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騎兵從兩邊衝出,而本就已經心下慌亂沮喪的東吳士兵見此情況當即開始四散奔逃,絲毫不顧將領們的嗬斥!


    然而,用背部麵對騎兵,是最錯誤的做法。兩條腿,難道還想跑過四條腿嗎?


    可惜,人在極度的恐懼中往往會失去理智。


    騎兵,到處都是騎兵,閃亮的刀鋒倒映著冷冽的月光,一場屠殺正式開始!


    而呂珍隻能絕望地看著這一切,已經崩潰的四萬大軍,他徹底失去了指揮的能力。


    他知道,自己輸了,徹徹底底。


    因為他沒有足夠的騎兵進行抵禦,而步兵已經潰敗,無法再遵從他的命令了。步兵不結陣,那麽在騎兵麵前根本就不會有什麽還手之力。


    至於西吳哪來這麽多騎兵,他倒是不是很驚訝,他隻是痛恨自己的騎兵不足,才導致如今麵對敵人的衝鋒幾乎沒有反擊之力。


    元末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具體就在於,相比於其他朝代末年農民起義軍隻能苦哈哈地用雙腿抵抗官軍的四條腿,元末的義軍和元軍在騎兵力量上的差距並不大。


    這就要從元初說起了。


    當年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後,一個個成了大地主,自然不願意像以前一樣再去苦哈哈地放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漸知耕墾播殖如漢人”,以至於到忽必烈於開平自立為汗時,他手下的蒙古貴族甚至都沒辦法給軍隊配齊馬,逼得忽必烈緊急從中原各地買了數萬匹馬,才終於湊齊騎兵,北上與阿裏不哥爭雄。


    馬背上打天下的蒙古人,居然連馬都湊不齊,這不是開玩笑嗎?於是在此事過後,忽必烈先後在遼陽、大同、太原、真定、益都、懷孟、清池、南皮、廣平等地建立馬場。而隨著南宋的滅亡,南方也逐漸有馬場出現。


    這就導致了,元末的義軍是整個中國曆史上最富足的一批,他們甚至可以和元軍玩大規模的騎兵對衝。


    而朱元璋的老家淮西,那裏有著南方最大的馬場——淮西馬場。


    所以朱元璋雖然水軍極其拉胯,但是騎兵卻是極強,常遇春、徐達都是精於此道的高手。


    比較倒黴的是,張士誠的地盤在江南,那裏水道縱橫,不適合養馬,所以張士誠部下的騎兵並不多,甚至那裏的戰馬,還是淮西馬場出產的呢!


    這個時候,東吳在騎兵上的劣勢徹徹底底地展現了出來。


    沒有騎兵,呂珍連像樣的反抗也做不出來!


    兩萬的騎兵,肆無忌憚地踐踏著呂珍的部隊,東吳的士兵們哭嚎著奔逃,西吳將士肆無忌憚地策馬奔騰,他們隨意地彎下腰,馬刀一揮,便是數顆人頭落地,也有士兵試圖反抗,但是輕而易舉地便被殺死。


    有東吳士兵被那高大的馬匹所踐踏,半邊身子爛成一灘血肉;也有士兵正撞上馬的胸膛,巨大的衝擊力瞬間讓他們骨斷筋折。


    西吳的騎兵是那麽的輕鬆寫意,而他們的指揮官,正是朱文忠!


    在原本的曆史上,朱文正之後,大都督府的最高長官就是朱文忠,可見朱元璋對這個外甥的重視,也可見朱文忠那驚人的軍事天賦,此時他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


    呂珍勉強收攏了五千來人,組成陣型,緩慢地向後行進,然而他驚訝地發現,騎兵們雖然發現了這支部隊,但卻隻是跟在後麵,同時阻止其餘的潰兵奔向呂珍,並沒有強行衝陣。


    他們,似乎是在驅趕,像是狼群在把獵物往自己的陷阱裏趕?


    呂珍發現了這一點,然而他又能有什麽辦法呢?約莫有七八千的騎兵匯聚在他們的後麵,不斷驅逐著他們,如果東吳軍停下,他們同樣勒馬,隨後用箭雨招待他們,逼得呂珍不得不帶兵繼續後撤。


    再說,就算不撤,又能怎樣?等城內的西吳軍騰出手來,他們一樣會死。


    而兩側,同樣有西吳的騎兵縱橫,一旦有東吳軍試圖向四周逃竄,他們就會追上去,毫不猶豫地就是一刀。


    呂珍帶著部隊不斷後撤,突然,前方傳來巨大的喧嘩聲,潰兵們向後邊湧來,似乎是遇到了什麽可怕的東西。


    他從人群中探出頭去,看到了令他絕望的一幕。


    就在官道上,他們的正前方,無數的西吳士兵列成了陣勢,大量的火炮與火銃兵站在前方,後麵的士兵彎弓搭箭,顯然已經等候他們多時。


    巨大的鼓聲響徹戰場,騎兵們不約而同地開始退後,遠遠地圍住了他們,像是在看戲。


    呂珍明白了。


    騎兵之所以沒有直接衝陣廝殺,不是他們做不到,隻是不想付出傷亡而已!己方畢竟有四萬人,騎兵雖然已經將東吳軍衝垮,但是亂軍中依然也有一些將領如同呂珍那般集合部隊反抗,而且要是東吳軍四散而逃,就算撒開去追擊,也還是會有許多漏網之魚的。


    西吳軍,這是要把東吳的十萬人一口吃下,一個都不剩的意思!


    好大的野心,好大的胃口!最可怕的是,他們真的做到了!


    嚴淩是這支三萬西吳軍的指揮官,他的眼底閃爍著寒光,等到騎兵迅速撤出戰場之後,他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炮火連天,東吳軍再次陷入了西吳軍的猛烈攻擊之中。


    片刻之後,戰場已經一片狼藉。


    呂珍僥幸沒有死在這恐怖的火力麵前。


    他翻開了覆蓋住自己的親兵屍體,坐了起來。


    然而,此時的西吳騎兵已經再度開始了衝鋒,幸存的士兵徹底失去了反抗的意誌,他們或跪在地上叩頭乞降,或在奔逃中被騎兵殺死。


    很快,西吳軍注意到了這個盔甲明顯不同的家夥,他們圍了上來。


    麵對揮舞著馬刀將他團團包圍的西吳騎兵,呂珍手掌僵了僵,最終還是無力地鬆開。


    “當啷”一聲,長劍滾落塵埃。


    吳王,非珍作戰不力,實乃偽王部下能人如雲,智計百出,不可力敵!


    是役,東吳十萬大軍覆沒,主將呂珍被俘,城外四萬將士,被俘投降者一萬餘人,其餘皆戰死,隻有不到百人成功逃出。


    衢州城化為白地。


    城內六萬東吳軍,僅三千餘人存活,其餘盡數喪生火海。


    西吳軍折損千人左右。


    大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夜吳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夜吳歌並收藏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最新章節