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對峙的兩軍與被逐出家族的嚴鏗
北軍能夠打敗蒙古人,是因為北軍中有相當數量的騎兵,蒙軍來少了,直接就給吃掉了,來多了又打成大決戰,步兵參戰協助騎兵、利用火器打擊,最後導致蒙軍戰敗。
然而南軍中雖然有騎兵,但是卻不多。按照北軍中的騎兵比例,這樣的軍隊是夠了,但是平安沒想到的是,他要麵對的是多達兩萬順義鐵騎的放鴿子戰術,那就太少了。
還是吃了情報的虧。
平安列陣於野,準備和對方打一次決戰,但是當他感受到那大地隆隆的震動時,才發現不對。
嚴鏗也沒有和對方一戰的意思,騎兵氣勢洶洶踏地而來,但是在即將進入火槍與弓箭射程時急轉,讓那些嚴陣以待的南軍士兵撲了個空。
如此反複,一而再,再而三,南軍緊繃的神經被不斷戲弄。
平安也被對方攪弄得心煩意亂,知道這麽下去部隊遲早崩潰,當即下令撤軍迴城。
但是在北方這種開闊地區,沒有足夠的騎兵,真的是會有極大的劣勢。
順義鐵騎以幾百人為一隊,彼此間隔數百米,每次三到四隊,輪番靠近南軍,放箭攻擊,又時而作衝陣之狀,引得南軍慌忙列陣,卻又哈哈大笑著縱馬離去。
而一旦南軍真的鬆懈,他們便立即攻擊,南軍的後軍便是露出了破綻,順義鐵騎頓時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數個百人隊便集合為千人大軍衝陣,差點把後軍打潰。
嚴鏗見此處有機可乘,當即指揮大股騎兵靠近,所幸平安及時迴援,才總算把北軍逼退,但即使是這樣,南軍被殺傷也達數千人。
平安的騎兵隻有兩千,根本不敢派出去對抗。
好在他好歹也是跟隨燕王出征過的宿將,在他的指揮下,南軍陣容嚴整,騎兵護衛在外,雖然避免不了折損,但總算沒有出現大潰敗,嚴鏗見此,竟然一時還奈何不得他。
磕磕絆絆,總算是到了靈丘城。
平安鬆了一口氣。
你騎兵強,又怎樣?你攻城,還是得下馬乖乖爬梯子。
他當即布置守城。
三萬對兩萬,野戰打不贏,守城還守不住?反正他的任務,隻是阻止嚴鏗的部隊支援大同而已。
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平安卻連嚴鏗的影子都沒看見。
他突然意識到,對方這是繞城而行了。
嚴鏗的目標本來就不是他們,他們隻是想救出代王,如果可以的話,再從背後捅馮勝一刀子。
順義鐵騎本就是脫離大隊而行,朱文正命他們“就地給糧”,所以壓根不用擔心繞城會導致後勤被斷之類。
平安大急,要是真給對方救出代王,再偷了大軍的屁股,那他真是百死莫贖。
他當即下令全軍出擊。
急行軍四天,他終於得到了消息,不久之前順義鐵騎剛剛攻破前方一個縣城,正在開庫房補給休整。
平安大喜過望,不過他也知道自己這支疲兵已無力交戰,於是下令安營紮寨,準備先休息一番,再行作戰。
夜,南軍倒頭大睡,就連哨兵都困倦難堪,然而這個時候的順義鐵騎,卻如同地府亡靈一般,踏著夜色向南軍大營奔來。
嚴鏗早就在這裏等候平安多時了。
南軍的防禦措施在兩萬的鐵騎麵前如同紙糊的一般,鐵騎輕鬆破開防禦,突入大營。
而此時的南軍士兵已經疲憊不堪,甚至連起身都不願意起來了。
平安三萬大軍,被驍勇的順義鐵騎肆意踐踏,根本不給他收攏大軍的機會,以至於平安最後僅帶著數百騎兵脫身,其餘不是被俘就是戰死,南軍幾乎全軍覆沒。
隨後嚴鏗火速東進大同,強攻那兩萬南軍。
代王見城外大亂,當即率軍自城中殺出,大敗南軍。
馮勝留在後方的兩支大軍全數崩潰。
代王率領殘兵六千餘人棄守大同,隨嚴鏗東進,試圖從背後給馮勝來一下,但是馮勝這個時候也接到了潰兵的稟告,防禦森嚴之下無處下手,於是也隻好放棄。
雙方展開了對峙。
而嚴鏗作為此戰首功,自是得到了朱文正的褒獎。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卻有一個消息從南方傳來,令這個剛剛立下大功的將軍傷心欲絕。
越國公、寧波府嚴家家主嚴涯宣布,靖平王次子嚴鏗,跟隨叛逆、對抗朝廷乃至襲殺朝廷平叛之軍,其行可誅。他以家主身份,將其驅逐出族。
自家譜除名,死後不得葬入祖墳。
嚴鏗得知此事,在自己的營帳裏痛哭流涕,幾欲昏倒,燕軍諸將紛紛趕來慰問,就連朱棣也來信關懷。
不過,他的內心,到底有幾分悲痛,可是值得考究一番。
畢竟在燕王起事之前,可是有嚴家的商隊,以一種很密集的頻率來往於南北之間。他們到底是做生意,還是幹別的諸如傳信之類的事,那就隻有天知道了。
而對於這件事,南方朝廷自然是喜聞樂見的。
“好,越國公如此才是真正忠臣所為,當為諸臣之表率!”建文帝重重地拍著龍椅,對著下方的閣臣們說道,他的眼睛中充滿著喜悅。
這是除李景隆之外,第二個,也是唯一一個主動站出來聲援他的勳貴。
對於安武將們的心,肯定是有一定作用的,靖平王逝世雖已十三年,然其餘蔭依然遮蔽著越國公一脈。
嚴濟也不是聖人,對於自己的侄子,當然要助一把,於是他開口道:
“越國公府向來忠心朝廷,昔日靖平王領巨艦投太祖,生死跟隨;今有越國公涯,忍痛逐其胞弟出族,可見其忠誠。以臣之見,陛下應當厚賞之,以表陛下處事之公允,收武人之心。”
“好,好。”朱允大喜之下,一口答應:“就賞他,賞他……”一時之間卻是頓住了。越國公嚴涯既為駙馬,又為高官,給什麽有價值的賞賜,卻是令他犯了難。
“陛下且慢,此事依臣之見,怕是有所隱情,怕是他嚴家合謀,演得一場好戲。”趁著朱允的停頓,吳伯宗突然開口,他的眼睛緊緊盯著嚴濟,帶著幾絲陰狠。
嚴濟聞言頓時大怒,口中叱道:“一派胡言!我有何陰謀?陛下,臣一片赤星天地可鑒!吳伯宗如此汙蔑,臣請治其之罪!”
建文帝也說道:“愛卿不可胡言,嚴輔臣忠心為國,需知‘內舉不避親’,越國公有此忠心,給予賞賜也是應有之義。”
北軍能夠打敗蒙古人,是因為北軍中有相當數量的騎兵,蒙軍來少了,直接就給吃掉了,來多了又打成大決戰,步兵參戰協助騎兵、利用火器打擊,最後導致蒙軍戰敗。
然而南軍中雖然有騎兵,但是卻不多。按照北軍中的騎兵比例,這樣的軍隊是夠了,但是平安沒想到的是,他要麵對的是多達兩萬順義鐵騎的放鴿子戰術,那就太少了。
還是吃了情報的虧。
平安列陣於野,準備和對方打一次決戰,但是當他感受到那大地隆隆的震動時,才發現不對。
嚴鏗也沒有和對方一戰的意思,騎兵氣勢洶洶踏地而來,但是在即將進入火槍與弓箭射程時急轉,讓那些嚴陣以待的南軍士兵撲了個空。
如此反複,一而再,再而三,南軍緊繃的神經被不斷戲弄。
平安也被對方攪弄得心煩意亂,知道這麽下去部隊遲早崩潰,當即下令撤軍迴城。
但是在北方這種開闊地區,沒有足夠的騎兵,真的是會有極大的劣勢。
順義鐵騎以幾百人為一隊,彼此間隔數百米,每次三到四隊,輪番靠近南軍,放箭攻擊,又時而作衝陣之狀,引得南軍慌忙列陣,卻又哈哈大笑著縱馬離去。
而一旦南軍真的鬆懈,他們便立即攻擊,南軍的後軍便是露出了破綻,順義鐵騎頓時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數個百人隊便集合為千人大軍衝陣,差點把後軍打潰。
嚴鏗見此處有機可乘,當即指揮大股騎兵靠近,所幸平安及時迴援,才總算把北軍逼退,但即使是這樣,南軍被殺傷也達數千人。
平安的騎兵隻有兩千,根本不敢派出去對抗。
好在他好歹也是跟隨燕王出征過的宿將,在他的指揮下,南軍陣容嚴整,騎兵護衛在外,雖然避免不了折損,但總算沒有出現大潰敗,嚴鏗見此,竟然一時還奈何不得他。
磕磕絆絆,總算是到了靈丘城。
平安鬆了一口氣。
你騎兵強,又怎樣?你攻城,還是得下馬乖乖爬梯子。
他當即布置守城。
三萬對兩萬,野戰打不贏,守城還守不住?反正他的任務,隻是阻止嚴鏗的部隊支援大同而已。
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平安卻連嚴鏗的影子都沒看見。
他突然意識到,對方這是繞城而行了。
嚴鏗的目標本來就不是他們,他們隻是想救出代王,如果可以的話,再從背後捅馮勝一刀子。
順義鐵騎本就是脫離大隊而行,朱文正命他們“就地給糧”,所以壓根不用擔心繞城會導致後勤被斷之類。
平安大急,要是真給對方救出代王,再偷了大軍的屁股,那他真是百死莫贖。
他當即下令全軍出擊。
急行軍四天,他終於得到了消息,不久之前順義鐵騎剛剛攻破前方一個縣城,正在開庫房補給休整。
平安大喜過望,不過他也知道自己這支疲兵已無力交戰,於是下令安營紮寨,準備先休息一番,再行作戰。
夜,南軍倒頭大睡,就連哨兵都困倦難堪,然而這個時候的順義鐵騎,卻如同地府亡靈一般,踏著夜色向南軍大營奔來。
嚴鏗早就在這裏等候平安多時了。
南軍的防禦措施在兩萬的鐵騎麵前如同紙糊的一般,鐵騎輕鬆破開防禦,突入大營。
而此時的南軍士兵已經疲憊不堪,甚至連起身都不願意起來了。
平安三萬大軍,被驍勇的順義鐵騎肆意踐踏,根本不給他收攏大軍的機會,以至於平安最後僅帶著數百騎兵脫身,其餘不是被俘就是戰死,南軍幾乎全軍覆沒。
隨後嚴鏗火速東進大同,強攻那兩萬南軍。
代王見城外大亂,當即率軍自城中殺出,大敗南軍。
馮勝留在後方的兩支大軍全數崩潰。
代王率領殘兵六千餘人棄守大同,隨嚴鏗東進,試圖從背後給馮勝來一下,但是馮勝這個時候也接到了潰兵的稟告,防禦森嚴之下無處下手,於是也隻好放棄。
雙方展開了對峙。
而嚴鏗作為此戰首功,自是得到了朱文正的褒獎。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卻有一個消息從南方傳來,令這個剛剛立下大功的將軍傷心欲絕。
越國公、寧波府嚴家家主嚴涯宣布,靖平王次子嚴鏗,跟隨叛逆、對抗朝廷乃至襲殺朝廷平叛之軍,其行可誅。他以家主身份,將其驅逐出族。
自家譜除名,死後不得葬入祖墳。
嚴鏗得知此事,在自己的營帳裏痛哭流涕,幾欲昏倒,燕軍諸將紛紛趕來慰問,就連朱棣也來信關懷。
不過,他的內心,到底有幾分悲痛,可是值得考究一番。
畢竟在燕王起事之前,可是有嚴家的商隊,以一種很密集的頻率來往於南北之間。他們到底是做生意,還是幹別的諸如傳信之類的事,那就隻有天知道了。
而對於這件事,南方朝廷自然是喜聞樂見的。
“好,越國公如此才是真正忠臣所為,當為諸臣之表率!”建文帝重重地拍著龍椅,對著下方的閣臣們說道,他的眼睛中充滿著喜悅。
這是除李景隆之外,第二個,也是唯一一個主動站出來聲援他的勳貴。
對於安武將們的心,肯定是有一定作用的,靖平王逝世雖已十三年,然其餘蔭依然遮蔽著越國公一脈。
嚴濟也不是聖人,對於自己的侄子,當然要助一把,於是他開口道:
“越國公府向來忠心朝廷,昔日靖平王領巨艦投太祖,生死跟隨;今有越國公涯,忍痛逐其胞弟出族,可見其忠誠。以臣之見,陛下應當厚賞之,以表陛下處事之公允,收武人之心。”
“好,好。”朱允大喜之下,一口答應:“就賞他,賞他……”一時之間卻是頓住了。越國公嚴涯既為駙馬,又為高官,給什麽有價值的賞賜,卻是令他犯了難。
“陛下且慢,此事依臣之見,怕是有所隱情,怕是他嚴家合謀,演得一場好戲。”趁著朱允的停頓,吳伯宗突然開口,他的眼睛緊緊盯著嚴濟,帶著幾絲陰狠。
嚴濟聞言頓時大怒,口中叱道:“一派胡言!我有何陰謀?陛下,臣一片赤星天地可鑒!吳伯宗如此汙蔑,臣請治其之罪!”
建文帝也說道:“愛卿不可胡言,嚴輔臣忠心為國,需知‘內舉不避親’,越國公有此忠心,給予賞賜也是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