軍手中。


    十多萬朝軍,已經隻剩下平安道的五萬人,其中大多數還是從其他道湧來的潰兵,雖然因為平壤大捷提振了些許的士氣,但是麵對日軍,依然還是有些膽怯。


    資憲大夫李舜臣倒是成功地在水上數次擊敗日軍,但是實際上對日軍造成的影響也並不太大,製海權依然牢牢把握在日軍手中,基本可以說,朝鮮的水陸,都已經崩得差不多了。


    幸運的是,日軍也被這一次的失敗給打蒙了,他們也不知道,對方的火器怎麽會如此犀利,還以為是大明支援的,於是行動也謹慎了許多,轉而派遣大量的探子深入平安道,探聽朝鮮的虛實。


    於是在經曆一個多月的戰鬥之後,朝鮮的戰場短暫地陷入了平靜之中。


    ……


    萬曆皇帝有些疲憊地摸了摸自己的眉心,他的麵前擺放著許多的奏疏。


    前段時間二王並封剛剛結束,他本以為自己可以安生上一段時間,沒想到日本竟然又鬧出了這樣的麽蛾子。


    講道理,其實他也不想出兵,那玩意兒太燒錢了,大明剛剛打完寧夏之役,國庫的損耗很嚴重,那十年間攢下來的銀錢雖然不少,但是按照這麽個出遠遠大於入的搞法,花完是遲早的事。


    而且群臣的上疏也有道理:朝鮮自己不抵抗,一有事情就來找大明,大明又不是他們的保姆,憑什麽一直給他們擦屁股?


    但是要是不打這一仗,大明天威何在?其他的藩屬國,會怎麽看大明?


    萬曆隻感覺大腦裏混亂不堪,幹脆便一把推開桌上的奏疏,站了起來,離開了禦書房。


    他來到了鄭貴妃的寢宮,這裏一向是他的心靈港灣,每次有煩心事情的時候,他就樂意和鄭貴妃一起相處,放鬆自己的身心。


    鄭貴妃能夠得到萬曆的寵幸,靠的可不僅僅是他的容貌。


    而這一次,他也在鄭貴妃的撫慰下,眉關逐漸舒展了開來。


    “皇兒最近出閣讀書,學得如何?”


    兩人相處,自然也是離不開他們的寶貝兒子,萬曆便直接問了起來。


    一提起朱常洵,鄭貴妃的眉宇間明顯多了喜色,話語間透露著些許的自豪:


    “正在學,師傅說他很聰明,進步的很快。”


    “不如叫來看看?”


    萬曆一聽,也起了好奇的心思。


    於是朱常洵很快便出現在了萬曆皇帝的麵前,嚴晨昊遠遠地跟在後麵。


    萬曆抱起了六歲的朱常洵,放在自己的膝蓋上,寵溺地問道:


    “洵兒,學課辛苦嗎?”


    “不辛苦,可以得知上古的禮樂見聞,通曉古今的道理,以古人的智慧來充實自己,兒臣高興都來不及呢!”


    小朱常洵脆生生地迴答道,聽得萬曆一陣開心。


    兒子如此好學,以後定然是個聖明之君!


    “今天嚴愛卿教了你什麽?”萬曆笑嘻嘻的,準備在兒子麵前一展自己的才華,豎立父親的形象。


    雖然他不是很喜歡自己的老師,但是不得不承認,在他的教導之下,自己的文化素養還是很過關的,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優秀,嚴晨昊教他的東西,萬曆八成也是熟悉的,還能說出自己的見解。


    “嚴師傅今天教我的是‘宮之奇諫假道’。”朱常洵說完,便搖頭晃腦地背誦了起來: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這對於萬曆而言,自然是小兒科,這篇文章他已經背誦過無數次了,在腦海中迴憶了一番當初自己是怎麽被教導的,他便笑眯眯地看著朱常洵背誦,準備在他背完之後開口。


    然而,當朱常洵背誦到“其虞、虢之謂也”的時候,萬曆卻是猛得一怔,他迴想起了日軍侵朝的事情,不由地喃喃道:


    “唇亡齒寒……”


    日軍入侵朝鮮,真的隻是為了占據那裏嗎?


    他想起了錦衣衛探聽到的,那些流傳在民間的傳聞——日軍之所以會入侵,完全是因為朝鮮國王拒絕了借道給日軍入侵大明。


    他原本是不屑一顧的,畢竟這件事雖然在民間流傳很廣,但是朝鮮卻並沒有向大明通稟(因為擔心明朝指責朝鮮私通日本),但是聽到這個故事之後,他卻是猛得意識到,朝鮮一旦失敗,那日軍的麵前,將是廣闊的遼東。


    日本,從之前的倭亂,到現在入侵朝鮮,都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侵略性很強的國度,而朝鮮,就是他們中間的隔板。


    雖然大明並不畏懼日本,但是一旦日軍在措不及防之下侵入大明……那畢竟是十幾萬的軍隊啊,遼東難免淪為戰場,最後損失的,還是大明!


    禦敵於國門之外!這再怎麽樣,也比在國內和日本打一仗要好!


    萬曆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他抬頭,看見朱常洵已經背完了全篇,還在眼巴巴地看著自己,於是順手揉了揉這小福王的頭,誇讚道:


    “吾兒學得好,跟著嚴愛卿好好學,嚴愛卿可是本朝的狀元,他……”


    萬曆頓了頓,似是想到了什麽,忽然又轉頭,看向了一旁的嚴晨昊。


    嚴晨昊正正襟危坐,盯著朱常洵看,嘴角帶著一絲笑意,那是聽到誇讚的正常反應。


    看來,這隻是巧合罷了。他輕輕點頭,覺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也就在這時,殿外,忽然傳來宦官的聲音:


    “陛下,朝鮮國王李昖急報。”


    “平壤大捷,陣斬日軍兩萬人,賊酋小西行長、黑田長政僅以身免!”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夜吳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夜吳歌並收藏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