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的臉上流下了些許的冷汗,對方說的每一個他都幹過,這還隻是挑著說,真要細數,以他的飛揚跋扈,豐功偉績說上一天都說不完,不過他很快鎮定了下來。


    這裏是朝堂,可不是禦書房。在百官麵前說這種話,可不是說陛下您忠奸不分嗎?


    果然此時朱棣的臉色已經陰沉了下來。


    他才剛剛說要朱高煦暫緩就藩,陪著自己北巡,這貨就跳出來曆數漢王罪過,這簡直就是在打他的臉啊!


    更重要的是,說這話的人,身份也不對。


    若是出聲的是站在前列的公侯們,那麽朱棣還真要給這些打天下的老兄弟、前朝舊臣一些薄麵。


    若是言官,朱棣雖然心裏可能恨得牙癢癢,但是因為其地位問題,也不會多說些什麽。


    可是解縉,他憑什麽?


    不過是一個七品閣臣,秘書一樣的角色。朱棣平時對他客氣,根本不是敬重他什麽的,完全就是看在他正在編纂永樂大典,這才稍稍施以恩寵。


    但是現在跳臉,就顯得有些不識好歹了。


    參與的,還是奪嫡這樣的大事。


    所以他的話語毫不留情麵,脫口而出:


    “此事,朕意以決,你就不要多說了!至於漢王罪孽……你拿出證據來,交於有司認證,再呈給朕,空口白牙,像什麽樣子!”


    “解學士,朕聽聞永樂大典已經到了收尾的階段,這個時候,你還是多關心關心大典之事為好。”


    “你隻是永樂大典的編撰官,朝堂之中的事情,與你無關,管好你自己!”


    “若是永樂大典有半分差池,朕定拿你是問!”


    一番嚴厲的斥責,把解縉說得暈頭轉向。


    他不可置信地抬起頭,看著上方橫眉怒目的永樂皇帝,哪還有曾經問詢大典事務時的親近與和藹?


    伴君,如伴虎啊!


    但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他也隻能懨懨地下拜,口中說道:


    “臣遵旨!”


    “退朝吧!”


    永樂皇帝哼了一聲,大袖一揮,離開了大殿,隻留下麵麵相覷的群臣。


    看來漢王隨同北巡,已成定局了。勳貴們歡欣鼓舞,而文官們自是有些氣喪。


    雖然臨時加了一個漢王,但是北巡是早就已經決定好的事情,卻也不會因此而改變。


    皇太子丟下北京還沒有完工的事務,交給幾個重臣,自己星夜趕到南京監國,這也給了文臣們一絲安慰,能被任命監國,可見太子依然深受皇帝的信任。


    漢王想要奪位,也沒那麽容易。


    隨著朱高熾接過了朝廷的政務,朱棣帶著漢王、陳國公等一眾心腹,也開始啟程北上。


    這次北巡,比曆史上,提早了足足三年。


    原因也很簡單——曆史上,肅王、慶王、穀王、遼王可沒被裹挾南下,北境的部隊還算充足,蒙古的部隊受到了一定的製約。


    那現在,邊患可嚴重多了,長城是一道防線,但你也得有人防守不是?


    雖然已經派出藍玉出關,但是朱棣依然不放心,決定北上巡查防務,順便在未來的都城北京,給自己選一個長眠的好地方。這個時候是永樂四年九月,藍玉出關已經有七個月之久。


    相比於曆史上,這時候的草原,少了個兀良哈部。


    其實,在靖難結束之後,朱棣就想把朵顏三衛與順義鐵騎分封到草原去,以表示對他們的恩寵。


    但是這一舉動遭到了嚴鏗的極力製止——


    這些蒙古人可是精銳中的精銳,放到草原上去,可不是養虎為患嗎?


    這一舉動十分的正確,要知道兀良哈三衛到了永樂後期十分的不聽話,經常騷擾明朝,以至於朱棣五征漠北的時候也與他們兵戎相見。


    最後這兩支部隊被保留了下來,朱棣決定把他們編入京營之中,預備作為即將設立的三大營之一三千營的主力。


    不過這對於藍玉而言,隻有一個詞——無所謂。


    蒙古草原,無一可抵其鋒芒。


    十萬大軍,在藍玉的手下如指臂使,就算已經五年沒有領兵,但是他的本事卻沒有半分的落下。


    河套平原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明初徐達與李文忠收複了這裏,但是在建文與永樂初年的時候,韃靼與瓦剌同時侵擾河套,駐守河套的東勝五衛寡不敵眾,被迫退入關內,致使河套失守。


    他決定先攻河套的韃靼部。


    蒙古大汗(名義上)鬼力赤表示,不能慫。


    原時空的他因為北邊邊防還不錯,自己又得位不正(弑君),所以很老實。但是這一次,北境空虛,他在一次次入寇的巨大收獲中收獲了極大的威望,此時已經有些飄飄然。


    帶著韃靼的九萬大軍,他決定迎擊明軍。


    河套平原地勢平緩,是一個適合大軍作戰的地方。


    也很適合作為墳墓。


    藍玉極其擅長用騎兵,但他也同樣善於利用火槍。依靠火槍與騎兵的結合,他很輕易便將韃靼部打得潰不成軍,隨後利用騎兵展開追殺。


    不僅如此,他還派遣數支小股部隊,奔襲韃靼諸部,並許他們“就地給糧”。


    這是掘根的做法。


    不過數月時間,作為蒙古本部的韃靼損失極為慘重,男丁戰死以萬計,牛馬被俘虜以十萬計,解救漢民萬餘,繳獲金銀財寶無數,許多營地與行宮被焚毀。


    一時間,明軍聲威大震,許多原本歸附於韃靼的部落,都向南派來使者,表示稱臣。


    朱棣在巡邊至北京時,得到了這個好消息。


    嚴鏗自是跟著朱棣一起出巡的,此時得到這個消息也很高興:


    “陛下,藍將軍(征北大將軍)果然厲害,雖然年過半百,但卻是廉頗未老啊!”


    “沒想到韃靼部如此不堪一擊,如此想來,瓦剌部也不過如此。”朱棣興奮地在自己的書房裏踱步,“朕要派藍玉率大軍繼續北上,肅清草原,一戰,安我大明邊境數十年!”


    開疆拓土掃滅外敵,對於任何一個皇帝而言,都有著致命的誘惑。


    在他的永樂一朝,已經占據了南方的交趾,論文治,又有即將完工的永樂大典,這個時候再驅除外敵,豈不是又一個堪比唐太宗的聖主明君?


    地址:


    地址:


    地址: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夜吳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夜吳歌並收藏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