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帝之治天下也,當以法為先,其中,又以束民為最重。”


    ……


    “宋時雖有“憑由”,然來往於附近州者卻也無需,遂致三百年間,暴亂達四百餘起,天下難安!”


    “元以蠻夷入主中原,不懂治國之法,遂放任百姓而無約束,亦致亂矣。治民不設路引,致百年間義兵四起,陛下曰‘胡無百年之運’,誠是也。元不過九十八年即失中原,蓋由是也。”


    ……


    “如漢唐之“過所”,皆是設規立法,以此為憑,漢唐因之而有數百年。”


    ……


    “故以學生之見,當以路引為通行之證,設卡於道路。無路引而往來者,以嚴刑罰之,使農人安於田畝,工匠限於作坊,各守本分,則少動亂而減流民。”


    “如此,大明可得萬年!”


    “啪!”朱元璋的手掌重重拍在桌麵上,發出一聲沉悶的聲響,身旁的宮人還以為是哪個貢生的文章惹惱了皇帝,趕忙跪倒在地,就連唿吸都輕了許多,生怕惹陛下遷怒。


    然而此時的朱元璋,雖然鼻子中的喘氣微微加粗,眼睛也是瞪大,臉色發紅,似乎是大怒的樣子,但是他的眼裏閃爍著光芒,心情卻是亢奮的,無他,這名貢生的想法竟與他不謀而合!


    最重要的是,這個貢生還為這路引製度,提供了充足的依據。元朝時並不是沒有路引製度,但卻隻是針對商人,而朱元璋想的卻是把天底下的所有人都納入製度之中,可他需要一個理由。


    雖然洪武皇帝很好學,但是畢竟出身低微,後來又南征北戰,等到有條件讀書時,已經是三十多的年紀了,而貢生從小就飽讀詩書,自然是比他要強上一截的,比如如此引經據典,信手拈來,朱元璋卻是不能。


    雖然八股的筆法生疏了些許,朱元璋卻是越看越是歡喜。


    看了眼名字,吳伯宗,他有些印象,是會試的第三名,當時貢生走入奉天殿的時候,他便排在第三個,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這簡直是天賜朕的璞玉!


    心情激蕩之下,他拿起毛筆,就要在上麵寫個“一”,那是一甲頭名,狀元的象征。


    然而,當筆尖接觸到那宣紙時,他不由地頓了頓。


    雖然這篇文章深得他心,但是身為一名負責任的皇帝,他不能就這麽主觀臆斷了結局。


    多少,還是把剩下的垃圾看完吧?


    是的,垃圾,對於這位洪武皇帝而言,這些對於他的王朝沒有任何作用的東西,真真如同廢紙。


    但是,隨著大明疆域越來越廣,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崗位的空缺,可偏偏許多文人懷念前朝不願入仕,開科取士是唯一的辦法。


    所以他也隻能捏著鼻子,在垃圾堆(對他而言)裏找金子。


    他又翻了幾張,隻覺得越發的厭煩。


    長篇大論,千篇一律,沒有半點新意!


    嘖。


    朱元璋的腦門上暴起了青筋,這些酸文人,廢話連篇不說,不多的重點,還全部跑題了!


    他隨手將一張宣紙一丟,下一篇策論露了出來。


    看見了那士子的名字,他便有些興致缺缺。


    嚴濟。


    他立刻就把名字和臉對上了號,畢竟這家夥和某人眉宇間屬實有些相似。


    但是緊接著,此人的輕浮之舉便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在朱元璋眼裏,此人“沒有大將之風”,“毫無定力”,這樣的人,又怎能揣摩出自己的深意?多半又是空談廢話。


    算了,給睿軒一個麵子,三甲留個位置吧,畢竟是他親弟弟。


    他的眼睛下移,已經準備好了翻頁的準備,對於這些東西他已經不想多看了。


    《論肅清貪腐之重》。


    嗯……嗯?


    肅清貪腐?


    朱元璋的眼球立刻被抓住了。


    他可太討厭這些吸他血的家夥了,對於掃除貪官的欲望甚至還勝過約束那天下的百姓,畢竟後者還隻是可能對後世有造成影響,但是貪腐可是會導致王朝的傾覆,直接影響他的統治。


    他立刻細細地看了起來。


    第一眼,首先就讓這位洪武皇帝覺得很舒服,規矩如同教科書般的八股文,簡直就像淤泥裏的一朵蓮花,從鮑魚之肆走出後的幽蘭之室,先就壓了之前那些策論一頭,就連吳伯宗那一篇也不及它。


    接著,這名士子提出了現在大明朝急需解決的問題——極多的貪官以及官場奢靡的風氣。


    首先,貪腐的造成,是元朝時太過放縱,以及人心中的欲望過重導致的,這就需要加強監管以及加重刑罰。


    當然,這個問題的一個核心,他是避過去了,畢竟雖然確實與前元帶來的風氣與官員的貪婪有關聯,但是老朱開的工資實在太少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不過在科舉裏說這個,是怕朱元璋不給你落榜,罵你一聲狂悖?


    這名士子提出,要建立如同漢時司隸校尉的組織進行糾察,對於貪腐之人,過千兩者,便入獄十年。


    對於這一點,朱元璋先是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糾察組織,他已經在做了,比如檢校,然而此時檢校規模不大,也僅僅限製於直隸但多少有些成效。至於貪腐,朱元璋在之前頒布的律法中也有提到。他憎恨貪腐之人,對於貪官的懲處也較前朝更加嚴格。


    然而,貪官卻是屢禁不止,就如之前便有浙江都指揮儲傑,貪贓枉法,置百姓於不顧,沿海地區竟然再度爆發起義!


    而這篇策論則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朱元璋這一切的原因。


    成本太低了。


    朱元璋的刑罰,不夠重!起不到威懾的效果!


    千兩白銀真不算多,需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而千兩白銀就要坐牢十年,這可是重刑了。


    但是朱元璋依然覺得不夠。


    什麽千兩白銀,貪官,隻要貪,那就該死!


    便以六十兩位界限吧。他眼眸中閃爍,已經做下了決定。


    對於建立遍布天下的情報網這一點,他也很讚許。


    朱元璋把這策論放在桌上,來迴地踱步。


    這篇文章裏的東西並不深奧甚至有些淺顯,假以時日,他自己也能想出來。


    可貴就可貴在,這名士子不僅能夠及時點破這層窗戶紙,更是與自己有著相似的施政理念,即需要建立一個極大的情報機構,並且保持官員係統的清廉。


    如今天下剛剛結束戰亂,百廢待興,王朝,需要這樣的人才。


    什麽輕浮孟浪,此時早被他拋到九霄雲外去了,當一個人看另一個人順眼時,那人啥都是好的。


    嚴濟,嚴濟……


    嗬,嚴家這一代,倒是人才輩出呢……


    朱元璋突然眯起了眼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夜吳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夜吳歌並收藏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