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宗留叛亂的餘波很快過去,大明正統十三年之後,朝廷再度迴歸了平靜。


    當然,天災依然在不斷地出現,好在在此時正值全盛的大明時期,不會有什麽問題。


    不過,這些年,朝堂上也出現了一些人事變動。


    早在正統十一年之時,楊溥便已經去世,永樂朝的三楊徹底落幕。


    內閣次輔李賢順位成為首輔,馬愉則成為了內閣的次輔。


    朱祁鎮的另外兩個老師也修成正果,王直擔任吏部右侍郎,嚴敬休成為了戶部的左侍郎,全都一躍成為了朝廷的高層人物。


    內廷,金英被任命為司禮監掌印太監。這是一個較為賢良的宦官,他甚至曾經因為自身的忠誠與處事的認真,得到了宣德皇帝賞賜的免死詔,極盡恩寵。


    在內閣與內廷的通力合作之下,政務處理極其高效,大明朝頂著頻發的天災,創造了一個還算不錯的天下,雖然不如曾經的仁宣,也比不上嚴鏗在內閣期間人稱的“正統之治”,但也已經不錯。


    穩定的政治格局,形成了。


    不過,在這期間,也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在之前朱祁鎮還小的時候,為了幫助小皇帝應對朝會,於是每天要提前選擇八件事進內廷,再在第二天說出。


    現在朱祁鎮長大了,然而這個製度卻沒有被廢除,隻不過從原本的八件事,變成了全部。


    於是,朝會便從原本的,大臣上奏事情,群臣討論,皇帝最終決定,變成了這個樣子——


    大臣走出來:xxxxx。


    朱祁鎮背誦昨天晚上做出的決定,時不時瞄一眼小抄。


    解答完畢,臣子退下,下一個。


    其他的大臣也不說話,反正這些東西都是內閣與皇帝共同商討好的,說不定司禮監章都蓋好了,他們插手也沒用。


    跟演戲一樣。


    主要是朝會是延續了幾百上千年的製度,實在不好廢除,哪怕是做樣子,都要把草台班子搭起來。之前嚴鏗明知道小皇帝無法處理政務也一定要堅持召開,就是這個原因。


    正統十五年,朱祁鎮終於受不了了,我一大早爬起來和你們裝樣子,這算啥啊!


    勞資他麽每天四點多爬起來,五點鍾準時跟你們演戲,這算啥?


    擺爛了。


    不過他也知道,不能明著說,廢除早朝。


    於是,當某一天大臣們來到午門時,他們得到了宦官的通知:


    “陛下龍體不適,諸位請迴吧,今天不上朝。”


    第二天也是這樣。


    持續幾天之後,變成了“陛下龍體有恙”,然後是“陛下臥床不起”。


    這下子整得大臣們都有些人心惶惶——皇太子還小(三歲),大哥您別這個時候嗝屁啊!


    有人聽說朱祁鎮在病重之際還讓內閣送去公文,感動地熱淚盈眶,還上書讓皇帝休養身體,誇讚皇帝心懷天下。


    然後這一病,就病了足足一年。


    朱祁鎮“臥床不起”整整一年,病既不繼續嚴重,也不治好,就這麽吊著,每天朝廷公文該批複批複。


    這下子傻子都知道是怎麽迴事了。


    不過他們其實也樂得如此——


    畢竟你四點多起床,我們三點多就必須到午門外候著,北京城這麽大,幾十歲的人一兩點就起床我們容易嘛!


    以前也就罷了,畢竟真的在議事,多少也能發言參與,現在呢?換個地方站著睡覺?


    所以除了幾個言官站出來叭叭了兩句,大多數臣子也就默認了這件事。


    不過完全不上朝,那也不行,要真的像某位皇帝一樣死宅在後宮裏,官員們從上任到退休都見不到一麵,那這天下多少也要出問題,他多少還是會隔一段時間召開一次朝會,與大家見上一麵。


    但是像之前那樣上朝,已經嚐到了甜頭的朱祁鎮是堅決拒絕的,並且這一做法被眾多的皇帝所延續。


    於是自此之後,大明皇帝不再頻繁上朝,他們居住於內廷,利用東廠錦衣衛作為耳目,通過內閣傳達自己的旨意,掌控天下。


    雖然皇帝不上朝,但是其實並不影響政事的運轉,他們隻是不開朝會,又不是不幹活,不然這天下沒幾十年就不姓朱了。


    因此實際上,這對於大明朝的影響並不大,一切還在穩定地發展。


    時間一晃,便來到了正統十七年。


    這些年的大明總體而言風平浪靜。


    張輔在正統十六年的時候壽終正寢,這位老將避免了原本曆史上憋屈地戰死在土木堡的結局,在府中安詳逝世。


    他被追封為定興郡王,諡號“忠烈“。


    王驥作為新興的武將,奉命征討南方,平定著苗人的叛亂與小股的起義,鎮守著大明之南。


    明朝的腹心之地,呈現穩定和平的態勢。


    但是北方的草原,卻有一股力量在崛起。


    由於朱棣派遣藍玉橫掃漠北,追著馬哈木窮追猛打,導致了準噶爾部雖然依靠著無盡茫茫的大漠躲過了一劫,總算是熬到了藍玉這個煞星死去,但是代價也很慘烈,準噶爾部的主力基本被埋在草原上了。


    脫歡繼位的時候,準噶爾部已經淪為二流部落。


    好在脫歡打劫了一波羈縻府州,瞬間攢下了相當的家底,這給了準噶爾部崛起的條件。


    利用大量的金銀他們拉攏了幾個小部落作為附屬,隨後在草原上發起了征服的戰爭。


    更為喜劇性的是,其他幾個部落有樣學樣,同樣想要打劫一波羈縻府州暴富,然而這個時候的明軍已經有了防備,羈縻也有了屬於自己的駐軍。


    他們被駐軍所糾纏住,隨後大明大軍趕到,最後不僅沒有撈到半毛錢好處,反而折損了許多的人手。


    這更加速了脫歡統一瓦剌的進程。


    正統四年,脫歡死去,他的兒子也先即位,並在正統九年的時候正式發起統一戰爭。


    而這個時候的明朝卻是天災人禍,東南起義,流民遍地,也已經無力像洪武永樂那個時候揮戈草原,隻能依靠羈縻勉強維持對草原的統治。


    正好也先當時也還沒有徹底統一瓦剌,雙方一拍即合。


    明朝封也先為順寧王,許他入貢,而也先則不再騷擾邊關與羈縻諸部,雙方進入和平期,你進行你的統一,我平我的叛。


    經過這些年的南征北戰,一個又一個的部落被準噶爾部吞並,亦或是淪為他們的附屬。


    等到正統十四年的時候,瓦剌正式完成了統一,占據了整個西蒙古。


    又經過了三年的休養生息,他們的力量再度壯大了起來。


    也先終於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的大明。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夜吳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夜吳歌並收藏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