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叔與侄,臣與賊
當聽到外麵的喊殺聲時,嚴濟正端坐在桌前,手中握著一卷《春秋》,細細品讀。
押運漕糧是很枯燥的活計,也隻有讀書能夠幫助他打發時光,也可以忘卻種種煩心之事。
然而平靜的江麵上突然響起的殺聲與碰撞徹底將他從書中的上古禮儀時代給拉了迴來。
他正要打開窗戶,便有衛士著急忙慌地撞開門闖入,口中喊著:
“都督,大事不好,敵軍來襲!”
“敵軍?”嚴濟聞言一驚,這個地方,哪來的敵人,還是在水麵上?他探出頭,果見周圍的船隻上亮起了星星燈火,刀劍碰撞聲不絕於耳,不斷有士兵落水,發出淒厲的唿救聲,地獄般的景色讓這個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書生遍體生寒。
“都督,我們先撤退吧!要是您也陷在陣中,那就真的迴天乏術了。”衛兵提議道。
嚴濟自然是同意的,這也是應有之義,大軍崩潰之際,隻有主帥無恙,才有可能收攏潰兵,以圖後事。
但是他的樓船在最中心,此時前後的漕船都在廝殺失去了控製,他根本出不去。
於是船上的士兵,隻能絕望地看著一艘艘船隻的大旗降下,它們緩緩調轉方向靠過來,上麵的北軍士兵手中握刀,虎視眈眈。
這個時候的南軍,已沒有了抵抗的心思,隨著北軍一擁而上,主艦也失去了控製,大旗倒下。
守在門口的衛兵不屈,被一刀砍死,幾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拎著血淋淋的屠刀,闖進了嚴濟的房間。
他們就像拎小雞仔一樣控製了這個老人,將他綁縛了起來,嚴加看守。
過了一會兒,四周逐漸平靜了下來,喊殺聲停止了,這支艦隊,除了少數外圍的漕船得以逃脫之外,其餘全部落入敵手,江麵上浮起了一層屍體。
“指揮使大人,敵漕運都督在此。”門口傳來了聲音,有士兵行禮,同時指了指房間裏的嚴濟。
他努力平複著自己的砰砰作響的心跳。
今天就要赴死了嗎?嚴濟的腦袋裏迴想起古今殉國之人,突然心中的恐懼一掃而空。
身雖死,然名可垂於竹帛,有何可懼?
他無視了士兵們“不許妄動”的命令,麵不改色地拍了拍衣服上的塵土,正了正帽子。
眼前的甲板發出嘎吱的響聲,月光將軀體照射在門口,留下一個高大的影子,他知道那是這支叛軍的首領。
無數的話語在腦海中劃過,他決定,自己定怒斥這叛軍將領一番,然後在對方的震怒中轟轟烈烈地死去。
然而下一瞬,他就猛得瞪大了眼睛!
眼前那將領樣貌英武,他的眉眼中雖然有著些許柔和,使得他增添了幾分俊美,但是總體上,依然可以看到某個人的影子。
那個,被鄭重地寫在家譜之中,注定被子子孫孫所銘記的人,他的出現是家族崛起的開始。
而北軍之中,據嚴濟所知,有這般模樣的隻有一個人。
雖然隻在小時候見過幾次麵,但是他依然認出了對方。
他舉起手,手指微微顫抖地指著此人,胸中有萬千的憤怒仿佛要傾瀉而出!
那個將領打量了嚴濟一番,也認出了他的身份。
他歎了口氣,轉身對屬下說道:
“這船便算了,反正也沒什麽漕糧,此人也非南廷重臣……把桌子上的公文收走。”
他知道自己這個叔父的脾氣,要是硬來,搞不好對方會絕食亦或者跳河自盡之類的。
畢竟是叔父,有著血脈之親。
反正這一次漕船出這麽大問題,他活著迴去,皇帝看在兄長的麵子上想必不會下殺手,但是重用是別想了。
士兵們自是不敢違抗,乖乖地把這艘船洗劫一空。
看著北軍自己幹自己的事情完全不搭理他,嚴濟簡直要氣炸了胸膛,自己這個好侄兒,是壓根沒把他放在眼裏啊!
“嚴鏗!你好膽!你父親從小對你的教育,難道都忘了嗎?朝廷養育天下,陛下乃百姓之君父,上天之子,你怎能背叛!如果你心裏還有一絲一毫的禮義廉恥,就速速放下武器,率軍歸降,我替你上書求情,還可搏一個從輕發落!”
嚴鏗正要離開此地,聞言停下了腳步,口中發出一聲冷哼:
“陛下是君父,是天子?您要是說的是太祖,自然沒問題,可要是建文,哼哼……他怎麽即位的,你們可比誰都清楚。”
“建文毫無仁慈之心、友善之意,如此對待血親,自古未有聞。燕王起兵,順天之意!我順天命,伐無道,又有何錯?”
嚴濟自是不以為然,他捋起了袖子,做出一副要和對麵辯論三百迴合的樣子。
嚴鏗卻並沒有什麽和他聊下去的興致。
他的事情有很多,現在依然在南廷的統治區域,濟南有著南廷四五萬的大軍,自己需要趕緊啟程。在這裏和嚴濟廢話,不會改變什麽,說服他,也不會給自己帶來什麽好處。
“叔,普天下的官吏,怕是隻有您和黃、方幾人是這麽想的。”他搖了搖頭,似乎在嘲笑二叔對於大勢與人心的遲鈍。
如這般忠臣,天下又有多少?大明養士才多久?根本沒有多少人,願意為皇帝死戰!
“居京師者,主神器,這是所有為官者的共識。沒有人在乎坐在龍椅上的是誰,隻要他姓朱,就夠了。您既已被貶,又何必趟這趟渾水?”
說完,嚴鏗最後深深看了他一眼,轉身離去。
隻留下嚴濟呆滯地站立在空蕩蕩的船頭。
漕船連夜啟程,依然北上,等到周圍的府縣得到消息的時候,漕船已經抵達德州了。
而這個時候,河間府、保定府、真定府駐軍聯合出兵,已圍困德州數日之久。
在接到了漕糧之後,他們立刻返迴,同時將所有的漕船付之一炬。
建文二年二月,自南京發往北地漕糧悉數被劫,漕軍全軍覆沒,都督僅以身免。建文帝震怒,漕運都督嚴濟被免職下獄,如此大罪,本要問斬,後得越國公求情,朱允念在其為太子府屬官多年,勞苦功高的份上,赦其罪行,降職為翰林學士。
當聽到外麵的喊殺聲時,嚴濟正端坐在桌前,手中握著一卷《春秋》,細細品讀。
押運漕糧是很枯燥的活計,也隻有讀書能夠幫助他打發時光,也可以忘卻種種煩心之事。
然而平靜的江麵上突然響起的殺聲與碰撞徹底將他從書中的上古禮儀時代給拉了迴來。
他正要打開窗戶,便有衛士著急忙慌地撞開門闖入,口中喊著:
“都督,大事不好,敵軍來襲!”
“敵軍?”嚴濟聞言一驚,這個地方,哪來的敵人,還是在水麵上?他探出頭,果見周圍的船隻上亮起了星星燈火,刀劍碰撞聲不絕於耳,不斷有士兵落水,發出淒厲的唿救聲,地獄般的景色讓這個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書生遍體生寒。
“都督,我們先撤退吧!要是您也陷在陣中,那就真的迴天乏術了。”衛兵提議道。
嚴濟自然是同意的,這也是應有之義,大軍崩潰之際,隻有主帥無恙,才有可能收攏潰兵,以圖後事。
但是他的樓船在最中心,此時前後的漕船都在廝殺失去了控製,他根本出不去。
於是船上的士兵,隻能絕望地看著一艘艘船隻的大旗降下,它們緩緩調轉方向靠過來,上麵的北軍士兵手中握刀,虎視眈眈。
這個時候的南軍,已沒有了抵抗的心思,隨著北軍一擁而上,主艦也失去了控製,大旗倒下。
守在門口的衛兵不屈,被一刀砍死,幾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拎著血淋淋的屠刀,闖進了嚴濟的房間。
他們就像拎小雞仔一樣控製了這個老人,將他綁縛了起來,嚴加看守。
過了一會兒,四周逐漸平靜了下來,喊殺聲停止了,這支艦隊,除了少數外圍的漕船得以逃脫之外,其餘全部落入敵手,江麵上浮起了一層屍體。
“指揮使大人,敵漕運都督在此。”門口傳來了聲音,有士兵行禮,同時指了指房間裏的嚴濟。
他努力平複著自己的砰砰作響的心跳。
今天就要赴死了嗎?嚴濟的腦袋裏迴想起古今殉國之人,突然心中的恐懼一掃而空。
身雖死,然名可垂於竹帛,有何可懼?
他無視了士兵們“不許妄動”的命令,麵不改色地拍了拍衣服上的塵土,正了正帽子。
眼前的甲板發出嘎吱的響聲,月光將軀體照射在門口,留下一個高大的影子,他知道那是這支叛軍的首領。
無數的話語在腦海中劃過,他決定,自己定怒斥這叛軍將領一番,然後在對方的震怒中轟轟烈烈地死去。
然而下一瞬,他就猛得瞪大了眼睛!
眼前那將領樣貌英武,他的眉眼中雖然有著些許柔和,使得他增添了幾分俊美,但是總體上,依然可以看到某個人的影子。
那個,被鄭重地寫在家譜之中,注定被子子孫孫所銘記的人,他的出現是家族崛起的開始。
而北軍之中,據嚴濟所知,有這般模樣的隻有一個人。
雖然隻在小時候見過幾次麵,但是他依然認出了對方。
他舉起手,手指微微顫抖地指著此人,胸中有萬千的憤怒仿佛要傾瀉而出!
那個將領打量了嚴濟一番,也認出了他的身份。
他歎了口氣,轉身對屬下說道:
“這船便算了,反正也沒什麽漕糧,此人也非南廷重臣……把桌子上的公文收走。”
他知道自己這個叔父的脾氣,要是硬來,搞不好對方會絕食亦或者跳河自盡之類的。
畢竟是叔父,有著血脈之親。
反正這一次漕船出這麽大問題,他活著迴去,皇帝看在兄長的麵子上想必不會下殺手,但是重用是別想了。
士兵們自是不敢違抗,乖乖地把這艘船洗劫一空。
看著北軍自己幹自己的事情完全不搭理他,嚴濟簡直要氣炸了胸膛,自己這個好侄兒,是壓根沒把他放在眼裏啊!
“嚴鏗!你好膽!你父親從小對你的教育,難道都忘了嗎?朝廷養育天下,陛下乃百姓之君父,上天之子,你怎能背叛!如果你心裏還有一絲一毫的禮義廉恥,就速速放下武器,率軍歸降,我替你上書求情,還可搏一個從輕發落!”
嚴鏗正要離開此地,聞言停下了腳步,口中發出一聲冷哼:
“陛下是君父,是天子?您要是說的是太祖,自然沒問題,可要是建文,哼哼……他怎麽即位的,你們可比誰都清楚。”
“建文毫無仁慈之心、友善之意,如此對待血親,自古未有聞。燕王起兵,順天之意!我順天命,伐無道,又有何錯?”
嚴濟自是不以為然,他捋起了袖子,做出一副要和對麵辯論三百迴合的樣子。
嚴鏗卻並沒有什麽和他聊下去的興致。
他的事情有很多,現在依然在南廷的統治區域,濟南有著南廷四五萬的大軍,自己需要趕緊啟程。在這裏和嚴濟廢話,不會改變什麽,說服他,也不會給自己帶來什麽好處。
“叔,普天下的官吏,怕是隻有您和黃、方幾人是這麽想的。”他搖了搖頭,似乎在嘲笑二叔對於大勢與人心的遲鈍。
如這般忠臣,天下又有多少?大明養士才多久?根本沒有多少人,願意為皇帝死戰!
“居京師者,主神器,這是所有為官者的共識。沒有人在乎坐在龍椅上的是誰,隻要他姓朱,就夠了。您既已被貶,又何必趟這趟渾水?”
說完,嚴鏗最後深深看了他一眼,轉身離去。
隻留下嚴濟呆滯地站立在空蕩蕩的船頭。
漕船連夜啟程,依然北上,等到周圍的府縣得到消息的時候,漕船已經抵達德州了。
而這個時候,河間府、保定府、真定府駐軍聯合出兵,已圍困德州數日之久。
在接到了漕糧之後,他們立刻返迴,同時將所有的漕船付之一炬。
建文二年二月,自南京發往北地漕糧悉數被劫,漕軍全軍覆沒,都督僅以身免。建文帝震怒,漕運都督嚴濟被免職下獄,如此大罪,本要問斬,後得越國公求情,朱允念在其為太子府屬官多年,勞苦功高的份上,赦其罪行,降職為翰林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